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1 / 3)

《詩經》reference_book_ids\":[6874386810978438151,7071200634816449549,7070438698533293070,7152079239892700197,707818581002920244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03,\"start_container_index\":3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9},\"quote_content\":\"《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085475752973]}],\"28\":[{\"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5,\"start_container_index\":2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07817353316296604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蒯通,範陽縣人,蒯通的名字與武帝的名字相同(名徹),因為避諱,改為通。在秦朝末年,楚漢義軍起來造反,武臣在趙地拓展領土,自號為武信君,蒯通前往遊說範陽縣(今河北省定興縣)令徐公,蒯通說:“臣,是範陽縣的百姓蒯通,看到徐公您有性命危險,特來向您吊唁。但同時,我還要向徐公道賀,有我蒯通在,公還可以死而複生。”徐公向蒯通施禮,問:“為什麼要向我吊唁?”蒯通說:“足下當縣令前後長達十餘年,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可以說是數不勝數。那些慈父孝子之所以不敢殺徐公的頭,是因為害怕秦朝的法律,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法律已經不起作用,那些慈父孝子很快就會把尖刀插在公的肚子上,既可以報仇雪恨,還可以一舉成名。這即是蒯通我要向公吊唁的原因。”徐公問:“那為什麼得到你,我又可以死而複生?”蒯通說:“趙國的武信君武臣看得起我蒯通,派人向我詢問成敗利鈍,我現在就要前去麵見武信君,向武信君遊說:‘將軍認為隻有戰勝對方,才能獲取土地,隻有攻城野戰,才能獲取城池嗎?臣認為這樣做還不能算是聰明。以臣的看法,不需要刀兵相見,一樣可以獲得土地;不需要攻城野戰,一樣可以拿下城池,隻要發布命令,即能讓千裏之外的敵軍俯首稱臣,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不是也很好嗎?’武信君一定會問:‘我應該怎麼做呢?’臣將回答:‘範陽縣令本來打算整頓軍隊,據城堅守,但又怯懦怕死,貪財而好富貴,因此想獻出城池來投降將軍。假若投降將軍得不到好處,其它未攻下的城池就會相互轉告:’範陽縣令投降,隻落得被殺的下場,‘他們一定會堅守城池,如果將軍再要攻打這樣的堅城,就很難再打下來。為將軍著想,不如以豪華車輛,去勸說範陽縣令投降,讓他駕駛著豪車,馳騁在燕趙大地,那麼包括邊城沒有投降的縣邑,即會相互轉告:’範陽縣令投降,已經獲得富貴,‘他們因此就會爭相投降,其勢如同斜坡上的滾珠,勢不可擋。這就是臣所說的,’傳檄而千裏可定。”徐公向蒯通表示感謝,派出車馬,讓蒯通去聯係武信君。蒯通用這些話打動了武臣。武臣用上百乘豪華車子、二百匹駿馬,以侯印來迎接徐公。趙國其它縣邑聽到這樣的消息,先後又有三十餘座城池投降,與蒯通估計的一樣。

再後來漢將韓信俘虜了魏王豹,平定趙國、代國,逼降燕國,平定三國之後,接著引兵向東進攻齊國。還沒有從平原縣渡過黃河,聽說漢王已經派酈食其遊說齊國成功,齊國不戰而降,韓信於是就想就此罷兵。蒯通勸說韓信:“將軍奉明詔進攻齊國,漢王隨後又派出說客遊說齊國投降,漢王有讓將軍停止進攻的詔命嗎?如果沒有,為什麼要停止用兵呢!況且酈食其僅為一介儒生,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說服齊國七十餘座城池投降,將軍率領幾萬漢軍,卻僅拿下趙國五十餘座城池。將軍擔任漢的大將軍數年,反不如一介搖唇鼓舌的儒生!”韓信也有同感,遂重新調整部署,渡過黃河。齊國已經相信了酈食其的遊說,留下酈食其,每天酒宴款待,當作貴客來對待,撤除了對漢軍的防備。韓信乘此機會襲擊駐紮在曆下邑的齊軍,漢軍很快打到臨菑城下。齊王認為酈食其在欺騙自己,遂將酈食其烹殺,兵敗逃走。韓信平定齊國後,自立為代理齊王。劉邦率領的漢軍,此時仍然困守在滎陽,但還是派出張良帶著諸侯王印信來封韓信為齊王,以穩定韓信。項王此時也派出武涉前來勸說韓信,想要與韓信結成聯盟。

