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飛機與萊特兄弟(1 / 3)

萊特一家人住在美國俄亥俄州迪頓市郊。父親密爾頓·萊特年輕時就讀於神學院,後來擔任牧師,娶了德籍女子蘇珊·凱塞琳·果納為妻。1867年4月16日,老三韋伯出生。1871年8月19日,四弟奧維爾出生。

韋伯和奧維爾弟兄倆都愛好機械,從小就喜歡拆拆弄弄,對時鍾、磅秤等這些東西最感興趣。他們常取出珍藏在“百寶箱”中的彎鐵釘、斷發條、鏽刀片和一段段的鐵絲玩耍,讓它們散滿屋子,叫人無從下腳。

春天,郊外綠草如茵,和風拂麵,迪頓鎮的居民都喜歡玩風箏,尤其是孩子們的興趣更濃,彼此比賽,看誰的風箏飛得高。這已經成了當地的一種習俗。韋伯做的風箏既別致,又飛得特別高,人人都很羨慕。

一天,兄弟倆放完風箏,躺在像地毯似的綠草地上休息,仰望著天空中時而振翅高飛、時而舒展滑翔的老鷹,韋伯對一旁的弟弟說:“假如身上裝一對翅膀,也能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地飛來飛去,那該多好!”

升任主教的父親一年到頭在外傳教,很少回家。一次他給兩兄弟帶回一件禮物。這是一隻紙紮的蝴蝶。父親用左手把著紙蝴蝶的腹部,右手絞緊藏在腹部的橡皮盤。父親手一鬆,紙蝴蝶就飛了起來。

兄弟倆看得目瞪口呆。一向喜歡動腦筋的奧維爾在心裏想:小小的紙蝴蝶飛不高,隻能飛幾尺遠,如果把它放大了,是不是會飛得更高更遠呢?他把想做一隻體積較大又有一定重量的會飛的“鳥兒”的想法告訴了韋伯。

大哥和二哥在外地上學,所以有許多家務事要在家鄉上學的韋伯和奧維爾做。每天放學幫媽媽做完事,他們就埋頭製作“大鳥”。幾天後,縛有橡皮筋的“大鳥”終於完成。可它剛飛起來,就被樹枝鉤破了。

這使得他們非常沮喪。

韋伯高中畢業後,兄弟倆創辦了《迪頓周報》。報社業務蒸蒸日上,他們手頭頗有積蓄。母親患有肺結核,兄弟倆買了不少滋補品,無奈她吃不下去,身體日益衰弱。母親去世前,把兄弟倆叫到床前,叮囑他們要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公眾服務。

萊特兄弟的事業頗有成就,但他們仍念念不忘感興趣的機械。1894年的一天,他們把報社典當給一家新聞通訊社,在鬧市區租下間店麵,掛上“萊特兄弟自行車行”的招牌,正式經營他們拿手的事業了。

“萊特兄弟自行車行”興旺發達,他們請好朋友愛德幫助照料店務,又雇用了幾個幫手。但隻要一有空,哪怕電閃雷鳴刮風下雨兄弟倆都會跑到郊外去放風箏。這讓周圍的人覺得很奇怪。其實,他們是在觀察各種天氣下的風力和氣流。

他們還反複閱讀動物學著作,了解鳥類的骨髓組織及振翅起飛的動作,常常到室外觀察鳥的飛行。有一次,一群大雁從頭頂上飛過,他們不顧一切地衝出屋觀看,使得店裏的顧客大吃一驚,以為什麼地方發生了火災。

就在萊特兄弟研究飛機的幾十年前,先後有幾位英國人發明了滑翔機和飛艇,但他們的飛行都失敗了。1896年8月的一天,傳來一個令人惋惜的消息:德國人奧托·李連達在試飛他發明的滑翔機時,不幸機毀人亡。

萊特兄弟並未因別人的失敗而氣餒。他們精心設計了一種箱形風箏。“箱子”的兩測係著四根繩子,風箏上采用了某些自行車零件。設計這種奇怪風箏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浮在空中的物體如何才能穩定地飛行和自由改變方向。韋伯寫信給華盛頓史密斯尼安研究所的藍格勒教授請求幫助。藍格勒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也熱衷於飛行器的研究。很高興有萊特兄弟這種誌同道合的朋友,非常熱心地給他們寄來許多這方麵的文獻和書籍。

1900年,經過幾個月的忙碌,萊特兄弟用木頭、布料製成一架滑翔機,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大西洋沿岸的吉迪赫克,這個荒涼的小漁村外有一望無垠的沙灘和適合起飛的小山丘,常年吹著強勁的海風,是個理想的試飛點。

頭兩天風太小,試飛沒成功。第三天,風速達到每秒8米,韋伯再度爬上機身,俯伏在下層機翼上,奧維爾拉著繩索往前跑。機翼輕飄飄地浮起來了。韋伯小心地操縱著,隻見機身離地2.5米向前滑行,沙灘急速往後退去。

雖然隻滑翔了30米,但畢竟能夠飛行了。這第一次成功鼓舞了萊特兄弟。他們回到迪頓鎮後,立即模仿鳥的翅膀,做成各種曲麵的機翼在自己設計的風洞中做試驗,測定機翼上產生的阻力和浮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