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3 / 3)

趙充國每次上奏,宣帝都要將奏書交予朝中公卿大臣們討論。最初讚成趙充國計劃的有十分之三,此後上升到十分之五,最後竟達到十分之八。宣帝詔問那些最初否定趙充國意見的大臣,責問他們為什麼又改變了主意,他們都一致歎服。丞相魏相曾經說:“臣愚蠢,不了解用兵之道,後將軍多次謀劃平定羌亂的策略,他的話很有道理,臣敢說,按照後將軍的謀劃行事,羌亂一定可以平定。”宣帝於是回複趙充國,說:“皇帝問候後將軍,將軍的上書中製伏羌虜的計劃,我已經批準,按照計劃執行。將軍將屯田所需要的人員和撤回的騎兵人數上報。將軍需注意身體,注意膳食,在盡心謀劃的同時,還要節勞,多加保重!”由於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多次建議,要出擊羌虜,又考慮到趙充國的屯墾部隊較為分散,宣帝擔心羌人會襲擾他們,於是決定,兩方麵同時進行,詔令兩位將軍,配合中郎將趙卬出擊羌虜。強弩將軍許延壽率領的漢軍,迫使四千羌人投降,破羌將軍辛武賢斬首二千級,中郎將趙卬斬首,和迫使投降的羌人,有二千餘人,而趙充國所率領的屯田部隊,卻招降了五千餘人。宣帝遂詔令罷兵,隻留下趙充國的屯田部隊。

第二年五月,趙充國再次上奏:“羌人此次造反,前後參與的共有五萬人馬,經過曆次追剿、斬首的有七千六百級,投降的有三萬一千二百人,在湟水中溺死加上因饑餓而死的,有五六千人。按照全部叛羌人數計算,中途逃脫,以及隨著羌人首領煎鞏、黃羝逃跑的還有四千人左右。已經歸降的羌人首領靡忘等人,向漢軍保證,一定會將剩餘的叛羌全部抓獲,臣奏請,可以撤回屯田部隊。”奏章得到批準,趙充國遂率領屯田漢軍,凱旋而歸。

趙充國的朋友,浩星賜在迎接趙充國的途中,勸說趙充國,他說:“朝中大臣,很多人認為是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的出擊、斬獲,才迫使叛羌投降,最終崩潰,有識之士其實很清楚,羌虜已經是勢窮力盡,最終必將會走向窮途末路,漢軍不出擊,他們也會徹底崩潰。將軍此次回到朝中彙報,聰明的做法,是將平叛羌人的功勞,加在二位將軍身上,不要僅總結成是一係列進剿、屯田政策的結果。如此講,將軍就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趙充國說:“我已經年老了,皇上給予我的爵位也很高,豈能顧慮到大軍出征,會與其他將軍發生矛盾,以所謂的謙虛,去幹擾明主的總結!用兵,是國家大事,應該為後世人留下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以供後世人參考。老臣不能妥協於世故,在自己的餘生中,不能為陛下分析此次用兵的利害得失,一旦猝然離世,還能讓誰去總結這些經驗和教訓?”在見到宣帝時,趙充國將此次出兵征剿的所有思考,詳盡地向宣帝做了彙報。宣帝同意趙充國的看法,撤銷辛武賢將軍的稱號,讓他返回酒泉郡,繼續擔任太守,趙充國仍然留在朝中,擔任後將軍兼任衛尉。

當年秋天。若零、離留、且種、兒庫等羌人部落,聯合起來斬殺了先零羌的首領猶非、楊玉,宰下他們的首級,其他的首領,弟澤、陽雕、良兒、靡忘等人,則率領煎鞏、黃羝屬下的四千餘羌人投降漢軍。宣帝封若零、弟澤二人為率眾王,離留、且種二人為侯,兒庫為君,陽雕為言兵侯,良兒為君,靡忘為獻牛君。然後在金城設置屬國,以安置投降的羌人。

宣帝下詔,舉薦管理羌人的校尉,當時趙充國生病在家,丞相、禦史大夫、車騎將軍、前將軍,四位府衙舉薦了辛武賢的小弟辛湯。趙充國得知消息後,急忙向朝廷上奏:“辛湯喜歡酗酒,不能讓他負責蠻夷事務。最好選擇辛湯的哥哥辛臨眾。”而此時辛湯已經領受符節,接受任命,宣帝下詔,重新任命辛臨眾。再後來,辛臨眾因為有病,不能上任,四位府衙又加上將軍府,再次舉薦辛湯,辛湯就任後,果然因為多次酗酒,傷害羌人,羌人再次反叛,其結果正如趙充國所預料的那樣。

