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下之下 五行誌第七下之下(3 / 3)

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辛醜朔,有日食,幾乎是日全食,太陽如同鉤子一樣,運行在營室宿十度,和惠帝七年同一個月日。

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三月壬辰晦,有日食。

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五月丁巳朔,有日食,太陽運行在東井宿。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九月戊申晦,有日食,是日全食。

西漢前後共有十二位皇帝(包括呂後),經曆二百一十二年,日食發生了五十三次,在朔日發生十四次,晦日發生三十六次,晦日前一天發生了三次。

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八月戊午,早晨漏刻不到三刻,有兩個月亮同時出現。京房在《易傳》中講:“占卜中婦人為禍患,時間在月望之後,君子出征,預示有凶兆。意思是講君主弱而婦人強,被陰所壓製,月亮會同時出現兩個。在晦時,月亮在西方出現叫脁望,在朔時,月亮在東方出現叫側慝,側慝時,諸侯、君主要肅敬,脁望時,諸侯、君主要舒緩。”劉向認為脁就是疾速。君主舒緩而臣下驕慢,所以太陽走得慢,而月亮走得快。側慝即是停下來的意思,君主肅敬、疾速則臣下恐懼,所以太陽走得快而月亮走得慢,不敢靠近君主。不舒緩不疾速,是正有所失,會在朔時發生日食。劉歆認為,如果舒緩,國君就會專權恣肆,臣下則會疾速,月亮運行走得快。君主肅敬,退縮不敢任事,臣下放縱,月亮運行才會走得慢。在春秋時,諸侯國國君大多數衰微不能任事,所以才會有日食二日,月亮側慝十八次,在晦時發生日食,在月脁望時發生一次,這些就是驗證。考查西漢的曆史,在晦時,出現日食和月脁者有三十六次,沒有二天中出現月亮側慝的,劉歆說的可信。這是日月亂行的結果。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1年)四月,日色發出青白色,沒有日影,正中午時有日影,但是沒有日光。當年夏天寒冷,到了九月,太陽發出光芒。京房在《易傳》中講:“君主有美德,沒有體現出來,這叫做‘上弱’,災異是太陽會發出白光,連續七天太陽光芒不強烈。君主順從於臣下,不能加以製約,這叫做‘君弱’,太陽會發出白光,連續六十日,沒有霜降,萬物不會因為霜降而凍死。天子親自征伐,這稱為‘不智’,太陽發出白光,身體活動,感覺寒冷。身體虛弱而努力去做,這稱為‘不亡’,太陽發出白光,日光不強烈,這表明身體還沒有活動。君主有了過錯,還在繼續,這稱為‘不伸’,災異是太陽中發出黑光,大風刮起來,天上無雲,日光發暗。君主有過錯,朝中沒有大臣提出諫言,這稱為‘容忍過錯’,太陽發出黑光,處於側麵,太陽光中的黑子如同彈丸一樣大。”

