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中之上 五行誌第七中之上(3 / 3)

魯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楚國公子圍參加諸侯國會盟,在會盟上,公子圍擺出國君的派頭,穿著禮服,設置衛兵。魯國大夫叔孫穆子說:“楚國公子的服飾像一位國君!”楚國太宰伯州犁說:“這一次來會盟,國君允許他這樣做。”鄭國大夫行人子羽說:“借了國君的衣服,就不會還了。”伯州犁說:“你還是為鄭國的子哲擔心吧,他就是個叛逆。”子羽說:“借而不還,你難道不為此擔心?”齊國大夫國子說:“我替你們二位擔心。”陳國公子媯招說:“不擔心怎麼行?我看你們二位為此很高興呢!”衛國大夫齊子說:“預先知道了,就是有問題,也不會造成危害。”會盟結束後,子羽對人講:“齊國、衛國、陳國大夫都逃脫不過災禍!國子替人擔心,公子招幸災樂禍,齊子雖然擔心,但認為無害。隻會替人擔心,卻不知道自己處於禍患中,與幸災樂禍,擔心而認為無害,均會一樣遭遇禍患。《尚書·太誓》中講:‘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三位大夫挑開了禍患的源頭,憂患從此要開始了!觀察談吐,可以知道其結果,指的就是這個吧。”

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晉國大夫籍談到洛陽參加周王室穆後的葬禮,葬禮完畢,舉行酒筵款待來賓,周景王說:“諸侯國都有禮器貢獻給王室,隻有晉國沒有,這是為什麼?”籍談回答:“諸侯受封,從王室那裏都接受了明德的禮器,所以能夠進獻禮器。晉國的位置處於深山之中,晉國與戎狄為鄰,禮拜戎狄還不夠,那裏還會有多餘的禮器進獻?”周景王說:“叔氏難道忘記了嗎!你的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母兄弟,難道會分不到禮器?你的高祖從前曾經掌管過晉國典籍,作為大臣,以職務”籍“作為姓氏。你是掌管典籍的後人,怎麼會不知道這些事情?”籍談答不上來。客人退去後,周景王說:“籍父要絕後了嗎!數典忘祖。”籍談返回後,就此事向叔向詢問。叔向回答:“周景王會不得善終!我聽人說,人有所好,會為喜歡的東西而喪命。現在天子在辦喪事時,竟然向諸侯國求取禮器,恐怕要死在喪事上,這不是善終,天子一年之內遇上二個服三年的大喪,在招待參加喪禮的賓客時,還不忘記要求賓客進獻禮器,這樣做真地是太過分了。三年大喪,即使是貴人,在服喪時還要謹慎,這是禮製要求的。天子即使不用服三年的喪,欣賞禮樂也太早了點兒。禮製,是天子約束自己和治理天下的大法;天子的一舉一動,均要遵守禮製,違背了二個禮法,太漠視大法了。據此還要引經據典,典籍是用來記錄禮儀的。忘記了禮儀,卻喋喋不休於典籍,有什麼用!”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丘去世,魯哀公致悼詞:“蒼天不垂憐眷顧,不能留下這位老人,來輔助我,保護我。”子貢說:“國君不會死在魯國吧?老師生前曾經講過:‘人失去禮就會昏聵,人不顧及名分就會犯錯誤。’失去禮儀會昏聵,失去名分會犯錯誤。老師活著時,不能重用老師,現在人死了,悼詞卻念的這麼傷心,這不是禮;自稱‘予一人’,不符合名分。國君兩個地方失誤。”魯哀公二十七年,魯哀公在邾國遜位,隨後逃亡死在越國。

各種徵兆中的恒陽,劉向認為,《春秋》中記載這些現象,解釋為大旱。夏天出現大旱祭天求雨叫做“雩(yú)祀”,也叫做大雩。沒有傷害到春秋二季的穀物,這時候的祭祀叫做“不雨”。京房在《易傳》中講:“想求得賢才,卻不能重用,就像人貪食而不能消化,得了脹病,對應天氣,就是災荒,荒,是旱荒,天氣大旱,久陰不雨,變為赤紅,因而除。軍隊出征延誤時間,叫做曠日持久,大旱曠日持久,致使莊稼不能生長。上下受到蒙蔽叫做阻隔,將會引起大旱,持續三個月,會有冰雹殺死飛禽。攀附身份高的人,欲求得配偶,叫做僭越,引起大旱三個月,天氣炎熱無雲。在高處修築府第,叫做陰侵犯陽,引起的大旱,會使萬物從根上死去,會發生數次火災。卑微超越製度叫做僭越,引起的大旱會旱死禾苗,就像火燒過一樣。”

