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中之下 五行誌第七中之下(3 / 3)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三月,天上下雨雪。這一年六月,匈奴入侵上郡,盜取朝廷馬場飼養的馬匹,吏卒戰死者達二千餘人。第二年,條侯周亞夫被逮捕入獄,死在獄中。

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十二月,天上下大雨雪,百姓多有凍死。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謀反被發覺,先後自殺。使者奉詔命巡行郡國,徹查謀反的黨羽,受到牽連判處死罪的有數萬人。

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三月,天上下大雪,平地雪深達五尺。這一年,禦史大夫張湯畏罪自殺,丞相府三位長史陷害張湯,丞相莊青翟受到牽連,莊青翟自殺,三位長史被殺頭示眾。

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三月水結冰,四月份天上下雨雪,崤山以東十幾個郡的百姓,饑寒交迫,出現人相食的情況。這一年,民眾不能自報或者瞞報財產,不能如實繳納財產稅,而受到告發查實的,官府將財產沒收,將其中一半獎賞給舉報人。

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十一月,齊國、楚國下大雪,雪深達五尺。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顯告發,受到牽連的有京房的嶽父,淮陽王的舅舅張博、張博的弟弟張光,他們誤導淮陽王劉欽於不義,張博被腰斬,張光,京房被殺頭示眾,禦史大夫鄭弘受到牽連,被貶為庶人。成帝即位後,石顯伏罪自殺,淮陽王上書為張博伸冤,辭語懇切,成帝施恩,受到牽連的淮陽王親屬從流放地返回。

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三月,天上下大雨雪,燕子多凍死。穀永在對策中說:“皇後親自種桑養蠶,用來製作祭服,祭祀天地宗廟,這一天有一股疾風從西北方向刮來,天氣大寒,下雨雪,破壞了這一天的安排,以昭示這不符合上天的意願。應該齋戒,避開正殿,自我譴責,請皇後回到宮中,關閉門戶,不要擅自到皇帝的住處。讓後宮的其她姬妾都有機會服侍皇上,普施恩露。這樣皇天才會喜悅,皇帝很快就會有繼嗣的兒子。如果不能采納臣子的諫言,災異還會更加嚴重,上天將會給予更大的懲戒,到那時臣即使獻出性命來勸諫,也於事無補。”此後許皇後因為詛咒後宮的嬪妃而被廢。

成帝陽朔四年(公元前21年)四月,天上下大雨雪,燕雀多有凍死。此後十六年,許皇後自殺。

春秋時,魯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十月,嚴霜凍死大豆”。劉向認為周曆的十月,是漢曆的八月,消卦為《觀卦》,陰氣還沒有到君位就開始發威,懲罰不由君王發出,這是臣下掌權的象征。在當時季氏驅逐了魯昭公,魯昭公死在外麵,魯定公即位,上天此時顯現出災異警告魯定公。魯釐公二年(公元前638年),“十月,霜降,卻不能殺死荒草。”顯示出嗣君微弱,這是失去執掌朝政權利的象征。此後權利轉移至臣下手中,在此時災異出現。災異出現也叫做殺妖,災異嚴重,能殺死大豆,再嚴重會殺死穀類。一般來說,豆菽、草是很難殺死的,說殺死大豆,那麼草其實已經被殺死;不說殺草,大豆也不會死。董仲舒認為大豆、草的生命力很頑強,上天告誡,對權臣要加以誅殺。說殺大豆,是暗示季氏要受到懲罰。

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四月,嚴霜殺死草木。此前二年,武帝派遣五位將軍,率領三十萬人馬埋伏在馬邑周圍,企圖襲擊軍臣單於,軍臣單於發覺後,急忙退軍。從此後漢朝開始征伐四夷,前後長達三十幾年時間,天下的戶口人數減半。京房在《易傳》中說:“興兵恣肆誅殺,這叫做無法無天,上天將會降下嚴霜,夏天殺死五穀,冬天殺死冬麥。誅殺不留情麵,這叫做不仁,如同嚴霜一樣,夏天首先打雷刮風,冬天則會下凍雨,此時的嚴霜,有芒角。賢聖遭受迫害,降下的霜附著在樹木上麵,不落在地麵。佞人遭到懲罰,是所謂的懲罰私賊,降下的霜落在草根和土地的縫隙間。不教而誅,這叫做虐殺,此時降下的霜在草的背麵。”

