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魏清慧哽咽說:“兩位太妃年近花甲,幾十年深居宮中,怎麼也不會料到國運會如此凶險!”

一個宮女拉著魏清慧的手,用顫栗的悄聲問道:“清慧姐,萬一大事不好……”

魏清慧說:“到那時,有誌氣的都人姐妹跟我一起,寧死不能受辱!”

崇禎皇帝草草地用了晚膳,漱了口,回到乾清宮背後的養德齋休息,等候太監和宮女們用膳後隨他去奉先殿哭拜祖宗神靈。他今天又聽見身邊的太監稟報:兩三天來宮女和太監們又在紛紛傳說,在深夜曾聽見太廟中巨大響聲,又似乎有腳步聲走出太廟。他還聽說,奉先殿連日來在深夜有恨恨的歎息聲,有時還傳出頓足聲。他很留心這一類不吉利的迷信消息,所以乾清宮的掌事太監和左右長隨,也常把這類消息向他稟奏。每次聽到太監的稟奏,都使他的心靈發生震撼。他雖然口中不言,但是有時在心中絕望地歎道:

“這是亡國之象!亡國之象!”

崇禎十七歲繼承皇位。在即位後的幾年中,他每日兢兢業業,立誌中興明室,做一位“千古英主”。作為受命於天,代天理民的天子,他照例每日五更起床,在宮女們的服侍下梳洗穿戴,在乾清宮的丹墀上焚香拜天,祝禱國泰民安,然後乘輦上朝,一天的忙碌生活就開始了。

在剛即位的第二年,他命一位有學問兼善書法的太監高時明寫一“敬天法祖”的匾額,懸掛在乾清宮正殿中間。這四個字,從前沒有別的皇帝用過,是他經過反複斟酌,想出這四個字,表明他的“為君之道”。在他看來,天生萬物,天道無私,能敬天即能愛民,所以作一位“堯舜之君”,敬天是理所當然。至於“法祖”,是表明他要效法大明的開國皇帝太祖和成祖。這兩位皇帝被稱為“二祖”,是他立誌效法的榜樣。成祖以後的曆代皇帝,都稱為“列宗”,他並不打算效法,隻是出於倫理思想,對他們尊敬罷了。

近幾年來,由於國運日壞,他的銳氣日減,而迷信鬼神的思想與日俱增,每年到奉先殿跪在“二祖”的神主前痛哭禱告的次數也增多了。愈是國事挫折,愈是悲觀絕望,愈是憤懣愁苦,他愈是想到奉先殿,跪在太祖和成祖的神主前痛哭一場。他不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到奉先殿去不全是求祖宗保佑,如古語所說的“乞靈於枯骨”。他有無限苦惱和說不盡的傷心話,既不能對朝臣明言,也不能對後妃吐露,而隻能對兩位開國祖先的神靈痛哭。他在痛哭時雖然不說話,避免被宮女和太監聽見,但是他奔湧的眼淚和感人的嗚咽就是他發自心靈深處的傾訴。自從前天居庸關守將和監軍太監向李自成開關迎降,昌平兵變和官紳迎降,好幾千京營兵在沙河不戰潰散,而吳三桂救兵不至,崇禎就明白亡國局勢已成,表麵上故作鎮靜,而心中十分害怕。今日李自成已將北京合圍,他知道城破隻在旦夕,更加陷入絕望,在心中對自己說:

“朕朝乾夕惕,苦撐了十七年,竟落到今日下場!”

在這樣國家將亡時候,即令奉先殿沒有異常情況,他也要到奉先殿痛哭一場,何況一連數夜,侍候在奉先殿的太監們都聽見正殿中在半夜三更時候,常有歎氣聲,頓腳聲;還有一位老年太監看見燭光下有高大的人影走動,使老太監猛一驚駭,大叫一聲,跌坐在殿外地上。崇禎認為祖宗傳下來的江山要亡在他的手中,他死後無麵目拜見祖宗,這種多日來壓在心頭的自愧心情,今日特別強烈,使他坐立不安。他忽然在暖閣中狂亂走動,連連發出恨聲,並且喃喃地自言自語:

“朕無麵目見祖宗!無麵目見祖宗!……”

這時,太監和宮女們都已經匆匆用畢晚膳。因為他們都知道局勢十分緊急,皇上心情很壞,所以大家都是麵帶愁容,心中恐慌。幾個常在皇帝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來到乾清宮正殿外邊,屏息等候,不敢走進暖閣。

崇禎頹然坐進龍椅,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溫茶,打算使自己的心思冷靜一下,但忽然想到了無用的大小朝臣,不禁滿腔憤恨。在往日,大小臣工,每日除在上朝時麵陳各種國事之外,還要請求召對,還要上疏言事。今日京師被圍,國家亡在旦夕,滿朝文武為何沒有一個人要求召對,獻上一策?

