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誌第七下之下(2 / 3)

魯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二月癸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前大夫在諸侯國內執掌國政,公子姬遂來到京師,此後楚國世子商臣殺害父親,齊國公子商人弑殺國君,此後相繼即位為國君,宋國子哀出奔,晉國滅亡江國,楚國滅亡六國(今天安徽省的六安市),楚國大夫公孫敖、叔彭生此後負責諸侯國間的會盟。劉歆認為,正月朔日,太陽運行在燕國、越國分野。

魯文公十五年(公元前612年),“六月辛醜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宋國、齊國、莒國、晉國、鄭國在八年之間,有五位國君先後遭到弑殺,楚國滅亡舒蓼(liǎo)國。劉歆認為,四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

魯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七月甲子,有日食,是日全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前楚國的商臣弑殺父親而即位,楚國在楚嚴(莊)王(公元前612-前591年)時,開始強大。華夏大國中隻有齊國、晉國是較為強大的大國,齊國、晉國都發生了篡位、弑殺國君的慘禍,華夏內部不穩定,楚國乘著中原國家內亂而橫行無忌,八年之間六次侵略別的諸侯國,滅亡一個小國舒蓼;繼而討伐陸渾戎,楚國大軍來到洛水,在洛水間檢閱軍隊,窺伺周王室;後來又侵入鄭國,鄭伯隻好肉袒,向楚嚴(莊)王謝罪;楚國軍隊在北邊,在邲地打敗晉國軍隊,戰場上血流成河;而後圍困宋國九個月,迫使宋國人將死人的骨骸炊飯。劉歆認為,十月二日,太陽運行在楚國、鄭國分野。

魯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四月丙辰,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陳國夏徵舒弑殺國君,楚國滅亡蕭國,晉國滅亡二個國家,周王室王劄子殺害召伯、毛伯。劉歆認為,二月,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

魯宣公十七年(公元前592年),“六月癸卯,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邾國肢解鄫國,晉國在貿戎打敗周王室的軍隊,在鞍地打敗齊國。劉歆認為,三月晦日,月亮出現在西方,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

魯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六月丙寅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晉國在鄢陵打敗楚國、鄭國,羈押魯國國君。劉歆認為,四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

魯成公十七年(公元前574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楚國滅亡舒庸國,晉國人弑殺其國君,宋國大夫魚石依靠楚國,奪取宋國的君邑,莒國滅亡鄫國,齊國滅亡萊國,鄭伯被弑殺,死於非命。劉歆認為,九月太陽運行在周王室京畿之地和楚國分野。

魯襄公十四年(公元前559年),“二月乙未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衛國大夫孫林父、寧殖共同驅逐衛獻公,立穆公的孫子姬剽。劉歆認為,在前年的十二月二日,太陽運行在宋國、燕國分野。

魯襄公十五年(公元前558年),“八月丁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前晉國舉行雞澤會盟,諸侯國國君參加會盟,接下來大夫又舉行會盟,這次會盟即是後來稱為溴梁會盟的那一次,諸侯國君在而大夫單獨舉行會盟,國君似乎成為擺設,對這樣的大事,國君不能做出決定。劉歆認為,五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

魯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十月丙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陳國大夫慶虎、慶寅蒙蔽國君;邾國大夫庶其有叛逆之心,此後庶其用漆地、閭丘作為進獻禮,逃亡至魯國,陳國殺了二慶,劉歆認為,八月,太陽運行在秦國和周王室京畿的分野。

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九月庚戌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晉國大夫欒盈將會侵犯到國君的權威,後來返回曲沃。劉歆認為,七月,太陽運行在秦國、晉國分野。

“十月庚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宿星在軫宿、角宿,楚國已經顯示出大國形象。此後楚國大夫屈氏譖毀殺害公子追舒,齊國大夫慶封脅迫國君,危害到國家。劉歆認為,八月,太陽運行在秦國和周王室京畿的分野。

魯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二月癸酉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此後衛侯來到衛國的陳儀邑,寧喜弑殺國君姬剽。劉歆認為,在前年的十二月二日,太陽運行在宋國、燕國分野。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七月甲子朔日,有日食,是日全食。”劉歆認為,五月,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