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三月,嚴霜殺死桑樹;九月二日,嚴霜殺死莊稼,天下糧食歉收,百姓陷入饑困。在當時,中書令石顯在宮中專權用事,和《春秋》中魯定公時的嚴霜效應一樣。成帝即位之後,石顯因為此前作威作福而伏罪自殺。

魯釐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秋天,天上下大雨雹。”劉向認為陽氣盛就會下雨,陽氣溫暖而水氣熱,陰氣脅迫但不能侵入,於是轉化而變為冰雹;陰氣雨盛就會下雪,水凝滯成冰而更加寒冷,陽氣稀薄不能透入,於是散開來成為霧霰。沸騰的熱水放置在容器中,沉入寒泉,也會成為冰,等到冰雪消融,冰化解而散開成為水,就是驗證。冰雹是陰裹脅著陽氣,霧霰是陽裹脅著陰氣,《春秋》中不記載霧霰,而稱為月食。魯釐公末年,國君重用公子姬遂,在王宮中專權恣肆,以至於最終殺害國君,這就是陰裹脅陽氣的結果。魯釐公執迷不悟,公子姬遂最終掌握大權,此後二年殺了子赤,立了魯宣公。《左傳》中講:“聖人在上,不會下冰雹,即使有冰雹,也不會成為災害。”有人解釋:凡是事物沒有成災,就不記載,隻記載影響大的事情,造成災害的事情。凡是天上下冰雹,在冬天就是嚴寒的懲戒,表明陽氣有些過了,在夏天則是陰氣過盛。

魯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有大雨雹。”在當時,季氏專權,脅迫國君的現象時有發生。魯昭公執迷不悟,季氏後來終於驅逐魯昭公。

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十二月,打雷,天上下冰雹,落下來的冰雹就好像馬頭一樣大。宣帝地節四年(公元前66年)五月,山陽郡、濟陰郡落下的冰雹,好像雞蛋一樣大。落下來的冰雹深二尺五寸,殺死二十人,許多飛鳥被砸死。這一年的十月,大司馬霍禹和霍氏宗族謀反,被滅族,宣帝廢黜霍皇後。

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四月,楚國下冰雹,落下來的冰雹像斧頭一樣大,飛鳥被砸死。

《左傳》中記載,魯釐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十二月己卯(九日),晉文公去世,庚辰(十二月十日),將要在曲沃下葬,從絳縣出發,車軸發出像牛一樣的吼叫聲。劉向認為這類似於鼓妖。舉辦喪事時發出這樣的聲音,不吉祥;車軸的聲音像牛一樣吼叫,是發怒的象征。將會有急躁暴怒的事情發生,會出現兵革之禍。在當時,秦穆公派出軍隊襲擊鄭國,而沒有向晉國借道,在返回時,晉國大夫先軫對晉襄公說,秦軍經過晉國地界,不借道而過,應該教訓他們一下。遂在崤山的險要地帶伏擊秦軍。大敗秦軍,連一匹馬,一隻車輪都沒有返回秦國,全軍覆沒,此事操之過急。晉國不念當年秦國幫助晉襄公之父晉文公複位的舊恩,而聽從了邪臣的建議,遂結怨強國,四次遭到秦國報複,一直持續了幾代國君,這就是凶惡的報應。

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四月乙亥朔(十九日早晨),禦史大夫朱博擔任丞相,少府趙玄擔任禦史大夫,正在登上殿堂接受冊書、接受任命時,空中發出像鍾鳴一樣的聲音,殿中的郎吏,站在台階上都能夠聽得清楚。哀帝問黃門侍郎揚雄、李尋,李尋回答:“洪範五行傳》中說,這是所謂的鼓妖。老師從前講過,君王如果耳目不聰,被諂諛所惑,致使有名無實的人得到晉升,就會出現這種有聲無形的聲音,不知道來自何方。典籍中記載,發生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日中,則是正卿接受任命。現在是四月辰巳,發生這樣的怪異,時間又在日中,是任命正卿執政大臣的時間。應該斥退丞相、禦史大夫,以回應上天的告誡。如果還不斥退,過不了一年,接受任命的大臣會因為獲罪而受到嚴懲。”揚雄也認為這是鼓妖,是視聽有誤的象征。朱博為人剛毅多權謀,可以擔任將軍,但不宜擔任文職官員,因為有急躁暴怒的性格缺失。到了八月,朱博、趙玄因為奸謀獲罪,朱博自殺,趙玄減死罪,受到懲罰。京房在《易傳》中說:“政令不求實務本,臣下不安,金無故發出聲音,好像有聲音在空中回蕩。”

