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六上 西域傳第六十六上(2 / 3)

扜彌國(今新疆於田縣),都城在扜彌城,距離長安九千二百八十裏。有三千三百四十戶,人口二萬零四十,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三千五百四十人。輔佐治理國家的有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都尉、左右騎君各一人,翻譯官兩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距離三千五百五十三裏,向南和渠勒、向東北和龜茲、向西北和姑墨(今新疆阿克蘇)接壤,向西可抵達於闐(今新疆和田縣),距離三百九十裏。現在的名字叫做寧彌。

渠勒國,都城在鞬都城(今新疆於田縣南),距離長安九千九百五十裏。有三百一十戶,人口二千一百七十,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三百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三千八百五十二裏,向東和戎盧、向西和婼羌、向北和扜彌接壤。

於闐國(今新疆和田),都城在西城,距離長安九千六百七十裏。有三千三百戶,人口一萬九千三百,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二千四百人。輔佐治理國家的有輔國侯、左右將、左右騎君、東西城長、翻譯官各一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三千九百四十七裏,向南與婼羌接壤,向北與姑墨接壤。於闐的西麵,有河水向西流過,注入西海;於闐的東麵,有河水向東流,注入鹽澤(羅布泊),黃河在這裏發源。出產玉石。向西通向皮山,距離三百八十裏。

皮山國,都城在皮山城(今新疆皮山縣),距離長安一萬零五十裏。有五百戶,人口三千五百,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五百人。國家有左右將、左右都尉、騎君、翻譯官各一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四千二百九十二裏,向西南至烏秅(chá)國,有一千三百四十裏,向南與天篤(天竺)相連接,向北抵達姑墨,有一千四百五十裏,向西南可以到罽賓,(今克什米爾至伊斯蘭堡一帶)有通向烏弋山離(阿富汗坎大哈)的道路,向西北可以抵達莎車,有三百八十裏。

烏秅(chá)國,(今新疆葉城西南阿孜尕爾)都城在烏秅城,距離長安九千九百五十裏。有四百九十戶,人口二千七百三十三,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七百四十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四千八百九十二裏,向北和子合、蒲犁(今新疆葉城西南)接壤,向西與難兜(今克什米爾)接壤。此地多山,民眾住在山間,田地散布在山石間。長有白草。居民壘石為屋。從山上接溪水作為飲用水。本地出產一種小步馬,飼養驢,沒有牛。向西有一個地名叫做懸渡,距離陽關五千八百八十八裏,距離都護府衙,有五千零二十裏。懸渡,是一座石山,峽穀中沒有道路,需要用繩索連接在兩山之間,將人拉過去。

西夜國(今新疆葉城縣南),國王號稱子合王,管理呼犍穀,距離長安一萬零二百五十裏。有三百五十戶,人口四千,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一千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五千零四十六裏,向東和皮山、向西南和烏秅、向北和莎車、向西和蒲犁接壤。蒲犁和依耐、無雷國(今帕米爾高原)和西夜國屬於同一個民族。西夜和匈奴是不同的種族,他們和羌人、氐人生活相似,也是逐水草,放牧牲畜。在子合,有玉石出產。

蒲犁國,都城在蒲犁穀,距離長安九千五百五十裏。有六百五十戶,人口五千,可以當兵服役的有兩千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五千三百九十六裏,向東抵達莎車,有五百四十裏,向北抵達疏勒,有五百五十裏,向南和西夜國子合接壤,向西和無雷接壤,有五百四十裏。國中輔政的有侯、都尉各一人。在莎車寄耕農田。民族風俗和子合相同。

依耐國,都城距離長安一萬零一百五十裏。有一百二十五戶,人口六百七十,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三百五十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二千七百三十裏,抵達莎車,有五百四十裏,抵達無雷,有五百四十裏,向北抵達疏勒,有六百五十裏,向南和子合接壤,風俗和子合相同。糧食出產很少,在疏勒、莎車有寄耕的農田。

無雷國,都城在盧城(今新疆塔什庫爾幹),距離長安九千九百五十裏。有一千戶,人口七千,可以當兵服役的有三千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二千四百六十五裏,向南抵達蒲犁,有五百四十裏,向南和烏秅(chá)、向北和捐毒(今新疆烏恰西)、向西和大月氏接壤。衣服和烏孫國相似,風俗和子合國相同。