“八月癸巳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頻繁地發生日食,又是日全食,象征著國君將會喪命,夷狄將會以上國形象出現。此後六位國君遭到弑殺,楚國王子與其它諸侯國一起討伐鄭國,楚國滅亡舒鳩國,魯國前往楚國朝見楚國國君,楚國終於稱霸於中國,楚國討伐吳國,討伐慶封,而後將慶封殺掉。劉歆認為,六月,太陽運行在晉國、趙國分野。

魯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禮義將會遭到拋棄,已經有了徵兆。在當時,吳國王子餘祭好勇鬥狠,安排刑人守門(閽人);蔡侯與世子姬般的妻子通奸;莒國不及時立嗣君。後來閽人殺害餘祭,蔡國世子姬般弑殺父親,莒國人弑殺國君,此後庶子之間為即位而爭鬥。劉向認為,從魯襄公二十年(公元前553年)起,八年時間出現七次日食,表明禍亂將會反複出現,上天已經發出警告。此後齊國大夫崔杼弑殺國君,宋國殺了世子太子子痤,北邊的燕伯出逃至齊國,鄭國大夫從外麵回國篡位,董仲舒的解釋大致是這樣。劉歆認為,九月,太陽運行在周王室京畿和楚國的分野。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四月甲辰朔日,有日食。”董仲叔、劉向認為,此前楚靈王弑殺國君而後即位,接著會盟諸侯,羈押徐國國君,滅亡賴國,此後陳國公子媯招殺害世子,楚國因此又滅亡陳國,而後滅亡蔡國,此後楚靈王被弑殺。劉歆認為,二月,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古代典籍中記載,晉侯問晉國大夫伯瑕:“那個諸侯國將會遭遇日食?”回答:“太陽運行的軌跡應該是在魯國、衛國間,衛國遭遇的災禍大,魯國遭遇的災禍小。”晉侯又問:“這是為什麼?”回答:“太陽離開衛地,抵達魯地,而後才會有災禍,衛君遇到日食的時間會長些,不是嗎?魯國為上卿。”這一年八月,衛襄公去世,十一月魯國的季孫宿去世。晉侯對士文伯說:“我上次詢問日食,其後與你所說的結果一樣,這種占卜很準嗎?”回答:“不會。六物不同,民心不同,事物的排序也不同,官職沒有一定之規,開始時相同,結尾也可以不同,怎麼可能會一直準確?《詩經》中說:‘或悠閑休息,或鞠躬盡瘁。’其結果不會一樣。”晉侯又問:“六物是什麼?”回答:“六物是歲、時、日、月、星、辰。”晉侯再問:“什麼是辰?”回答:“日月相會即是辰。(夏曆一年十二個月的月朔時,太陽所在的位置)”晉侯繼續問:“詩經》中所說的‘此日而食,為何不善’是什麼意思?”回答:“就是不能正確地處理政事。國家不能正確地處理政事,不能正確地使用善人,就會自取其禍,日月相會時會降臨災禍。所以正確處理政事,國君對待政事不可不慎重,有三個要務,須特別留意:第一是擇人,第二是考慮百姓所需,第三是順應四季變化。”這些都是推斷日食時的必備條件,無論怎樣變化,不必害怕。《易經》中說:“懸象著明,莫大於日月。”這是聖人須加以重視的,這些都記載在三經中(《易經》、《詩經》、《春秋》)。《易經》在豐卦的《震卦》中說:“豐其沛,日中見昧,折其右肱,無咎。”《詩經·十月之交》中強調,上至卿士、司徒,下至趣馬、師氏。假若朝中大臣不是賢士良臣,就會像是右肱折斷,不符合這三個必備條件,就說明小人在壓製君子,陰在侵犯陽。

