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漢書 卷二(3 / 3)

魏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魏城郡,屬於冀州。有戶口二十一萬二千八百四十九戶,有人口九十萬九千六百五十五。轄有十八個縣:鄴縣,是黃河故道流向東北入海必經的地方。館陶縣,黃河水在縣內另外衝出一條屯氏河,向東北經過章武縣入海,流經四個郡,流程一千五百裏。斥丘縣,王莽改名稱為利丘縣。沙縣,內黃縣,縣內有清河,河水向南流。清淵縣。魏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魏城亭。繁陽縣。元城縣。梁期縣。黎陽縣,王莽改名稱為黎蒸縣。即裴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即是縣。武始縣,縣內有漳水,漳水向東流至邯鄲,彙入漳河,還有拘澗水,流向東北抵達邯鄲,彙入白渠。邯會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陰安縣。平恩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延平縣。邯溝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武安縣,縣內有欽口山,是白渠水的發源地,河水向東流至列人鄉,彙入漳河,還有浸水,從東北流至東昌縣,彙入滹沱河,流經五個郡,流程六百零一裏,縣內設有鐵官,王莽改名稱為桓安縣。

巨鹿郡,秦朝設置,屬於冀州。有戶口十五萬五千九百五十一戶,有人口八十二萬七千一百七十七。轄有二十個縣:巨鹿縣,《禹貢》中記載,大陸澤在縣的北邊;商紂王修建的沙丘台,在縣的東北七十裏。南(luan)縣,王莽改名稱為富平縣。廣阿縣。象氏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寧昌縣。廮(yǐng)陶縣。宋子縣,王莽改名稱為宜子縣。楊氏縣,王莽改名稱為功陸縣。臨平縣。下曲陽縣,縣內設有郡都尉的治所。貰(shì)縣。郻(qiao)縣,王莽改名稱為秦聚縣。新市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市樂縣。堂陽縣,縣內設有鹽官,曾經分出一個經縣。安定縣,這裏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敬武縣。曆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曆聚縣。樂信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武陶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柏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安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常山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井關郡,屬於冀州。有戶口十四萬一千七百四十一戶,有人口六十七萬七千九百五十六。轄有十八個縣:元氏縣,縣內有沮水渠首,引中丘西山窮泉穀的水流,向東流到堂陽縣彙入黃河,王莽改名稱為井關亭。石邑縣,縣內有井陘山,在縣的西邊,還有洨水從山上流出,向東南抵達廮陶縣彙入泜(chi)水。桑中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靈壽縣,春秋時中山國的桓公曾經居住在此地,《禹貢》中記載,衛水從縣的東北流出,向東彙入滹沱河。蒲吾縣,縣內有鐵山,大白渠的渠首引出綿曼水,向東南流至下曲陽縣彙入斯洨水。上曲陽縣,縣內有恒山北穀,在縣的西北方,山上有祠廟,是並州的名山,《禹貢》中記載,這裏是恒水的發源地,向東流入滱水,王莽改名稱為常山亭。九門縣,王莽改名稱為久門縣。井陘縣。房子縣,縣內有讚皇山,是濟水的發源地,濟水向東流至廮陶縣彙入泜水,王莽改名稱為多子縣。中丘縣,縣內有逢山長穀,是渚水的發源地,渚水向東流至張邑彙入蜀水。王莽改名稱為直聚縣。封斯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關縣。平棘縣。鄗縣,東漢世祖即位後,改名稱為高邑,王莽改名稱為禾成亭。樂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暢苗縣。平台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順台縣。都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縣內設有鐵官,王莽改名稱為分鄉縣。南行唐縣,縣內有牛飲山白陸穀,是滋水的發源地,滋水向東流至新市縣後,彙入滹沱河,縣內設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延億縣。

清河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平河郡,屬於冀州。有戶口二十萬一千七百七十四戶,有人口八十七萬五千四百二十二。轄有十四個縣:清陽縣,是諸侯王的國都。東武城縣。繹幕縣。靈縣,縣內有黃河水分出一條鳴犢河,鳴犢河向東北流至修縣後,彙入屯氏河,王莽改名稱為播縣。厝縣,王莽改名稱為厝治縣。鄃縣,王莽改名稱為善陸縣。貝丘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信成縣,縣內有張甲河渠首,引屯氏河水,渠水向東北流至修縣後,彙入漳水。芯題縣。東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胥陵縣。信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繚縣。棗強縣。複陽縣,王莽改名稱為樂歲縣。