難兜國,都城距離長安一萬零一百五十裏。有五千戶,人口三萬一千,可以當兵服役的有八千人。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二千八百五十裏,向西抵達無雷,有三百四十裏,向西南抵達罽賓,有三百三十裏,向南和婼羌、向北和休循(今吉爾吉斯)、向西和大月氏接壤。種植五穀、葡萄各種水果。出產銀銅鐵,製作兵器與其它國家相同,隸屬罽賓國。

罽(jì)賓國(今克什米爾地區),都城在循鮮城,距離長安一萬二千二百裏。不歸西域都護府管轄。能夠當兵服役的人有很多,是一個大國。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六千八百四十裏,向東抵達烏秅國,有二千二百五十裏,向東北抵達難兜國(在今天的克什米爾地區),需要九天時間,在西北和大月氏、在西南和烏弋山離接壤。

匈奴打敗大月氏後,大月氏向西遷徙,抵達大夏國(今阿富汗境內),大夏國的君主塞王向南遷徙至罽賓。塞種因此而分散,居住在幾個國家。從疏勒向西北,休循、捐毒等國的居民,均為原塞族人。

罽(jì)賓國的地勢平坦,氣候溫和,種植有苜蓿,當地生長有奇花異木,有檀樹、櫰(huái)樹、梓樹、竹子、漆樹。種植五穀、以及葡萄,各種瓜果,對農田施以糞肥,在田園中精耕細作。地下水源充足,土壤濕潤,種植有水稻,冬天吃生菜。居民擅長於手工藝,雕文鏤刻,修建宮室,織地毯壁掛,刺繡花紋圖案,喜歡烹調飲食。出產金銀銅錫等器具,製作的器物很精美。而後將產品在市麵上銷售。以金銀為錢幣,正麵為騎馬的圖案,背麵為人麵圖案。出產封牛、水牛、大象、大狗、沐猴、孔雀、珠璣、珊瑚、琥珀、寶石。其它牲畜與別的國家一樣。

從武帝朝鑿通西域,漢人來到罽(jì)賓國,罽賓人自以為距離漢朝遙遠,漢軍難以抵達,其國王烏頭勞多次殺害漢朝派出的使者。烏頭勞去世後,兒子繼位,派出使者向漢朝出使貢獻。漢朝派出關都尉文忠將其使者送回。國王又想殺害文忠,文忠及時查覺,與容屈王的兒子陰末赴合謀,聯合進攻罽賓國王,殺掉他們的國王,而後立陰末赴為罽賓王,由漢朝授予印綬。再後來軍候趙德出使罽賓國,與陰末赴的關係失和,陰末赴竟然將趙德用鐵鏈鎖了起來,殺害漢朝的副使以下七十餘人,而後派出使者向朝廷上書請罪。元帝認為地域遙遠,沒有將罽賓國派來的使者逮捕,而後又在懸渡將使者送回,此後與他們斷絕關係。

