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1 / 3)

大順皇帝由文武群臣扈從,來到武英殿,時光已近中午。他同牛金星略一商量,命六部政府和文諭院的文臣們各回自己衙門,熟悉辦事地方,召集屬吏,為開始政務做準備。定於明日卯時,舉行早朝,不得遲誤。他隻將李過、李岩和吳汝義留下,詢問關於清宮的一些情況。李過因崇禎尚無下落,太子和永、定二王也未找到,隻聽說都已經由太監們送出宮了。他必須抓緊時間,繼續在皇城中尋找崇禎,還得弄清崇禎的三個兒子被太監們藏匿何處。李自成隻是囑咐他“不管崇禎死活,務要找到下落”,讓他先走了。

自從去年在襄陽正式稱王以後,雖然還沒有建立包括朝儀在內的各種嚴密禮製,但是大體上,封建國家的君臣關係,等級差別,開始講究;到西安以後,這種封建禮製更清楚,也更完備,而從今年元旦,正式建立大順朝並宣布改元永昌之日起,君臣間的關係更趨森嚴,起義年代中的夥伴關係很快消失。倘若在一年以前,李自成會留下李岩和吳汝義一起吃午飯,一邊吃飯一邊聽他們講說清宮的詳細情況。但現在他不能留下他們。他是君,他們是臣,按禮製不能同桌吃飯;倘若留下他們吃飯,定會使他們忐忑不安。所以,他對留李岩和吳汝義同進午膳隻是閃了一下念頭,而說出來的卻是這樣一句話:

“坐下去,坐下去,說說你們清宮的情形吧。”他還不習慣用“稟奏”一詞,而是要他們“說說”,所以口氣上顯得親切。

李岩和吳汝義都沒有坐,而是恭敬地站立在他的麵前,向他稟奏宮中的簡略情況。當吳汝義稟奏皇後在五更前已經自縊,停屍於坤寧宮中,李自成不免感動,輕聲說道:

“其實皇後可以不死。倘若她不死,孤會以禮相待,將她優養終身。”他又對吳汝義說:“你問問太監們,宮中的庫房中一定有好的棺材,命宮女們將皇後裝殮,要小心保護她的屍體!……那位皇貴妃呢?”

李岩回奏:“臣從坤寧宮出來即去翊坤宮,皇貴妃袁氏本來也在五更前奉旨自盡……”

李自成問道:“是奉旨?”

吳汝義說:“聽說是崇禎命宮女傳旨,叫她趕快自盡。她還沒有斷氣,繩子忽然斷了。她還要自盡,可是宮女們都圍著她哭,沒有人肯替她綁繩子,所以她沒有死成。”

李岩問道:“陛下,對袁妃如何處置?”

李自成說:“崇禎的妃嬪們,凡是還沒有死的,娘家住在北京的,都送她們回娘家去,願自盡的聽便,不願自盡的由我朝優養終身。天啟的皇後你找到了麼?”

“臣從翊坤宮出來後與子宜將軍分手,他由太監帶領去長平公主的宮中,臣去張皇後的宮中。張皇後尚未死,正在痛哭,宮女們也圍著她哭。臣站在慈慶宮正殿階下,隔著簾子傳了陛下口諭:如若她願意活下去,我朝將以禮相待,優養終身;如願意暫回張皇親府中,臣將派兵丁護送皇後出宮。臣又說,皇後出宮,可以帶四名宮女,兩名太監,隨身侍候。珠寶首飾可以由皇後斟酌攜帶出宮,以示我朝優遇。”

“她怎麼說?”

“這位張皇後果然不凡。她毫無恐懼,隔著簾子說道:‘將軍!本宮是天啟皇帝的遺孀,崇禎皇帝的皇嫂,尊號為懿安皇後,曾經身為國母,今日國亡,義無苟活之理。如今京城中兵荒馬亂,請將軍派將士護送本宮到太康伯張皇親府中,使本宮得以從容自盡,還可以辭別父母。今日我朝的江山尚且不保,本宮也即將身歸黃泉,出宮時何用攜帶珠寶首飾!’”

“她遭此亡國慘禍,沒有對你痛哭?”

“她的聲音頗為慷慨鎮靜,隻是略顯蒼啞,分明在臣到慈慶宮之前,她已經同宮女們哭了很久。”

“你已經派人將她送到張國紀府中了?”