魯釐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39年),“夏天,大旱”。董仲舒、劉向認為齊桓公死後,諸侯國歸附楚國,魯釐公尤其得到楚國的歡心。楚國來到魯國釋放俘虜,釋放了宋國國君。魯國對外倚賴強大的楚國,對內失去民心,又修建了南門。勞民傷財,大興徭役。因此天久旱不雨。這是上天懲罰的結果。

魯宣公七年(公元前602年)“秋天,大旱”。這一年夏天,魯宣公與齊國諸侯討伐萊國。

魯襄公五年(公元前588年)“秋天,大旱,舉行祈雨祭祀。”此前宋國魚石逃亡至楚國,楚國討伐宋國,奪取彭城封予魚石。鄭國背叛中國而依附楚國,魯襄公與諸侯一起圍困彭城,在原鄭國的虎牢,修築虎牢關以抵禦楚國。這一年鄭伯派出使臣公子姬發來訪問魯國,魯襄公派出大夫在吳國的善道與吳國會盟。外麵結盟兩國,國內又有鄭國來訪,魯襄公有了炕陽動眾的念頭。

魯襄公八年(公元前565年),“九月,天上下大雪。”當時魯國增加了第三軍,季氏的權力更加擴大。

魯襄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45年),“八月,因為天旱舉行祈雨祭祀。”此前,連續幾年晉國派出荀吳、齊國派出慶封來訪問,這一年夏天,邾國國君來魯國朝見。魯襄公有炕陽自大的表現。

魯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八月,因為祈雨而舉行祭祀。”劉歆認為,魯昭公即位時,已經十九歲,仍然懷有童心,居喪沒有悲哀的表示,因為炕陽而失去眾心。

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九月,舉行大祭祀祈雨。”此前,莒國大夫牟夷帶著兩個城邑來投奔魯國,莒國大怒,討伐魯國,魯國大夫叔弓率領魯軍迎戰,打敗莒國軍隊,魯昭公隨後入晉國朝拜。對外和睦大國,對內獲得二邑,打敗鄰國,魯昭公因為此而有了炕陽動眾的表現。

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九月,舉行大祭祀祈雨。”此前,魯昭公的母親,夫人歸氏去世,魯昭公沒有悲哀的表示,又在比蒲聚眾打獵。晉國大夫叔向說:“魯國有大喪還不能放棄打獵。國家不服喪,這是國君不避忌諱;國君沒有悲哀的意思,不顧及母親的養育之恩。恐怕要失去國家。”這是魯昭公三年(公元前539年)的預言。

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八月,為了祈雨舉行祭祀。”劉歆認為,《左傳》中記載,魯昭公二十三年,邾國軍隊修築城防,返回時途經魯國,魯國襲擊了邾國軍隊,捕獲了邾國的三位大夫。邾國人向晉國控告,晉國人遂逮捕魯國大夫叔孫婼,直到來年春天才予以釋放。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七月上旬辛卯日舉行祈雨祭祀,下旬辛亥日再次舉行祈雨祭祀。”旱情非常嚴重。劉歆認為,在當時,郈(hòu)昭伯與季氏之間有矛盾。加上季氏家族中有淫妻讒言,使得季平子與族人的關係很緊張,因此共同譖毀季平子。子家駒懿伯說:“讒人想通過國君得以僥幸成功,這可不大好。”魯昭公還是討伐了季氏,被打敗,逃亡至齊國。

魯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九月,舉行祈雨祭祀。”此前魯定公親自率領軍隊討伐鄭國,返回後修築中城的城牆。二位大夫留下來,率領軍隊圍困鄆邑。

魯嚴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63年),“冬天,沒有下雨。”這一年,一年內三次修築台榭,魯國國君奢侈淫靡,不憐恤百姓。

