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 / 3)

吳三桂等了片刻,隻好說道:“關寧數萬將士和二十萬入關的父老兄弟、將士眷屬的身家性命,都係於此戰,你們怎麼都不吭聲啊?”

王永吉也說道:“國家存亡,決定於你們這一支勤王兵。趕得快,北京有救;趕得慢,北京就很難守了。”

一個總兵官說道:“一切惟伯爺之命是聽。”

接著又有兩個總兵官說道:“是,是,請伯爺和製台大人下令,要我們進兵就進兵。”

吳三桂看到這種情況,知道將領們對馳救北京都有為難情緒。但是他本人在王永吉麵前不能露出絲毫畏怯。否則萬一北京能保住,李自成退走了,那時王永吉奏他一本,他就會吃不消。所以他慷慨說道:

“本鎮世受皇恩,多年來為朝廷鎮守遼東,親戚故人、部下將士為國喪生的不計其數。如今本鎮奉詔勤王,雖然遲了一步,但我們放棄了關外土地家產,拋卻了祖宗墳地,孤軍入關,所為何來?目前局勢雖然險惡,我們隻能前進,不能後退。我們後退一步,萬一京城失守,我們將成千古罪人。而且流賊一旦占領京師,必然向我們進攻。我們如今已沒有多的退路,頂多退到山海關。彈丸孤城,既無援兵,又無糧餉,如何能夠支撐下去?所以現在惟望諸君,隨本鎮星夜奔赴北京,一鼓作氣,在北京城下與流賊決一死戰,以解北京之圍,這是上策。請各位說說你們的意見。”

聽了吳三桂這幾句話,有人表情激動,但多數臉色沉重,神情憂鬱,仍然不肯做聲。吳三桂望望王永吉,說道:

“請總督大人訓示。”

王永吉心中對馳援北京這件事也是毫無信心,但是他身為總督,奉旨親催吳三桂火速勤王,所以他不能不說幾句鼓舞將領忠君愛國,誓與“流賊”不共戴天的話。將領們聽了他的話,顯然無動於衷,仍然相對無言。吳三桂麵對這種情況,也不再將會議拖延下去,他就將軍事重新作了部署,下令半夜動身,向北京迅速進軍。留下兩千步兵,同王永吉的督標營人馬駐守永平,以便在情況不利的時候退回這裏,憑著石河,另作計較。

當吳三桂從永平動身的時候,王永吉前來送行,談話間問起作戰方略,吳三桂說:

“據我估計,李自成必攻西直門或德勝門,此時已經占據地利,以逸待勞。我軍如何進擊,隻能臨時再定,現在很難預謀。”

王永吉知道吳三桂心中毫無把握,就向他建議,將一部分人馬駐在城外,與敵人對峙,一部分人馬開進北京城中,協助守城,城內城外互相聲援,較為穩妥。

吳三桂搖搖頭說:“關寧人馬隻能在城外駐紮,恐怕不能進北京。”

王永吉說:“不然,不然。倘若闖賊攻西直門、德勝門或阜成門,將軍何不從朝陽門或東直門進入北京?”

吳三桂小聲歎了口氣,說道:“皇上多疑啊!難道大人還不清楚?崇禎二年,袁崇煥督師去北京勤王,與滿洲兵相持在朝陽門外,因為相持日久,疲憊不堪,請求皇上將他容納進城。皇上疑心他要投敵獻城,恰恰遇著有人說他暗與滿洲勾結,於是皇上就將他逮捕下獄,後來殺掉了。家舅父當時帶兵隨袁督師勤王,隻好帶著自己的部下逃回遼東。這件事我常聽家舅父和家父談起,為袁督師鳴不平。今天難道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麼?”

王永吉隻好點點頭,不再說話了。

吳三桂又接著說:“敵人既然圍攻北京,通州地方諒已被流賊攻占。我擔心他們以重兵駐紮通州,阻擊關寧勤王之師。如果那樣,戰爭就不會在北京城下進行,而是在通州運河岸上打,救北京就更難了。”

兩人互相望望,不由地同時歎了口氣。王永吉隻好說:“請伯爺放心率軍起程,後邊的事情我自當盡力為之,不過……”

盡管大軍在吳三桂率領下,半夜起床,不到四更天氣就出發了,好像確實是在星夜勤王。可是出發以後,卻按照平常的行軍速度向北京走去。

二十日下午,大軍到了玉田縣。這裏謠言甚多,都說李自成已於十九日早晨破了北京皇城,皇後在坤寧宮自縊,皇上和太子不知下落。吳三桂和他的將領正在懷疑這謠言是否確實,跟著又有派往京城附近的細作跑了回來,說京城確已失陷,皇後自盡,皇上和太子沒有下落。過了一會兒,又有細作回來,稟報的內容完全相同。這使吳三桂感到非常突然和震驚。他知道京城守軍單薄,人心已經離散,恐怕難以固守,但沒料到這麼快就失陷。他立刻下令部隊停止前進,隨即召集親信將領和幕僚商議對策。