當初,破羌將軍辛武賢在軍中,與中郎將趙卬閑暇時一起喝酒閑聊,趙卬在閑談中,曾經談道:“車騎將軍張安世一度使皇上產生不滿,皇上有殺他的意思,我父親說張安世出身文吏,侍奉孝武皇帝、孝昭皇帝數十年,勤勤懇懇,被認為是忠誠、謹慎,應該原諒他的過失。張安世因此才得以活命。”等到趙充國撤軍返回,在朝中向宣帝彙報軍事,辛武賢因此而被免去將軍職務,回到郡中,繼續擔任太守,辛武賢心中懷有怨恨,於是向宣帝上書,告發趙卬泄露宮中機密。趙卬因此而獲罪,被定為隨意進入趙充國將軍幕府,在司馬府中,幹擾將軍的屯兵計劃,被投入監獄,趙卬自殺。

趙充國乞骸骨,請求退休,宣帝賜予安車駟馬、黃金六十斤,允許退休。但每當朝廷有關於四夷的決策,還要請趙充國回到朝中,參謀軍事,提供政策、策略方麵的意見。趙充國享年八十六歲,在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去世,諡號為壯侯。爵位傳予兒子至孫子趙欽,趙欽娶了敬武公主。公主沒有生下兒子,公主教趙欽的侍妾習說謊,說已經懷上趙欽的孩子,又以他人的兒子替代。趙欽去世後,兒子趙岑繼承爵位,習就是太夫人。趙岑的父母向太夫人索求錢財,貪得無厭,產生矛盾,相互告發。趙岑因為不是趙欽的親生兒子,被免去爵位,撤銷封邑。平帝元始年間(公元1-5年),朝廷查問功臣後代,再次封趙充國的曾孫趙伋為營平侯。

當初,趙充國以創建的功業,在朝中與霍光等人同列,宣帝詔令將功臣畫像懸掛在未央宮。在成帝朝,西部羌人又有叛亂的警訊,成帝想念前代的將帥勳臣,追思趙充國,詔命黃門侍郎揚雄,在趙充國的畫像旁邊附上一篇頌,以誌紀念:

宣帝臨朝,戎有先零。先零猖獗,侵漢西疆。漢命虎臣,為後將軍,率領六軍,討伐羌人。大軍出境,曉諭武德,駐守羌域,再候時辰。軍威振奮,直指罕羌,天子命我,會師鮮陽。將軍守節,屢上奏章,料敵製勝,謀略周詳。終獲全勝,還師京城,羌氐臣服,邊疆安寧。周有宣王,虎將方、召,詩人歌功,《雅詩》讚頌。漢朝中興,充國武功,威武雄壯,不輸召、方。

趙充國擔任後將軍後,遷至杜陵(宣帝的陵寢)縣居住。辛武賢自從擔任將軍征討叛羌,返回後第七年,又再次擔任破羌將軍,征討烏孫國,抵達敦煌,此後就再也沒有出塞,宣帝征召辛武賢到朝廷任職,還沒有動身,因為有病而去世。兒子辛慶忌後來擔任朝中的大臣。

辛慶忌,字子真,少年時,因為父親的職務,辛慶忌擔任右校丞,跟隨長羅侯常惠在烏孫國的赤穀城屯田,與歙侯交戰,衝鋒陷陣,作戰勇敢。常惠因此而為辛慶忌請功,升任為侍郎,又升任為校尉,辛慶忌率領士卒在焉耆國駐紮屯田。返回後,擔任謁者,還不是很有名氣。元帝初年,辛慶忌補任為金城郡長史,通過舉薦茂材,升任為郎中車騎將,朝廷對辛慶忌已經比較重視。辛慶忌又轉任為校尉,後來升任為張掖郡太守,此後在酒泉郡擔任太守,在任上,政績卓著。

成帝初年,朝廷征辛慶忌擔任光祿大夫,又遷任為左曹,擔任中郎將,升任為執金吾。當初辛武賢與趙充國產生矛盾,後來趙充國家族衰敗;辛氏家族到了辛慶忌擔任執金吾,辛慶忌的兒子殺了趙氏家族中的一位成員,被貶為酒泉郡太守。又過了一年多,大將軍王鳳推薦辛慶忌:“辛慶忌此前在兩個郡政績突出,征入朝中任職,曆經幾朝,品行受到稱讚。為人正直、仁愛、忠勇,受到朝中大臣們的一致肯定,又通曉軍事,懂得謀略,莊重威嚴,堪為國家柱石大臣。辛慶忌的父親破羌將軍辛武賢,是前朝的著名將軍,威鎮西夷。臣王鳳不應該處於辛慶忌的位置上麵。”朝廷又征召辛慶忌擔任光祿大夫、執金吾。幾年以後,因為一些小的過失,辛慶忌被貶為雲中郡太守,後來又召回朝廷,擔任光祿勳。

