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於亂勢的紅頂商人(1 / 3)

胡雪岩生於公元1823年,死於1885年,在他生活的62年間,曆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位皇帝的王朝統治。而在這段時期,差不多算是中國曆史上最腐敗無能的階段之一,對外屈辱喪權,對內殘酷盤剝,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戰亂紛起,怨聲載道,民不聊生。很多富貴人家都不能確保祖宗的遺產,或破產、或被抄,淪為窮人的不在少數。而胡雪岩卻在這種形勢之下,從一個錢莊學徒起步,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影響朝野的紅頂商人、清末首富。他的成功就是一種乘勢的典型,體現出一種在亂勢中謀勢的高超水準。

1.乘勢而行

古人雲“時勢造英雄”。胡雪岩對此深有體會,他說:“做生意,把握時事大局是頭等大事。”沒有相應的社會環境氣候,就沒有英雄成長的土壤和其他條件,真正的英雄人物必須能夠駕馭時局。胡雪岩算是這樣善於駕馭時勢大局的頂尖兒人物。胡雪岩經商理財,常從大處著眼,通觀全局。他善於把大局裝在心中,根據局勢發展隨時調整應對措施。他說:“做事情要如中國一句成語說的‘與其待時,不如乘勢’,許多看起來難辦的大事,居然都順順當當地辦成了,就是因為懂得乘勢的緣故。”

我們說,在商業運作中,經營者的主動性自然是很重要的,優秀的商人要懂得從不同的角度來利用已有的條件,甚至要善於在各種因素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設法改變不利因素,使之對自己有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造勢”。

不過,商業運作中所需的各種條件,有些是可以創造的,比如胡雪岩要通過“銷洋莊”(向來華外國人或歸國僑胞推銷,也叫“作洋莊”)控製市場,就必須有聯絡同行的條件,這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但有些卻往往是人力無法創造的,比如在大多數情況下,政局的變化、市場的整體格局,就不是一個或幾個商人所能決定的。這時候商人唯一所能做的,就是等待,靜觀其變,並且待機謀而後動。

如果說造勢是靠本事的話,那麼乘勢則要靠敏銳的眼光能及時發現機會,要靠手腕牢牢抓住機會,還要靠精神力氣把一個個被發現的或遇到的機會,經營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財源。因此,胡雪岩才說:“做生意要有機會,更要靠過硬的本事。”胡雪岩剛開始做生絲生意的時候,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特別是紡織工業大發展的時期,絲綢紡織需要的原料大幅增加,洋人就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蠶絲,因而無論是做內貿,還是“銷洋莊”都能賺大錢。胡雪岩要做的生絲生意確有些是偶然的機會在起作用,特別是他發展的路上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人物,都對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王有齡得到海運局坐辦的官缺,上任伊始便遭到解運漕米的麻煩,請胡雪岩幫助自己渡過難關,使他有了一個奔走於杭州與上海之問的機會。他們奔走於杭州、上海之間,雇請的正是阿珠家的船,阿珠娘恰好懂一些蠶絲生意,又使胡雪岩有了一個非常方便的請教機會。在解決漕糧解運問題的過程中,胡雪岩又有機會與漕幫建立良好的關係,並且結識了十分熟悉洋場生意門道的古應春。

對胡雪岩來說,最大的機會就是王有齡恰好調任湖州知府,湖州又是蠶絲的主要產地。這一切似乎都好像安排好了一般,一環扣一環地發生了,使胡雪岩這個完全不懂蠶絲生意的門外漢竟然就順利地做起了蠶絲生意,進而又銷起“洋莊”,做起了蠶絲“外貿”。這一個個“巧合”實在是胡雪岩的“運氣”。可如果在這一個個“運氣”麵前,胡雪岩沒有識勢乘勢的本事呢?比如胡雪岩不具有能看出蠶絲生意大有可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卻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條件呢?再比如,如果胡雪岩沒有那種當機立斷、說幹就幹的膽識和氣魄,或者雖然知道要幹但卻沒有合理調配人力、資金的能力,不知道怎麼去幹呢?

一個明顯的反證就是,信和錢莊的張胖子,與胡雪岩同行於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帶的蠶絲經營。而且當時的信和錢莊還是杭州裏最大的錢莊之一,資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沒有想到去做這注定能發大財的生意。另一方麵,胡雪岩經營蠶絲生意,無論是曆史的長短、經驗的豐富,還是實力的雄厚,都不如作為絲商巨頭的龐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聯合同業控製市場,操縱價格,在“銷洋莊”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範,而龐二做了那麼長時間的生絲“生意”卻沒有想到如此去做。

張胖子、龐二都沒有想到並應該去做的事情,胡雪岩不僅想到了,並且毫不猶豫地做了。實際上,機會對於所有的人都是均等的,但關鍵就是人要有本事去把握,否則,這機會就不能稱其為機會。胡雪岩之所以能牢牢把握一個又一個的機會,這就是他的本事。而擁有這種本事,不僅需要牢牢抓住生意場上的機會,還要敢於承擔必要的風險。胡雪岩的阜康錢莊開業時,差不多是在太平天國失敗前後,通過接受太平天國兵將的存款進行融資的舉措,本身就擔了極大的政治風險。但這筆“買賣”風險大獲利也大,因為這樣的存款不必計付利息,等於是人家白白送錢給你去賺。因此,胡雪岩仍然決定大膽去做,這就是他說的:“商人圖利,隻要劃得來,刀口上的血也要舔。”

當然,胡雪岩的敢想敢幹,絕不是閉著眼睛瞎幹,還是有能夠為他擋風遮雨的官場勢力為他撐腰,真出了什麼事也還是有人給他兜底兒。從這一點上講,胡雪岩的所謂乘勢,不過是乘的官勢,要不怎麼是“紅頂商人”呢?