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六月丁巳朔日,有日食。”劉歆認為,三月的太陽運行在魯國、衛國分野。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六月甲戌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此時宿星在畢宿,對應著晉國。晉厲公誅殺四位大夫,失去眾心,此後遭到弑殺。晉國國君不敢責罰大夫,六卿繼而相互勾結,在晉國專權,諸侯國君反而要侍奉大夫。日食此時出現,這種事情發生在春秋末期,因此沒有記載在典籍中。劉歆認為,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左氏傳》中有記載,季平子說:“隻有在正月朔日,陰氣沒有發出,才會有日食,天子在此時不舉行盛大宴會,而是在社廟中擊鼓,討伐群陰,諸侯國君在社廟中用幣祭祀,在朝堂中擊鼓討伐群陰,這些是禮製規定的。其它的不是。”太史說:“在這個月,太陽過了春分,還沒有到夏至,日月星三辰有災,百官要穿上素服,諸侯國君不能舉行宴會,要避開正殿,等待日食過去,奏樂則擊鼓,祝禱則用幣,史官讀祝禱辭,諸侯國君通過儀式進行檢討,嗇夫駕車代步,庶人則步行,因為這個月有朔日。是夏天四月,也叫做孟夏。”也有人說:正月是周曆的六月,夏曆是四月,是正陽純乾的月份。慝就是陰爻,冬至時陽爻發動,也叫做陽氣恢複。到了建巳月則為純乾,沒有陰爻,陰侵犯了陽,就會加重災禍,所以要以擊鼓用幣來討伐群陰,這是責備陰的禮儀。降物,就是穿上素服。不舉行宴會,取消音樂。避開正殿,等待著日食過去,避開正堂,等待著日食過去,這樣才能消除災異。嗇夫,是掌管錢幣的官吏。庶人,是他的差人。劉歆認為,六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

魯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七月壬午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周景王年老,劉子、單子專權,蔡國諸侯姬朱驕橫,君臣心中均不愉快。後來蔡侯姬朱出逃至楚國,劉子、單子此後立姬猛為周王。劉歆認為,五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

魯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宿星在心宿位置,這是天子象征。此後尹氏立姬朝為周王,周敬王隻好居住在洛陽的狄泉。劉歆認為,十月,太陽運行在楚國、鄭國分野。

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五月乙未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宿星在胃宿位置,這對應著魯國。此後魯昭公被季氏驅逐。劉向認為,從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以來,十年間上天七次發出警告,國君仍然執迷不悟。此後楚國殺害戎族的蠻子,晉國滅亡陸渾戎,齊豹殺了衛侯的哥哥,蔡國、莒國國君出逃至魯國,吳國滅亡巢國,吳國公子光殺害吳王僚,宋國三位大臣用城邑向魯國貢獻,背叛宋國國君。其它則是董仲舒的解釋。劉歆認為,五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魯國、趙國分野。這個月,北鬥星的鬥柄指著辰宿。《左傳》中記載,魯國大夫梓慎說:“將會發生大水。”叔孫昭子說:“將會出現旱情。太陽過了春分,陽光仍然不是很強烈,熱起來一定會很厲害,能不旱嗎!太陽不熱,是陽氣在積聚。”這一年秋天,為求雨舉行大祭祀,旱情很嚴重。夏至、冬至、春分、秋分,都發生了日食,沒有造成災害。日月正常運行,春分、秋分日夜時間相等,日月是同道;冬至、夏至日夜時間長短相反,日月相互經過。相互經過或者同道,日食輕微,不會造成大災害,隻是有水旱而已。

魯昭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1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宿星在心宿,這是天子象征。在當時,周王室日漸衰微,此後諸侯相率來為周王室修築城牆,宋國大夫仲幾沒有尊崇天子的意思,不來築城。劉向認為,在當時吳國滅亡徐國,蔡國滅亡沈國,楚國圍困蔡國,吳國打敗楚國,侵入楚國的都城郢都,楚昭王逃走。劉歆認為,十二月二日,太陽運行在宋國、燕國分野。

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三月辛亥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鄭國滅亡許國,魯國季氏家臣陽虎作亂,竊取魯國的國寶玉圭大弓,季桓子斥退孔子,宋國三位大臣獻出城邑叛宋。劉歆認為正月二日,太陽運行在燕國、趙國分野。

魯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日食。”董仲舒、劉向認為,此後晉國三位大夫以自己的食邑叛晉,薛國人弑殺其國君,楚國滅亡頓國、胡國,越國打敗吳國,衛國人驅逐衛國繼位的世子。劉歆認為,十二月二日,太陽運行在楚國、鄭國分野。

