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學會和陌生人建立友誼(1 / 3)

社交中始終保持得體的儀態

你如果想在交際場上穿梭自如、風度翩翩、魅力無窮,那麼絕對少不了用得體、風趣的儀態為給自己增色。

儀態,又稱體態,是指人的身體姿態和風度。姿態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樣子,風度是人的內在氣質的外在表現。人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都具有傳情達意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儀態向他人傳遞自己的學識與修養,並與對方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正如藝術家達·芬奇所說:“從儀態了解人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的本來麵目,往往具有相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用得體的儀態表情達意,往往比語言讓人感到更真實、生動。所以,在社交中必須講究儀態美。

交談中的禮儀幾乎涉及應酬的每一個環節,如禮貌的說話,包括感謝、道歉、讚揚、批評等,又如敬酒、敬茶、點菜、吃飯等細小卻彰顯個人修養的動作,又如穿著、舉止等整體形象,還包括圓場、造勢等一些特殊的技巧。禮儀本質上是向別人傳達友好的信號,提升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社交中的禮儀主要包括:

1. 儀表整潔,打扮得體

一個人的儀表在某種程度上受先天條件限製,有的人天生靚麗或是帥氣;有的人則相貌平平,難以引起別人的注意。外貌固然會對一個人的外在儀表產生重要影響,卻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在人際交往中,對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好惡親疏,往往是根據見麵之初對於這個人儀表的基本印象“有感而發”的。

一個人天生的“資本”再好,如果沒有得體的修飾與打扮,也會讓自己看上去“不過如此”;一個人生得再普通,如果經過得體的打扮,再輔以合適的言談和舉止,也可以變得風度翩翩,成為人群中惹眼的一員。

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固然重要,然而,這也並非意味著一個在儀容方麵先天條件優越的人,便可以過分地自恃其長,而不去進行任何後天的修飾或維護。一個人倘若不注意對本人的儀容進行修飾與維護,即使是談吐高雅,在他人的心目中往往也難有良好的個人形象可言。我們在平時必須時刻不忘對自己的儀容進行必要的修飾和整理,做到“內正其心,外正其容”,注意穿著,打扮得體,整潔利落,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2. 行為文明,保持儀態美

一個人舉止端莊、行為文明、談吐不凡是具有良好素養的表現,能幫助個人樹立良好形象,也能為個人贏得美譽。

在應酬場合,有一些公認的行為是絕對不應該在與人交談時出現的,如:

一邊說話一邊打哈欠,容易給人留下你很不耐煩的印象。

一邊說話一邊掏耳和挖鼻,這是很不雅的小動作,而且失禮。

一邊說話一邊剔牙,要注意剔牙時不要露出牙齒,不要把碎屑亂吐一氣,最好用左手掩嘴,頭略向側偏,吐出碎屑時用紙巾接住。

一邊說話一邊搔頭皮,這種行為在公共場合,尤其在社交場合是非常失禮的。

一邊說話一邊抖動雙腿,這種小動作雖然無傷大雅,但雙腿顫動不停會令人覺得不舒服,而且也會給人情緒不安定的感覺。

在與人交談時,如果無其他重要約會,最好少看自己的手表。

因為這樣的小動作會使對方認為你還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不願意使談話繼續下去;也可能引起對方的誤會,認為你沒有耐心再談下去。如果確實有事在身的話,不妨委婉地告訴對方改日再談,並表示歉意。

3. 交談需要自信的態度

自信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基礎。一般有所成就的人,不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而是有自己的想法與作風;他們對自己了解得相當清楚,常常肯定自己,並且能夠通過自己適當的表現獲得周圍的人的認可。自信的人也常常是最會交談的人。

當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還是參議員時,瀟灑英俊,才華橫溢,深受人們愛戴。有一天,羅斯福在加勒比海度假,遊泳時突然感到腿部麻痹,動彈不得,幸虧旁邊的人發現和挽救得及時,才避免了一場悲劇的發生。經過醫生的診斷,羅斯福被證實患上了“腿部麻痹症”。醫生對他說:“你可能會喪失行走的能力。”羅斯福並沒有被醫生的話嚇倒,反而笑嗬嗬地對醫生說:“我還要走路,而且我還要走進白宮。”

