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下 食貨誌第四下(2 / 3)

武帝基於文帝、景帝朝積累的大量財富,加之痛恨匈奴、南粵國對中國的侵害,繼位幾年後,重用嚴助、朱買臣等大臣,招降東甌國,平定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長江、淮河流域的騷亂,花費巨大。唐蒙、司馬相如為朝廷修築通往西南夷的通道,鑿山開路達千餘裏,開辟巴山、蜀水地區,巴郡、蜀郡民眾為此而疲憊不堪。彭吳開拓東北民族地區(穢貊),以及朝鮮地區,朝廷在新開拓的地域設置滄海郡,鄰近的燕國、齊國為此耗費大量的民力物力。王恢策劃馬邑設伏之戰,漢朝與匈奴隨後斷絕和親,匈奴頻繁地入侵北部邊郡,此後戰事連年不斷,百姓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戰爭頻繁,出征的將士要做好準備,居家的親人要為遠征的子弟送行,內憂外患使得百姓不堪重負,百姓隻好以舞弊來規避法律,國家財政此時也開始入不敷出。武帝隻好製定政策,以捐獻財物,向百姓出售官職,犯罪的人可以交納贖金抵罪,以此來為國庫籌措資金。選官任職出現了變化,有些官吏寡廉鮮恥,有些官吏因為武功而得到升遷,有些官吏用嚴刑峻法來治理民眾,隻要能為國家帶來利益,均能受到朝廷的重用,開源節流的商賈也能成為九卿。

再以後,衛青率領數萬騎兵出擊匈奴,為漢朝奪取了黃河以南地區,遂在此地築起朔方城。當時西南夷通道仍然在修築,參加築路的士卒、民工達數萬人之多,千裏運送糧餉,沿途要耗費六十四石糧食,抵達目的地後,隻剩下一石,於是朝廷改在邛人、僰人居住的地域購買糧食。道路修築幾年,仍然不能全線貫通,加上當地蠻夷不斷地襲擾築路民工和漢軍,朝廷又征調大軍征剿。用盡巴蜀地區所有的田賦租稅,仍然不足以彌補在當地的巨額花費,於是朝廷招募富豪在南夷地區種糧,將收獲的糧食交予官府征用,在京師接受糧款。東部設置滄海郡,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與經營南夷大致相同。征調十餘萬人修築朔方城,因為轉運糧餉路途遙遠,崤山以東的郡、諸侯國均要負擔,花費的數字達數十億,國家和地方上的財力幾乎耗盡。武帝又在想辦法,讓百姓釋放奴婢移民實邊,可以免除終身徭役,郎官釋放奴婢,可以加官進爵,牧羊人因為將財產交予國家,也能夠晉升為郎官,就是從此時開始。

又過了四年(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率領十幾萬漢軍進攻匈奴,斬殺、捕獲匈奴的漢軍將士要給予獎賞,賞賜的黃金達二十餘萬斤,出征的漢軍將士,戰死在沙場上的軍人和馬匹有十幾萬,武器裝備,輸送糧餉的費用無計其數。此時大司農上奏皇帝:國庫所儲備的錢和常年收上來的賦稅,已經全部用盡,不能再負擔戰爭所需要的費用。有關官員奏請,民眾可以向官府交納金錢買爵,用贖金來抵免罪刑,並且奏請具體的實施措施,買爵的名稱叫做武功爵。每一級十七萬錢,總價值三十餘萬金。那些買到武功爵位第五級的“官首”,願意做官,可以優先補為官吏;“千夫”相當於原來的五大夫爵;如果有罪可以抵罪,獲得減罪二等的優待;用錢可以買到第八級爵,叫做“樂卿”,九至十一級是最高爵位,留予獲得軍功的將士。軍功顯著的可以越級封爵,最高爵位可以相當於列侯、卿大夫,軍功小的,也可以相當於郎官。官吏得到的封賞多而且繁雜,很多官職混亂,有其名而無其實。

公孫弘用《春秋》大義在朝中激勵群臣,被武帝任命為丞相;張湯斷案嚴酷,被任命為廷尉;張湯協助武帝,製定了官吏知情不報罪,不奉詔令罪,妨礙公事罪,誹謗朝廷罪等罪刑,一旦發現,即逮捕入獄。第二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謀反案被揭發,朝廷大臣奉詔查辦,牽連進謀反案的人,因謀反罪而被判處死刑的達幾萬人,官吏執法嚴酷,窮糾嚴辦。在當時,武帝詔令郡、諸侯國舉薦賢良、方正、文學士人,應詔上來的士人,有的破格被任命為朝中的公卿大夫,公孫弘即是其中一例。公孫弘擔任丞相,生活儉樸,食不求美味,穿用僅為布衣、布被,堪為官員中的表率,但對於世風民俗,並沒有起到引領作用,隻是搏取名譽而已。