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正月壬寅朔,日月均位於營室宿,太陽發出赤色光芒。在二月的癸未(二月十三日),太陽早上發出赤紅色光芒,傍晚落下時,是赤紅色,夜晚的月亮也是赤紅色。在甲申這一天(十四日),太陽發出來的光,是赤紅色,像血一樣,沒有光芒,刻漏上在四刻半,才發出光芒,看上去是赤黃色,日食過後,陽光恢複。京房在《易傳》中講:“君主不聞道會滅亡,災異就是太陽發出赤紅色光。”河平元年三月乙未,太陽出來後就是黃色,有像錢一樣大的黑斑,位於太陽中央。京房在《易傳》中講:“祭天不順稱為‘逆’,災異是太陽會發出赤紅色光,太陽中有黑子。聽到善言不能采納,稱為‘失智’,災異是太陽發出黃色光。”作為君主,應該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因此聖主在上,率領群賢,順應天意,則太陽光會明亮照耀,五色具備;太陽光的照耀沒有一定的對象,一旦針對了某人,則會發生災異,根據某人的行為,發生程度不同的災異。色不虛改,形不虛毀,觀查太陽光的五種變化形式,就可以鑒往知今。這就是《尚書·洪範》中所講的“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魯嚴公七年(公元前687年),“四月辛卯夜,恒星沒有出現,天空在夜晚落下隕石雨(流星雨)。”董仲舒、劉向認為經常出現的恒星有二十八宿,這是君主的象征;其它的群星,則是萬民的象征。二十八宿沒有出現,象征著諸侯國君衰微;流星雨隕落,說明民眾會失去依靠。在夜晚發生,位置又是在中國,沒有落到地麵,又有群星出現,象征著齊桓公崛起,挽救了周王室的威信,救亡圖存。象征著假若沒有齊桓公,群星則會墜落至地麵,中國即會斷絕道統。劉向認為在半夜裏發生,意思是王命還沒有終結,隻是中道會出現衰微。或者說是象征著叛逆,意思是中道叛逆君王。上天垂象以警示下方,提示君王要防止惡人,遠離佞臣,要警惕小心,防微杜漸,這樣才能保證國家安全。假若君王有賢明之材,敬天畏命,好像殷代的高宗武丁謀劃恰當,嚴以律己,周代的成王對著《金縢》哭泣,改過自新,修正錯誤,立信布德,存亡繼絕,修整衰政,振興敗亡,舉薦逸民,向臣下廣泛地征詢諫言,遵循天意,減少賦稅為什一稅,恢複一年三日的勞役,節省費用,簡易服飾,施政措施惠及到平民百姓,這樣做了,諸侯國才能懷德,士人百姓才能歸仁,災害也才會消褪,繼而福瑞臻至。假若不肯改正,執迷不悟,不以古人為借鑒,自行私意,最終會走向君乖臣離,上下交怨。從此後,齊國、宋國均出現了弑殺國君的悲劇,譚國、遂國、邢國、衛國相繼滅亡,宿國合並到宋國,蔡國臣服於楚國,晉國內相互間弑殺,經過五世國君,國內才安定下來,這些都是上天懲罰的驗證。《左傳》中講:“恒星出現,夜晚明亮;流星雨隕落,似乎是在下雨。”劉歆認為,白晝象征著中國,夜晚象征著夷狄。夜晚明亮,經常可以看到的恒星看不到,象征著中國衰敗。“流星雨似乎是在下雨”的意思,就是好像的意思,流星雨像下雨一樣隕落,所以說是“似乎是在下雨”,把雨與流星隕落聯係在一起,兩種災異同時顯現。《尚書·洪範》中講:“庶民即是群星。”《易經·解卦》中講:“雷雨大作,中間為解(解之上卦為震卦,下卦為坎卦。震卦為雷,坎卦為雨)。”因此在這一年,歲星在玄枵星,是齊國的分野。半夜墜落流星雨,象征著庶民中途會叛離國君。雨在解卦以後開始,表示是從上到下,重新開始,象征著齊桓公施行霸道,重新複興周王室。周曆的四月,是夏曆的二月,太陽運行在降婁宿,是魯國的分野。在此前,衛侯朔逃亡至齊國,衛國公子姬黔牟即位,齊國率領諸侯討伐,天子派出使臣援救衛國。魯國公子姬溺執掌朝政,會盟齊國,抗拒周王室的命令,魯莊公不能製止,隻好跟隨著討伐衛國,驅逐周王室立的國君。極其不義,還自以為是功勞,民眾擺脫國君,朝政由臣下掌握,魯國的情況更加糟糕,所以流星隕落在魯國,這是上天發出警示的象征。

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二月癸未,已經過了半夜,流星雨隕落,好像下雨一樣,長度達一二丈,星光閃耀,還沒有落到地麵,就熄滅了,一直到雞鳴時才停止。穀永在對策中說:“日月星辰如同火燭,照耀著下方,假若有日食,或者流星隕落的現象發生,則不論遠近遐邇幽暗隱蔽的地方,均能夠照得一清二楚。星辰附著在天上,現在離開天上,就如同庶民原來依附於國君,現在又離開國君一樣。國君失去道義,綱紀遭到毀棄,臣下就會叛離而去,這如同天上的星星叛離上天而隕落,上天以此現象昭示國君。《春秋》中記載的災異,流星隕落為最大的災禍,自從魯莊公之後,又再次顯現。臣聽說夏商周三代所以滅亡,全都是因為婦人群小禍亂。君王沉湎於酒色。《尚書》中記載:‘多次聽信婦人之言,重用四方逋逃的罪犯,委以重任。’《詩經》中講:‘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顛覆缺德,沉湎酒色。’到了秦代,秦之所以在二世皇帝就滅亡,也是皇室過於奢侈淫靡,喪葬的花費過於龐大。而今這些弊端,在本朝都有了,漢代的社稷宗廟要有大憂患了。”京房在《易傳》中講:“君王不能任用賢者,就會出現妖天隕落流星雨。”