史書中記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天上無雲而打雷,劉向認為雷是托在雲端的上麵,就好像君王是托位在大臣的上麵,這樣才符合陰陽。二世皇帝不體恤天下,天下百姓有怨恨叛離之心。這一年陳勝起兵造反,天下叛秦,趙高在宮中作亂,殺害二世皇帝,秦國隨之滅亡。還有一種說法:在《易經》中,雷為《震卦》,打雷表示人臣態度不恭敬。

史書中記載,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黃河裏的魚溯流而上。劉向認為這類似於魚孽。這一年,秦王(始皇帝)的弟弟長安君贏成蟜率領秦軍進攻趙國,途中謀反,在屯留縣被秦王賜死,長安君身邊的軍吏,全部被斬殺,秦王將屯留縣的百姓遷徙至臨洮縣居住。第二年,宮中宦官嫪毐被殺。魚是陰類,是民眾的象征,溯流而上,這是表明百姓不服從國君的詔命,有違逆的行為。在天文學上,魚星在銀河中央,象征著車騎布滿原野。到了二世皇帝,更加殘酷暴虐,最終導致秦國滅亡。京房在《易傳》中講:“民眾叛逆,如同黃河中的魚妖溯流而上。”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有青蛙和癩蛤蟆群鬥。這一年,有四位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征討南粵國,武帝在南粵國的土地上新設置九個郡。

成帝鴻嘉四年(公元前17年)秋天,信都國下了一場魚雨,魚長五寸左右。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春天,北海郡有人捕撈到大海魚,魚長六丈,粗一丈,共有四條。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東萊郡平度縣捕撈到大海魚,魚長八丈,粗一丈一尺,有七條,捕上來就死了。京房在《易傳》中講:“海中多次出現巨魚,這意味著君王親近邪人,疏遠賢者。”

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秋天,發生蝗災。”劉歆認為,這是因為貪得無厭,國君攫取百姓的財物無度,才會發生蝗災,蝗災是介蟲之孽,與魚孽大致相同,劉向認為介蟲之孽,是由於講話不慎重。這一年,魯桓公接待了二位諸侯國君的來訪,獲得宋國贈送的寶鼎,與鄭國交換土地,征發民眾修築城牆。各種螽災均按照董仲舒的解釋。

魯嚴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65年),“有蜚災。”劉歆認為這是蟋蟀,蟋蟀的食性不會傷害到莊稼,傷害到莊稼成災,應該是介蟲孽。劉向認為蟋蟀色青,類似於青眚,不是中國原有。南粵的天氣炎熱,那裏的民俗,男女在同一條河中同時洗澡,民風淫蕩,就產生了這種蟲子,這種蟲子很臭。在當時,魯嚴公娶了齊國淫蕩的女人為夫人,娶進門之後,即與二位小叔子通奸,因此就有了蟋蟀。上天告誡,現在懲罰,加以杜絕還來得及,否則將會散發惡臭,禍亂四方。魯嚴公執迷不悟,此後夫人與二位小叔子作亂,結果二位嗣君被殺,夫人和二位小叔子下場也很可悲。董仲舒的解釋大致相同。

魯釐公十五年(公元前645年),“八月,發生螽災。”劉向認為此前魯釐公在鹹地與諸侯會盟,此後又在緣陵與諸侯共同築城,這一年又以戰車在牡丘與諸侯會盟,魯釐公派公孫敖率領大軍,與其它的諸侯國大夫一起,救援徐國,魯國連續三年在外用兵。