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再次出擊匈奴,大獲全勝。渾邪王率領數萬匈奴人來降,朝廷征調三萬餘輛車子迎接。投降的匈奴來到長安後,受到賞賜,加上朝廷賞賜給有功漢軍將士的花費。這一年朝廷的支出達到上十億。

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黃河決口,大水淹沒了梁國、楚國部分地區,武帝詔令堵塞黃河決口,反複多次,沿黃河的幾個郡縣,黃河河道壅塞,大堤多次被衝毀,修築河堤的費用難以統計。再後來河東郡太守番係提出建議,取消通過黃河底柱漕運,在汾河、黃河上挖掘灌渠灌溉農田;鄭當時認為利用渭河漕運,路途過於遙遠,建議開鑿一條運河從長安直達華陰縣;朔方郡也在河套地區挖掘了黃河灌渠。挖掘河渠地的人工達到數萬人,經過二、三期工程,工程還沒有結束,所花出的費用已經達數億。

武帝為了征伐匈奴,鼓勵養馬,在長安地區飼養馬匹的數量達到數萬。為戰馬修釘馬掌的技工不夠,還要從京師以外的郡縣中征調。投降的數萬匈奴人均得到厚賞,他們的衣食要依靠政府供給,政府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武帝減少了膳食標準,拿出宮中使用的乘輿和馬匹,還拿出皇家禦府收藏的珍寶以彌補經費不足。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崤山以東的郡、諸侯國再次遭受水災,民眾中有很多人缺吃少穿,武帝派出使者,打開郡、諸侯國中的全部糧倉,以賑濟受災民眾。仍然不夠,又鼓勵地方上的豪強、富人出錢賑濟,以救濟災荒,還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武帝於是詔令,將受災的民眾遷徙至函穀關以西,那些糧食生產沒有受到影響的地方,或者遷徙至朔方郡以南,在河套地區就食,遷徙的地區有隴西郡、北地郡、西河郡、上郡和會稽郡(注:參閱《武帝紀》),前後遷徙多達七十二萬五千人,他們所需的衣食,全部由官府來供給。在幾年時間內,幫助這些新移民生產自救,安家定居,朝廷派出去的使者抵達各個安居點,檢查督促,路上往來的官員絡繹不絕,前後花費,又是多少億,國庫幾乎耗盡。那些富有的商賈,此時卻在囤積財貨,役使貧民,或者雇人長途販運,乘機牟利。就連有封國的列侯,也要向這些商賈脅肩俯首,仰其鼻息。還有冶鑄,販賣食鹽的巨商,更是家財累積達萬金,這些富人漠視國家的困難,漠視黎民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武帝與朝廷的大臣們商議,要重新鑄造錢幣,以解決當前遇到的財政困難,同時對於那些驕奢淫逸的有錢人,兼並土地的不法之徒實施打擊。當時皇家禁苑裏有白鹿,而內廷少府裏還貯存有大量銀錫。從孝文帝重新鑄造四銖錢起,到武帝元狩六年已經過去四十幾年,武帝建元以來,這些貯存的銀錫很少使用,官府主要使用銅山開采出來的銅鑄錢,加上民眾盜鑄錢幣,數量不可勝數。錢幣越來越多,事實上錢幣已經在貶值,物資匱乏,物價昂貴。有關官員提出:“在上古時,曾經使用過皮幣,諸侯往來,相互之間的送禮饋贈,以及向天子貢獻時,均使用皮幣。還有金可以分為三等,黃金為上等,白銀為中等,赤銅為下等。現在的半兩錢重量其實隻有四銖,那些不法之徒或者盜鑄錢幣者,從光的一麵還要磨去銅屑,錢變得輕薄,使得錢幣貶值,致使物價昂貴,在邊遠地區,使用錢幣的數量巨大,有諸多不便。”於是武帝詔令,把白鹿皮剪成方塊,在邊緣繪上圖案,當作皮幣來使用,一張皮幣價值四十萬。諸侯王、列侯、宗室來到長安朝覲皇帝,互相之間的送禮問候,必須使用皮幣襯托在玉璧下麵,才能使用。

