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2 / 3)

典客,秦朝設置的官職,管理投降歸附朝廷的蠻夷,屬下官吏有殿客丞。景帝中元六年將名稱更改為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將名稱更改為大鴻臚。屬下官員有行人令、譯官令、別火令(獄令)三令、丞和郡邸(郡、諸侯國在京師的官邸)長、丞。武帝太初元年將行人令更改為大行令,開始設置別火令。王莽將大鴻臚名稱更改為典樂。最初,郡邸的設置屬於少府,後來屬於中尉,再後來屬於大鴻臚。

宗正,秦朝設置的官職,管理皇親國戚,屬吏有宗正丞。平帝元始四年將名稱更改為宗伯。屬下官員有都司空令、丞(負責督造磚瓦,用以修葺宮殿及各城門樓),宮內官員有長、丞。還有各位公主的家令、門尉也屬於宗正管轄。王莽新朝,撤銷宗正,將其官員合並到秩宗。最初,宮內的官員屬於少府管轄,後來屬於主爵,再後來屬於宗正。

治粟內史,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糧食、貨幣,屬下官吏有兩丞。景帝後元年間將名稱更改為大農令,武帝太初元年將名稱更改為大司農。屬下官員有太倉令、均輸令、平準令、都內令、籍田令,五個令和丞,還有乾官、鐵市兩個長、丞。在各個郡、國,還有諸倉、農監、都水,共有六十五個長和丞,均屬於治粟內史管轄。搜粟都尉是武帝朝設置的武官,不是常設官職。王莽新朝,將大司農名稱更改為羲和,後來又將名稱更改為納言。最初,乾官屬於少府,後來屬於主爵,再後來屬於大司農。

少府,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山、海、池、澤的賦稅收入,作為掌管皇室經濟來源的主要部門,屬下官吏有六丞。管轄的官員中還有尚書(掌管殿內的文書,西漢後期掌管群臣的奏章)、符節(掌管符節)、太醫(太常、少府都有太醫。太常太醫,主治百官的疾病;少府太醫,主治宮廷中官員的疾病)、太官(掌管宮中的膳食,兼管四時進獻的果品)、湯官(湯官掌管供應宮中的餅鉺果實)、導官(掌管皇宮中食用的糧食)、樂府(主管宮廷中、皇帝巡幸、皇室祭祀的音樂,兼負責采集民歌並配曲)、若廬(主管宮中的倉庫守衛和詔獄)、考工室(主管兵器弓弩以及織綬等雜工)、佐弋(主管弋射之事,兼造兵器)、居室(在宮中拘禁犯人的處所)、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主管陶器瓦器製作,兼管石刻工藝)、東織、西織(主管皇家用的絲帛織造)、東園匠(主管皇室陵寢墓室內器物的製造和供應),有十六位令官和丞官;還有庖人(主管宮中使用的牲畜宰割)、都水令(掌管湖沼陂澤)、均官(掌管宮中的糧食、物品的輸送),有三位長、丞,上林苑中還有十位池監。中書省還有謁者令(掌管機要,由宦官擔任)、黃門令(皇帝身邊的宦官)、鉤盾令(宦官,負責各個苑囿皇帝遊覽的處所)、尚方令(掌管供應製造帝王使用的器物)、禦府令(宦官,負責宮婢製作宮中的衣服和織補、浣洗)、永巷令(宦官,負責宮婢在宮中的役使)、內者令(負責宮廷中布置掛帳器物)、宦者令(負責管護內廷的宦官),有八位令和丞;還有各位仆射、署長、中黃門(宦官的主管,負責宮中的雜務),均屬於少府管轄。武帝太初元年將考工室名稱更改為考工(屬下有護、佐、嗇夫、掾、右丞、護工卒史、船長、倉丞等),將佐弋名稱更改為佽飛(出土瓦當考證為:次蜚),將居室名稱更改為保宮,將甘泉居室名稱更改為昆台,將永巷名稱更改為掖廷。佽飛掌管弋射,有九位丞和兩位尉官,太官令屬下有七位丞,昆台令屬下有五位丞,樂府令屬下有三位丞,掖廷令屬下有八位丞,宦者令屬下有七位丞,鉤盾令屬下有五位丞和兩位尉官。成帝建始四年,將中書謁者令名稱更改為中謁者令,原來設置四位尚書(四位尚書,負責四曹。常侍曹尚書,負責丞相、禦史大夫的事務;二千石曹尚書,負責刺史二千石官員的事務;戶曹尚書,負責庶人上書的事務;主客曹尚書,負責外國的事務),成帝增加一位尚書,為五位尚書(成帝設置了五位尚書,加上一個三公曹,負責刑獄判案的事務),屬下官吏有四位丞。成帝河平元年取消東織,將西織名稱更改為織室。哀帝綏和二年,哀帝取消樂府。王莽新朝,將少府名稱更改為共工。

