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會和陌生人建立友誼(2 / 3)

19 世紀的維也納,上層婦女喜歡戴一種高簷帽。她們進劇院看戲也總是戴著帽子,常常擋住後排人的視線。劇院要求她們把帽子摘下來,她們都置之不理。劇院經理靈機一動,說:“女士們請注意,本劇院要求觀眾摘帽看戲,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摘帽。”

此話一出,全場的女性都自覺地把帽子摘了下來:哪個女人願意承認自己老啊!

劇院經理就是利用了女性愛美、渴望年輕的心理特點和情感需求,順利地說服了她們摘帽。

5. 注意“自己人”和“外人”的場合場合中全是自己熟悉的朋友,那麼說話就可以推心置腹,天南海北,無所不談,甚至一些放肆的話說出來也無傷大雅;但如果在場的都是交往不深的人,就要“板著點”自己,不可肆意妄為。做事情也要公事公辦,不要不分對象亂套近乎。

如果在比較隨便的場合,可以說諸如“我順便來看看你”這樣的話,可是如果在比較莊重的場合說“我順便來看看你”,就顯得太過隨便了。

6. 注意喜慶和悲痛的場合

說話應該和場合中的氣氛相協調,不能在喜慶的場合說些喪氣話,也不能在悲痛的時候說喜慶的事,這樣會讓人心裏別扭,甚至惱怒。

某村有個老太太死在家裏,親屬們一起商量後事。老太太生前囑咐要土葬,但是現在土葬已經不合時宜了,於是大家七嘴八舌,發表個人看法。老太太的一個孫子說:“這樣吧,奶奶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燒掉。現在屍體停在家裏,人來人往的,總不是個事,我看燒掉最好,省錢省事!”

這番話聽得大家十分惱火,恨不得上去打他一巴掌。

這時候,另外一個孫子上來說:“奶奶走了我很難過。現在遺體放在屋子裏得趕緊料理才行。奶奶生前有土葬的願望,可土葬現在已經不行了,我看還是趕緊火化好。我是晚輩,請大家考慮。大主意還是叔叔伯伯拿!”

這番話聽得大家舒舒服服,叔叔伯伯趕緊拿了個主意,把老太太火化了。

本來老人去世是一件悲痛的事,可是第一個孫子上來就說出“死了”“埋掉”“燒掉”“屍體”這種難聽的字眼,最後還來了個“省錢省事”,顯得不合時宜,冷酷無情;而第二個孫子講話情真意切,在情在理,很有分寸,自然讓人聽了舒服。

7. 說多說少看場合

話該說多還是說少,也有講究。對方如果很忙,時間很緊張,跟他說話就要簡明扼要;如果你不知趣、沒眼色,自顧自地侃侃而談,對方已經在頻頻看表了,你還意猶未盡,就讓人尷尬了。

如果在一些該發表看法和見解的場合,你卻惜字如金,半天不說一句話,或者隻是草草講幾句就了事,也難免會讓人覺得索然無趣。所以,要根據不同的場合來控製自己說話的長短。

交談一大秘訣—記名字

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曆: 當你對一個交談對象能迅速而親切地叫出對方的名字時,對方往往會心情大好,談話也就自然而然地開始了。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姓名是人的標誌,人們出於自尊,總是最珍愛它,同時也希望別人能尊重它。如果你與打過交道的人再次見麵,能一下叫出對方的名字,對方一定會感到非常親切,對你的好感也會油然而生。

孩子出生後,父母為了孩子將來能夠幸福和成功,絞盡腦汁地為孩子取名,所以人們對自己的名字都有著很不一般的感情。

所以,踏入社會和人交往的第一秘訣就是記住他人的名字,絕不要第二次問人家的尊姓大名。因為記住每個人的名字,是尊重一個人的開始,也是與人有效交談的第一步。

吉姆·佛雷10歲那年,父親意外喪生,留下他和母親及兩個弟弟。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輟學,到磚廠打工賺錢貼補家用。他雖然學曆有限,卻憑著熱情和坦率,處處受人歡迎,進而進入政壇。最叫人佩服的是他有著非凡的記人本領,任何認識過的人,他都能牢牢記著對方的全名,而且隻字不差。