蒯通看得很清楚,韓信此時的位置非常重要,就想勸說韓信叛漢自立,蒯通先去試探韓信,蒯通說:“仆曾經向人學習過相麵術,相君之麵,不過是封侯,而且危機重重;相君之背,則是貴不可言。”韓信問:“這話怎麼講?”蒯通要韓信摒退左右,與韓信私下裏交談,蒯通說:“天下剛舉義造反時,英雄振臂一呼,狂飆突起,士人豪傑雲集,魚龍混雜。當時人們所想的,就是要推翻暴秦。現在劉、項爭奪天下,天下人肝腦塗地,在中原征戰的軍人,難以計數。漢王率領著數十萬大軍,盤踞在鞏縣、洛陽一帶,與楚軍對峙,一日數戰,仍然不能分出勝負。漢王屢受挫折,一敗滎陽,再敗成皋,不得已隻能從宛縣、葉縣出兵,這即是人們常說的智窮力竭。楚國在彭城設都,項王率領楚軍南征北戰,攻克滎陽,席卷漢軍,其軍威震懾天下,但現在也隻能在京縣、索邑之間與漢軍對峙,受著西山阻遏而不能前進半步,兩軍已經形成抵角之勢。前後長達三年時間,銳氣幾乎耗盡,軍糧匱乏,百姓疲憊,戰爭仍然看不到盡頭。以臣看來,天下如果沒有聖賢出世,這種形勢還難以結束。當今天下,劉、項二位英雄,可以說,均命懸於將軍之手。將軍為漢則漢勝,向楚則楚勝。臣願意披心腹,墜肝膽,效愚忠,隻怕將軍不能用臣。現在為將軍計,不如將兩利拿在手中,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讓三方力量均不敢貿然行動。憑借著將軍的智慧,擁有著如此多的軍隊,占據著強齊,控製著燕、趙,出兵攻占漢楚空虛之地,順應民心,引軍向西,為民請命,到那時,試問天下,誰敢漠視!將軍已經擁有齊國,再接著占領淮河泗水地區,向諸侯施以厚恩,深拱揖讓,那麼天下諸侯定會前來齊國朝會。人們常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將軍能夠深思熟慮。”

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不能見利忘義!”蒯通說:“此前常山王張耳、成安君陳餘可謂是刎頸之交,等到為了張廄、陳釋戰死疆場的事情,二人竟因為誤會而反目成仇,常山王張耳被成安君陳餘打敗,抱頭鼠竄,投奔漢王。最終在漢軍進攻趙國時,將軍與張耳揮軍東下,在鄗縣北麵,泜水南麵,打敗成安君,在泜水河邊,成安君身首異處。他們二人的交情,可謂天下人所公認的,最為真誠,其結果竟然是刀兵相見,非致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這是為什麼?人們經曆的苦難太多,遇到的機遇太少,在機遇麵前,人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又太難以把握。現在足下以忠信效忠於漢王,其牢固程度恐怕很難與張、陳二君相比,而今後遇到的紛爭,恐怕又會遠大於因張黶、陳釋之事引起的誤會,因此我認為將軍說漢王不會對不起足下,是顯得太過於天真。大夫文種保全了亡國的越國,繼而幫助勾踐稱霸於春秋,立下這樣的大功,最後也隻能飲恨自盡。俗話常講:‘飛鳥盡,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以交友來講,將軍比不上張耳與陳餘;以忠君來講,將軍不可能像大夫文種一樣。這兩個例子,足以警醒世人。希望足下能夠深思。而且臣聽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將軍從渡過黃河進入山西,俘虜魏王豹,擒獲夏說,攻下井陘,斬殺成安君陳餘,占領趙國,逼降燕國,平定齊國,向南殲滅楚軍十幾萬,斬殺龍且,將獲得的戰功向漢王報告,將軍智略超群,天下無敵,這已經是功蓋天下。將軍挾不賞之功,兼有震主之威,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恐懼。將軍想要平安地渡過餘生,這可能嗎?處於人臣的地位,將軍卻擁有威震天下的功名,我真地為將軍感到擔心。”韓信說:“你回去吧,我再考慮一下。”