李岩因知道李自成平日談到懿安皇後在天啟朝立身正派,不附和客、魏奸黨,對她在心中存有敬意,所以他將如何從宮中找到五頂轎子,較大的一頂由張皇後坐,四乘小轎由四個宮女坐,派兵將皇後和隨身服侍的四個宮女和兩名太監護送到張皇親府中,並在張府大門外插一令旗,嚴禁兵丁入內騷擾等經過講了一遍,李自成聽了以後,點頭說道:

“辦得好,辦得好,張皇後知不知你也是杞縣人?”

李岩感到吃驚,趕快說道:“回陛下,微臣非為同鄉情誼。張皇後雖然亡國,但態度仍很高貴,不曾詢問臣的姓名、籍貫。臣自己也未說出一字。”

李自成轉向吳汝義問道:“你還要談一些什麼事兒?”

吳汝義先說了崇禎如何到壽寧宮砍傷長平公主,公主由太監何新背出宮去,送往皇親周奎府上暫住,接著又說了崇禎在乾清宮昭仁殿前一劍殺死六歲小公主的事。李自成說道:

“崇禎也太狠心了!”

他又詢問了宮中的其他情況,知道宮女的總數大約上萬人,西華門投水自盡的有三十多人,逃散的約三百左右。留在宮中和西苑、北海各宮的總共有七八千人,其餘的分散在昌平各皇陵與西郊的皇家陵墓中侍候香火,多是年紀較大的女子。李自成吩咐說:

“紫禁城中太監眾多,有的逃散了,沒有逃散的任其回家。宮女們一個不許出宮,要找到花名冊,等候數日,按冊點名,分賞給有功將士。這紫禁城中,千門萬戶,你們下午要繼續清查,午後,孤也要到各處看看,由雙喜跟隨就夠了。多日來你們都很辛苦,快去休息用膳吧。”

李岩和吳汝義說了聲“領旨!”向他恭敬地行了叩頭禮,然後退出。雖然李自成明白叩頭下跪是任何臣工對帝王的應有禮節,但是他仍然有一點不很習慣,不自覺地對他們拱手還禮。

李岩和吳汝義剛剛退出,李雙喜進來了,跪在他麵前問道:

“父皇,午膳準備好了,要用膳麼?”

“是我們從長安帶來的廚子準備的?”

“宮中禦膳房的太監們沒有逃走,兒臣命他們準備午膳。我們從長安帶的幾個廚子也進了禦膳房,處處小心,各種葷素菜肴和各種點心,必須先嚐一嚐,才許送上來。這是宋軍師的囑咐,以防禦膳房的太監們懷有二心。”

李雙喜退出後過了一陣,午膳就在東暖閣擺好了。雙喜又一次進來,請李自成前去用膳。李自成來到東暖閣,麵南坐下,看見山珍海味,葷素菜肴,擺滿了一張大的方桌,器皿精致,且有金碗銀盤,鑲金牙箸和碧玉酒杯。他的心中忽生反感,望一眼雙喜,忍不住用責備的口氣問道:

“為什麼擺這樣多的菜肴?”

雙喜躬身說道:“兒臣親自到了禦膳房,看見菜肴已經準備好了,隻等傳膳。兒臣當即對禦膳房管事太監說道:新皇帝出身農家,素重儉樸,深惡虛華浪費,你們為什麼準備這樣多的菜?據管事太監說,平日崇禎皇帝的每日禦膳費是三十四兩幾錢銀子,每膳要備辦幾十樣葷素菜肴,還有各種點心、小菜,這是皇家規矩,午膳時還要奏樂。”

“哼,全是浪費民脂民膏!崇禎能吃多少?這種宮中的老規矩不合道理!”

“崇禎隻挑選可口的菜吃一點,其餘幾十樣葷的素的,山珍海味,往往不曾動動筷子,都撤下去賞給乾清宮中的太監和宮女們吃了,今天禦膳房的太監們驚魂未定,為皇上備辦的午膳已經夠儉,他們還害怕治罪哩!”

李自成歎息一聲,說道:“曆代帝王,隻有開國之主,生長戎馬憂患之中,與士卒同甘共苦,出生入死,慘淡經營,百戰而有天下。以後繼承江山之主,都是生長深宮,錦衣玉食,不辨五穀,不知百姓疾苦。孤對此深為痛恨!你傳旨禦膳房,以後不管午膳晚膳,隻備幾樣菜就夠了,外加辣椒汁一小碟。還有,金銀器皿一概不用,玉杯也不許用!”