涿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垣翰郡,屬於幽州。有戶口十九萬五千六百零七戶,有人口七十八萬二千七百六十四。郡內設有鐵官。轄有二十九個縣:涿縣,縣內有桃水渠首,引出淶水,向東分出支流,流至安次縣彙入黃河。遒縣,王莽改名稱為逎屏縣。榖丘縣。故安縣,縣內有閻鄉,是易水的發源地,易水向東流至範陽縣後,彙入濡水,這是並州的主要灌渠,濡水流至範陽縣後,彙入淶水。南深澤縣。範陽縣,王莽改名稱為順陰縣。蠡吾縣。容城縣,王莽改名稱為深澤縣。易縣。廣望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鄚縣,王莽改名稱為言符縣。高陽縣,王莽改名稱為高亭。州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安平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廣望亭。樊輿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握符縣。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宜家縣。良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縣內有垣水,垣水向東南流至陽鄉縣後,彙入桃水,王莽改名稱為廣陽縣。利鄉縣,王莽改名稱為章符縣。臨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益昌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有帙縣。陽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章武縣。西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移風縣。饒陽縣。中水縣。武垣縣,王莽改名稱為垣翰亭。阿陵縣,王莽改名稱為阿陸縣。阿武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高郭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廣堤縣。新昌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勃海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迎河郡,屬於幽州。有戶口二十五萬六千三百七十七戶,有人口九十萬五千一百一十九。轄有二十六個縣:浮陽縣,王莽改名稱為浮城縣。陽信縣。東光縣,縣內有胡蘇亭。阜城縣,王莽改名稱為吾城縣。千童縣。重合縣。南皮縣,王莽改名稱為迎河亭。定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章武縣,縣內設有鹽官,王莽改名稱為桓章縣。中邑縣,王莽改名稱為檢陰縣。高成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高樂縣,王莽改名稱為為鄉縣。參戶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成平縣,縣內有滹沱河,百姓叫做徒駭河,王莽改名稱為澤亭。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臨樂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樂亭。東平舒縣。重平縣。安次縣。修市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居寧縣。文安縣。景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束州縣。建成縣。章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蒲領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平原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河平郡,屬於青州。有戶口十五萬四千三百八十七戶,有人口六十六萬四千五百四十三。轄有十九個縣:平原縣,縣內有篤馬河,篤馬河向東北流入大海,流程五百六十裏。鬲縣,(漢朝丞相)平當認為,這裏是鬲津,王莽改名稱為河平亭。高唐縣,桑欽說漯水從這裏流出。重丘縣。平昌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羽貞縣。般縣,王莽改名稱為分明縣。樂陵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美陽縣。祝阿縣,王莽改名稱為安成縣。瑗縣,王莽改名稱為東順亭。阿陽縣。漯陰縣,王莽改名稱為翼成縣。朸(lì)縣,王莽改名稱為張鄉縣。富平縣,是漢朝列侯張安世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樂安亭。安德縣。合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宜鄉縣。樓虛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龍額縣,是漢朝列侯韓頹當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清鄉縣。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千乘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建信郡,屬於青州。有戶口十一萬六千七百二十七戶,有人口四十九萬零七百二十。郡內設有鐵官、鹽官、均輸官。轄有十五個縣:千乘縣,縣內設有鐵官。東鄒縣。濕沃縣,王莽改名稱為延亭。平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鴻睦縣。博昌縣,縣內有時水,時水向東北流至矩定縣後,彙入馬車瀆,這是幽州有名的灌渠。蓼城縣,是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施武縣。建信縣,狄縣,王莽改名稱為利居縣。琅槐縣。樂安縣。被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高昌縣。繁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瓦亭。高宛縣,王莽改名稱為常鄉縣。延鄉縣。

濟南郡,屬於古時候的齊國,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分出一個濟南國,景帝二年更改為郡,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樂安郡,屬於青州。有戶口十四萬零七百六十一戶,有人口六十四萬二千八百八十四。轄有十四個縣:東平陵縣,縣內有工官、鐵官。鄒平縣。台縣,王莽改名稱為台治縣。梁鄒縣。上鼓縣。於陵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於陸縣。陽丘縣。般陽縣,王莽改名稱為濟南亭。管縣。朝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修治縣。曆城縣,縣內設有鐵官。猇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利成縣。著縣。宜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泰山郡,高帝設置,屬於兗州。有戶口十七萬二千零八十六戶,有人口七十二萬六千六百零四。郡內設有工官。汶水流過萊蕪縣,向西流入濟水。轄有二十四個縣:奉高縣,在縣內朝廷建有明堂,明堂在縣的西南方向四裏,武帝元封二年修建,縣內設有工官。博縣,縣內有泰山廟,泰山在西北方向,還有兗州山。茬(chí)縣。盧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曾經是濟北王的國都。肥成縣。蛇丘縣,縣內有隧鄉,在古時候是隧國,《春秋》中記載,“齊國滅掉隧國。”剛縣,原來叫做闡縣,王莽改名稱為柔縣。柴縣。蓋縣,縣內有臨樂子山,是洙水的發源地,洙水向西北流至蓋縣後,彙入池水,還有沂水向南流至下邳縣後,彙入泗水,流經五個郡,流程六百裏,沂水是青州的主要灌渠。梁父縣。東平陽縣。南武陽縣,縣內有冠石山,是治水的發源地,向南流至下鄧縣彙入泗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九百四十裏,王莽改名稱為桓宣縣。萊蕪縣,縣內有原山,是甾(zai)水的發源地,甾水向東流至博昌縣後,彙入濟水,這是幽州的主要灌渠,《禹貢》中記載,汶水從西南方向彙入濟水,汶水,桑欽曾經談起過。钜平縣,縣內有亭亭山祠。贏縣,縣內有鐵官。牟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蒙陰縣,《禹貢》中記載,蒙山在西南方向,山上有祠廟,在遠古時,顓臾國就在蒙山下,王莽改名稱為蒙恩縣。華縣,王莽改名稱為翼陰縣。寧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寧順縣。乘丘縣。富陽縣。桃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裒(pou)魯縣。桃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鄣亭。式縣。