中尉,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巡查保衛京師,屬下官吏中有兩位丞、候官、司馬、千人。武帝太初元年將中尉名稱更改為執金吾(吾者,禦也。執金革以禦非常。)。屬下官員中有中壘令、寺互令、武庫令、都船令,有四位令、丞。都船令(掌管船隻的官員)、武庫令有三位丞,中壘令有兩個尉官。寺互令有左侯、中侯、右侯(皇帝的禦車出行,在前邊掌管清道;車駕返回時,持麾旗抵達宮門,宮門方才能打開。),還有侯丞,還有京輔左都尉和右都尉,兩個都尉,尉丞掌管的士卒,均屬於中尉統轄。最初,寺互令屬於少府管轄,後來屬於主爵,再後來屬於中尉。

從太常卿到執金吾,俸祿均為中二千石,丞的俸祿是一千石。

太子太傅、少傅,古代設置的官職。屬官中有太子門大夫、庶子(侍從在太子左右)、洗馬(負責太子的儀仗、護衛)、舍人(負責太子的宿衛)。(太子屬下的官員有:率更令,俸祿千石,負責太子庶子、太子舍人的值班。家令,俸祿為千石,負責太子宮中的倉庫、監獄。家府,俸祿為二千石。仆,俸祿為千石,負責馬匹。庶子,俸祿為四百石,比如中郎將,沒有定員。衛率,俸祿按照千石,有一位丞作為屬下官吏,負責門衛。食官令,俸祿為六百石,有一位丞作為屬下官吏。中盾,俸祿為四百石,負責太子宮周圍的巡邏。中尚翼、中涓,如同中黃門,都是宦官。洗馬,職務如謁者,有十六人。庶子、舍人,俸祿為四百石,如果是郎中,俸祿按照二百石,人員沒有定額。先馬:前驅也。先,寫作“洗”)。

將作少府,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建造宮殿、廟宗、陵園等工程,屬下官吏有兩位丞、左候、右候和中候。景帝中元六年把將作少府名稱更改為將作大匠。屬官有石庫、東園主章(掌管建造材料,以供給東園匠人)、左校、右校、前校、後校、中校和七位令、丞,還有主章長、丞。武帝太初元年把東園主章名稱更改為木工。成帝陽朔三年,取消中候及左校、右校、前校、後校、中校五丞。

詹事,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皇後、太子家。屬下官吏有丞,屬下官員有太子率更令(掌管時間的刻漏,俸祿為千石)、家令、丞(主管太子宮中的倉庫、刑獄,俸祿為八百石),有仆(俸祿為千石,主管馬匹)、中盾(俸祿為四百石,主管護衛、巡邏)、衛率(俸祿按照千石,屬下官吏有一位丞,主管門衛。)、廚廄長、丞。宦官歸詹事管轄(以上為皇後的屬下官員,皇後的屬下官員,統稱為中官)。成帝鴻嘉三年,取消詹事,所負責事務劃歸大長秋管轄。長信宮詹事掌管皇太後宮,景帝中元六年,將長信宮詹事名稱更改為長信宮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將名稱更改為長樂宮少府。