他忽然又想到吳三桂來京勤王的事,更覺惱恨。當朝廷得知李自成破了太原的時候,就有人建議下詔吳三桂進關,回救北京。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從永平府來了密奏,力主調吳三桂回救京師,以固國家根本。他當時已經同意,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指望吳三桂平定西來之賊。可是朝臣中有不少人激烈阻撓,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丟掉,責備放棄關外土地為非計。朝中為應否調吳三桂勤王的事爭論不休,白白地耽擱了時間。後來因局勢日見緊迫,朝臣們才同意召吳三桂勤王,但又說遼東百姓均皇上子民,必須將寧遠這一帶百姓全部帶進關內,這樣就必然誤了“戎機”。他痛恨朝廷上都是庸庸碌碌之臣,竟沒有一個有識有膽、肯為國家擔當是非的人!……想到這裏,他怒不可遏,將端在手中的一隻茶杯用力往地上摔得粉碎,罵了一句:

“諸臣誤國誤朕,個個該死!”

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正在殿前,聞聲大驚,趕快進來,跪到地上,不敢詢問,隻是等候吩咐。恰在此時,魏清慧也跟著進來,跪到地上。

崇禎望望他們,小聲說:“傳旨,馬上往奉先殿去!”

掌事太監問:“要備輦麼?”

“不用備輦,步行前去!”

掌事太監趕快出了乾清宮正殿,安排一部分太監隨駕去奉先殿,一部分留在宮內,另外差一名小答應速去通知奉先殿掌事太監,恭候接駕。魏清慧也離開皇帝,趕快去將宮女們召集在一起,吩咐一部分宮女留下,一部分趕快準備隨駕侍候。

當太監和宮女們正在準備時候,崇禎默默垂淚,在心中對自己說道:“城破就在旦夕,這分明是最後一次去奉先殿了!”他一想到亡國慘禍,不由地想到了皇後和袁妃,還有幾個未成年的子女,心中一陣淒楚,鼻子一酸,熱淚奔湧而出。

周皇後十六歲被選為信王妃。那時主持為信王選妃這件大事的是天啟皇後張氏,即現在的懿安皇後。在許多備選的良家姑娘中,信王同張皇後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真是玉貌花容,光彩照人,而且儀態端莊,溫柔大方。張皇後小聲問他:

“信王,你看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請皇嫂決定。她容貌很美,隻是瘦了一點。”

張皇後微微一笑,說道:“她才十六歲,還沒有長成大人,再過兩三年就不會嫌瘦了。”為信王選妃的大事就這樣定了。

又過了半年,天啟皇帝病故,得力於張皇後的主張,當夜將信王迎進宮中繼承皇位。那時客、魏擅權,朝政紊亂。為防備信王進宮去會被客魏奸黨暗害,由信王妃親自同宮女烙了一張餅子,給信王帶進宮中。信王在庭院中上轎時候,周妃走到轎邊,用顫栗的小聲囑咐:

“王爺,你今夜若是餓了……請你牢牢記住,隻吃從家中帶去的餅子,切莫吃宮中的東西。等到明日清早,你在皇極殿即了皇位,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才算是萬事大吉。”看見信王點頭,她又噙著熱淚囑咐:“王爺去吧,請今夜不要睡覺,隨身帶去的寶劍就放在麵前桌上。妾已經吩咐隨王爺進宮的四個太監,今夜就在王爺身邊服侍,……王爺進宮以後,妾整夜在神前祈禱,求上天保佑王爺平安登極!”

這幾句顫聲叮嚀的話,還有他當時望見周妃明亮鳳眼中閃著的淚光,深深地震撼著他的心靈,經過十七年記憶猶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現。

崇禎登極以後,信王妃周氏就被迎進宮中,尊為皇後,住在坤寧宮。接著,按照皇家禮製,由皇後主持,陸續選了一些貌美端莊的良家姑娘充實六宮,總稱為妃嬪,實際上名稱和等級很多。崇禎登極後最重要和最早的一次選妃是選了田妃和袁妃。由禮部擬定晉封儀注,皇帝頒賜冊文,昭告天下。田妃住在承乾宮,稱為東宮娘娘;袁妃住在翊坤宮,稱為西宮娘娘。後來田妃逐步晉封為貴妃,皇貴妃,於崇禎十五年七月病故。田妃死後,袁妃晉封為皇貴妃。袁氏本應該移到承乾宮住,但她不願皇帝為田妃傷心,堅決留在翊坤宮。崇禎本來就愛她容貌很美,頎長身材,肥瘦適中,麵如皎月,唇紅齒白,不恃脂粉而自有美色,加上她的秉性溫柔賢慧,遇事謙遜退讓,在宮眷中從不爭風吃醋,受到所有妃嬪的稱讚,也受到她身邊的宮女愛戴。去年她晉封皇貴妃後,不肯移居承乾宮,使崇禎深受感動,更加愛她。