李自成話剛說完,禦膳房的兩個太監又捧來了兩個朱漆描金食盒,到了武英殿門外,由兩個宮女接住。她們還沒有捧進暖閣,被雙喜看見,向她們使個眼色,同時一揮手。宮女們心中明白,趕快悄悄地退了出去。

李自成命宮女搬一把椅子放在他的對麵,然後命雙喜陪他用膳。但雙喜害怕違背在西安已經製定的《大順禮製》,不敢坐下。自成說:

“我命你坐你就坐,不要害怕。我同你既是君臣,也是父子。你陪著我吃午飯,我要向你問話。坐下!”

雙喜很拘謹地坐在他的對麵。一個侍膳的宮女立刻將一雙象牙筷子擺在他的麵前。在用膳的時候,李自成並沒有同養子談多的話,他在掛心著崇禎和他的三個兒子的下落,尤其他擔心崇禎倘若逃出北京,必會留下很大後患。但是盡管吃飯中間沒有同雙喜多談話,實際上他很喜愛雙喜。在當年孩兒兵中,他最喜歡的是三個孩子,年紀稍大的是雙喜和張鼐,略小的是羅虎。雙喜是李自成的養子;張鼐雖非養子,但在李自成夫婦眼中,同養子無大差別。這三位青年將領都是自幼在李自成的義軍中生活,在南征北戰中長成大人,練就高超的武藝,學會了指揮作戰,為李自成立下了汗馬功勞。張鼐已經封為義侯,羅虎的軍銜是威武將軍,被封為鳳翔伯,不久也將要晉封侯爵,佐李過坐鎮幽州(即北京),倘若必須向江南用兵,李過將同劉宗敏率大軍分道南下,這鎮守幽州的重任就要交給羅虎了。至於雙喜的尚無封爵,李自成另有一番深意。宋獻策、牛金星、劉宗敏等幾位重要近臣都心中明白,但從來沒有誰敢提到此事。李自成今年已經三十八歲,尚無兒子,倘若幾年後再無兒子,立太子隻有在李過和雙喜二人中決定。李過的優越條件在於是李自成的親侄兒,但李過與李自成同歲,也沒有親生兒子,所以他不應該立為儲君。雙喜雖為養子,但按其他條件立為太子全都合適。明末起義首領中一向重視養子,而且以養子繼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李自成心中打算暫不給雙喜封號,讓雙喜一方麵繼續多立戰功,一方麵跟在他的身邊多學習如何處理軍國大事,再過幾年之後,如果他再無兒子,就給雙喜一個親王的封號。隻要將雙喜封王,就等於定為儲君。

看著雙喜,李自成忽然問道:

“你和小鼐子都已經成親了,完了孤一件心事。羅虎今年已經二十二歲了,是吧?”

雙喜站起來恭敬地回答:“是的,他是屬豬的。”

李自成含笑說:“不但北京城中有許多名門閨秀,單說這皇宮中也有幾千宮女。羅虎是有功的將領,應該給他選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為妻。這話,你要告訴你子宜叔知道。”

雙喜高興地說:“兒臣遵旨!”

用畢午膳,李自成回到西暖閣坐下。宮女們立刻按照明朝宮中習慣,有人捧來漱口的溫茶,有人捧來吐漱口水的銀漱盂,跪到他的麵前。他雖然感到不習慣,但還是按照皇上在宮中的生活規矩做了,同時在心中歎道:

“皇帝的生活果然與百姓不同!”

李自成多天來不曾有一天好生休息,如今破了北京,奪取了明朝江山,駐蹕武英殿,十數年的心願一朝實現,盡管崇禎的下落不明,但心情上也感到驀然輕鬆。他需要躺下去睡一覺,然後在紫禁城中隨便看看。他還沒有說出來這個意思,隻是輕輕地打了個哈欠,一個宮女就趕快在他的麵前躬身說道:

“請皇爺到寢宮禦榻上休息,那兒已經準備好了。”

“寢宮在哪兒?”

“就在這武英殿背後的仁智殿。”

“好,你在前引路。雙喜,你去看看!”

