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如何成就一世威名(1 / 3)

日本學者司馬遼太郎在其著作《項羽與劉邦》中說,劉邦的家可以說是一個極其普通的農民家庭,其家族成員甚至沒有正式的名字。而我們一直稱呼的“劉邦”也隻有一個“劉”姓,“邦”很可能連名也算不上。

司馬遼太郎認為,“邦”在沛縣方言裏是哥哥的意思,有時也管姐姐叫邦。所謂劉邦,就是“劉哥們兒”的意思。

劉邦這個哥們兒最為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他從小有名氣到聲名顯赫,一直都沒有改換過名字,而是一路將這“哥們兒”進行到底。最終“劉邦”就硬生生地成了正式的姓名,還成為中國曆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

秦漢之際,風雲際會。劉邦憑借一支僅有百餘人的起義隊伍,登上反秦的曆史舞台,擊敗強大的競爭對手西楚霸王項羽,奪得西漢開國皇帝的桂冠,其中的奧妙是什麼呢?

1.絕處逢生

劉邦生於戰國末年,是伴隨戰亂長大的,秦統一中國後,他的家鄉改設為沛縣。秦朝在沛縣縣城附近,設置一種叫“亭”的機構,用來維持地方治安、傳遞朝廷文書等,當時叫泗水亭。劉邦到了壯年,經地方上的推舉,在泗水亭做了一名亭吏,經過一段時間試職,後來被任命為亭長。

秦始皇死後,秦朝為他大興土木修建陵墓,所以向全國征調勞役。當時的地方政府,必須配合秦王朝的這種大規模勞役攤派工作。劉邦在接到征調勞役的命令後,很不情願。

劉邦為什麼很不情願呢?因為這次的勞役是建築驪山陵,是一件非常艱險的勞務工作,加上大家對過多的勞役本來就反感頗深,因此負責領隊去押運役夫是件危險的差事,萬一有人結隊逃亡,領隊也要連坐論罪。何況從沛縣到鹹陽,有數千裏之遙,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全靠兩隻腳,又要攜帶笨重的炊具及幹糧,日夜兼程,是件非常苦的差事。

隊伍一出縣城,便開始有人抱怨發牢騷了。有的人怒氣衝天罵縣令,說他心狠手辣;有的人詛咒差吏,說他們該斷子絕孫;有的人則唉聲歎氣,訴說家中有白發老母和弱妻幼子,家裏將無人支撐;還有的人淚水漣漣,擔心自己此去會不複返。

聽著這些人的議論,劉邦心中不免也傷感起來:“我雖為押解之人,但不過是個小小的亭長,如今和他們同向西行,和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去驪山修陵山高路遠,誰知一路上會出什麼事兒呢?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妻子兒女沒人照料。想當初老丈人說我有貴人之相,如今我都三十八歲了,卻還不知自己貴在何方,連妻子兒女都顧及不了,還有什麼好前程呢?”

劉邦一路上心事很重,沒想到走出縣城才三十多裏,就發現少了好幾個人。原來,他們看劉邦臉色陰沉,隻顧著自己想心事,他們本來就戀家心切,滿腹牢騷,加之感到前途茫茫,見到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那些比較機靈的人,便趁劉邦不備偷偷地溜了。雖然發現有人逃跑,但因為監管的人員太少,山路又崎嶇複雜,實在也難以搜捕追逃。

這時的劉邦處於束手無策的境地,沒有別的辦法,隻能繼續領著剩下的人往前走。

接下來,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劉邦也害怕了。他擔心這樣下去,到成陽恐怕隻剩下他一個人了。這如何是好呢?如交不了差,身為押送官員,隻能是死路一條。

怎麼辦?劉邦痛苦地陷入沉思。最後,他認為自己橫豎是難逃一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幹脆好事做到底,把這些人全放了。

有一天晚上,劉邦把那些役夫們手上和身上的繩索解開來,然後邀請他們喝酒。這些役夫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都有點害怕。

喝了一會兒,劉邦才對這些役夫們說:“喝完了酒,你們就自由了!都各自逃命去吧!我管不著你們了。”

有人感到不解,忙問:“此話當真?”

他說:“當真。”

“那你怎麼辦?”

“不要管我了,你們想回家的可以回家,但不能聲張,回家後也要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等事情平息了後再出頭露麵。”

役夫們聽了之後心裏非常高興,對劉邦也十分感激,但他們仍不敢相信。因為按照當時的法律,這樣做劉邦非但性命不保,連九族都有可能殃及。

於是有人問劉邦:“我們走了,官府追究起來,你又該怎樣辦呢?你如何交差呢?”