會議開始後,吳三桂眼含淚花,很痛苦地說道:“本鎮沒想到會成為亡國之臣,此刻心中悲痛萬分。如今我們進也不能,退也困難,究竟怎麼好,請你們各位說說意見。”

有一個總兵官先說道:“京城已經失陷,我們勤王已經沒有用了,不知道皇上下落如何,也不知道老將軍和府上家人平安與否。”

吳三桂說:“古人常說:國破家亡。如今我們遇上了。現在皇上生死不知,想來我的家庭也一定已經被流賊屠殺。老將軍看來也會為大明盡節。”

說到這裏,他滾出了眼淚,又連連歎息說:“國破家亡,國破家亡……”

吳三桂的親信將領和幕僚們都被京城失守的消息震動得不知所措,誰也說不出好的主張。有人建議迅速退兵永平,憑著石河,抵禦李自成的進攻。有人主張退兵山海關。還有人主張幹脆重回寧遠,向滿洲方麵借兵,收複北京。但每一項建議提出,都立刻招來反對意見。因為永平和山海關都非長久立足之地,而重回寧遠已經根本不可能了。於是又有人提出,可否在關內另外找一個立足的地方。可是關內並沒有這樣的地方。他們的人馬除原在山海關的幾千人之外,都是從寧遠來的遼東將士。他們對遼東地理熟悉,人情風土熟悉,一到關內變成了客人,去哪裏尋找立足之所?在商量的過程中,大家還想到,李自成必然要派人前來勸降,不降就要派兵前來攻打。這些緊急問題在吳三桂的心頭猛烈盤旋,也在將領們和幕僚們的心頭盤旋。過了一陣,吳三桂見大家實在拿不出來好的主張,他自己站了起來,說道:

“如今京城已破,皇後殉國,皇上和太子下落不明,我們……”

忽然間他哽咽起來,淚如泉湧。將領們也都跟著落淚,有的人縱然忍住淚水,也莫不悲傷低頭。盡管在離開寧遠的時候,吳三桂沒有能夠迅赴戎機,從山海關來的時候也是畏首畏尾,擔心勤王無功,反被李自成消滅了他的關寧家當,但是此刻那種幾千年傳下來的、自幼在他心靈中打下深深烙印的忠君思想突然盤踞心頭,使他深深地感到亡國之痛。他流了一陣眼淚,又對將領們說:

“本鎮奉旨勤王,恨不能立刻揮兵北京,與流賊決戰,收複京師。可是,我們兵力有限,又無後援,數萬將士的糧餉也成問題。方才各位所談意見,都是出於一片忠君愛國之心。隻是此事必須仔細斟酌行事,以求萬全。”

將領們說道:“全憑伯爺主張。”

吳三桂接著說:“敵兵勢眾,我們勢單,不暫時退兵,自然不行。隻是退到永平,不能禦敵;退到山海關,也不能禦敵。敵兵必然進兵追擊,我們如何能夠以孤軍守孤城?”

眾人聽了吳三桂這幾句話,都不覺點頭。有人想到向北朝求援,可是不敢說出口來,因為一旦滿洲出兵,會是什麼後果,誰都沒有把握。大帳中沒有一點聲音,所有的眼光都集中在主帥的臉上。

吳三桂接著說道:“皇上和太子都沒有下落。據探報說,流賊進城的時候沒有遇到抵抗,沒有發生巷戰,所以皇上和太子顯然不會死於亂軍之中。會不會他們在流賊進城之前逃出京城,藏入民間……”

將領和幕僚們紛紛點頭,有些人在絕望的心頭上產生了一絲希望。

停了片刻,吳三桂又說下去:“倘若皇上和太子能夠不死,變換衣服,在混亂中逃出京城;隻要他們不被流賊找到,大明江山就不會完。如今江南半個中國完整無缺,財富充足,人馬甚多,不會使闖賊南下得逞。畿輔、山東剛被賊兵占領,人心也還向著大明,隻要皇上和太子有一個能逃出京城,全國就有了主心骨,不僅南方臣民將始終效命,營救聖駕,即畿輔、山東、河南各地豪傑,亦必紛紛起兵勤王,使流賊無喘息時刻。我們目前處境雖然很難,可是救國家救皇上就在此時;立不世之功,流芳萬代,也在此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