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也有勢可借(1 / 1)

我們在說“強者”與“弱者”時,戴的是世俗的眼鏡。聰明的人都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勢”絕不是隻有強者才擁有的,弱者也有他的優勢,這同樣是不容忽視的,誰都不可小看。成大事者必須要有這樣的眼光,看不到這一點,就難免出現大的差錯。“勢”不僅僅是權力和地位,它其實是多方麵的。因此,任何有長處的地方,都是人們值得借鑒的,如此方能完善自己,使強者愈強,使弱者變強。

向弱者借勢,《勢勝學》中告誡人們:借於弱,予不可吝。意思是:向弱者借勢,雖給予卻不可吝嗇。給予對弱者來說,是雪中送炭,也是他們最需要的,對此若慷慨大度,回報便愈加顯著。

北宋仁宗時,將軍狄青屢建戰功,威名遠播。

仁宗想要召見他,正趕上敵人侵犯渭州,仁宗於是取消了召見,下令狄青攻擊敵人,傳旨說:

“朕欣賞將軍,將軍盡可立功殺敵,如有捷報,朕定有賞賜。”

狄青殺退了敵人,仁宗立刻任命狄青為真定路副都總管。有的大臣輕視狄青的出身,上奏說:

“狄青出身行伍,因罪被充軍,至今臉上仍保留著充軍時所刺的字。如此卑賤之人隻可利用,不可重用,否則,世人隻會議論陛下用人不當了。”

仁宗氣憤地答道:

“隻論出身,不論戰功,又有誰還會為朕賣命呢?朕的國家完全靠忠臣、功臣來保衛,朕當然不能冷落了他們。”

仁宗極力提拔狄青,狄青先後做過侍衛步軍殿前都虞侯、眉州防禦使、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兩軍節度觀察留後、馬軍副都指揮使等官,十多年就位居顯貴行列。

狄青深明仁宗的恩義,他常對部下告誡說:

“皇上不介意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皇上所賜。皇上乃明君,我們都要誓死報效、英勇殺敵。”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族人儂智高叛亂,攻陷邕州,圍攻廣州,嶺南的蠻族部人也跟著響應,聲勢很大。

仁宗先後派了幾員大將去征伐,很長時間都沒有奏效,仁宗一時愁眉不展,心慌不已。此時,狄青上書請命,他說:

“臣當兵出身,長期承受陛下的大恩,今日當是臣報答陛下的時候了,無論多麼艱苦,臣一定建功報國,死而後已。”

仁宗大感欣慰,他高興地對群臣說:

“嶺南戰爭不濟,朕整日不得安心。狄青主動請戰,為朕分憂,這才是真正的良將啊!朕一向對他抱有厚望,相信他必奮力死戰,不負朕望。”

仁宗想要提拔狄青的官職,馬上有大臣阻止道:

“狄青未建功勳,此刻升遷還不是時候。不如待其凱旋,陛下再升遷其官職也不遲。”

仁宗又一次歎道:

“這樣做就太勢利了,怎能真正打動人心呢?朕就是要表明朕對狄青的信任和垂青,使其一心殺敵。”

仁宗任命狄青為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廣南盜賊事經製使,身兼數職。狄青十分惶恐,他上書請辭道:

“臣殺敵報國,本屬應該,陛下賞賜太優,臣不敢接受。”

仁宗召見狄青,對他說:

“朕依靠將軍平叛,國家命運全在將軍身上,何等賞賜都是應該的,你無需謙讓。朕不是吝嗇之人,更不是隻說不做之輩,朕該做的都做了,剩下就看你的了。”

狄青感動地落淚,決心以死報效仁宗。狄青對部將說:

“皇上對我們天高地厚,難道我們還能不盡全力嗎?我們不僅為了皇上,而且也為了我們自己的大好前程。”

狄青全力討敵,屢打勝仗。仁宗不斷給予重賞,連連升遷他的官職。

回到京城後,仁宗任命他為樞密使,賜給他一處名為收敦教坊的住宅,對他的每個兒子也加官封爵。仁宗對手下大臣說:

“朕借助臣子才得以治理天下,若是隻想著自己的好處那肯定是不行的。狄青為朕殺敵、為國建功,朕若有功不賞,哪裏能令其安心呢?”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作為擁有至高權力的封建皇帝都知道借用他人勢力時要不吝回報。今天的人們又有什麼理由在要求別人幫你時吝嗇呢?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借勢給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