吉姆·佛雷連高中都沒讀過,但他在46歲那年,已有四所大學頒給他榮譽學位,並且高居民主黨要職,還擔任郵政部長之職。

有一次,有一位記者問起吉姆·佛雷成功的秘訣。他說:“辛勤工作,就這麼簡單。”記者有些疑惑,說道:“你別開玩笑了!”

吉姆·佛雷反問道:“那你認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記者說:“聽說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一萬個朋友的名字。”

“不,你錯了!”吉姆·佛雷立即回答道:“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說也有五萬人。”

這就是吉姆·佛雷的過人之處。每當剛認識一個人時,他定會先弄清對方的全名、家庭狀況、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對方的政治立場,然後據此對對方建立一個大略的印象。當他下一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不管隔了多久,他一定仍能迎上前去在對方肩上拍拍,噓寒問暖一番,或者問問對方的老婆孩子,或是問問對方最近的工作情形。有這份本領,也難怪別人會覺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親了。

記住別人的名字,不僅傳遞了你對別人的尊重,滿足了人基本的心理需求,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體現了你的知識、涵養和魅力所在。

善於記住別人的姓名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感情投資”,在人際交往中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牢記別人的名字,在見麵時正確無誤地叫出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尊重、友善的表現。

否則,如果你不慎忘記而叫錯了人家的名字,很可能會招來不快。

世界上天生就能記住別人名字的人並不多見,大多數人能做到這一點全靠有意培養形成的好習慣。你一旦養成了這個好習慣,就能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中占有很多優勢。

拿破侖的侄子,法國國王拿破侖三世,曾稱他能記下他所見過的每一個人的名字。平日政務繁忙的他,能做到這點,說穿了很簡單。如果他在介紹時沒聽清對方的名字,他會立即說:“抱歉!我沒聽清楚你叫什麼名字。”如果對方的姓名很特殊,他還會問:“請問是怎樣拚法?”在談話之中,他會刻意地提起對方的名字,以加深自己的印象,並暗中注意對方的外形、表情和反應,記下對方的種種特征。

美國一位學者曾經說過:“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獲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記別人的姓名,並且在下一次見麵時喊出他的姓名。”

名字作為每個人特有的標識,是非常重要的。對一個人來說,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聽起來最親切和最重要的聲音。它是獲得友誼、達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夥伴的“通行證”。所以去嚐試記住別人的名字,不僅是對他們的尊重和對他們的重視的表現,也會讓他們對你產生更好的印象。

在交談中善用“我們”

在交談中,“我們”這個詞可以製造彼此間的共同意識,拉近雙方的距離,對促進人際關係有很大的幫助。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項有名的實驗,他選編了三個小團體,分派三人飾演專製型、放任型、民主型的領導人,然後對這三個團體進行意識調查。結果,民主型領導人所帶領的團體,表現出了最強烈的同伴意識。其中最有趣的,就是這個團體中的成員大都使用“我們”一詞來說話。

經常聽演講的人,大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演講者說“我們是否應該這樣”比“我這麼想”更能使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因為“我們”這個字眼,就是要表現“你也參與其中”的意思,所以會令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參與意識,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這是“卷入效果”。

人心是很微妙的,同樣是與人交談,有的說話方式會令對方反感,有的說話方式卻會令對方不由自主地產生好感。正如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厭煩的行為時說的那樣:“一個滿嘴‘我’的人,一個獨占‘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事實上,我們在聽別人說話時,對方說“我”“我認為……”

帶給我們的感受,遠不如采用“我們……”的說法,因為這種說法可以讓人產生參與意識。

因此,一個善於交談的人,在交談中,總會避開“我”字,而用“我們”開頭。那麼,怎樣培養多用“我們”的說話習慣呢?