齊郡,秦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濟南郡,屬於青州。有戶口十五萬四千八百二十六戶,有人口五十五萬四千四百四十四。轄有十二個縣:臨淄縣,這裏是古時候太公望薑尚的封國,縣內有如水,如水向西北流至梁鄒縣後,彙入濟水,縣內有服官、鐵官,王莽改名稱為齊陵縣。昌國縣,縣內有德會水,德會水向西北流至西安縣後,彙入如河。利縣,王莽改名稱為利治縣。西安縣,王莽改名稱為東寧縣。巨定縣,縣內有馬車瀆水渠首,引出巨定水,巨定水向東北流至琅槐入海。廣縣,縣內有為山,是濁水的發源地,濁水向東北流至廣饒縣後,彙入巨定澤。廣饒縣。昭南縣。臨朐縣,縣內有逢山祠,還有石膏山,是洋水的發源地,洋水向東北流至廣饒縣後,彙入巨定澤,王莽改名稱為監朐縣。北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禹聚縣。平廣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台鄉縣。

北海郡,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設置,屬於青州。有戶口十二萬七千戶,有人口五十九萬三千一百五十九。轄有二十六個縣:營陵縣,也叫做營丘縣,王莽改名稱為北海亭。劇魁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上符縣。安丘縣,王莽改名稱為誅郅縣。瓡(hú)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道德縣。淳於縣。益縣,王莽改名稱為探陽縣。平壽縣。劇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都昌縣,縣內設有鹽官。平望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所聚縣。平的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柳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弘睦縣。壽光縣,縣內設有鹽官,王莽改名稱為翼平亭。樂望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饒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斟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大禹的後人居住在此地。桑犢縣,縣內有覆甑山,是溉水的發源地,溉水向東北流至都昌縣,入海。平城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密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羊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樂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撥壟縣,也有人說是杕(dì)壟縣,也有人說是枝壟縣。石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也有人說是正鄉縣。上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新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成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石樂縣。膠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東萊郡,高帝設置,屬於青州。有戶口十萬零三千二百九十二,有人口五十萬二千六百九十三。轄有十七個縣:掖縣,王莽改名稱為掖通縣。腄縣,縣內有芝罘山祠廟,還有居上山,是聲洋水的發源地,向東北流入大海。平度縣,王莽改名稱為利盧縣。黃縣,縣內有萊山鬆林萊君祠廟,王莽改名稱為意母縣。臨朐縣(和齊郡的臨朐同名),縣內有海水祠廟,王莽改名稱為監朐縣。曲成縣,縣內有參山,山上有萬裏沙祠廟,縣內還有陽丘山,是治水的發源地,治水向南流至沂縣,入海,縣內設有鹽官。牟平縣,王莽改名稱為望利縣。東牟縣,縣內設有鐵官、鹽官,王莽改名稱為弘德縣。中弦(xian\/yan)縣,縣內有百支萊王祠廟,還設有鹽官。育犁縣。昌陽縣,縣內設有鹽官,王莽改名稱為夙敬亭。不夜縣,縣內有成山,山上有日祠廟,王莽改名稱為夙夜縣。當利縣,縣內設有鹽官,王莽改名稱為東萊亭。盧鄉縣。陽樂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延樂縣。陽石縣,王莽改名稱為識命縣。徐鄉縣。