將行,秦朝設置的官職,景帝中元六年,將名稱更改為大長秋(秋為收成的時間,長為恒久的意思,用以作為皇後宮中的官名),使用宦官,也使用士人。

典屬國,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投降朝廷的蠻夷。武帝元狩三年匈奴昆邪王投降,增設屬國職務(漢朝在邊郡地區設立,安置歸順的少數民族,共設置有五個屬國),設置都尉、丞、侯、千人,屬下官員有九譯令(掌管翻譯)。成帝河平元年取消,將其事務並入大鴻臚。

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設置,掌管上林苑,屬下官吏有五位丞,屬下官員有上林令、均輸令(均輸令掌管上林苑中的物資運輸)、禦羞令(掌管帝王用膳的原料)、禁圃令(掌管禁苑內的種植)、輯濯令(掌管船楫)、鍾官令(主管鑄錢)、技巧令(主管鑄錢刻範)、辯銅令(主管鑄錢原料)、六廄令,一共有九個令官。還有衡官(主管度量衡)、水司空、都水農倉(掌管上林苑中的倉儲)。甘泉宮的上林令、都水五位丞均屬於水衡都尉管轄。上林令屬下有八位丞、十二位尉官,均輸令有四位丞,禦羞令的屬下有兩位丞,都水令有三位丞,禁圃令有兩位尉官,甘泉宮、上林苑令的屬下有四位丞。成帝建始二年,取消技巧令、六廄官。王莽將水衡都尉名稱更改為予虞。最初,禦羞令、上林令、衡官和鑄錢令屬於少府管轄。

內史,周代設置的官職,秦朝沿用,掌管京畿地區,景帝二年,將內史分為左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將右內史名稱更改為京兆尹(京兆:大眾所在的意思),屬下官員有長安市令(屬下有捕賊掾、主簿、門下督、督郵)、有廚令(掌管帝王巡幸時,住在離宮別館的供應、設帳),有都水令、鐵官令兩位長丞。將左內史名稱更改為左馮翊(輔佐的意思),屬官有廩棲令、丞、尉。還有左都水令、鐵官令、雲壘令、長安四市的長、丞,均屬於左馮翊管轄。

主爵中尉。秦朝設置的官職,掌管列侯(主爵都尉主要掌管列侯的官爵,對於八級以下的民爵,也兼管)。景帝中元六年,將主爵中尉名稱更改為都尉,武帝太初元年,將名稱更改為右扶風(扶助風化的意思)。治理地區為原來內史管轄的西部地區。屬下官員有掌畜令丞。還有右都水令、鐵官令、廄令、雍廚四位長丞。與左馮翊、京兆尹合稱為三輔(長安以東為京兆,長陵以北為左馮翊,渭城以西為右扶風),三輔各有兩丞。列侯的事務改由大鴻臚管轄。元鼎四年,三輔設置都尉、都尉丞,各有一人。

從太子太傅到右扶風,俸祿均為二千石,丞的俸祿為六百石。

護軍都尉,秦朝設置的官職,武帝元狩四年,隸屬於大司馬(太尉),成帝綏和元年,大司馬府的護軍都尉和大司徒(丞相)府的司直官職品級相同,哀帝元壽元年,將護軍都尉名稱更改為司寇,平帝元始元年,將名稱更改為護軍。

司隸校尉,周代設置的官職,武帝征和四年重新設置。司隸校尉持武帝頒發的符節,從中都官(京師中的各個官府)抽調一千二百名士卒,抓捕巫蠱案犯,督查奸猾官吏,以及豪紳、奸邪。後來撤回士卒,武帝詔命司隸校尉負責監察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河郡(河東、河內、河南三郡)、還有弘農郡的官員。元帝初元四年取消符節,成帝元延四年撤銷司隸校尉。哀帝綏和二年,再次設置司隸校尉,將名稱更改為司隸(戴進賢冠,黑色帽子),隸屬大司空(禦史大夫),俸祿與大司徒(丞相)司直一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