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電池的發展史(2 / 2)

1860年,法國的普朗泰發明出用鉛做電極的電池。這種電池的獨特之處是,當電池使用一段使電壓下降時,可以給它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複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然而,無論哪種電池都需在兩個金屬板之間灌裝液體,因此搬運很不方便,特別是蓄電池所用液體是硫酸,在挪動時很危險。

也是在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還發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證明是作為負極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的杯子盛裝著碾碎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係統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製造的電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進的“幹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為糊狀而非液體,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發明了最早的幹電池。幹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便於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相關鏈接

我國太陽能電池產業現狀

我國對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開發工作高度重視。早在七五期間,非晶矽半導體的研究工作已經列入國家重大課題;八五和九五期間,我國把研究開發的重點放在大麵積太陽能電池等方麵。2003年10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製定出未來5年太陽能資源開發計劃,發改委“光明工程”將籌資100億元用於推進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應用,計劃到2005年全國太陽能發電係統總裝機容量達到300兆瓦。

2002年,國家有關部委啟動了“西部省區無電鄉通電計劃”,通過太陽能和小型風力發電解決西部七省區無電鄉的用電問題。這一項目的啟動大大刺激了太陽能發電產業,國內建起了幾條太陽能電池的封裝線,使太陽能電池的年生產量迅速增加。我國目前已有10條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約為4.5MW,其中8條生產線是從國外引進的,在這8條生產線當中,有6條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線,2條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據專家預測,目前我國光伏市場需求量為每年5MW,2001~2010年,年需求量將達10MW,從2011年開始,我國光伏市場年需求量將大於20MW。

目前國內太陽能矽生產企業主要有洛陽單晶矽廠、河北寧晉單晶矽基地和四川峨眉半導體材料廠等廠商,其中河北寧晉單晶矽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單晶矽生產基地,占世界太陽能單晶矽市場份額的25%左右。

在太陽能電池材料下遊市場,目前國內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企業主要有無錫尚德、南京中電、保定英利、河北晶澳、林洋新能源、蘇州阿特斯、常州天合、雲南天達光伏科技、寧波太陽能電源、京瓷(天津)太陽能等公司,總計年產能在800MW以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