在成帝朝,罽賓國又派出使者前來貢獻,同時謝罪,漢朝想派遣使者出使罽賓國,同時送罽賓國的使者返回,杜欽勸說大將軍王鳳:“此前罽賓王陰末赴,是漢朝幫助其繼位,而後又背叛漢朝。德莫大於擁有國家百姓,罪莫大於殺害出使使者,罽賓王之所以不肯報恩,不害怕漢朝的報複,是自以為路途遙遠,漢軍不能抵達。對漢朝有求,則卑辭屈膝,對漢朝無所求,則驕橫不法,始終不肯向漢朝稱臣。中國之所以與蠻夷通使,厚待蠻夷,滿足他們的要求,是因為與蠻夷的土地接壤相鄰,為的是睦鄰而居,不讓他們成為漢朝的邊患。現在懸渡將罽賓通向漢朝的道路隔斷,罽賓國人難以越過。我們與他們搞好關係,通使往來,不足以安撫西域;即使他們不歸附漢朝,也不會危及到漢朝在西域的利益。此前他們做過悖逆的事情,在西域行凶,是因為道路阻隔,漢朝沒有給予懲罰;而今他們悔過,想來通使,卻沒有派出一位親屬貴人,來貢獻的都是一些做生意的商人,隻是想以通使為名,行買賣之實,既然他們是來做買賣,就沒有必要再派出漢朝的使者,將他們送過懸渡,以免被他們所利用。每次漢朝派出使者送客,都要在途中防備受到強盜的侵害。從皮山國以南,有四五個小國不屬於漢朝都護府管轄,派出探路的士卒一百餘人,分成五批在夜間敲擊刁鬥,日夜守衛,還時常會受到強盜侵害。牲畜馱載糧食,要在西域各個小國補充給養,才能夠維持來回的消耗。有些西域小國貧窮,連自己吃的糧食都不夠,還有些小國狡黠,不願意幫助漢朝護送的使者,即使出使的人員擁有強漢的符節,也不得不在山穀間挨餓受凍,想向西域人乞食都難以做到,要不了一二十天,人畜就會拋屍在荒郊野外,魂魄也難以返回故鄉。還要經過大頭痛、小頭痛山,赤土、身熱山阪,走到那裏的人會發燒,麵無人色,頭痛嘔吐,牲畜也是這樣。還有三池、盤石阪,路徑狹窄,寬處隻有一尺六七寸,長度卻有三十餘裏。在山間小道上,俯視下麵是萬丈深淵,山石嶙峋,山峰崢嶸,行人隻能步行,小心翼翼地牽著馬匹,用繩索引導,行走二千餘裏才能夠抵達懸渡。墜入深穀的牲畜不計其數,山穀裏遍布著屍骨殘骸;人從山上墜落,隻能聽天由命,根本沒有救援的可能。如此險阻,難以勝言。遠古時,聖王將天下分為九州,製定五服朝貢製度,強調的是在國內加強治理,不要把重點放在域外。而今漢朝派出使者,接受皇上的使命,送的卻是蠻夷的商人,士卒勞苦,跋涉危險之途,倍受艱辛,去做無益之事,這不是長久之計。使者既然已經接受詔命,到皮山國就可以返回。”王鳳於是將杜欽的一番話奏報成帝。罽賓國來的人果然是來漢牟利的商人,他們幾年就要往返一次。

烏弋山離國,王城距離長安一萬二千二百裏。不屬於西域都護府管轄。它的人口和軍隊,可以看作是一個大國。向東北抵達都護府衙,有六十天的路程,向東和罽賓國、向北和撲挑國、向西和犁靬國(古羅馬)、條支國接壤。

從烏弋山離國向西,再走一百多天,就到了條支國。條支國(今天伊拉克境內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靠近西海,氣候暑熱潮濕,種植水稻。當地有一種大鳥(鴕鳥),產的卵有甕大。人口眾多,有很多小酋長管理,隸屬於安息國(古伊朗)管轄,是安息的藩國。有很多善於變魔術的藝人。安息國的長老聽說條支國有弱水,有西王母,隻是從來沒有見過。從條支國坐船向西行,經過一百多天,就到了人們傳說中日落的地方。

烏弋國(今阿富汗南部)的土地幹旱炎熱,地勢平坦廣闊,當地生長的草木、牲畜、五穀、果蔬、飲食、宮室、市場貿易、錢幣、兵器、金珠之類,均與罽賓國相同,出產桃拔、獅子、犀牛。當地的風俗,不能肆意獵殺野獸。錢幣的正麵文飾是人頭,背麵是騎馬。以金銀裝飾手杖。距離漢朝,路途遙遠,漢朝使者很少來到這裏。出玉門關、陽關走南道,經過鄯善向南行,抵達烏弋山離,即是南道的終點。再向北轉,而後向東,就到了安息國。

安息國,王城在番兜城,距離長安一萬一千六百裏。不屬於西域都護管轄。北麵與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東麵與烏弋山離、西麵與條支國接壤。土地風俗,物產所有,民風民俗和烏弋、罽賓國相同。也使用銀子鑄造錢幣,錢幣正麵是國王頭像,背麵為王後頭像。國王去世後,則重新鑄幣。當地出產有大馬雀(鴕鳥)。屬下有大小幾百個城邑,地方廣闊達數千裏,是西域最大的國家。靠近媯水(阿姆河),商人通過車船到鄰國貿易。在羊皮上書寫文字,字體橫寫。

武帝當初派出使者來到安息國,安息王命令手下將軍率領兩萬騎兵在東部邊界迎接。東部邊界距離都城數千裏,走到都城,沿途要經過數十個城市,沿途人民不斷。安息國同時派遣使者跟隨漢朝使者來到漢地,把鴕鳥蛋和雜耍藝人貢獻給武帝作為禮物,武帝看了後很高興。安息國的東邊即是大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