魯釐公二年(公元前658年),“冬天,十月不下雨。”魯釐公三年,“春天,正月不下雨,夏天,四月不下雨,六月才開始下雨。”在此前,魯嚴公夫人與魯國公子慶父通奸,為此而殺了兩位國君。魯國人攻打他們,夫人在邾國遜位,慶父逃往莒國,魯釐公即位,向南打敗邾國,向東打敗莒國,捕獲莒國的大夫。魯釐公因此而有炕陽的表現。

魯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從十二月起,不下雨,一直到來年秋天七月。”魯文公即位,天子派大夫叔服參加魯僖公的葬禮,一起來的周王室毛伯賜予魯國玉圭。魯文公又與晉侯在戚地會盟。公子姬遂到齊國納幣(訂婚)。又與諸侯國會盟。上得到天子賜予的玉圭,對外得以與諸侯會盟,遂心中驕傲自大起來。把父親魯釐公的神主送入太廟。大夫季孫行父開始專權。

魯文公十年(公元前617年),“從正月起就不下雨,一直到秋天的七月。”此前公子與四個諸侯國一起救援鄭國。楚國派出使臣越椒來訪。秦國人送來喪衣。魯文公遂有炕陽的表現。

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從正月起不下雨,一直到秋天七月。”此前曹伯、杞伯、滕子來魯國朝見國君,郕伯來魯國避難,秦伯派大夫遂來訪,季孫行父在諸城和鄆城修築城牆。兩年之內,五個諸侯國國君、大夫來到魯國,在兩個城邑築城。魯文公炕陽驕傲起來,失去眾心。一般來說,天不下雨而五穀豐登,是一種異象。在魯文公時,大夫開始在諸侯國中專權,主持會盟,公孫敖和晉國諸侯會盟,又與諸侯在垂隴會盟。雖然不下雨,也能夠豐收,是陰氣還沒有出來,私底下出來,象征著諸侯國施政不由國君發出政令,臣子在下麵作威作福,自作主張。一般來說,天不下雨而又天氣常陰,是一種懲罰,是表明國君的權利衰弱。

漢初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夏天,大旱,江河裏的水減少,山穀中的溪水更少。惠帝征發男女百姓十四萬六千人修築長安城,這一年完成築城。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秋天,天下大旱。這一年的夏天,匈奴右賢王侵犯上郡,文帝詔命丞相灌嬰率領車、騎、步兵八萬五千人抵達高奴縣,抵禦匈奴右賢王,匈奴隨後退出邊塞。當年秋天,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文帝派出大將軍棘蒲侯柴武討伐,劉興居負罪自殺。

文帝後元六年(公元前158年)春天,天下大旱。文帝此前征調車、騎、步三軍駐紮在廣昌縣,這一年的二月,再次征調步兵駐紮在隴西郡。此後匈奴入侵上郡、雲中郡,烽火在長安都可以看到,三位將軍駐守在邊郡,還有三位將軍守衛著京師。

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秋天,出現大旱。

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夏天,出現大旱。這一年,武帝派出四位將軍,征討匈奴。

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天下大旱。這一年,武帝派出六位將軍,率領十餘萬漢軍征討匈奴。

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夏天,出現大旱。這一年武帝征發天下被貶黜的官吏,到上林苑砍伐棘林,挖掘昆明池。

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夏天,出現大旱,連續三年夏天,出現大旱。此前武帝派出貳師將軍李廣利征討大宛,凱旋而歸。在天漢元年,再次征發服刑的百姓補充出征的軍隊。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派出三位將軍征討匈奴,李陵率領的漢軍沒有返回。

武帝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夏天,出現大旱。這一年,武帝征調三輔的騎兵,關閉長安城門,在城內搜捕,開始懲治巫蠱案犯。第二年,衛皇後、太子因為巫蠱案敗亡。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出現大旱。朝廷此前派出大鴻臚田廣明征討益州,連續幾年,軍隊在外麵風餐露宿。

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夏天,出現大旱,旱情漫延至東西達數千裏。此前,宣帝派出五位將軍,率領二十萬漢軍,征討匈奴。