朝廷又用貯存的銀錫鑄造合金幣,稱為白金幣。民俗認為,天上飛的龍最為尊貴,地上跑的馬,人們最為重視,龜被認為是最有靈驗的動物。根據這些民俗,將白金幣分為三等:上等重八兩,圓型,上麵刻有龍紋,叫做“白撰”,價值三千;次等的重量稍輕,方型,上麵刻有馬紋,價值五百;下等的再小些,橢圓型,上麵刻有龜紋,價值三百。武帝詔令有關部門銷毀半兩錢,重新鑄造三銖錢,重量與錢的名稱一樣。任何盜鑄錢幣的人犯,一經發現,一律處死,官吏百姓違反禁令的,仍然是大有人在。

武帝任命東郭鹹陽、孔僅為大司農丞,負責鹽鐵國家專營,桑弘羊也受到武帝重用。東郭鹹陽,原來是齊國的大鹽商;孔僅,是南陽郡的大冶鑄商人,均為家財累積達千萬的豪富,鄭當時將他們推薦給武帝。桑弘羊,是洛陽大商人的兒子,以心算快捷而聞名,十三歲時在朝中已經擔任侍中。三人都是以精明幹練,對商業經營有著獨到見解,而受到武帝重用。

朝廷的法律更加嚴酷,官吏如走馬燈般地就職、免職。戰事仍然在持續,有錢的百姓可以通過花錢免除徭役,或者買五大夫、千夫爵位,能夠征調的服役士兵卻在減少。於是武帝又詔令,凡是獲得千夫、五大夫爵位的民眾,均要擔任官吏,不願意做官的,要向政府貢獻戰馬;已經免去官職的官吏,被罰往上林苑砍伐樹木,挖掘昆明池。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大舉出擊匈奴,出征的將士獲得五十萬金賞賜,軍馬死在戰場上、路途上的有十幾萬匹,輸送糧餉以及武器裝備的費用,還沒有計算在內。這時政府的財政已經枯竭,打仗的將士甚至領不到薪餉。

有關部門奏報,三銖錢太輕,錢輕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武帝詔令在郡、諸侯國重新鑄造五銖錢,錢的輪廓很漂亮,外緣隆起,這樣鑄造的錢幣,不法之徒難以磨去銅屑。

大司農向武帝上奏,鹽鐵丞孔僅、東郭鹹陽奏請,他們說:“山林、海產礦藏資源的收益,本來屬於內廷少府,供皇家私用,陛下無私,將它們交予大司農,用來補充賦稅不足。現在,可以招募百姓自籌經費,由政府提供煮鹽器具,使用官府提供的大盆煮鹽。一些豪商巨賈壟斷山林、海洋出產,牟取暴利,役使貧苦百姓。有很多人反對鹽鐵國家官營,議論很多。奏請皇上,對敢於私自鑄造鐵器,煮鹽私賣的,左腳戴上刑具,沒收工具。不產鐵的郡縣,設置小鐵官,負責所在縣的鐵器專營。”武帝派出孔僅、東郭鹹陽乘著傳車,巡行全國各地傳達皇帝的詔令,鹽鐵必須由國家來專營,設置政府專營機構,朝廷任命原來以鹽鐵發家致富的一幫商人,擔任官吏。負責鹽鐵專營的官員,基本上都來自於商人。

商賈們由於擔心錢幣更換的太快,又采取囤積貨物的方法來牟取暴利。朝廷相關官員奏請:“下麵郡國屢次遭受水旱災害,貧苦百姓失去生活手段,遷徙至北部邊郡地區。陛下親自垂範,減少膳食,壓縮皇家的費用開支,拿出內廷府庫中收藏的珍寶,用以賑濟貧苦百姓,寬免貸款,但民眾中仍然有很多人放棄農業生產,經商的人在日益增多。窮苦人家財產匱乏,生活全部要靠政府來救濟。此前向擁有車子等固定資產的商人征收財產稅,多少不等,奏請繼續執行。有些商人以投放高利貸,從中牟取暴利,或是在城邑中囤積大量貨物,以此來牟取暴利。這些人中,有些雖然沒有商人戶籍,也應該以他們擁有的財產向官府繳納財產稅,財產稅按照二千交一百二十的稅率征收。各種手工業作坊,包括租賃、冶鑄,也要向政府繳納財產稅,按照四千交一百二十的稅率來征收。除去官吏、地方三老、北部邊郡的騎士,凡是家中擁有一輛軺車,征收一百二十錢的財產稅;商人用的軺車征收二百四十錢的財產稅;每艘五丈以上的航船征收一百二十錢的財產稅。隱瞞不報,或者自報不實,罰戍邊一年,沒收財產。經過舉報查實的,將沒收的財產一半獎勵舉報人。凡是有商人戶籍者,包括家屬,均不得占有田產,以維護農民利益。膽敢違犯法令的,沒收全部家產、貨物。”

