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荊燕吳傳第五(2 / 3)

漢朝官員在朝中廷議時紛紛諫言削去吳國的領地,吳王劉濞擔心朝廷的削地將會沒完沒了,於是就想到要謀反。又擔心孤掌難鳴,在諸侯王中,可以謀大事的人不多,吳王聽說膠西王劉卬很勇敢,懂得軍事,諸侯王們都有點兒害怕劉卬,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前往遊說膠西王:“吳王劉濞不肖,日夜在擔心,不敢單獨決定事情,特地派使臣來向大王稟告。”膠西王問:“有什麼可以效勞?”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佞臣,聽信諂諛之言,變更朝廷的法令製度,削奪諸侯王的領地,征求繁多,處罰太重,日甚一日。俗話常講:‘舐糠及米。’吳國和膠西國,是有名的諸侯國,一旦被這些奸臣們盯上,就別想再過上好日子。吳王劉濞身體有病,不能到長安去朝見皇帝,已經有二十幾年,常常受到猜忌,無法表白自己,隻好戰戰兢兢,唯唯諾諾,仍然擔心得不到原諒。聽說大王因為買賣爵位的事情被朝廷抓住把柄,諸侯王犯錯誤,就要被削去土地,懲罰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嗎?這一次恐怕還不僅僅是要削去土地。”膠西王問:“是有這麼回事,那又怎麼樣?”應高說:“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趨,同利相死。現在吳王劉濞自認為是與大王同憂,願意因時循理,不顧生死,為天下除害,大王覺得這樣做可以嗎?”膠西王聽聞此言,大吃一驚:“寡人怎麼敢有這種想法?皇上處理問題是急了些,最多也就是個死,我怎麼敢與皇上作對?”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蠱惑天子,侵奪諸侯,蒙蔽忠賢,現在已經鬧的朝廷上下不安,諸侯國都有反叛的想法,認為晁錯做事情做得太絕。彗星在天上出現,又發生蝗災,這些都是萬世不易遇到的災難,天降災禍,正說明聖人將要出世。吳王劉濞要求朝廷誅殺晁錯,在朝廷外跟隨大王您,馳騁於天下,所向者降,所擊者下,誰敢不服。就等大王您一句話,吳王願意與楚王一起,率領軍隊打到函穀關,控製住滎陽的敖倉,阻擊漢軍,安排軍隊休息的地方,等候大王到來。大王一旦到來,即與大王平分天下,兩個君王分享大漢,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膠西王說:“你說得對。”應高回去後向吳王彙報遊說的結果,劉濞擔心膠西王還會變卦,又親自來到膠西國,與膠西王當麵約定。

膠西國的群臣聽說大王要起兵造反,都來勸說膠西王劉卬:“諸侯國全部麵積加起來還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為這種叛逆的事情讓王太後操心,這可不是件好事。我們現在侍奉一個皇帝,還說不容易,假如造反的事情真的成功,兩位君王相爭,禍患恐怕也隨著就要到來。”膠西王劉卬聽不進去,派出使者約齊國、菑川國、膠東國、濟南國,一起舉事,他們也同意造反。

諸侯國剛剛遭到削地的懲罰,人人驚恐,都在怨恨晁錯。削去吳國的會稽郡、豫章郡的詔書一到,吳王劉濞隨即發兵造反,殺了朝廷在吳國任命的二千石官員和其他官員。膠西國、膠東國、菑川國、濟南國、楚國、趙國緊跟著造反,調動軍隊,向西進攻。齊王劉將閻在中途反悔,背棄約定,守在城中不肯發兵。濟北國的城池損毀,城建還沒有完成,濟北國的郎中令劫持濟北王劉誌,迫使劉誌不能發兵。膠西王、膠東王作為叛軍首領,與菑川國、濟南國的叛軍一起包圍齊國都城臨菑,趙王甚至暗中勾結匈奴,結為外援。