琅琊郡,秦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填夷郡,屬於徐州。有戶口二十二萬八千九百六十戶,有人口一百零七萬九千一百。郡內設有鐵官。轄有五十一個縣:東武縣,王莽改名稱為祥善縣。不其縣,縣內有太一神廟、仙人祠廟九所,還建有明堂,武帝建造。海曲縣,縣內設有鹽官。贛榆縣。朱虛縣,縣內有凡山,是丹水的發源地,丹水向東北流至壽光縣,入海,還有東泰山,是汶水的發源地,汶水向東流至安丘縣後,彙入維水,山上有三山廟、五帝祠廟。諸縣,王莽改名稱為諸並縣。梧成縣。靈門縣,縣內有高柘山,還有壺山,是浯水的發源地,浯水向東北流入淮河。姑幕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也有人叫做薄姑縣。王莽改名稱為季睦縣。虛水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臨原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填夷亭。琅琊縣,在春秋時,越王勾踐曾經治理過這裏,修建有館台,有四時祠廟。祓(fú)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櫃縣,縣內有根艾水,根艾水向東流入大海,王莽改名稱為祓同縣。瓶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邞(fū)縣,縣內有膠水,膠水向東流至平度縣,入海,王莽改名稱為純德縣。雩(yú)叚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黔陬(zōu)縣,這裏曾經是古代的諸侯國——介國。雲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計斤縣,春秋時的莒國始建於此,後來莒國遷徙至莒縣,縣內設有鹽官。稻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皋虞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盈廬縣。平昌縣。長廣縣,縣內有萊山,山上有萊王祠廟,縣內還有奚養澤,在縣的西邊,秦國地圖上標注的是劇清池,這是幽州的大湖藪,縣內設有鹽官。橫縣,縣內有故山,是久台水的發源地,久台水向東南流至東武縣後,彙入濰水,王莽改名稱為令丘縣。東莞縣,縣內有術水,術水向南流至下邳縣後,彙入泗水,流經三個郡,流程七百一十裏,這是青州的主要灌渠。魏其縣,是景帝朝列侯竇嬰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青泉縣。昌縣,縣內有環山祠廟。茲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箕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禹貢》中記載,濰水向北流至都昌縣入海,流經三個郡,行程五百二十五裏,這是兗州的主要灌渠。椑(bēi)縣,縣內有夜頭水,夜頭水向南流入大海,王莽改名稱為識命縣。高廣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高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柔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即來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盛睦縣。麗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武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順理縣。伊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新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高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昆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參封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折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縣內有折泉水,折泉水向北流至莫縣後,彙入濰水。博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房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慎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駟望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泠鄉縣。安丘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寧鄉縣。高陵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蒲陸縣。臨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誠信縣。石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東海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沂平郡,屬於徐州。有戶口三十五萬八千四百一十四戶,有人口一百五十五萬九千三百五十七。轄有三十八個縣:郯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少昊氏的後裔居住在此地,盈姓。蘭陵縣,王莽改名稱為蘭東縣。襄賁縣,王莽改名稱為章信縣。下邳縣,縣內有葛峰山,在縣的西部,古書典籍中記載為嶧(yi)陽。縣內有鐵官,王莽改名稱為閏儉縣。良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承翰縣。平曲縣,王莽改名稱為平端縣。戚縣。朐(qú)縣,當年秦始皇在海上立有巨石,作為秦國的東闕門,縣內設有鐵官。開陽縣,是古代的諸侯國,王莽改名稱為厭虜縣。費縣,是古時候魯國季氏的封邑,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順從縣。利成縣,王莽改名稱為流泉縣。海曲縣,王莽改名稱為東海亭。蘭祺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溥睦縣。繒(zēng)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大禹的後裔居住在此地,王莽改名稱為繒治縣。南成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山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建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郎丘縣,王莽改名稱為就信縣。祝其縣,《禹貢》中記載,羽山在縣的南部,是上古時鯀被殺的地方,王莽改名稱為猶亭。臨沂縣。厚丘縣,王莽改名稱為祝其亭。容丘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縣內有祠水,祠水向東南流至下邳縣後,彙入泗水。東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業亭。合鄉縣,王莽改名稱為合聚縣。承縣,王莽改名稱為承治縣。建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建力縣。曲陽縣,王莽改名稱為從羊縣。司吾縣,王莽改名稱為息吾縣。於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平曲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端平縣。都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陰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郚(yu)鄉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徐亭。武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弘亭。新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博聚縣。建陵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付亭。昌慮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慮聚縣。都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臨淮郡,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淮平郡。有戶口二十六萬八千二百八十三戶,有人口一百二十三萬七千七百六十四。轄有二十九個縣:徐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盈姓,在春秋年間,徐國的國君子章禹被楚國滅國,王莽改名稱為徐調縣。取慮縣。淮浦縣,縣內有遊水,遊水向北流入大海,王莽改名稱為淮敬縣。盱眙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武匡縣。厹(qiú)猶縣,王莽改名稱為秉義縣。僮縣,王莽改名稱為成信縣。射陽縣,王莽改名稱為監淮亭。開陽縣。贅其縣。高山縣。睢陵縣,王莽改名稱為雕陸縣。鹽瀆縣,縣內設有鐵官。淮陰縣,王莽改名稱為嘉信縣。淮陵縣,王莽改名稱為淮陸縣。下相縣,王莽改名稱為從德縣。富陵縣,王莽改名稱為欙(lei)虜縣。東陽縣。播旌縣,王莽改名稱為著信縣。西平縣,王莽改名稱為永聚縣。高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成丘縣。開陵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成鄉縣。昌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廣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平寧縣。蘭陽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建節縣。襄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相平縣。海陵縣,縣內有江海會祠廟,王莽改名稱為亭間縣。輿縣,王莽改名稱為美德縣。堂邑縣,縣內設有鐵官。樂陵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會稽郡,秦朝設置,高帝六年建立為荊國,高帝十二年將名稱更改為吳國,景帝四年屬於江都國,屬於揚州。有戶口二十二萬三千零三十八戶,有人口一百零三萬二千六百零四。轄有二十六個縣:吳縣,是古時候的諸侯國,周太伯的封邑,縣內有具區澤,具區澤在縣的西邊,這是揚州的大湖藪,在古書典籍中記載,這裏是震澤,縣內有南江,在縣的南邊,向東流入大海,這是揚州主要的大河,王莽改名稱為泰德縣。曲阿縣,原來叫做雲陽縣,王莽改名稱為風美縣。烏傷縣,王莽改名稱為烏孝縣。毗陵縣,是春秋吳國公子季劄居住的地方,長江流經縣內,在縣的北邊,向東流入大海,這是揚州最重要的大江河,王莽改名稱為毗壇縣。餘暨縣,縣內有蕭山,是潘水的發源地,向東流入大海,王莽改名稱為餘衍縣。陽羨縣。諸暨縣,王莽改名稱為疏虜縣。無錫縣,縣內有曆山,山上有春申君的祠廟,每年用牛進行祭祀,王莽改名稱為有錫縣。山陰縣,縣內有會稽山,在縣的南邊,山上有大禹塚、大禹井,這是揚州的名山,還曾經是越王勾踐當年的興起地,縣內有靈文園(薄太後父親的墓塚)。丹徒縣。餘姚縣。婁縣,縣內有南武城,當年吳王闔閭建造,用來監視越國,王莽改名稱為婁治縣。上虞縣,縣內有仇亭,還有柯水向東流入大海,王莽改名稱為會稽縣。海鹽縣,是古時候的武原鄉,縣內設有鹽官,王莽改名稱為展武縣。剡(shan)縣,王莽改名稱為盡忠縣。由拳縣,縣內有柴辟鄉,是古時候的就李鄉,也是吳、越兩國當年的戰場。大末縣,縣內有榖水,榖水向東北流入錢塘縣後,彙入長江,王莽改名為末治縣。烏程縣,縣內有歐陽亭。句章縣,縣內有渠水向東流入大海。餘杭縣,王莽改名稱為進睦縣。鄞縣,縣內有鎮亭,還有鮚埼亭,縣的東南有天門水流入大海,縣內有越地的天門山,王莽改名稱為謹縣。錢塘縣,縣內有西部郡都尉的治所,縣內還有武林山,是武林水的發源地,武林水向東流入大海,流程八百三十裏,王莽改名稱為泉亭。鄮(mào)縣,王莽改名稱為海治縣。富春縣,王莽改名稱為誅歲縣。冶縣。回浦縣,縣內有南部郡都尉的治所。