成帝永始三年、四年(公元前14-前13年),連續二年夏天,出現大旱。《左傳》中記載,晉獻公(公元前676—前651年)時,有童謠唱:“丙子之晨,尾宿隱沒在日光中,軍隊威武,征服虢國,柳宿閃耀,天策星閃亮,率軍出征,虢公逃亡。”在當時,虢國是一個小國,有著夏陽的險阻,還有虞國的幫助,抗衡晉國,國君有炕陽之氣,失去臣下之心。晉獻公討伐虢國,向大夫詢問占卜的情況:“能夠成功嗎?”卜偃以童謠回答:“能夠成功。十月初一丙子早晨,太陽在尾宿,月亮在天策星,鶉火星在中間,這是一個好兆頭。”當年冬天十二月丙子朔,晉國出兵滅亡了虢國,虢公姬醜逃亡至王室洛陽。周曆是十二月,夏曆是十月。談到天象的人,指的是夏曆。

史書中記載,晉惠公(公元前650—前637年)時有童謠,唱道:“恭太子再葬兮,此後十四年,晉國出問題,責任在兄長。”在當時,晉惠公倚仗秦國的力量,得以成為國君,而後背叛秦國,在國內又殺了二位大夫,晉國人對此議論很多。在再次安葬他的哥哥恭太子申生時,不能以禮製安葬,因此有這樣的詩妖出現。後來晉國又與秦國發生戰爭,國君被秦軍擒獲,在位十四年後去世。晉國人對晉惠公怨恨,重新立了他的哥哥重耳為國君,這是晉文公,此後成為諸侯國霸主。

《左傳》中記載,在魯文公(公元前626—前609年)、魯成公(公元前590—前573年)時,有童謠唱道:“八哥鳴叫,昭公出逃。八哥理羽,昭公受辱,住在荒郊,需要馬匹。八哥蹦跳,公在乾侯,服飾缺少,啼饑號寒。八哥歸巢,驚恐不安,昭公喪命,定公即位。八哥鳴叫,哀哭昭公。”在魯昭公(公元前541—前510年)時,有八哥來築巢。魯昭公攻打季氏,失敗,出逃到齊國,露宿在野外,後來居住在乾侯。在外八年,死在外麵,而後歸葬魯國。魯昭公的名字叫做姬裯。公子姬宋即位,這是魯定公。

元帝朝有童謠唱道:“井水溢,滅灶煙,灌玉堂,流金門。”在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三月戊子,北宮中的井水上漲,溢出井口流向南邊,其象征意義就像在春秋時,先有八哥的歌謠,後有築巢的應驗一樣。井水,屬於陰;灶煙,屬於陽;玉堂、金門,均為至尊的居處:象征著陰盛,而後滅陽,這是竊據宮室的象征。王莽生於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在成帝朝封侯,作為三公輔政,通過輔政而篡漢奪位。

成帝朝(公元前32—前7年)有童謠唱道:“燕嗬燕,尾如剪,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在當時,成帝經常微服出行,出外遊玩,與富平侯張放一起,自稱是富平侯的家人,一次路過陽阿公主家,在酒宴上宴享,遇見了舞女趙飛燕,隨後帶入宮中而寵幸,因此說“燕燕尾”,意思是美貌。張公子就是富平侯張放。“木門倉琅根”,指的是宮門的銅環,意思是尊貴。後來成帝立了趙飛燕為皇後。立了趙飛燕的妹妹為昭儀,姊妹倆害死了後宮中的皇子,二人最後均伏罪自殺,這即是所謂“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的意思。

成帝朝還有歌謠,唱道:“邪徑敗良田,讒口亂善人。桂樹華不實,黃雀將巢傾。故為人所羨,今為人所憐。”桂樹,是赤色,是漢家的象征。華不實,就是沒有繼嗣。王莽自稱為黃色,黃雀將漢室的巢穴傾覆。

魯嚴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冬天,麋鹿繁育得很多。”劉歆認為這是毛蟲之孽,將會成為災禍。劉向認為麋鹿的顏色是青色,類似於青祥。麋的發音為迷,是母獸中最淫蕩的。在當時,魯嚴公將要迎娶齊國的淫女,齊女淫蕩的名聲已經在外,上天告誡,不要娶齊國的淫蕩女人,淫蕩會惑亂國家。魯嚴公沒有醒悟,還是娶了齊國的淫女。夫人娶進來後,與二位小叔子通奸,最終三人均被殺,幾乎危及社稷。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京房在《易傳》中說:“荒廢正道,行為淫亂,處事不明,國內的麋鹿會增多。”又說:“在《震卦》中,雷霆震響,墜入泥中,出現災難,國內的麋鹿會增多。”