過了幾天,蒯通又來說服韓信:“善於聽取意見的人,才能把握住時機;現在將軍的時機,即是將軍存亡的關鍵。受主子供養的人,難以擁有無上的權威;以勞碌謀生的人,難以享有卿相的地位。一句話講清楚,遇事不敢果斷,災禍即會從此萌生。猛虎臨敵猶豫,不如毒蟲奮力一蜇;孟賁遲疑徘徊,不如孩子勇敢果斷。講的就是這些道理,要敢於行動。事情往往是取得成功難,招致失敗卻很容易,機會易失而不易得。‘機遇一旦失去,將再難以獲取。’希望將軍對臣的建議不再猶豫徘徊。”韓信還是猶豫,不願意背叛漢王,又在想,自己的功勞很大,漢王不會剝奪自己齊王的地位,最後還是謝絕了蒯通的諫言。蒯通看到遊說不成,害怕因此而惹禍上身,遂假裝瘋狂,做了巫師。

天下安定後,韓信因為謀反罪而被人告發,此後被貶為淮陰侯,後來又因為謀反未遂而被殺,臨死前,韓信追悔莫及,歎氣說:“悔不該當初拒絕了蒯通的諫言,今天死在一個女人手中!”高祖聽說了此事,說:“蒯通我知道,他是齊國的辯士。”於是下詔齊國,逮捕蒯通。蒯通被押送至長安,高祖要烹殺蒯通,高祖說:“你竟敢教唆韓信造反,想死嗎?”蒯通說:“狗是為了主人,才向陌生人吠叫。在當時,臣隻知道有齊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而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隻是跑得快的人先抓住。當時天下紛紛擾擾,大家都想著要得到陛下今天的位置,隻是力量不夠,陛下是不是把他們也都抓起來,殺掉!”高祖聽了此話,遂赦免蒯通。

在齊悼惠王劉肥還活著時,曹參擔任齊國相,禮下賢士,聘請蒯通為門客。

在當初,齊王田榮怨恨項羽,舉兵反叛,將齊國謀士劫持到軍營中,不願意來的一律處死。齊國有名的謀士東郭先生、梁石君也遭到劫持,隻好來到田榮的軍營裏。田榮兵敗被齊國百姓殺害,二人感覺到世道險惡,於是相約,到深山中隱居。此時,有客人對蒯通說:“先生而今在曹相國這裏拾遺補缺,舉賢薦能,齊國人還都趕不上先生。先生知道梁石君、東郭先生嗎?他們不容於世俗,先生為何不向曹相國推薦他們?”蒯通說:“好吧。臣居住的裏巷中,有一位婦人,與裏巷中的幾位老太太關係很要好。這位婦人家中夜裏丟了肉,婦人的婆婆認為是媳婦偷的,在家裏發脾氣,趕走了婦人,婦人早上離開時,向平時要好的老太太辭別。一位老太太講:‘你先不要走,我去勸說你婆婆,讓她把你接回來。’於是假裝到她婆婆的家中引火,對她婆婆講:‘昨天夜裏,一隻狗偷了一塊肉,幾隻狗相爭,咬死一隻狗,請借個火,我要回家去燉狗肉吃。’丟肉的這家人急忙將受委屈的媳婦接了回去。我居住的裏巷中這位婆婆不是一位說客,但是她用借火的方式,讓鄰居家將受委屈的媳婦追了回來,並沒有直言相勸,世上的事情都有相通的地方,處理事情要把握住時機。臣就用借火的方式,向曹相國相機推薦這二位賢士吧。”於是蒯通求見曹參,蒯通說:“有一位婦人,丈夫剛死去三天就想要嫁人,但是還有些女人,寧願守寡在家裏,也不願意出門嫁人,足下如果要娶女人為妻,娶那一種女人?”曹參說:“當然要娶守節不嫁的。”蒯通說:“求賢臣也是這個道理,現在有東郭先生、梁石君,他們二人都是齊國有名的賢士,現在都正在家中,‘隱居不嫁’,沒有為了當官而卑顏屈膝。希望足下能夠派人以禮將他們二位請出來,為國家效力。”曹相國說:“好,按照你所說的辦。”於是把這二位賢士請了出來,奉為上賓。

蒯通把戰國時說客進行遊說的事跡、言論加以整理,加上序言,編輯了八十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雋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