近來他為局勢日非,很少到坤寧宮去,同翊坤宮的皇貴妃更少見麵。此刻他準備往奉先殿時,想著由於不能保住江山,皇後和袁妃將慘死於“逆賊”之手,忍不住暗暗流淚。這時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進來,到他的麵前躬身問道:

“皇爺何時啟駕?”

崇禎害怕嗚咽出聲,沒有回答,立即從龍椅上站起身來。吳祥趕快退出,在乾清宮丹墀上剛傳呼太監們“侍候啟駕”,崇禎已從殿內走出來了。他在一群太監和宮女打著十幾盞燈籠的前後簇擁中走下丹陛,到了乾清宮院中,恰好王承恩進來了。

崇禎一見王承恩,便立刻止步,急忙問道:

“王承恩,朕的手詔送出城了麼?”

王承恩躬身回答:“回皇爺,奴婢找到廠臣曹化淳,商量一下,又找錦衣衛使吳孟明密商。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就由他們中挑選了兩個特別精明強健的冀東人,道路最熟,要他們將皇上手詔送到吳三桂軍中。每人給他們五十兩紋銀,作為安家費,對他們講說明白:隻要他們將皇上的手詔送到吳三桂手中,他們就是為朝廷立了大功,國家要破格重賞,使他們世世富貴。”

崇禎對王承恩在眼下困難時刻能夠如此忠心辦事,頗為感動,但是他沒有說別的話,隻是吩咐王承恩速去城上,督促太監和軍民認真守城。他在心中歎息說:

“縱然手詔能夠送到吳三桂軍中,也來不及了!”

從乾清宮去奉先殿是從日精門出去,順著東一長街往南走,再從內東裕庫的前邊往東,便到奉先殿院落的正門。但是出了日精門順永巷正向南走,崇禎忽然轉念,吩咐往坤寧宮去,並吩咐魏清慧往翊坤宮向皇貴妃傳旨:速到坤寧宮來。魏清慧回答說:

“剛才吳婉容奉皇後懿旨來問皇爺晚膳情形,聽她說,皇貴妃娘娘下午陪皇後相對流淚,然後一起去英華殿祈禱,又回到坤寧宮用晚膳,此刻尚未回翊坤宮。”

宮女和太監們聽見皇帝邊走邊自言自語地說:“好,好。”但是崇禎還有一句要緊的話沒有說出,所以連魏清慧也一時不明白皇上說的這“好,好”二字是什麼意思。

愁眉不展的周後,正在坤寧宮中與袁妃相對而坐,聽到太監稟報說聖駕馬上就到,吃了一驚,不禁心中狂跳,想道:“我的天,一定是大事不好!”她趕快率領袁妃、宮女和太監到院中接駕,一切都按照皇後宮中的素日禮節,隻是不免顯得草率罷了。

崇禎被迎進坤寧宮正殿,坐下以後,半天沒有說話。他幾天來寢不安枕,食不下咽,已經顯得麵色灰暗,眼窩深陷,剛剛三十四歲的年輕天子卻兩鬢上新添了幾根白發,和他的年紀很不相稱;尤其是皇後和皇貴妃最熟悉的一雙眼睛,本來是炯炯有神,充滿著剛毅之氣。如今那逼人的光芒沒有了,不但神采暗淡,白眼球上網著血絲,而且顯得目光遲鈍和絕望。皇後看見了皇上這種異乎尋常的神情,心中酸楚,不敢細看,回頭向皇貴妃瞟了一眼。袁妃眼中含淚,低下頭去。皇後在心中問道:“難道國家真要亡麼?”她想放聲大哭,但竭力忍耐住了。

崇禎覺得對皇後和皇貴妃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又覺得無話可說。皇後今年才三十三歲,袁妃三十二歲,原來都是花容玉貌,不施脂粉而麵如桃花。今晚,崇禎看見她們都變得十分憔悴,好像在幾天之內就老了十年。他不敢多看皇後,皇後的憂戚神情使他十分心痛,甚至深恨自己對不起皇後,使皇後有今日下場。十七年來,他同皇後之間有許多恩愛往事使他永難忘懷,特別是二十天前的一件事,使他現在痛悔莫及,不敢再看皇後,低下頭深深地歎息一聲,並且在地上跺了一腳,在心中說道:

“唉!那時聽皇後一句話,何至今日!……”

周後聽皇上頓腳,吃了一驚,抬頭望望皇上,但不見皇上說話。十七年來,她很少看見皇上像這樣失去常態。自從聽說“逆賊”過了宣府以來,她在心中已經考慮過上千遍,萬一城破國亡,她身為“國母”,斷無忍辱苟活之理,所以她隨時準備著為國殉身。看見皇上突然來坤寧宮,如此神態失常,心中猜想:莫非皇上要告訴她殉國的時候已經到了?又等了片刻,她再也忍耐不住,向崇禎顫聲問道:

“皇上,對臣妾等倘若有話吩咐,就請吩咐吧!”

崇禎知道皇後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他低著頭沒有說話,隻是悔恨關於逃往南京的事不肯聽皇後一句勸告,到今日欲逃不能,等待著城破國亡,一家人同歸於盡。二十天前,朝中有大臣建議他離開北京,逃往南京,然後利用江南的財富和人民,整軍經武,平定中原,重回北京。當時懿安皇後和周後都有此意。當李自成率十餘萬大軍從太原向北京前來的時候,也正是朝廷上關於他應否往南京去爭論最激烈的時候。懿安皇後和周皇後從兩宮掌事太監的口中知道了兩派朝臣爭論不休,而朝廷上沒一個真正能夠擔當重任的大臣,所以皇上一直舉棋不定。懿安皇後暗囑皇後,遇方便的時候,勸皇上早拿主意,免得臨時倉皇無計。有一天,崇禎因為心情苦悶,來到坤寧宮閑坐,不覺長歎一聲。周後趁機說道:“我們南方還有一個家……”崇禎不等她將這句話說完,對她嚴厲地將眼睛一瞪,使她不敢再往下說。自從他登極以後,鑒於前代後妃幹政之弊,絕不許後妃們打聽朝廷大事,更不許隨便說話,所以在是否“南遷”的大事上對周後作出這樣的嚴厲態度。此刻他望見周後的麵容憔悴異常,神情愁慘,又聽了她的詢問,使他深感悔恨,幾乎想放聲痛哭。他竭力忍住,同時也不能開口說話,因為他要一開口便會忍不住嗚咽起來,緊接著放聲大哭。

皇後雖然對自己應該為國殉節,早已拿定主意,認為是“天經地義”,但是如今在等待皇上說話時候,她卻不由地渾身打顫。她忽然想到她的兩個兒子太子和定王,又想到她的兩個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渾身顫栗得更加厲害。吳婉容悄悄地走到皇後身邊,以便隨時將皇後攙扶一下。

正在這時,從阜成門方麵傳過來一陣炮聲,起初有三聲炮響得沒有力量,隨後的幾炮特別有力,震天動地。崇禎和宮眷們都嚇了一跳,側耳諦聽,隨後卻寂然無聲。大家知道這並非李自成的大軍攻城,才略微放下心來。

北京四郊村莊的烏鴉、麻雀,依照一代代的生活習慣,每日黃昏,成群結隊,肅肅地飛進北京城內,寄宿在各處的樹枝上和屋脊上;黎明醒來,紛紛啼叫,然後又成群結隊地起飛,盤旋,飛回鄉下。這後邊特別震耳的大炮聲驚起了寄宿在西城各處的上萬隻烏鴉,一群一群地向東飛逃,其中有一部分飛到中南海和北海,一部分飛進紫禁城內,散落在各個宮院的樹枝上。還有一小部分飛到坤寧宮背後的禦花園中,落在高大的白皮鬆和連理柏上;另有十幾隻落在坤寧宮院中的古槐上。來到坤寧宮院中的烏鴉,雖然已經聽不見炮聲,但仍然驚疑不定,落下又起飛,飛起來又落下,方才安靜。

當烏鴉安靜以後,紫禁城中又回到可怕的寂靜。因為天上有雲,月光不明,到處是昏暗的宮殿陰影,使皇宮中更顯得陰森森地駭人。

坤寧宮中,從皇後、皇貴妃,到宮女和太監,都將視線移到皇帝身上。由於剛才的一陣炮聲,皇後明白李自成不久就要攻城,她同袁妃盡節的時候也快到了,忍不住又向崇禎顫聲問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