丹陽郡,原來叫做鄣郡,屬與江都國,武帝元封二年,將名稱更改為丹陽郡,屬於揚州。有戶口十萬零七千五百四十一戶,有人口四十萬五千一百七十一。郡內設有銅官。轄有十七個縣:宛陵縣,縣內有彭澤聚,在縣的西南方,縣的西北方有清水流至蕪湖,再彙入長江,王莽改名稱為無宛縣。於潛縣。江乘縣,王莽改名稱為相武縣。春榖縣。秣陵縣,王莽改名稱為宣亭。故鄣縣,王莽改名稱為候望縣。句容縣。涇縣。丹陽縣,這裏是楚國先祖熊繹的封國,經曆十八世後,楚文王遷徙至郢,而後在郢設都。石城縣,縣內有引出長江水的渠首,長江水引出後,向東流至餘姚入海,流經二個郡,行程一千二百裏。胡孰縣。陵陽縣,桑欽說淮水在縣的東南,而後向北彙入長江。蕪湖縣,縣的西南有中江,向東流至陽羨鄉後,彙入大海,這是揚州的大江河。黝(yóu)縣,縣內有漸江水(新安江),漸江水從南蠻夷中流出,向東流入大海,成帝鴻嘉二年,這裏是諸侯王的封國——廣德國,王莽改名稱為訴虜縣。溧陽縣。歙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宣城縣。