七國叛亂,吳王劉濞征調吳國所能調動的所有士兵,吳王向國中的民眾下令,說:“寡人今年六十二歲,還要親自掛帥。小兒子今年十四歲,也在軍中服役。國中所有的人,年紀大的要與寡人一樣,年紀小的要與寡人的小兒子一樣,都要隨軍出征。”吳王征調二十餘萬人。還向南邊的閩越國、東越國派出特使,閩越國、東越國也被迫派出軍隊,跟隨叛軍出征。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甲子,吳王劉濞在廣陵起兵造反。向西渡過淮河,與楚軍會合。派出使者向諸侯王傳遞檄書,說:“吳王劉濞向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趙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原長沙王的兒子問禮致敬:幸教!現在朝廷有賊臣晁錯,無德無能,侵奪諸侯領地,派朝廷的官吏逮捕諸侯王,刑訊迫害,以侵奪汙辱諸侯王為能事,不考慮諸侯王是皇帝的至親骨肉,蠻橫無禮地對待劉氏宗親,疏遠先帝的功臣,進用諂諛小人,禍亂天下,危害社稷。陛下身體多病,務求閑逸,不能省察。我們因此要舉兵討伐這個孽賊,謹聞教。敝國雖然狹小,地方有三千裏;人民雖少,可用的精兵還有五十萬。寡人尊敬南粵王已經有三十餘年,南粵王毫不吝嗇地支援寡人軍隊,又可得到三十萬人。寡人雖然不肖,願意親自與諸侯王一起做成此事。南粵國接近長沙國,通過長沙王的兒子,平定長沙以北,向西抵達蜀郡、漢中郡。越國王、楚國王、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等諸侯王,也將帶兵與寡人在西麵會合;齊國諸王和趙王平定了河間國、河內郡,有些已經抵達黃河西岸臨晉關,將與寡人在洛陽會合;燕王、趙王與匈奴胡王有約,燕王在北邊平定代國、雲中郡,匈奴將會率領騎兵從蕭關進入關中,進軍長安,匡正天下,重新安定高皇帝的祖廟。在這裏,我要與諸侯王共勉。楚元王的孫子,淮南曆王的三個兒子: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十幾年來,沒有得到過朝廷的恩典,恨入骨髓,早就有舉兵起事的願望,寡人因為沒有征求諸侯王的意見,沒有答應他們的請求。現在諸侯王希望能夠存亡繼絕,振弱伐暴,安撫劉氏,這些都是為了社稷的安危。吳國雖然貧困,寡人節衣縮食,積聚金錢,整修甲兵,積累糧食,夜以繼日,也已經有三十幾年。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今天願意與諸侯王共勉。能夠斬獲漢軍大將者,賜金五千斤,封為萬戶侯;斬獲漢軍列將的,賜金三千斤,封為五千戶侯;斬獲漢軍副將的,賜金二千斤,封食邑二千戶;斬獲漢朝二千石官員的,賜金千斤,封食邑一千戶;所有的封侯,都是列侯。能夠以部隊或者城邑來降者,投降一萬人,封給食邑一萬戶,封賞和斬獲大將軍相同;投降五千人,賞賜和斬獲列將相同;投降三千人,賞賜和斬獲副將相同;投降一千人,賞賜和斬獲漢二千石官吏相同;其他的小官吏,所封賞的黃金、爵位多少不等。所有的封賞都在漢軍的封賞以上加倍。原來有爵位封邑的,另外給予賞賜。希望諸侯王明確地告訴士大夫,所有的封賞一律兌現,不敢欺騙,寡人的金錢遍布天下,不一定非要到吳國來領取,諸侯王日夜使用,也用不完。有需要封賞的,告訴寡人,寡人會派人前去封賞。敬以布告。”

七國造反的檄書一傳到長安,天子即刻派出太尉條侯周亞夫率領漢軍、還有三十六位將軍迎擊吳楚叛軍,景帝派出曲周侯酈寄率領漢軍迎擊趙國叛軍,派出將軍欒布迎擊齊國叛軍,派出大將軍竇嬰率領漢軍駐紮在滎陽,監視齊國、趙國的叛亂。

最初,吳楚造反的檄書傳至長安,漢軍還沒有調兵遣將,平叛即將開始,竇嬰向景帝推薦原吳國相爰盎。景帝召見爰盎,向爰盎問計,平息吳楚叛亂,有什麼好的建議,爰盎回答:“吳國、楚國相互間的書信中,都在說‘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諸侯,削奪他們的領地’,因為此而造反,他們打出來的旗號:向西進兵,就是要誅殺晁錯,恢複諸侯王的領地。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殺掉晁錯,然後再派出使臣赦免七國,恢複他們的領地,那麼就可以兵不血刃,讓七國罷兵。”景帝采納了爰盎的建議,遂斬殺晁錯,詳情記載在《爰盎傳》。景帝任命爰盎為太常,掌管宗廟祭祀,而後派爰盎出使吳王,景帝任命吳王弟弟的兒子德侯劉通為宗正,負責管理皇室宗族間的事務,與爰盎一起出使吳國。使者到了吳軍,吳楚叛軍已經在梁國城下,開始攻城,宗正劉通因為是劉氏宗親,直接前去麵見吳王,宣諭吳王跪拜受詔。吳王聽說爰盎一起前來傳詔,知道他會說些什麼,就笑著說:“我已經是東帝,還要跪拜誰?”不肯見爰盎,把爰盎扣押在軍營中,逼迫爰盎叛漢,擔任吳軍將領。爰盎不肯,吳王派人將爰盎看守起來,準備殺掉爰盎。爰盎乘著夜色逃出吳營,逃往梁國,而後返回長安,向景帝彙報此次出使的經過。

條侯周亞父乘坐六匹馬拉的傳車,在滎陽彙集各路大軍。而後抵達洛陽,會見俠客劇孟,周亞夫大喜道:“七國造反,我乘坐傳車來到這裏,沒有想到一路上竟然毫無阻礙。原本以為造反的諸侯軍隊,已經爭取到劇孟的支持。今天看到劇孟還在這裏,我率領漢軍占領滎陽,滎陽以東可以不用擔心了。”周亞父抵達淮陽縣,找到父親絳侯周勃的門客鄧都尉,問道:“君有什麼好的計策?請獻出來。”鄧都尉講:“吳國的軍隊很能打仗,不要與他們正麵交鋒。楚軍的軍力弱,不能維持很久。現在為將軍著想,不如將漢軍安排在東北方向的昌邑縣,深溝高壘,把梁國暴露在吳軍麵前,吳軍一定會全力進攻梁國。將軍率領漢軍深溝高壘,派出小部隊占據淮河、泗水河的渡口,截斷吳軍的運糧通道。讓吳軍、梁軍在爭鬥中疲憊不堪,而後再等待吳軍的糧食匱乏,到那時漢軍全軍出動,痛擊吳軍,一定能夠大獲全勝,徹底地殲滅吳軍。”條侯周亞父說:“講得好。”按照謀劃,遂在昌邑縣南邊深溝高壘,派出小部隊截斷吳軍糧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