在當時,豪強巨賈爭相隱瞞財產,隻有卜式多次請求將家產上繳,以幫助國家。武帝將卜式越級提拔為中郎,賜左庶長爵,賜予農田十頃,向天下布告,以引導民眾。最初,卜式不願意做官,武帝一定要卜式做,後來卜式又轉任為齊國相(詳情記載在《卜式傳》中)。孔僅在全國督查百姓鑄造鐵器,三年中官至大司農,位列九卿。桑弘羊擔任大司農中丞,負責管理全國的會計,稍後設置均輸官,負責全國的貨物流通。官吏可以拿出糧食來補官,補授為郎官,須交納六百石糧食。

自從發行白金幣與五銖錢,五年期間,僅赦免的官吏和百姓,因為盜鑄錢幣包括死刑犯罪就有幾十萬人。那些沒有被發覺而犯下死罪的,更是難以計數。因為自首,減免死罪的達一百餘萬人。自首的人還不到一半,犯法的人大概也不怕死,繼續鑄造假幣。由於鑄造假幣的人太多,法不責眾,於是朝廷派出博士褚大、徐偃等人,分頭巡行郡國,同時督查揭發兼並土地的不法之徒,還有以權謀私的郡太守和諸侯國相。禦史大夫張湯受到武帝重用,減宣、杜周先後擔任禦史中丞,義縱、尹齊、王溫舒等官員執法刻薄狠毒,在朝中擔任九卿,武帝又新任命直指繡衣使者,作為朝廷派出去的執法官員,比如夏蘭等人。大司農顏異在此期間被殺。最初,顏異在濟南郡擔任一個亭長,因為在官任上廉潔、正直,破格升任為九卿。武帝與張湯商議製作白鹿皮幣,就此事向顏異征詢意見。顏異說:“現在諸侯王、列侯到長安來朝見皇帝,要用蒼璧,價值才數千,襯托蒼璧的皮幣卻價值四十萬,這是本末倒置。”武帝聽了,很不高興。張湯與顏異此前有矛盾,當有人告發顏異對朝廷的政策有抵觸時,武帝將顏異交予張湯治罪。顏異在與客人談話時,客人對朝廷的政令有不滿情緒,顏異沒有答話,隻是嘴唇撇了一下。張湯上奏:顏異身為朝廷九卿,看到朝廷政令遭到他人非議,表示不滿,不進行駁斥,反而在肚子中表示讚同,按照法律,應該處死。從此有了肚子裏誹謗朝廷(腹誹)的案例,再以後,朝廷中的公卿大夫們在朝議時,隻能多講好話,對朝廷製定的政策采取默許或者諂諛而自保。

武帝頒布財產稅,繼而重用卜式,民眾仍然不願意拿出錢來,分擔國家的財政困難,於是朝廷鼓勵民眾向政府告發隱瞞財產,漏繳財產稅的富人。

在郡國鑄造錢幣,民眾大量地鑄造假幣,錢的質量也不符合要求,朝中相關大臣奏請皇帝,詔令在京師統一鑄造紅銅錢幣,一枚當作五枚錢來使用,交納賦稅,必須使用這種錢幣,否則不收。白金因為價值偏低,民眾不願意使用,官府強令使用,可是民眾仍然不願意接受,流通一年後,終於遭到廢棄,退出市場。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湯因為獲罪而自殺,民眾對張湯沒有好感。又過了二年,紅銅錢的價值也在貶值,民眾又在規避使用這種錢幣,認為很不方便,朝廷隻好又廢棄,紅銅錢幣退出流通。最後朝廷禁止所有的郡、諸侯國鑄造錢幣,武帝詔令隻有上林苑三官鑄造的錢幣,才能在市場上流通。錢顯然已經很多,武帝詔令全國,不是上林苑三官鑄造的錢幣,禁止繼續流通,原來郡、諸侯國中鑄造的錢幣一律作廢、銷毀,將銷毀的銅送往三官府。這樣一來,民間私鑄錢幣的人終於開始減少,因為計算起鑄錢的費用,已經感到很不劃算,隻有那些技術超強的人還想著要嚐試一下。