劉邦沉思了一會兒,笑著說:“你們走後,我自有辦法,當然也不會坐著等死,也要找個地方躲起來。”

後來,絕大部分人逃跑了,隻有十多個人沒有走。他們被劉邦這種舍己為人的凜然大義所感動,都流著淚表示,願永遠跟隨著他。

劉邦帶著眾人朝芒碭方向逃命。當時誰也不曾料到,以劉邦為核心的小團體,居然如丟進過飽和溶液裏的晶體一樣迅速壯大。

劉邦在沛縣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擁戴,其原因當然與他私放數百名勞役苦工有莫大關係。應該說,劉邦私放勞役苦工,並沒起心為自己謀人氣,更多的原因是送個順水人情:反正自己難逃一死,幹脆就為家鄉人民做點好事。

在劉邦和十多個追隨者躲在深山中時,陳勝、吳廣的起義大軍正令包括沛縣在內的東部地區的百姓躍躍欲試。由於劉邦聲望高,於是便被推舉為沛縣的起義領袖。劉邦很快就擁有了一支上千人的隊伍。他們殺了沛縣縣令,加人反秦暴政的滾滾洪流之中。

2.造神運動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插敘一個故事。在劉邦私放勞役苦工、率一行十多人在澤中小道逃跑時,一條大蟒蛇擋住了前麵的逃路。同伴們見到大蛇,嚇得要往回走。劉邦知道,往回走一定會被官府逼兵殺死,此時已經義無反顧。他也不知哪裏來的一股勇氣,一聲大喝:“壯士行,何畏!”說完拔出三尺青銅寶劍,毫無畏懼地走上前去,將擋道大蛇斬為兩段。然後,帶領同伴們繼續前進。

據說,當劉邦一行已經遠去,後麵的役夫再經過此地時,卻發現有一個老太太在這裏號哭。後麵的人問她為何夜晚在此哭泣,老太太竟說她的兒子本是白帝的兒子,化成一條蛇,在此擋道,如今被赤帝的兒子斬殺。眾人以為老太太在造謠惑眾,威脅說要打她,老太太卻忽然消失不見。這些人後來追上劉邦,要求加入他們的起義行列。原先的追隨者聽了此事之後,對劉邦更是崇拜起來,堅定了跟著劉邦幹大事的決心。

劉邦斬白蛇起義,說自己是赤帝之子,現在看來八成是他自己炒作自己的,目的就是為自己造勢(其實就是造神)。這種炒作造勢的方法,劉邦不是第一個采用,也不是最後一個。早於他的有陳勝策劃的“大楚興,陳勝王”,晚於他的更是數不勝數了。這個造勢活動,後來還得到劉邦夫人的呼應。劉邦後來曾在公開場合問呂夫人:為嘛你老能找到我呢?——當時劉邦流亡於山中。呂夫人答:我看見天上有片祥雲呀,我順著祥雲找你,準沒錯!這種公開場合的一問一答,讓我們現代人難免產生演“雙簧”的懷疑。但我們懷疑沒有用,他手下的人偏偏就相信。因此,他的目的達到了。

3.楚漢聯手

劉邦率領的起義軍,很快就發展成3000人的隊伍,在豐邑(今江蘇豐縣)和薛縣(今山東滕縣南)一帶,曾先後兩次擊敗泗水郡的秦軍。就在這時,劉邦的部將雍齒懷有二心,竟以豐邑叛降周市,劉邦聞訊立即還擊,卻未能攻取豐邑。眼前的事實表明:孤軍奮戰,難有作為。而且當時農民起義的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陳勝的起義軍在滎陽失利,不久陳勝被殺,起義的高潮遭受挫折,因此劉邦決定聯合項梁起義軍共同作戰。

項梁和項羽原在吳起兵反秦,陳勝被殺後,他們率起義軍渡江北上,逐步彙成以他們為主力的起義洪流。公元前208年6月,項梁在薛縣召集各路起義將領,共商聯合反秦事宜,劉邦應召參加。項梁決定立楚懷王孫心為王,把都城設在盱眙。這次會議改變了原來起義軍的策略,將各路義軍會集成強大的力量,大大推動了反秦鬥爭。

薛縣會議之後,在項梁的指揮下,劉邦率領的起義軍,與項羽所率義軍聯合作戰,對秦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這年8月,劉邦、項羽在雍丘(今河南杞縣)大敗秦軍,殺死三川郡守李由,取得了豐碩的戰果。項梁在東阿、濮陽、定陶也接連大破秦軍主力章邯。

起義軍淩厲的攻勢,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秦二世傾全力增援章邯,加上項梁輕敵無備,結果被章邯夜襲定陶,項梁戰死,起義軍慘遭挫折。為了保存實力,避免被秦軍各個擊破,正在攻打陳留的劉邦和項羽以及呂臣率領的義軍,東撤至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集結,楚懷王也遷都彭城。同時,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起義軍內部重新作了調整,將呂臣和項羽兩支義軍合並,由楚懷王指揮,又任命劉邦為碭郡守,指揮碭郡的義軍。從此,劉邦與項羽各自獨立指揮一支起義軍。

秦軍主將章邯擊敗項梁後,立即率軍渡黃河北上擊趙,趙王歇被迫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又遭秦將王離的包圍,隻好求救於楚。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範增北上救趙,牽製和消滅了河北的秦軍主力;又派劉邦西進攻打鹹陽,威脅秦王朝的統治,而且約定“先人定關中者王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