豫章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九江郡,屬於揚州。有戶口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二戶,有人口三十五萬一千九百六十五。轄有十八個縣:南昌縣,王莽改名稱為宜善縣。廬陵縣,王莽改名稱為桓亭。彭澤縣,《禹貢》中記載,彭蠡澤在彭澤縣的西邊。鄱陽縣,縣內有武陽鄉,西邊十餘裏可以開采黃金,縣內還有鄱水向西彙入鄱陽湖,王莽改名稱為鄉亭。曆陵縣,縣內有傅陽山,還有傅陽川,在縣的南邊,古書典籍中記載,這裏是傅淺原,王莽改名稱為蒲亭。餘汗縣,縣內有餘水,在縣的北邊,餘水流至鄡(qiao)陽縣後,彙入鄱陽湖,王莽改名稱為治幹縣。柴桑縣,王莽改名稱為九江亭。艾縣,縣內有修水,修水向東北流至彭澤縣後,彙入鄱陽湖,流程六百六十裏,王莽改名稱為治翰縣。贛縣,縣內有豫章水從西南流出,向北彙入長江。新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偶亭。南城縣,縣內有盱水,盱水向西北流至南昌縣後,彙入鄱陽湖。建成縣,縣內有蜀水,蜀水向東流至南昌縣後,彙入鄱陽湖,王莽改名稱為多聚縣。宜春縣,縣內有南水,南水向東流至新縣後,彙入鄱陽湖,王莽改名稱為修曉縣。海昏縣,王莽改名稱為宜生縣。雩(yú)都縣,縣內有湖漢水(贛江),湖漢水向東流至彭澤縣後,彙入長江,流程一千九百八十裏。鄡(qiao)陽縣,王莽改名稱為豫章縣。南野縣,縣內有彭水,彭水向東流入鄱陽湖。安平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安寧縣。

桂陽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南平郡,屬於荊州。有戶口二萬八千一百一十九戶,有人口十五萬六千四百八十八。郡內設有金官。轄有十一個縣:郴縣,縣內有耒山,縣內有耒水流出,耒水向西南流至湘南縣後,彙入湖水,項羽當年將義帝遷徙至此地,王莽改名稱為宣鳳縣。臨武縣,縣內有秦水,秦水向東南流至湞(zhēn)陽縣後,彙入彙水,流程七百裏,王莽改名稱為大武縣。便縣,王莽改名稱為便屏縣。南平縣。耒陽縣,縣內有舂山,山上有舂水流出,舂水向北流至酃縣後,彙入湖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七百八十裏,王莽改名稱為南平亭。桂陽縣,縣內有彙水向南流至四會縣後,彙入鬱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九百裏。陽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曲江縣,王莽改名稱為除虜縣。含洭(kuāng)縣。湞陽縣,王莽改名稱為基武縣。陰山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

武陵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建平郡,屬於荊州。有戶口三萬四千一百七十七戶,有人口十八萬五千七百五十八。轄有十三個縣:索縣,縣內有漸水向東彙入沅江。孱陵縣,王莽改名稱為孱陸縣。臨沅縣,王莽改名稱為監元縣。沉陵縣,王莽改名稱為沅陸縣。鐔(tán)成縣,縣內有康穀水向南彙入大海,縣內有玉山,山上有潭水流出,潭水向東流至阿林縣後,彙入鬱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七百二十裏。無陽縣,縣內有無水渠首,引出故且蘭水,向南彙入沅江,流程八百九十裏。遷陵縣,王莽改名稱為遷陸縣。辰陽縣,縣內有三山穀,是辰水的發源地,辰水向南彙入沅江,流程七百五十裏,王莽改名稱為會亭。酉陽縣。義陵縣,縣內有鄜梁山,是序水的發源地,向西彙入沅江,王莽改名稱為建平縣。佷(héng)山縣。零陽縣。充縣,縣內有酉原山,是酉水的發源地,酉水向南流至沅陵縣後,彙入沅江,行程一千二百裏,縣內還有曆山,山上有澧水流出,澧水向東流至下雋縣後,彙入沅江,流經二個郡,行程一千二百裏。

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九疑郡,屬於荊州。有戶口二萬一千零九十二戶,有人口十三萬九千三百七十八。轄有十個縣:零陵縣,縣內有陽海山,是湘水的發源地,湘水向北流至酃縣後,彙入長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二千五百三十裏,還有離水,離水向東南流至廣信縣後,彙入鬱林水,流程九百八十裏。營道(少數民族聚居的縣稱為道),道內有九疑山,在道的南邊,王莽改名稱為九疑亭。始安縣。夫夷縣。營浦縣。都梁縣,是古時候商朝封的諸侯國。縣內有路山,山上有資水流出,資水向東北流至益陽後,彙入沅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八百裏。泠(líng)道,王莽改名稱為泠陵縣。泉陵縣,是漢朝列侯的封國,王莽改名稱為博閏縣。洮(táo)陽縣,王莽改名稱為洮治縣。鍾武縣,王莽改名稱為鍾桓縣。

漢中郡,秦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新成郡,屬於益州。有戶口十萬零一千五百七十戶,有人口三十萬零六百一十四。轄有十二個縣:西城縣。旬陽縣,縣內有北山,是旬水的發源地,旬水向南彙入沔江。南鄭縣,縣內有旱山,山上有池水流出,池水向東北彙入漢江。褒中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縣內有漢陽鄉。房陵縣,縣內有淮山,是淮水的發源地,淮水向東流至中廬縣彙入沔江,還有築水,築水向東流至築陽縣彙入沔江;縣內還有東山,山上有沮水流出,沮水向東流至郢縣後,彙入長江,流程七百裏。安陽縣,縣內有鬵(qin)穀水,從縣的西南邊流出,向北彙入漢江,還有在穀水,在縣的北邊,向南流入漢江。成固縣。沔陽縣,縣內設有鐵官。鍚(yáng)縣,王莽改名稱為鍚治縣。武陵縣。上庸縣。長利縣,縣內設有鄖關。

