順豐在王衛的領導下,無論是擴張廣東業務,還是走向全國時,都顯得那麼悄無聲息。當年“四通一達”(編者注:是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彙通快運、韻達快遞五家民營快遞公司的合稱)在搶占華東市場時,鬧得可謂轟轟烈烈,風生水起;宅急送擴張華北地區時也是人所共知。但是順豐在拿下整個華南地區的業務後,卻沒人注意到。1996年順豐進軍華東地區時,更是一貫的潛入風格,完全沒有造勢。連“四通一達”都不曾感到威脅,最後,他們慢慢地發現,市場份額被一家叫作順豐的企業搶走了很多。這有點溫水煮青蛙的感覺,不知不覺中順豐就將“四通一達”給“煮”了,拿下了華東快遞市場,這個過程也隻用了三年時間。
2002年,王衛做了快遞業內史無前例的大舉措,將加盟商式運營轉變為全直營,如此驚心動魄的大動作,依然沒有引起媒體的關注。此後的順豐,完全像一隻獵豹,無聲無息地遊走在各個獵物周圍,而待捕的羚羊依然在草原上閑庭信步,絲毫沒有危機感,順豐進軍宅急送的華北地盤,就是完美的注腳。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申通、順豐和宅急送就成為了快遞行業激烈競爭下的少數幸存者,不過順豐的發展遠遠比競爭對手想象的要快。
2003年,當時的快遞行業老大宅急送老總陳平去廣東找王衛,兩位大佬第一次會麵。陳平拿著地址單在馬路上急得滿頭大汗也沒有找到順豐公司的招牌。不得已隻好給王衛打電話,順著他的指引來到一處地下室,這裏就是王衛的公司。當時王衛正和十幾個派件員背著大包準備出發。
這一年,順豐的業務量還不到宅急送的三分之一,而僅僅兩年之後,順豐的業務量就是宅急送的兩倍。
2005年,順豐的營業額是16億元,基本和申通持平。當時,快遞業內有“南順豐,東申通,北宅急送”的說法。2010年,順豐營業額120億,申通60多億,宅急送20多億。順豐在這一年開通了韓國和新加坡的業務,還擁有了自己的兩架波音757飛機。
不管是購買飛機,成立順豐航空公司,抑或是跨界進入冷鏈物流、電商領域等,王衛隻是會在順豐的官網上默默地貼出通知。其實順豐的每一個大動作,換作別的企業,都是一次炒作的噱頭,很少有企業會放棄提升知名度的機會,畢竟在商海,名聲就意味著金錢。之前有外界懷疑王衛是假裝低調,以退為進,像古代的一些終南山隱士,今天,許多人才漸漸了解王衛的低調本性。
17年的低調和沉潛,成就了中國快遞行業標杆性質的企業—順豐速運。在王衛的帶領下,順豐以星火燎原之勢野蠻生長著。計件工資保證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讓送貨時間有了保障,誠信的企業形象在一次次的社會公益活動和危機處理中慢慢生根發芽。至此,順豐坐穩了快遞行業的頭把交椅,成為了不可撼動的行業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