首先,要盡量少用“我”字或盡量省略主語。

比如,“我對我們公司的員工做了一次調查統計,(我)發現有四成的員工對公司有不滿情緒,(我認為)這些不滿情緒來自於獎金的分配不公,(我建議)是不是可以……”

第一句用了“我”,便讓主語十分明確,那麼後麵幾句中的“我”不妨通通省去。如此一來,句子的意思表達絲毫不受影響,語句卻顯得很簡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複,同時還使得“我”字不至於太過突出。

其次,提及“我”字時,要用平穩和緩的語調以及自然謙和的表情動作來表達。

例如,“我”不要讀成重音,也不要拖長語音;目光不要咄咄逼人,表情不要眉飛色舞,神態不要揚揚得意,語氣也不要過分渲染;要把表達重點放在事件的客觀敘述上,而不要突出做這件事的“我”,更不要使聽者感覺你高人一等,或者你是在吹噓自己。

最後,用“我們”一詞代替“我”。

以複數的第一人稱代替單數的第一人稱,可以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促進彼此的情感交流。例如,“我建議,今天下午……”

可以改成“今天下午,我們……好嗎?”

試試這些方法吧,不久你就會領略到“我們”這個詞的奇特魅力。

交談的基礎是傾聽

俗話說得好:“會說的不如會聽的。”也就是說,隻有會聽,才能真正會說;隻有會聽,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促成有效的交流。

曾經有個小國向大國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不厚道,同時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發現三個金人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

泱泱大國,不會連這件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裏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回答說,答案正確。

雖然三個金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但是第三個金人卻因為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價值最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能說的人,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人。我們生有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

交談的基礎是傾聽。不重視、不善於傾聽是不禮貌、不善於交談的表現。但在現實中,有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掌握“聽”的藝術。

美國汽車推銷之王喬·吉拉德曾有一次深刻的體驗。一次,某位名人來向他買車,他推薦了一款最好的車型給他。那人對車很滿意,掏出10000美元現鈔,眼看就要成交了,對方卻突然變卦離去。

喬·吉拉德為此事懊惱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點,他忍不住打電話給那人:“您好!我是喬·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經向您介紹一部新車,眼看您就要買下,卻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非常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但是我檢討了一下午,實在想不出自己錯在哪裏了,因此特地打電話向您討教。”

“真的嗎?”

“肺腑之言。”

“很好!你在用心聽我說話嗎?”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吉米即將進入大學念醫科,我還提到他的學科成績、運動能力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毫無反應。”

喬·吉拉德不記得對方曾說過這些事,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喬·吉拉德認為已經談妥那筆生意了,他不但無心聽對方說什麼,反而在聽辦公室內另一位推銷員講笑話。這件事讓他領悟到“聽”的重要性,讓他認識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終地傾聽客戶講話的內容,認同客戶的心理感受,難免會失去客戶。

一個講話者總希望他的聽眾聽完他發表的意見,如果你對此漫不經心,或者毫不在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原來對你的好感也會頃刻化為烏有。因此,如果你要在交談中贏得他人的好感,那麼你首先要做到的便是用心地傾聽。戴爾·卡耐基說:“專心聽別人講話的態度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讚美。”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你是一個善於傾聽的人,你會發現別人自然而然地被你吸引。

韋恩是羅賓見到的最受歡迎的人士之一。韋恩總能受到邀請,經常有人請他參加聚會、共進午餐、打高爾夫球或網球。

一天晚上,羅賓碰巧到一個朋友家參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動,發現韋恩和一個漂亮女孩坐在一個角落裏。出於好奇,羅賓遠遠地觀察了一段時間。羅賓發現那位漂亮女孩一直在說,而韋恩好像一句話也沒說,他隻是有時笑一笑,點一點頭,僅此而已。幾小時後,他們起身,謝過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羅賓見到韋恩時禁不住問道:“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見你和一個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