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七月,有彗星進入北鬥。”董仲舒認為彗星是惡氣所生。所以也稱為孛星,意思是彗星閃爍,表明妨礙、遮蔽,這是昏昧紊亂不清的象征。北鬥,是大國的象征。此後齊國、宋國、魯國、莒國、晉國均發生了弑殺國君的惡性事件。劉向認為君臣在朝堂中權位錯亂,政令在朝堂外,不能很好地貫徹實行,就如同天上的日月星三光之精,金木水火土五星盈縮,顏色發生改變,逆向而行,達到極端就會成為孛星。北鬥,是國君的象征;孛星,是亂臣的象征,是亂臣賊子篡權謀殺的反映。《星傳》中記載:“鬥魁者,為貴人之牢。”又說“孛星出現在北鬥中,大臣諸侯中會有人被殺。”一般來說鬥魁對應著齊國、晉國。彗星在北鬥之中堂而皇之地出現,巨大的星體向地麵上的人昭示,史書中有記載,這一點很明確,對應中的國君始終不知悔改。在此後,宋國、魯國、莒國、晉國、鄭國、陳國,六個諸侯國相繼出現弑殺國君的事件,齊國二次弑殺國君。中國出現動亂,夷狄入侵中國,兵連禍結,楚國乘機以其強大的軍隊,和戰勝諸侯國後的威風,深入華夏,六次侵略諸侯國,滅亡一個諸侯國(蕭國),楚國在周王室的京畿檢閱軍隊,展示軍威。晉國對外滅亡兩個諸侯國,對內打敗周王室的軍隊,又連合三個諸侯國在鞍地大敗齊國軍隊,追亡逐北,東臨大海,威震京師,嚴重挫敗了齊國。這些均為孛星氣焰熏天造成的,時間長達二十八年。《星傳》中記載:“彗星進入北鬥,將會有大戰。彗星流入北鬥中,可以得到賢者;不能流入北鬥中,將會失去賢者。”宋國的華元,是一位賢大夫,在大棘之戰中,華元被鄭國擄獲,這正好說明其效應。《左傳》中記載,有彗星在北鬥出現,周王室的史官叔服說:“不出七年,宋國、齊國、晉國的國君均會死於內亂。”劉歆認為北鬥有環域,四顆星進入其中。鬥,是上天的三辰,是綱紀星。宋國、齊國、晉國,是天子的方伯,是中國的綱紀。這是彗星在除舊布新。北鬥有七顆星,所以說不出七年。魯文公十六年(公元前611年),宋國人弑殺宋昭公;魯文公十八年(公元前609年),齊國人弑殺齊懿公;魯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年),晉國的趙穿弑殺晉靈公。