在昭帝朝(公元前86—前74年),昌邑王劉賀聽到有人在喊:“有熊!”遂看到一隻大熊。左右的人卻都說沒有看到,就此事劉賀向郎中令龔遂詢問,龔遂說:“熊,是山野中的巨獸,進入大王的宮室,隻有大王能夠看到,這是上天在告誡大王,臣擔心宮室將會空虛,這是危亡的徵兆。”劉賀終於沒有醒悟,最終失去封國。

《左傳》中記載,魯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十一月甲午(二十二日),宋國人追打瘋狗,瘋狗跑進華臣的家裏,國人追進來。華臣驚恐不安,遂逃亡至陳國。此前華臣的哥哥華閱是宋國的上卿,華閱去世後,華臣派人殺了華閱的家宰,而後霸占了華閱的妻子。宋平公聽說此事後,說:“華臣不僅是宗室的亂賊,還會禍亂宋國的朝綱。”想將華臣驅逐出宋國。左師向戌說:“大臣不順,是國家的恥辱,不如將此事掩蓋起來。”宋平公才沒有驅逐華臣。華臣暴虐失去仁義,內心不安,因此瘋狗禍至,驚慌失措地逃亡出宋國。

高後八年(公元前180年)三月,在霸上舉行驅災的祭祀,返回時路經軹道,看見一個物體,好像是蒼狗。跑到高後的腋下,忽然又不見了。派人占卜,說是趙王如意為祟。高後遂腋下生病,此後駕崩。此前高後鴆殺了趙王如意,斬斷趙王母親戚夫人的手足,戳瞎她的眼睛,將戚夫人變成為人彘。

文帝後元五年(公元前159年)六月,齊國的雍城門外有一條狗,生出角來。此前文帝的哥哥齊悼惠王去世,沒有嫡生的兒子繼嗣,文帝將齊國分裂,立了齊悼惠王的七個庶生兒子為王。這些兄弟長大後,有炕陽的野心,因此犬禍就出現了。犬是看守門戶的家畜,頭上生角,象征著戰爭,生在頭頂,意味著要犯上。犬不應該生角,就像諸侯王不應該舉兵造反冒犯朝廷。上天及早告誡世人,要注意了,諸侯王仍然不醒悟。此後六年,吳、楚叛亂,濟南國、膠西國、膠東國三國響應叛亂,三國舉兵來到齊國。齊王猶豫不決,後來據城堅守,三國遂將齊王圍困。直到漢軍打敗了吳、楚的叛亂,而後殺了四位齊、趙跟隨叛亂的諸侯王。當時天狗星對應著梁國,吳、楚叛軍猛攻梁國,狗在齊國頭頂上生角,三個叛亂的諸侯國圍困齊國。漢軍在梁國打敗了吳、楚叛軍,在齊、趙殺了四位跟隨叛亂的諸侯王。京房在《易傳》中講:“執政失誤,臣下就會有邪念,狗妖生角。君子就會有磨難,小人作亂,狗妖頭上會長出角來。”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在邯鄲城,有狗和豬進行交配,這是悖亂之氣,類似於犬豕之禍。在當時,趙王劉遂悖逆,與吳、楚合謀叛亂,派使臣出使匈奴,請求援兵,後來叛亂失敗,劉遂伏罪自殺。犬,象征著戰爭和失眾;豕,象征著北方的匈奴。忠言逆耳,趙王劉遂不聽勸告,與匈奴異族勾結,禍害蒼生。京房在《易傳》中講:“夫婦行為不當,妖狗與豬交配。這叫做背德,國家會有戰爭。”

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長安有一位男子叫做石良,與劉音住在同一個房間,看到有一個像人的東西呆在室中,一打,變成了狗,跑了出去。此後有數人披著盔甲,手持兵器,來到石良家,石良等人與他們格鬥,打死或打傷的,都變成了狗。從二月一直到六月,才終止。