魯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八月庚辰朔日,有日食。”董仲舒認為宿星在柳宿位置,周王室更加衰微,有夷狄稱霸諸夏的徵兆。第二年,中國的諸侯果然跟隨楚國圍困蔡國,蔡國國君恐懼,將國都遷往州來(今安徽省鳳台)。晉國羈押戎族蠻子送予楚國,以楚國為京師。劉向認為,這是蔡公孫翩殺了蔡侯申,齊國陳乞弑殺國君,而後立陽生為國君,孔子終於沒有受到重用。劉歆認為,六月,太陽運行在晉國、趙國分野。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五月庚申朔日,有日食。”魯哀公十四年春天,西狩獲麟。劉歆認為三月二日,太陽運行在齊國、衛國分野。

春秋記載魯國十二位國君,前後共計有二百四十二年的曆史,日食出現三十六次。《榖梁春秋》中記載,認為日食出現在朔日二十六次,晦日七次,夜晚出現二次,連續二日的一次。《公羊春秋》中記載,認為日食出現在朔日二十七次,連續二日的七次,晦日的二次。《左氏春秋》中記載,認為日食出現在朔日十六次,連續二日的十八次,晦日出現的一次,沒有記載的日食有二次。

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甲戌晦日,有日食,在鬥宿二十度,太陽運行在燕國。次後二年(高帝五年202年),燕王臧荼造反,被殺,高祖立盧綰為燕王,此後盧綰又反,最終敗亡。

高帝三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日食,在虛宿三度,太陽運行在齊國。此後二年(高帝五年202年),齊王韓信改封為楚王,第二年被貶為列侯(淮陰侯),此後韓信陰謀造反,被殺。

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六月乙未晦日,有日食,是日全食,在張宿十三度。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正月辛醜朔日,有日食,在危宿十三度。穀永認為在歲首的正月朔日,這是三朝,尊貴者最忌諱在這一天發生日食。

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五月丁卯,在晦日的前一天,有日食,接近日全食,在七星宿開始的位置。劉向認為五月微陰,剛開始就觸犯到陽氣,占卜中這種問題最嚴重。到了八月,惠帝駕崩,呂氏家族安排嗣君,不是惠帝的親生兒子。京房在《易傳》中講:“凡是日食不在晦朔日的,叫做日光稀薄。這標誌著君主誅殺臣下沒有道理,或者是賊臣將要興起,日月雖然不在同一個星宿,陰氣旺盛,也會出現日光稀薄。”

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六月丙戌晦日,有日食。

高後七年(公元前181年)正月己醜晦日,有日食,是日全食,在營室宿九度,位置對應著宮室中間。在當時,高後知道後,很厭惡,說:“這是對著我來的!”第二年高後駕崩,驗證了這句話。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一月癸卯晦日,有日食,在婺女宿一度。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十月丁酉晦日,有日食,在鬥宿二十二度。文帝三年十一月丁卯晦日,有日食,在虛宿八度。

文帝後元四年(公元前160年)四月丙辰晦日,有日食,在東井宿十三度。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正月辛未朔日,有日食。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壬午晦日,有日食,在胃宿二度。

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十一月庚寅晦日,有日食,在虛宿九度。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十二月甲寅晦日,有日食。

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九月甲戌晦日,有日食。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九月戊戌晦日,有日食,幾乎是日全食,在尾宿九度。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七月辛亥晦日,有日食,在軫宿七度。

景帝後元元年(公元前143年)七月乙巳,在晦日的前一天,有日食,在翼宿十七度。

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二月丙戌朔日,有日食,在奎宿十四度。劉向認為奎宿象征著婦人卑賤,此後衛皇後從卑微位置入主後宮,最後還是沒有得到善終。

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九月丙子晦日,有日食,在尾宿二度。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正月己巳朔日,有日食。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二月丙辰晦日,有日食。

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七月癸未,在晦日前一天,發生日食,在翼宿八度。劉向認為前年高帝陵園的便殿發生火災,與春秋時魯國宮中的禦廩發生火災,此後出現的日食一樣,位置在翼宿、軫宿之間。經過占卜,宮內將會有女變,封國內會有諸侯王叛亂。此後陳皇後被廢黜,江都王、淮南王、衡山王謀反,被殺。在日中時,日食從東北方向開始出現,過了一半,到了晡時恢複(下午三時至五時)。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8年)二月乙巳晦,有日食,在胃宿三度。