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冬天,有彗星位於大辰星。”董仲舒認為大辰星屬於心宿,心宿是明堂的位置,是天子的象征。此後周王室大亂,三位周王爭位,這就是驗證。劉向認為《星傳》中講:“心宿,是一顆大星,表示這是天王。它前邊的星,是太子;後邊的星,是庶子。有彗星在尾宿出現,表示君臣乖離。”彗星在心宿出現,象征著天子嫡、庶兒子之間,為了即位而爭權,會出現紛爭。彗星對應著諸侯,在角宿、亢宿、氐宿出現,這是陳國、鄭國的分野;在房宿、心宿出現,這是宋國的分野。此後五年,周景王駕崩,王室大亂,大夫劉子、單子立姬猛為王,尹氏、召伯、毛伯立姬鼂為王,姬鼂的母親是楚人。在當時,楚國強大,宋國、衛國、陳國、鄭國已經依附於南方的楚國。姬猛去世後,周敬王即位,姬鼂進入王城,周敬王隻好居住在狄泉,相互不接納。魯昭公五年,楚平王去世,姬鼂逃亡至楚國,周王室這才安定下來。此後楚國率領六個諸侯國討伐吳國,吳國在雞父將聯軍打敗,殺了胡國、沈國的國君,擄獲了陳國的大夫夏齧(niè)。蔡國抱怨楚國滅掉沈國,楚國大怒,遂圍困蔡國。吳國前去救援。繼而發生柏舉之戰,吳國打敗楚國的軍隊,在楚國的都城郢都大肆燒殺搶掠,而且霸占楚昭王的母親,將楚平王的墓穴挖開,鞭打楚平王的屍體。這些都是彗星的光焰劃破長空所產生的效應。《左傳》中講:“有彗星出現在大辰星,向西抵達銀河。魯國大夫申繻(rń)說:‘彗星出現,表示將要除舊布新,是上天顯示吉凶的徵兆。而今大火星隱沒,大火星出現,一定會發生災異。諸侯國會有火災嗎?’梓慎說:‘去年我看到彗星,已經看到災異的跡象。大火星出現,彗星顯現,今年的大火星顯現,彗星更加明亮,火星此後隱沒,彗星居於大火星達二年之久,不是嗎?大火星出現,在夏曆中為三月,在商曆中為四月,在周曆中為五月。夏曆比較符合天空星辰運行的規律,假若有火災發生,將會有四個諸侯國遭受禍殃,宋國、衛國、陳國、鄭國會發生火災嗎?宋國,是大辰星分野;陳國,是太昊星分野;鄭國,是祝融星分野:均屬於火星位置。彗星一直抵達銀河;銀河,是水祥。衛國,是顓頊星分野,這顆星是大水星。水為雄,火為雌。將會在丙子或者壬午發生火災嗎?水火會合。假若大火星隱伏,一定是在壬午,不會過五月。’”第二年,魯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夏天五月,大火星在黃昏出現,丙子(五月七日)有風。梓慎說:‘這是祝融風,火災要發生了。今天應該有火災吧?’戊寅(九日)風刮得很大,壬午(十三日)鳳刮得更大,宋國、衛國、陳國、鄭國相繼發生火災。”劉歆認為大辰星,對應房宿、心宿、尾宿的位置,八月份,心宿在西方,彗星從西邊掃過心宿,向東抵達銀河。宋國,是大辰星分野,宋國的先祖掌管著大辰星祭祀。陳國,是太昊星分野,伏羲屬於木德,木可以生火。鄭國,是祝融星分野,高辛氏是火正官。均是火德居住的地方。衛公,是顓頊星分野,主導星為大水星,在營室宿。上天的星宿已經顯示災異,加上四國朝政缺失,正符合其效應,與周王室的禍亂一樣。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冬天十一月,有彗星出現在東方。”董仲舒、劉向認為,不說彗星出現在星宿的位置,沒有星宿的名字。辰星隨著太陽出現,這表明氣息混亂,蒙蔽了國君。第二年,《春秋》記述到此為止。一般來說,周曆的十一月,是夏曆九月,太陽在氐宿。彗星從東方出現,經過軫宿、角宿、亢宿。軫宿,是楚國分野;角宿、亢宿,是陳國、鄭國分野。也有一種說法,角宿、亢宿是大國的象征,應該是齊國、晉國。此後楚國滅掉陳國,田氏在齊國篡奪君位,六卿瓜分晉國,這些都是效應。劉歆認為,彗星,是東方的大辰星,不說大辰,在早晨出現,與太陽爭奪光輝,星星隱沒而彗星仍然能夠看到。這一年再次失閏,十一月實際上是八月。太陽在鶉火星運行,這是周王室京畿的分野。魯哀公十四年冬天,“天空出現彗星”,事情發生在獲麟之後。劉歆認為,不說具體位置,是史官的失職。

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七月,彗星在大角星方向出現,出現十幾天後隱沒。劉向認為,在當時,項羽為楚霸王,作為霸王,掌握著分封諸侯的權利,而後漢軍平定三秦,此後與項羽在滎陽對峙,天下人心逐步歸心向漢,楚國將要滅亡,彗星在此時出現,顯示著要掃除楚霸王的尊位。還有一種說法,項羽坑殺秦軍降卒,焚燒秦廷宮室,弑殺義帝,禍亂王位,彗星在向項羽發出警告。