成帝鴻嘉年間(公元前20-前17年),有狗與豬交配。

《左氏傳》中記載,魯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十月癸酉(十一日),王子姬鼂把成周王室的寶圭投入黃河,希望能夠獲得神靈福佑。到了甲戌(十二日),渡口有船家在黃河岸邊撿到寶圭,周王室大夫陰不佞將寶圭取回來後要賣掉,寶圭即刻變為石頭。在當時,王子姬鼂欲篡奪天子的位置,百姓不服,發出的號令無人響應,因此就有了玉圭變化,這種變化類似於白祥。十一日投入黃河,十二日就在黃河邊上出現,這說明神靈也不願意護佑。玉圭變化為石頭,說明尊貴也會化為卑賤。過了二年,王子姬鼂逃亡至楚國而死。

史書中記載,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一位鄭國客人從崤山以東來,途徑華陰縣,看見一輛素車由白馬拉著,從華山上下來,客人知道這不是凡人,在道旁站住,等待這輛車子經過。車子一會兒來到了身邊,停下來,車上人手持一枚玉璧交予客人,說,“把這個交予鎬池君。”又說:“今年祖龍要死。”說完忽然不見。鄭國客人帶著玉璧,這是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泛舟長江,投入長江中的玉璧。與當年王子姬鼂一樣的玉璧。這一年,有隕石落在東郡,有民眾在隕石上刻字,說:“始皇帝死,而後天下分裂。”這些均屬於白祥,是因為始皇帝即位後炕陽暴虐,號令不能暢達,君王孤獨,陽火旺盛,而群陰不附從所致。一般來說,石頭屬於陰類,陰處於高位,臣下就會危害君王,趙高、李斯就是這樣。始皇帝不因為此而產生畏懼,自我反省,反而屠戮居住在隕石附近的百姓,將隕石燒毀。這一年始皇帝駕崩,又過了三年,秦朝滅亡。

孝昭帝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正月,泰山旁邊的萊蕪縣山邊,人們聽到轟隆隆的響聲,猶如千軍萬馬。民眾前去觀看,發現一座大石頭自然聳立,石頭高達一丈五尺,有四十八圍粗,入地深達八尺,有三塊石頭支撐。石頭聳立的地方,有數千隻白烏鴉落在旁邊。眭孟認為石頭屬於陰類,是下民的象征,泰山是岱宗,五嶽之首嶽,君王改朝換代,要到泰山祭告,這預示著民間將會有人要成為天子。眭孟因為這番解釋而被殺。京房在《易傳》中講:“複卦》中認為,崩來無咎。自上而下者叫做崩,這印證了泰山上的石頭從高處墜下,聖人受命為君主,人君將會成為俘虜。”又說:“石頭像人一樣站立,這是庶民將要成為天子的象征。立於山邊,天子是同姓;立於平地,天子為異姓。立於水邊,天子為聖人;立於泥塘,天子則為小人。”

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三月,天上落下白毛雨;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八月,天上落下白氂雨(強韌而卷曲的毛)。京房在《易傳》中講:“前樂而後憂,就會出現天降白毛雨。”又說:“邪人進,賢人逃,天上會落下毛雨。”

史書中記載,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禮器九鼎發出震動聲。寶鼎震動,這是木氣在搖蕩。在當時,周王室衰微,刑罰重而暴虐,號令無人聽從,這是亂了金氣。寶鼎,是供奉在宗廟裏的神器。宗廟將會遭到廢棄,寶鼎將會被人搬走,所以發出震動聲。在這一年,晉國的三卿韓、趙、魏篡奪了晉國國君的權利,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周威烈王不得已,隻好授予三家諸侯封號。天子不撫恤同姓,而為逆賊授予爵位,天下從此不再歸附於周王室。又經曆了三代,周王室的德胙轉至秦人手中。再後來秦國滅亡了周王室,遂取走九座寶鼎。九鼎發出震動聲,這是木害金,是失去天下的象征。

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正月,長安城章門上的門閂不翼而飛,函穀關次門的門閂也發生丟失。京房在《易傳》中講:“饑荒之年不注意節儉,這叫做奢侈,會出現水災,其象征就是門閂丟失。”《妖辭》中講:“關門震動,門閂不翼而飛,象征著君主無道,大臣為非作歹,還象征著亂臣賊子要陰謀篡國。”因此穀永在回答策問時,穀永說:“章城門是通向天下通衢大道的城門,函穀關是抵禦崤山以東諸侯的城關,鎮守關中的要隘,城門關乎著國家安危,國家的安危受到威脅,城門的門閂就會丟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