仁智殿比武英殿的規模略小,平日很少啟用。在崇禎臨朝十七年中,隻崇禎初年有一次皇後(那時皇後才隻有十八歲!)在仁智殿受命婦們元旦朝賀,為的是命婦們可以在西華門內下轎,進來方便。以後國步艱難,每年元旦都傳免命婦朝賀。這仁智殿雖然仍有宮女和太監負責照料,但是不再用了。今日天明時候,李過、吳汝義和李岩率領將士進入紫禁城內清宮。他們知道武英殿和仁智殿是大順皇帝居住之地,必須火速派專人督率幾十名太監和宮女打掃幹淨,布置好一應所需的皇家陳設。太監和宮女們戰戰兢兢,一變亡國前精神鬆懈的積習,誰也不敢怠慢,不到一個時辰,果然使武英殿和仁智殿處處幹淨,各種家具上毫無纖塵。寬大的禦榻安放在仁智殿西暖閣的裏邊一間,掛著黃緞繡龍床帳,鋪著黃緞床單,上有黃緞繡龍被和繡龍枕頭。紫檀木雕花高幾上擺一個古銅獅子香爐,從口中微微地吐出輕煙。清幽的香氣散滿暖閣。

李自成由宮女引路,後邊跟著雙喜,從武英殿的西夾道步入後院,再進入仁智殿。這仁智殿雖然規模略小,但也有高高的丹陛和擺設著銅鼎和銅仙鶴的丹墀,圍著雕工精美的漢白玉欄板。

武英殿和仁智殿的布局如同文華殿和端敬殿一樣,加上東西廂房,形成獨立的一座宮院,有紅牆圍繞。仁智殿平日有幾個擔任看守和灑掃的老宮女,今天增加了十幾個比較年輕貌美的宮女,是從別的宮院中挑選來的,住在武英殿兩端靠著紅色宮牆的廂房中。當李自成來到仁智殿時,宮女們都跪在丹墀上接駕,然後由剛才引路的兩個宮女繼續引駕,替他打起簾子,走進西暖閣內間。當他在禦案旁的龍椅上坐下以後,立刻有一個宮女用銀托盤捧來了一盞熱茶,另一個宮女用纖纖的雙手將茶盞捧放在禦案上。雖然粉彩草蟲的瓷盞蓋尚未揭開,但是有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從茶盞中冒出,刺激他不由地口舌生津。

李自成向站立在暖閣門內的雙喜問道:“你在哪裏休息?”

雙喜向前走了一步,恭敬地回答說:“回父皇,進城以前,軍師詢問了投降的太監和新從龍的明朝舊臣,畫了一張地圖,指示兒臣入宮後住在南薰殿,二百名護駕將士分駐在西華門和歸極門兩處,在武英殿前後左右都要嚴密警戒。今日進宮之後,軍師看了武英殿共有七間,地方很大,吩咐兒臣住在武英門的一邊,另一邊為群臣等候召見的地方。”

李自成在心中稱讚:“宋獻策果然是難得的好軍師,事無巨細,想得周到!”他又問道:“武英殿的太監們住在何處?”

“軍師說,這班沒良心的奴婢之輩,縱然降順我朝,也有二心,所以昨日對兒臣和子宜叔當麵囑咐,武英殿原有的太監和新增派的太監,夜間都住在歸極門內六科廊的空房子內,黎明後才能進武英門,做灑掃院中和殿中的事,沒事時就在武英門內的廂房中上值,聽候呼喚,不準他們走進皇上寢宮。皇上在武英殿用膳,也隻用宮女們在旁侍候。”

“啊!……我們從長安帶來的傳宣官住在何處?”

“他們也住在武英門內的廂房中,也不能走進寢宮。父皇有話,可命宮女傳諭他們。”

李自成不再問話,命雙喜出去休息,並要他在申時整前來,隨他在紫禁城中看看。

雙喜剛走,那兩個為李自成引路來到寢宮的宮女又來到他的麵前,其中那個年紀較長的問道:

“皇爺要到禦榻上睡一陣麼?”

李自成點點頭,不覺打個哈欠。他剛取掉氈帽,立刻被一個宮女雙手捧住,放到一個紅漆描金大立櫃中,李自成要脫掉箭袖戰袍,那個年紀稍長的宮女立刻替他解掉絲絛,解開扣子,幫他脫掉袍子,疊起來放進立櫃。李自成對兩個宮女的細心服侍感到很滿意,隨即頹然坐到床沿上,打算脫掉靴子。兩個宮女不等他自己動手,立刻跪到地上,一人為他脫下一隻。李自成從她們的身上聞到了一股香氣,含笑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