文帝後元七年(公元前157年)九月,有彗星在西方出現,彗星頭部對著尾宿、箕宿,尾部對著虛宿、危宿,長一丈餘,一直飛向銀河,十六日後消失。劉向認為,尾宿是宋地分野,這是當時楚國的都城彭城,箕宿是燕國分野,還代表吳國、越國、齊國。彗星停留在銀河,背倚大海或者有水澤的國家。在當時,景帝初即位,信任重用晁錯,不斷削奪諸侯王的土地,此時顯現其異象。此後三年,吳、楚、加上齊的四個諸侯國和趙國舉兵反叛朝廷,最終遭到鎮壓。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六月,彗星在北方出現。劉向認為,第二年淮南王劉安入長安來朝見皇帝,與太尉武安侯田蚡有邪謀,陳皇後在當時驕橫跋扈,此後陳皇後被廢黜,淮南王謀反,被殺。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八月,有彗星在東方出現,彗星在天空的長度,幾乎遮蓋天空,三十日後才離去。占卜的人說:“彗星就如同是蚩尤旗,此次彗星出現,顯示著君王將要征伐四方。”此後漢軍不斷地出兵征伐四夷,前後持續三十幾年。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四月,有彗星出現在西北方,在當時,漢軍正在討伐匈奴。

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五月,有彗星出現在東井宿,又出現在三台星方向。此後江充禍亂朝政,京師一時間紛紛擾擾。東井宿、三台星的位置,對應秦地,這即是效應。

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7年)正月,有彗星出現在西方,離開太白金星二丈遠。劉向認為太白金星對應著大將,彗星侵擾太白金星,是大將滅亡的象征。第二年,大將軍霍光去世,此後二年,霍光家族遭到滅族。

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0年)正月,有彗星出現在營室宿,發出青白光,長達六七丈,寬一尺餘。劉向、穀永認為,營室宿代表著後宮嬪妃懷孕,彗星侵擾,將會傷害到皇帝的繼嗣,後宮中的嬪妃不能妊娠。也就是說,後宮將會受到傷害。此後,許皇後因為詛咒後宮中妊娠的嬪妃,被廢黜。成帝立了趙皇後,寵幸她的妹妹趙昭儀,二趙害死兩位皇子,成帝斷絕了繼嗣。趙皇後姊妹後來伏罪自殺。

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七月辛未(七月六日),彗星出現在東井宿,掃過五顆諸侯星(東井宿,共有五顆星),出了河戍星向北經過軒轅星、太微星,在太陽後邊六度有餘,早晨出現在東方。十三日後晚上出現在西方,侵犯次妃星、長秋星、北鬥、填星(土星),彗星的鋒焰再次貫穿紫宮中(皇宮)。大火星在後麵跟隨,抵達天河,在後宮嬪妃居住的區域間縱橫馳騁,向南掃去,經過大角星、攝提星,到了天市後,按照時令緩緩而行,彗星的光焰掃入天市,到了中旬,又向西去,五十六日後,與蒼龍星一起隱沒。穀永在對策中說:“這是上古以來,大亂之極,也很少能看到的天象。觀察這次彗星在後宮區域內縱橫馳騁的跡象,彗星的光焰或長或短,所經過的地方肆意踐踏,宮內為後宮嬪妃居住的地方,會有禍害發生,宮外象征著諸夏,會有叛逆出現。”劉向也說:“夏商周三代滅亡時,攝提星變更方位,發出警告;秦朝、項羽滅亡時,彗星也是出現在大角星方位。”這一年,趙昭儀害死了兩個皇子。此後五年,成帝駕崩,趙昭儀自殺。哀帝即位,趙氏家族遭到免官,被褫奪爵位,流放至遼西郡。哀帝駕崩,沒有繼嗣。平帝即位,王莽在朝中掌握大權,繼續追查廢孝成趙皇後、孝哀傅皇後的罪行,二人先後自殺。哀帝的外家丁氏、傅氏均被免去官職、爵位,流放至合浦,或者貶回故鄉。平帝駕崩,沒有繼嗣,王莽隨後篡國。