魯文公三年(公元前624年),“秋天,在宋國,天上降下螽雨。”劉向認為,此前宋國殺害了無罪的大夫,這是國君暴虐無道,賦斂過重的反映。《榖梁傳》中記載,國中上下都是這樣,有些言過其實。董仲舒認為宋國三代國君娶的均為大夫的女兒,大夫因此在國內專權恣肆,殺伐不合義理,因此出現螽蟲先死而後落下。劉歆認為螽蟲有害穀物。因此遇到陰氣的打擊,就會墜地而死。

魯文公八年(公元前619年),“十月,發生螽災。”當時,魯文公討伐邾國,奪取了須朐,在郚邑築城。

魯宣公六年(公元前603年),“八月,出現了螽災。”劉向認為,此前魯宣公討伐莒國向邑,此後連續幾年訪問齊國,企圖討伐萊國。

魯宣公十三年(公元前596年),“秋天,出現螽災。”公孫歸父與齊國聯合討伐莒國。

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天,發生螽災。”魯宣公在當年糧食歉收的情況下,多次動用軍隊征伐。

魯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八月,發生螽災。”劉向認為此前魯襄公出動軍隊救援陳國,滕國君、郯國君、邾國君均來魯國朝拜。夏天,在費邑築城。

魯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十二月,發生螽災。”在當時,魯哀公按照田畝征收賦稅。劉向認為,春天開始按照田畝征收賦稅,冬天即發生螽災。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九月,發生螽災;十二月,發生螽災。”連續三次發生螽災,這是由於魯哀公殘酷暴虐,搜刮百姓,因此才會有災情出現。劉歆認為周曆的十二月,是漢朝的夏曆十月,火星隱沒,蟄眠的蟲子已經休眠,上天出現災變,物類按照季節時辰出現,不應該出現螽災,這一年再次失去閏月。周曆的九月,是漢朝的七月,因此典籍中有:“火星已經西沉,負責曆法的司曆官員出現錯誤。”

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冬天,發生蝝(蝗蝻)災。”劉歆認為蝗蝻,是白蟻長出翅膀來飛翔,吃穀物造成災害,屬於黑眚。董仲舒、劉向認為蝝蟲,是螟蟲的幼蟲,也有人說是蝗蟲的幼蟲。在當時,百姓要負擔很重的徭役,在公田上勞作鬆懈。魯宣公開始實施初稅畝。稅畝,就是百姓耕種的農田,按照土壤肥瘦,收成較好的,每畝地收繳十分之一的賦稅,違背了先王的製度,貪得無厭,因此才有了蝝災,這屬於蠃蟲孽。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秋天,發生蝗災。此前匈奴入侵邊郡,中尉不害率領戰車、騎兵、步兵部隊駐紮在代郡的高柳縣。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秋天,發生螟災;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夏天,發生蝗災。此前,武帝派出五位將軍,率領三十萬漢軍埋伏在馬邑,準備伏擊軍臣單於。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將軍征討匈奴。

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天,發生蝗災。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將軍征伐南粵國和西南夷,武帝設置了十幾個新郡。

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秋天,發生蝗災。在此前,武帝派出兩位將軍征伐朝鮮,武帝在朝鮮的故地上設置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

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蝗蟲從東方飛至敦煌;太初三年秋天,再次發生蝗災。太初元年貳師將軍征伐大宛,為此朝廷連年加重徭役。

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秋天;發生蝗災;征和四年夏天,發生蝗災。在此前一年,武帝派出三位將軍,率領十餘萬人馬征伐匈奴。征和三年,貳師將軍率領七萬人馬征伐匈奴,全軍覆沒,貳師將軍李廣利投降匈奴。

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秋天,發生蝗災,災情蔓延至全國。在當時,王莽在朝中把持著朝政。