楊可負責漏繳財產稅的案件,案件遍布全國,財產中等以上的人家,幾乎均遭到揭發。杜周負責對被揭發者的治罪,極少有人會被冤枉。朝廷派出禦史大夫府、廷尉署的正監分批出動,前往案發地點,就地辦案,一時間獲取漏繳的稅款達億萬計。沒有釋放的奴、婢有成千上萬,大縣豪富們多占的贓田有數百頃,小縣也有一百多頃,違反法令的豪宅也同樣很多。全國的豪商巨賈、中等產業以上的人家紛紛破產,民眾開始苟且偷生,盡量吃的好一些,穿的好一些,不再積累財產,而國家財政通過鹽鐵國家專營,征收財產稅,日子開始好過起來。武帝將函穀關遷移至新安縣,朝廷在三輔地區開始設置左右輔都尉。

最初,大司農在全國安排有許多負責鹽鐵事務的官員,接下來朝廷又設置了水衡都尉,主要負責鹽鐵事務。楊可負責財產稅的漏繳舉報,成績卓著,上林苑掌握的財物比此前多出許多,武帝詔令水衡都尉兼管上林苑。上林苑中要安排的事務太多,需要擴大範圍。當時越國處於水網地帶,漢軍在越國作戰,常常需要動用水軍戰船,武帝在上林苑開挖昆明池,湖的周圍建起來許多館舍。還修造了樓船,高達十餘丈,樓船上飄揚著旗幟,非常壯觀。武帝感慨係之,接著又修建了柏梁台,高幾十丈。皇家修建的宮室,越來越富麗堂皇。

朝廷將沒收上來的漏繳稅款、財物、田地、奴婢分配給官府,水衡令、少府、太仆令、大司農設置農官,組織百姓在郡、諸侯國沒收的農田上耕種。沒收的奴婢,分配到上林苑中飼養狗馬禽獸,或者分配給官府。官府中的分支機構越來越龐雜,使用的刑徒奴婢越來越多。除了依賴漕運輸送至京城的四百萬石糧食,政府還要自購一部分糧食來養活這些人,才能夠滿足需求。

所忠諫言:“那些富家子弟和富人,每天隻是鬥雞、走狗、賽馬,打獵遊戲,他們隻懂得玩樂而不知道生產。”朝廷逮捕了一些觸犯法令的富家子弟,牽連進去的達數千人,這些人被叫作“株送徒”。他們可以交納一部分財物贖罪,或者擔任郎官,選舉郎官的製度隨後遭到破壞。

當時崤山以東因為遭遇黃河水災,糧食連續幾年歉收,甚至有人吃人的情況出現,遭災的地區達二三千裏。武帝為此而焦慮,詔令災民可以遷徙至江淮一帶就食,願意留在江淮的,由當地官府安置。朝廷派出去的使者沿途護送,絡繹不絕,又征調巴蜀地區的糧食賑濟受災地區。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開始到全國各郡、諸侯國巡視。向東渡過黃河,河東郡太守沒有料到皇帝會巡幸駕臨,事先沒有做出安排,為此而畏罪自殺。巡幸的隊伍向西越過隴山,因為抵達倉猝,隨行的官員竟然沒有吃的,隴西郡太守為此而自殺。武帝帶著巡幸隊伍向北出了蕭關,詔令數萬騎兵,在新秦中、河套地區打獵,檢閱邊郡的駐防部隊,而後返回。發現河套地區方圓幾千裏地竟然沒有設置烽火台、亭障,武帝殺了北地郡太守和相關負責官員,詔令允許百姓在邊郡放牧。官府將母馬借貸給百姓,三年後交還給政府,母馬產駒,以十分之一作為借馬的利息,多出來的馬駒歸己。對牧馬人取消財產稅,牧馬獲得的利潤,用來補充新遷入地區移民的家產。

武帝元鼎四年六月,在後土祠旁邊發現寶鼎。有人獻上寶鼎,武帝詔令設立後土祠廟、泰一祠廟,朝廷大臣向武帝諫言封禪事宜,下麵的郡、諸侯國官吏已經開始在修築道路。在泰山腳下修繕古時候遺存下來的宮殿,馳道沿途各縣,均準備了行宮,添置必要的用具,等待武帝駕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