魯釐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正月戊申朔,有隕石落在宋國,共落下五塊,在同一個月,六鶂退飛,經過宋國都城。”董仲舒、劉向認為,這象征著宋襄公妄圖推行霸道,最終失敗,自取其辱。石是陰類,五是陽數,從天上隕落,是陰反而要顯示陽,欲向高抬起反而會落下。石與金是同類,顏色是以白色為主,類似於白祥。鶂鳥是水鳥,六是陰數,倒退著飛翔,意味著想要前進反而會後退。顏色是青色,類似於青祥,屬於不恭敬。上天告誡,國君德薄,國家又小,不要炕陽,妄圖做諸侯國霸主,與強國、大國爭雄,最終必定會遭殃。宋襄公執迷不悟,第二年齊桓公去世,宋襄公在齊國居喪期間討伐齊國,羈押滕國國君子嬰,圍困曹國,在盂地舉行會盟,與楚國爭奪會盟的霸主地位,被楚國擒獲。後來楚國又將宋襄公釋放回國,仍然不思悔改,又與諸侯國聯合起來討伐鄭國,與楚國在泓地發生戰爭,宋軍大敗,宋襄公受了重傷,被其它諸侯國嘲笑。《左傳》中講:隕石,是天上的星星;鶂鳥退飛,是風、氣流的緣故。宋襄公曾經詢問過周王室的內史叔興,說:“這是什麼祥?是吉祥還是凶祥?”回答:“現在魯國有許多大喪,明年齊國會有大亂,國君將會得到諸侯的支持,但不會有好結果。”叔興此後告訴他人,說:“關於陰陽的事情,不是僅僅一個吉凶就能夠解釋清楚的。吉凶要看是什麼樣的人,我不願意掃了宋襄公的興。”這一年,魯國公子姬季友、鄫國國君夫人季姬、公孫茲先後去世。第二年齊桓公去世,齊國嫡子、庶子為爭奪君位而發生內亂。宋襄公乘機討伐齊國,妄圖顯示霸主地位,結果被楚國打敗。劉歆認為,這一年的歲星(木星)在壽星位置,對應著降婁星。降婁,是魯國分野,魯國有幾次大喪。在正月,太陽在星紀運行,壓迫玄枵星。玄枵(xiāo),是齊國分野。石頭,是山上的岩石;齊國,是太嶽後人。五塊石頭象征著齊桓公去世後,五位公子將會爭奪君位,而後發生內亂,因此說齊國第二年會發生大亂。庶民對應著流星,隕落在宋國,象征著宋襄公會得到諸侯國支持,幹預齊國五公子因為爭位而發生的內亂。流星隕落,鶂鳥退飛,表明宋襄公雖然得到諸侯國支持,但不會有一個好結果。六隻鶂鳥象征著此後六年宋襄公稱霸,逆風飛翔結果出現退飛,宋襄公在盂地被楚國擒獲。民眾違逆道德為亂,亂就會有妖孽、災異出現,因此說吉凶要由人來掌控,以陰陽壓製,才能避免禍患。齊國、魯國的禍患不是由國君引起,所以叔興說:我不願意掃了宋襄公的興。京房在《易傳》中講:拒絕諫言,一意孤行,這叫做‘恣意妄為’,鶂鳥退飛。這是嫡子被貶黜,所以鶂鳥會退飛。

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有隕石落在綿諸道(在今天甘肅省天水市東部),是一塊兒大隕石。

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二月丁酉,有隕石落在雍縣,是兩塊隕石,天氣晴朗無雲,落在地上的聲音,四百裏外能夠聽到。

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正月戊辰(正月二十九日),有隕石落在梁國,是六塊隕石。

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正月癸卯(正月二十六日),有隕石落在槁縣(今天河北欒城北部),是四塊隕石;有隕石落在肥累縣(今河北晉縣西部),是一塊隕石。

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二月壬戌(二月二十七日),有隕石落在白馬縣(今天河南省滑縣東部),是八塊隕石。

成帝鴻嘉二年(公元前19年)五且癸未(五月六日),有隕石落在杜衍縣(今天河南省南陽市西南),是三塊隕石。

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三月,有隕石落在都關縣(今天山東省鄄城東北),是二塊隕石。

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正月丁未(正月十四日),有隕石落在北地郡(今天甘肅省慶陽縣西北),是十塊隕石。九月甲辰(九月十五日),隕石落在虞縣(今天河南省虞城北部),是兩塊隕石。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六月,有隕石落在巨鹿縣(今天河北省巨鹿西南),是兩塊隕石。

從惠帝朝到平帝朝結束,共有十一次隕石墜落到地麵上,每次都會有雷聲閃光,在成帝朝、哀帝朝,天上墜落的隕石最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