《左氏傳》中記載,魯嚴公八年(公元前686年),齊襄公在貝丘狩獵,看到一頭豬。隨從的人大聲喊道:“這是公子彭生。”齊襄公大怒,怒喝道:“射死它!”這頭豬像人一樣站立起來,大聲嚎叫,齊襄公一時間恐慌,從車上栽了下來,傷了腳,鞋子也掉了。劉向認為這類似於豬禍。在此前,齊襄公與自己的妹妹,也就是魯桓公夫人通奸,派公子彭生殺害了魯桓公,而後又殺掉彭生,以此來向魯國謝罪。公孫無知在前國君魯釐公麵前很得寵,魯襄公將其罷黜,公孫無知遂率領那些對魯襄公有怨恨的人,在狩獵的時候襲擊魯襄公,魯襄公躲藏在房子裏,腳暴露在外麵,被搜查出來殺掉。傷了腳,丟失了鞋子,因為暴露了腳而死,都是暴虐的效應。

昭帝元鳳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宮中的永巷中,有豬群跑出豬圈,撞壞了灶台,嘴裏銜了六七個鍋,放置在殿前。劉向認為這類似於豬禍。當時燕王劉旦與鄂邑蓋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陰謀叛亂,殺掉勸諫自己的大臣,行為暴虐無道。鍋灶,是做飯養生的地方,豬撞壞了灶台,將灶台上的鍋放置在庭前,鍋灶就不能再使用了,這預示著宮室將會遭到廢棄,君王將會受辱而死。燕王仍然執迷不悟,最終伏罪自殺。京房在《易傳》中講:“眾人不滿君王的行為,豬妖此時會闖入居室。”

史書中記載,魯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穀水、洛水二條河流的水交彙,因此而發大水,將要毀壞周王室的王宮。劉向認為這類似於火克水。周靈王要用土來堙塞大水,有關官員諫言道:“不能這樣做。帝王不墊高淵藪,不毀壞山丘,不堵塞河流,不排幹湖水。而今應該檢查朝政是否有不當的地方,致使河流改道,才使得二條河流爭奪水道,以至於威脅到王宮,天子應該整修河道,而不是簡單的用土堙塞,這樣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且會殃及子孫,王室也會衰微。”周靈王還是派人用土加高了堤防。從這些典籍的記載中來看,假若將四條主要江河比喻為諸侯,穀水、洛水還隻是小河流,僅是卿、大夫的象征,作為卿、大夫,出現紛爭,也會危及到王室。在當時擔任卿的世家,已經在朝中專權,儋括懷有陰謀,妄圖篡奪權利、殺害天子,假若周靈王能夠查覺到這些而醒悟,及時補救政治上的缺失,對於上天的告誡,有足夠的警惕,災禍會消弭在發生之前。周靈王不聽勸諫,不正視怪異現象的發生,聽任臣下的行為悖逆,堙塞低窪,墊高卑下,違背了河水流動的規律,而且還傷害到了鬼神。此後數年,太陽有五次出現黑子。這一年霜降提前,周靈王駕崩。周景王即位第二年,儋括企圖謀害天子,立周景王的弟弟姬佞夫。姬佞夫還渾然不知,周景王將儋括和姬佞夫一起殺掉。等到周景王死後,五位大夫爭權,有的要立姬猛,有的要立姬朝,王室隨即陷入混亂。京房在《易傳》中講:“天子衰弱,諸侯國各行其是,依靠國力征伐它國,這就如同是河水爭道。”

史書中記載,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渭水連續三天泛紅,秦昭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渭水又連續三天泛紅。劉向認為這類似於火克水。秦國施行連坐法,隨意丟棄垃圾,都會在臉上實施黥刑,法網嚴密而刑法殘酷,加上連年征戰,討伐四方,侵犯鄰國,以至於五行失序,氣色悖謬。上天發出警告,不要過於苛刻、殘暴,否則將會招致滅亡。秦國執迷不悟,始皇帝滅掉六國,統一天下,僅維持到二世皇帝,秦國就遭遇亡國。在古時候,夏商周三代帝王,定都於三河(夏朝定都在安邑,黃河以東;殷商定都在朝歌,黃河以北;周朝定都在洛陽,黃河以南。),黃河出圖、洛水出書,秦朝定都在渭水北岸,而渭水卻數次泛紅,這些均表明了祥瑞和怪異,正符合君王有德無德的效應。京房在《易傳》中說:“君王沉湎於酒,淫媾於色,賢者潛蹤,國家危亡,就會出現怪異,河水泛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