廣漢郡,高帝設置,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就都郡,屬於益州。有戶口十六萬七千四百九十九戶,有人口六十六萬二千二百四十九。郡內設有工官。轄有十三個縣、道:梓潼縣,縣內有五婦山,是馳水的發源地,向南彙入涪江,流程五百五十裏,王莽改名稱為子同縣。汁方縣,王莽改名稱為美信縣。涪縣,縣內有孱亭,王莽改名稱為統睦縣。雒縣,縣內有章山,是雒水的發源地,雒水向南流至新都穀鄉後,彙入湔水,縣內設有工官,王莽改名稱為吾雒縣。綿竹縣,縣內有紫岩山,是綿水的發源地,綿水向東流至新都縣北邊彙入雒水,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廣漢縣,王莽改名稱為廣信縣。葭明縣。郪縣。新都縣。甸氐道,道內有白水流出界外,白水向東流至葭明縣後,彙入漢江,流經一個郡,流程九百五十裏,王莽改名稱為致治縣。白水縣。剛氐道,道內有涪水流出界外,涪水向南流至墊江,而後彙入漢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零六十九裏。陰平道,道內有郡北部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摧虜縣。

蜀郡,秦朝設置,郡內有小江水八條,全部流程達一千九百八十裏,《禹貢》中記載,桓水從蜀山西南流出,流經羌中,彙入南海,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導江郡,屬於益州。有戶口二十六萬八千二百七十九戶,有人口一百二十四萬五千九百二十九。轄有十五個縣、道:成都縣,有戶口七萬六千二百五十六戶,縣內設有工官。郫縣,《禹貢》中記載,沱江在郫縣的西部,向東彙入長江。繁縣。廣都縣,王莽改名稱為就都亭。臨邛縣,縣內有仆千水向東流至武陽縣彙入長江,流經三個郡,流程五百一十裏,縣內設有鐵官、鹽官,王莽改名稱為監邛縣。青衣縣,《禹貢》中記載,蒙山發源的大渡河在縣的東南流至南安縣,彙入渽(zāi)水。江原縣,縣內有壽水渠首引出長江水,向南流至武陽縣彙入長江,王莽改名稱為邛原縣。嚴道,道內有邛崍山,是邛水的發源地,邛水向東彙入青衣江,道內還設有木官,王莽改名稱為嚴治縣。綿虒(sī)縣,縣內有玉壘山,是湔水的發源地,湔水向東南流至江陽縣彙入長江,流經三個郡,流程一千八百九十裏。旄牛縣,有鮮水流出界外,鮮水向南彙入若水,若水流出界外,向南流至大筰縣彙入繩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六百裏。徙縣。湔氐道,《禹貢》中記載,岷山在道的西邊界外,有江水流出,向東南流至江都縣彙入大海,流經七個郡,流程二千六百六十裏。汶江縣,縣內有渽水流出界外,向南流至南安縣,再向東彙入長江,流經三個郡,流程三千零四十裏,沱江在縣的西南方,向東彙入長江。廣柔縣。蠶陵縣,王莽改名稱為步昌縣。

犍為郡,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拓邊設立,王莽將名稱更改為西順郡,屬於益州。有戶口十萬零九千四百一十九戶,有人口四十八萬九千四百八十六。轄有十二個縣、道:僰道,王莽改名稱為僰治縣。江陽縣。武陽縣,縣內設有鐵官,王莽改名稱為戢(jí)成縣。南安縣,縣內設有鹽官、鐵官。資中縣。符縣,縣內有溫水向南流至鱉縣,而後彙入黚水,黚水再向南流過鱉縣彙入長江,王莽改名稱為符信縣。牛鞞縣。南廣縣,縣內有汾關山,是符黑水的發源地,符黑水向北流至僰道,而後彙入長江,縣內還有大涉水,大涉水向北流至符縣,而後彙入長江,流經三個郡,流程八百四十裏。漢陽縣,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縣內有山闒(tà)穀,是漢水的發源地,漢水向東流至鱉縣,而後彙入延水,王莽改名稱為新通縣。存縣,王莽改名稱為孱縣。朱提縣,縣內的山上出產白銀。堂琅縣。

越雟(xī)郡,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23年)拓邊設立,王莽將名稱更改為集雟郡,屬於益州。有戶口六萬一千二百零八戶,有人口四十萬八千四百零五人。轄有十五個縣、道:鄧都縣,縣內南山上出產銅,縣內有鄧池澤。遂久縣,縣內有繩水流出界外,向東流至僰道後彙入長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四百裏。靈關道。台登縣,縣內有孫水向南流至會無鄉後,彙入若水,流程七百五十裏。定莋縣,縣內出產鹽,縣內有步北澤,在縣的南邊,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會無縣,縣內東山上出產碧玉。莋秦縣。大莋縣。姑複縣,縣內有臨池澤,在縣的南邊。三蜂縣。蘇示縣,縣內有夷江,在縣的西北邊。闌縣。卑水縣。灕街縣。青嶺縣,縣內有臨池,在縣的北邊,有仆水流出縣界外,向東南流至來惟鄉後,彙入勞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八百八十裏,縣內有禺同山,山上有金馬、碧雞。