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一月癸醜晦,有日食。

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五月乙巳晦,有日食,在柳宿六度。京房在《易傳》中講,日食是從太陽的右邊開始,按照占卜的法則講,國君會失去大臣。第二年,丞相公孫弘去世。日食從太陽的左邊開始,國君會失去大臣;從太陽的上邊開始,則大臣會失去國君;從下邊開始,則國君會失去百姓。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四月丁醜晦,有日食,在東井宿二十三度。

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六月己酉朔,有日食。

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正月乙巳晦,有日食。

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月甲寅晦,有日食,在鬥宿十九度。

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八月辛酉晦,有日食,日食沒有全部吞下,如同鉤子一樣,在亢宿二度。到了晡時日食從西北方向開始顯現,日食在黃昏之後恢複。

昭帝始元三年(公元前84年)十一月壬辰朔,有日食,在鬥宿九度,太陽運行在燕國。此後四年,燕刺王謀反,被殺。

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七月己亥晦,有日食,幾乎是日全食,在張宿十二度。劉向認為己亥出現日全食,占卜的結果會很糟糕。此後六年,昭帝駕崩,沒有兒子繼嗣。

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十二月癸亥晦,有日食,在營室宿十五度。

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十二月乙酉朔,有日食,在婺女宿十度。

宣帝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四月辛醜朔,有日食,在畢宿十九度。這是正月的朔日,陰氣還沒有發出,《左傳》中認為,這是嚴重的異象。

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三月壬戌朔,有日食,在婁宿八度。

元帝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六月戊寅晦,有日食,在張宿七度。

元帝建昭五年(公元前34年)六月壬申晦,有日食,開始時還沒有到日全食,如同鉤子一樣,接著就吞下去了。

成帝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十二月戊申朔,有日食,這一夜在未央宮中,感覺到了地震。穀永在對策中說:“天上出現日食,太陽運行在婺女九度,占卜的位置,是在皇後居住的後宮。地震發生,蕭牆之內可以感受得到,責任應該在後宮中的貴妾。兩件事情同時發生,說明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一起在壓製陽,將會危害到陛下的繼嗣。但發生日食時,妾沒有出現;發生地震時,皇後沒有出現。在不同的日子發生,好像事情不一樣;無故而變動,擔心皇上對此不知情。這一個月,皇後嬪妃應當有失禮的隱憂,上天才會同時發出兩次災變的警示,似乎是在說,皇後失去婦道,隔離眾妾,妨害陛下的繼嗣,這一次應該是兩個人。”杜欽在對策中也說:“太陽在戊申時發生日食,正好與未時接近。戊未,屬土,位置對應著中宮。這一夜宮殿中感受到地震,這一定是嫡皇後與嬪妃之間在爭寵,相互迫害,而後造成禍患。人在下麵做的事情有過錯,上天會有相應的災異出現。能夠以德回應,災異會消弭;如果置之不理,不警惕,禍患則會不期而至。應對變異,非誠不立,非信不行。”

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四月己亥晦,有日食,幾乎是日全食,好像鉤子一樣,太陽運行在東井宿六度。劉向在對策中說:“四月與五月相交,這個月份與惠帝朝一樣,日子與昭帝朝一樣。太陽的位置在東井宿,對應著京師,而且幾乎是日全食,經過占卜,可能對繼嗣有危害。”太陽在發生日食時,從西南方向開始。

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八月乙卯晦,有日食,太陽在房宿的位置運行。

成帝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三月癸醜朔,有日食,太陽在昴宿的位置運行。

成帝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二月丁未晦,有日食,太陽在胃宿的位置運行。

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九月丁巳晦,有日食。穀永以京房的《易經占》作為依據,在對策中說:“永始元年九月日蝕,這是飲酒過度所造成。日食發生時,隻有京師可以看到,其它地方看不到,似乎是在說,君王沉湎於酒色,君臣不加區別,在外麵肆意遊玩,災禍發生在宮中。”

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二月乙酉晦,有日食。穀永以京房的《易經占》為依據,在對策中說:“今年二月發生日食,收繳賦斂過度,這次日食,是由於百姓愁怨而導致。所以四方均可以看到日食,隻有京師被遮蔽,看不到,似乎是在說,君主喜歡修建宮室,大肆營建陵寢,賦斂加重,百姓生活因此而拮據困苦,災禍發生在宮牆之外。”

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正月己卯晦,有日食。

成帝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七月辛未晦,有日食。

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正月己亥朔,有日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