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火箭源於中國(1 / 1)

在人類對自己飛行夢想的不斷嚐試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航空與航天的不同,航空飛行器不論飛機、氣球,還是飛艇都需要依靠空氣的存在,沒有了空氣所謂的飛行也就不可能實現。而航天之夢實現的最原始依據就是火箭,火箭的飛行利用了動力學中的動量守恒原理,它不但能在空氣中飛行,還可以在大氣層外的真空中飛行,而且由於沒有了空氣阻力,在真空中的飛行性能更好。通過不斷的嚐試,人們逐漸認識到要想進入太空,隻有借助於噴氣推進的火箭。

航空航天技術是一門高度綜合的現代技術,涉及到許多的學科門類,它包括了航空和航天兩個大的分支。人們通常把在地球大氣層內或大氣層外空間(太空)飛行的器械統稱為飛行器。航空是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內的航行活動;航天是指飛行器在地球大氣層外宇宙空間的航行活動。

火箭的發明最早出現在中國,在中國古代的記載中,火箭的含義比較廣泛,比如在電影電視中經常可以看到箭頭點燃,靠弓弩發射的竹箭也稱為火箭,而真正的火箭是在火藥出現後才發明的。從唐末到宋初火藥武器開始使用,但由於其配方和製作方法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不足以作為推進的燃料。隨著火藥配方和製造技術的進步,12世紀初研製成功了固體火藥,並把它用於製造火器和焰火煙花,在使用這些火器與煙花特別是手持使用時,人們感到火藥燃燒會產生很強的後坐力,於是有心人在這種啟示下發明了新的火藥玩具。大約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出現的玩具“穿天猴”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利用反作用原理的火箭,將這種原理的火箭作為武器使用具有相當的殺傷力,所以在戰爭中也開始頻繁地使用它。

公元1128年南宋政權建立後,南宋、金和蒙古頻繁交戰,各方都使用了火器。1161年11月,金國侵略中原時,南宋軍隊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靂炮”重挫金軍,這是人類曆史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火箭武器。連年的交戰使火箭技術逐漸被金和蒙古所掌握,於是當時各方兵工廠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火藥製造,在這種情況下火藥的配方有所改進,製造工藝漸趨成熟,其燃燒速度和爆炸力也得到增強。13世紀蒙古在先後三次的大舉西征中,采用了南宋的火器技術,用漢人工匠製造大炮。當時在歐洲戰場使用的火箭已有多箭齊發的火箭筒,這種集束式火箭發揮了絕大的威力,使歐洲人大為吃驚。當然在這幾次西征中,阿拉伯人從中掌握了火藥和火箭的技術,並進一步把它傳入了西方。

明代中國火箭發展進入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出現了很多種類的火箭,除了單級火箭,還發展了各種集束火箭、火箭彈和原始的多級火箭,並且對各種火箭的製造、應用、配備和發射劑原料配比及加工製造等都作了詳盡的敘述。在當時的水、步、騎兵中火箭武器已作為必備的武器,甚至還有專門的火箭部隊,有關火箭武器的使用、布陣、作戰技術和管理也都有條例規定。明代的《武備誌》中曾有過這些火箭的記載。

相關鏈接

水火箭

水火箭又稱氣壓式噴水火箭、水推進火箭。是利用廢棄的飲料瓶製作成動力艙、箭體、箭頭、尾翼、降落傘。灌入一定數量的水,利用打氣筒充入空氣到達一定的壓力後發射。是利用水和空氣的質量之比(水的質量是空氣的816倍),壓力空氣把水從火箭尾部的噴嘴向下高速噴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慣性滑翔在空中飛行,像導彈一樣有一個飛行軌跡,最後達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開降落傘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

水火箭是寓教於樂、花錢少、科技含量高,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動手、動腦的科普教材。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導彈、運載火箭的發射升空、回收的過程、導彈的飛行與飛機的飛行原理及不同點,解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作用與反作用、慣性、能量守恒定律),了解一些基本的空氣動力學和飛行力學等方麵知識。使廣大青少年了解航天科技,熱愛航天科技,為國家航天事業培養、造就、輸送優秀人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