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拓邊設立,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就新郡,屬於益州。有戶口八萬二千九百四十六戶,有人口五十八萬零四百六十三。轄有二十四個縣:滇池縣,縣內有大澤,在縣的西邊,還有滇池澤在縣的西北邊,縣內有黑水祠廟。雙柏縣。同勞縣。銅瀨縣,縣內有談虜山,是迷水的發源地,迷水向東流至談稿鄉後,彙入溫水。連然縣,縣內設有鹽官。俞元縣,縣內有鹽池,在縣的南邊,有橋水流出,橋水向東流至母單鄉後,彙入溫水,流程一千九百裏,縣內有懷山出產銅。收靡縣,縣的南邊有山臘穀,是塗水的發源地,塗水向西北流至越雟縣後,彙入繩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零二十裏。榖昌縣。秦臧縣,縣內有牛蘭山,是即水的發源地,即水向南流至雙柏後,彙入仆水,流程八百二十裏。邪龍縣。味縣。昆澤縣。葉榆縣,縣內有葉榆澤,在縣的東邊。還有貪水渠首,引出青嶺水,渠水向南流至邪龍縣後,彙入仆水,流程五百裏。律高縣,縣的西邊有石空山出產錫,縣的東南有盢(xù)町山出產銀、鉛。不韋縣。雲南縣。雟唐縣,縣內有周水渠首引來界外的水;縣內還有類水,類水流向西南彙入不韋水,流程六百五十裏。弄棟縣,縣內有東農山,是毋血水的發源地,毋血水向北流至三絳鄉南邊,彙入繩水,流程五百一十裏。比蘇縣。賁古縣,縣的北邊有可開采的礦山,出產錫,縣內還有西羊山,出產銀、鉛,南烏山出產錫。毋棳(zhuō)縣,縣內有橋水渠首引來橋山的水,渠水向東流至中留鄉後,彙入潭水,流經四個郡,流程三千一百二十裏,王莽改名稱為有棳縣。勝休縣,縣內有河水向東流至毋棳縣後,彙入橋水,王莽改名稱為勝焚縣。健伶縣。來唯縣,縣內山上有銅礦可供開采,有勞水流出界外,向東流至麋泠縣後,彙入南海,流經三個郡,流程三千五百六十裏。

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拓邊設立,王莽將名稱更改為同亭郡,郡內有柱蒲關卡,屬於益州。有戶口二萬四千二百一十九戶,有人口十五萬三千三百六十。轄有十七個縣:故且蘭縣,縣內有沅水向東南流至益陽縣,彙入長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二千五百三十裏。譚封縣,縣內有溫水向東流至廣鬱縣,彙入鬱水,流經二個郡,流程五百六十裏。鄨(bì)縣,縣內有不狼山,是鄨水的發源地,鄨水向東彙入沅江,流經二個郡,流程七百三十裏。漏臥縣。平夷縣。同並縣。談指縣。宛溫縣。毋斂縣,縣內有剛水向東流至潭中縣,彙入潭水,王莽改名稱為有斂縣。夜郎縣,縣內有豚水向東流至廣鬱縣,縣內還有郡都尉的治所,王莽改名稱為同亭。毋單縣。漏江縣。西隨縣,縣內有麋水流向西,有界外的水源彙入,再向東流至麋泠縣,彙入尚龍溪,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一百零六裏。都夢縣,縣內有壺水向東南流至麋泠縣,彙入尚龍溪,流經二個郡,流程一千一百六十裏。談稿縣。進桑縣,縣的南部有郡都尉的治所,設有關卡。句町縣,縣內有文象水向東流至增食縣,彙入鬱水,還有盧唯水、來細水、伐水,王莽改名稱為從化縣。

巴郡,秦朝設置,屬於益州。有戶口十五萬八千六百四十三戶,有人口七十萬八千一百四十八。轄有十一個縣:江州縣。臨江縣,王莽改名稱為監江縣。枳縣。閬中縣,在縣的南邊有彭道將池,在縣的西南有彭道魚池。墊江縣。朐忍縣,縣內有容毋水流出,向南彙入長江。縣內設有桔官、鹽官。安漢縣,縣的南邊有魚池,王莽改名稱為安新縣。宕渠縣,縣內有符特山,在縣的西南邊,還有潛水從西南彙入長江,還有不曹水從縣的東北徐穀流出,向南彙入灕水。魚複縣,在江上設有關卡,縣內有郡都尉的治所,還設有桔官。充國縣。涪陵縣,王莽改名稱為巴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