成帝朝,多次發生災異,丞相司直何武密封上奏:“春秋時,虞國有宮之奇,晉獻公不能安然入睡,漢朝有衛青將軍,淮南王不敢謀反作亂。因此說朝中有賢者,可以令敵人喪膽,其作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司馬法》中講:‘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預先設置將軍,就不能倉猝間應對事變;不經常訓練士卒,就不能赴戰場殺敵取勝。因此先帝朝常備有武將,皇室成員掌握朝政,異姓大臣禦敵域外,使得奸邪不敢妄動,陰謀不能得逞,這也是為萬世基業考慮。光祿勳辛慶忌品行端正,為人敦厚、剛毅,深謀遠慮。此前在邊郡,多次打敗敵寇,頗有斬獲,外夷都知道辛慶忌的名字。前一向出現很多災異,沒有找出原因。現在國家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戰爭,武備久廢。《春秋》中講,雖然沒有大災,但是要預先做好準備,辛慶忌應該安排在武將行列,以備不測發生。”再後來,朝廷任命辛慶忌擔任右將軍諸吏散騎兼任給事中,一年多後,辛慶忌又轉任為左將軍。

辛慶忌居處節儉,飲食被服,尤為節約,但是喜歡戰車,馬匹,其性格特點明顯,在這些方麵,也是辛慶忌最奢侈的地方。作為國家的虎將,又處在一個承平,沒有戰爭的時段,匈奴、西域都已經歸附,夷狄仰慕漢朝的禮儀、威望。因此直到辛慶忌年老,沒有戰事,辛慶忌死在任上。長子辛通擔任護羌校尉,二兒子辛遵擔任函穀關都尉,小兒子辛茂擔任水衡都尉,後來辛茂又離開京師擔任郡太守,都有著家傳的將帥之風。宗族支屬官至二千石的,有十餘人。

平帝元始年間(公元1-5年),安漢公王莽執政,看到辛慶忌是由大將軍王鳳舉薦的官員,三個兒子也都有才能,就想拉攏他們。當時王莽在朝中執掌朝政,重用甄豐、甄邯,讓他們輔佐自己,甄豐、甄邯受到寵信,威震朝廷。水衡都尉辛茂自認為是名臣後代,而且兄弟都在朝中擔任官職,不願意屈服於兩甄。當時平帝年幼,外家衛氏又不能在朝中任職,護羌校尉辛通的長子辛次兄平時與平帝的小舅子衛子伯關係很好,二人都很羨慕遊俠,家中的賓客很多。在呂寬的事情發生時,王莽殺了衛氏家族。兩甄乘機陷害辛氏家族,說他們暗中與衛子伯勾結,作為他的心腹,有背恩棄主、不滿安漢公的地方。於是司直陳崇在朝中揭發辛氏宗親在隴西郡的辛興等人侵吞百姓利益,在州郡中橫行不法。王莽遂將辛通父子、辛遵、辛茂兄弟和南郡太守辛伯等人全部逮捕,一律誅殺。辛氏家族從此衰敗。辛慶忌原來是狄道人,擔任將軍後,將家眷搬至昌陵居住。昌陵廢棄,又搬回長安居住。

讚辭如下:秦漢以來,崤山以東出相,隴山以西出將。秦時的將軍白起,是郿縣人;王翦,是頻陽縣人。漢朝建國以後,鬱郅縣的王圍、甘延壽,義渠縣的公孫賀、傅介子,成紀縣的李廣、李蔡,杜陵縣的蘇建、蘇武,上邽縣的上官桀、趙充國,襄武縣的廉褒,狄道的辛武賢、辛慶忌,都是以武功著名。蘇建、蘇武與辛氏父子可以在青史上留名,排在功臣簿上,還有其他的很多將軍,難以勝數。為什麼會這樣?隴山以西的天水郡、隴西郡、安定郡、北地郡緊鄰著羌胡,百姓的習俗,即是習武備戰,崇尚武力和鞍馬騎射。因此《詩經·秦風》中有描述:“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其民風民俗自古以來就是如此,今天聽到的民歌,仍然是慷慨激昂,其習俗流傳甚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