2.隨機應變

《孫子兵法》中曾說:“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意思是說:在對敵作戰時,敵變我變,靈活地決定自己的作戰計劃,不能墨守事先定好的計劃一成不變。兵家沒有萬古不變的勝戰之法,商家也同樣如此,不可能有長久通用不變的經營之道,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待,客隨主“變”,應時而變。一味墨守成規,則必將失敗。唯有審時度勢,以變製變,才能在商海中快速發跡並且能夠長立不倒。因此,胡雪岩才說:“店規不是死的,有些事不能通融,有些事可以改良。世界日日在變,做生意貴在隨機應變。”由此可見,胡雪岩靈活變通官商之道最需要把握的技巧,就是他魔術般的“變通”之術。

“我們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絡,移東補西不穿幫,就是本事。你要曉得,所謂‘調度’,調就是調動,度就是預算,預算什麼時候款子進來,預先拿它調動一下,這樣做生意,就會走在人家的前麵。”

胡雪岩這句至理名言:“做生意一定要活絡”。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要死守自己熟悉的一方天地,要能根據具體情況去做出靈活反應;二是反應要迅速,想到了就要立即著手去做,不錯過任何一個機會。胡雪岩不僅這樣說,而且他的生意的確做得極為活絡。在他馳騁商場一步步走向鼎盛的官商之途中,靈活機動,四下出擊,真可謂是一步一個點子,一路一趟拳腳,一動一套招式,而招招式式都能為自己演化出一條新的財路。

現在社會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叫做“這世界不是缺少美麗,而是缺少發現”,指的就是人們隻要用心去找,必定可以成就自己。“發現”,就是找到自己的財路,為此處處留心,善於發現,那就很容易為自己廣開生財之路。

為自己開拓財源,不僅要有精明的生意人眼光,還要能看得準、看得遠,同時還要眼界開闊,頭腦靈活。所謂眼界開闊,頭腦靈活,簡單地說,就是不要死守著一個自己熟悉的行當。而是要善於在其他行當中發現可以開發的財源。說到底,也就是要時刻想著去不斷地尋找新的投資方向,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投資經營範圍。一個生意人如果隻能看到自己正在經營的熟悉行當,最終隻會是抱殘守缺,連正在經營的行當都不一定經營得好,更不用說為自己廣開財源了。

胡雪岩為了自己的蠶絲生意和幫辦王有齡湖州官府的公事,幾下湖州,結識了在湖州頗有勢力的民間把頭,正做著湖州“戶房”書辦的鬱四。胡雪岩憑著自己的仗義和豪爽,也因為他幫助鬱四妥善處理了家事,深得鬱四敬服。為了報答胡雪岩,鬱四做主,為胡雪岩娶了寡居的芙蓉姑娘做“外室”。

芙蓉姑娘的娘家本來也是生意人,祖上開了一家牌號為“劉敬德堂”的大藥店。“劉敬德堂”傳至芙蓉姑娘父親一輩時也還有些規模,不成想她父親十年前到四川采辦藥材,舟下三峽時在新灘遇險船毀人亡。她的叔叔外號“劉不才”,本來就是一介紈絝,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接下家業不到一年就無法維持,藥店連房子帶存貨都典當給了別人,自己落得以借貸為生。不過這劉不才也有一種死擰勁兒,就是俗話說的“瘦驢不倒架”,還有那麼一點顧及臉麵的硬氣。比如自己窮困潦倒到了極點,卻還死活不同意侄女莢蓉給人做“偏房”,說是我們劉家窮是窮,但也沒有把女兒給人家做偏房的道理。所以,芙蓉再嫁後,他死活都不想認胡家這門親戚。再比如潦倒歸潦倒,甚至已經到了借貸無門的地步,他始終不肯押出自己手上的幾張祖傳秘方,以為隻要秘方還在,“家底”就還在,心裏還想著有朝一日要重振家業。

胡雪岩娶了芙蓉姑娘,這位不想認親的劉不才自然也是一個麻煩。對於嗜賭如命的叔叔既不能不管,又實在是沒法管,當然,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這時的胡雪岩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按鬱四的想法,送劉不才一筆銀子打發了,今後不要再與他發生任何關係;一是按芙蓉姑娘的想法,由芙蓉勸說劉不才拿出那幾張祖傳秘方,胡雪岩幫忙賣它萬把銀子,讓他自己去過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