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羅斯福對助選員說:“你們布置一個大講台,我要讓所有的選民看到我這個患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麵’演講,不需要任何拐杖。”

當天,羅斯福穿著筆挺的西裝,麵容充滿自信,從後台走上演講台。他的每次邁步聲都讓每個美國人深深感受到他的堅強的意誌和十足的信心。後來,羅斯福成為美國政治史上唯一一個連任四屆的偉大的總統。

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在與他人交談時,你的自我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別人如何看待你。如果你都覺得自己“不行”,那麼你讓對方如何對你賞識、與你繼續交談下去呢?所以說,培養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會讓你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受益無窮。

自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那麼他的言語的影響力就弱,他所要表達的想法就不會被有效傳達,也不利於和他人進行有效的交談。

4. 注意場合,言語得當

與人交談時絕不能信口開河,嘴上沒有“把門”的;要避免與人爭辯;也不要非得與別人爭個高低。另外,不懂不要裝懂,千萬別為了找話題、“拉關係”而冒充內行。誰都不是“百科全書”,但是如果自欺欺人,往往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善於尋找話題,突破交談障礙

很多人與朋友交談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但是與陌生人交談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情況。與陌生人談話是交談中的一大難關,處理好這一難關可以使人結識很多朋友,處理不好則會引起尷尬,失去很多機會。

或許你已經發現,在陌生的社交場合中,90%以上的人在等待別人主動與自己打招呼,隻有極少數人會走到別人麵前,一邊伸手一邊自我介紹。這種現象其實包含著交談成敗的特殊“密碼”。

美國總統羅斯福是一個善於和人交談的高手。在早年還沒有當選總統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宴會,他看見席間坐著許多不認識的人。如何使這些不熟悉的人都成為自己的朋友呢?他稍加思索,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羅斯福找到了自己熟悉的記者,從記者那裏把自己想認識的人的姓名、情況打聽清楚,然後主動走上前去叫出他們的名字,談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

此舉使羅斯福大獲成功。之後,他運用這個方法為自己後來競選總統贏得了眾多的有力支持者。

懂得怎樣順暢地與人結識並交談,是人必備的一項社會生存技能。其實,老朋友都是由新朋友發展而來的,新朋友都是從陌生人發展而來的。隻有當你主動開口和陌生人交流後,才能消除素不相識所帶來的隔閡,你們才能發展成為朋友。培養自己和陌生人交談的習慣和技巧是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和人際關係的保障。

同陌生人交談的最大困難在於不了解對方,因此首先要盡快熟悉對方,消除陌生感。你可以先自我介紹,再去請教對方的姓名、職業,然後試探性地引出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如果還未提及自己的情況就開口先問對方,對方可能會並不願意回答。一般情況下,你主動提及了自己某方麵的情況,對方多半也會樂意在這些方麵談談自己的情況。

同陌生人交談,要善於尋找話題。有人說:“交談中要學會沒話找話的本領。”所謂“找話”就是“找話題”。寫文章,有了好題目,往往會文思泉湧,一揮而就;交談,有了好話題,往往能使談話融洽自如。那麼,如何找到話題呢?

1. 留心觀察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都或多或少地會在他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麵有所表現,隻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之間的共同點。

2. 以話試探

兩個陌生人剛開始往往相對無言,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麵,首先要開口講話。可以自言自語,如“天太冷了”,對方聽到這句話便可能會主動回答,將談話進行下去;還可以以動作開場,隨手幫對方做點事,如推下行李箱等;也可以發現對方的口音特點,打開開口交際的局麵。

3. 以對方為話題

人們往往千方百計地想使別人注意自己,但大部分的“成績”

令人失望,因為別人不會關心你我,隻會關心他自己。因此,以對方作為談話的開端,往往能令對方產生好感。讚美陌生人一句“你的衣服搭配得真好”,“你的發型很新潮”,能使對方快樂並緩和彼此的生疏。

4.“攀親認友”

這個辦法雖然不太被推崇,但實用性非常強。通常,隻要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做一番認真的調查,就能找到或明或隱、或近或遠的親友關係,如果見麵時“拉上”這層關係,就能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使對方產生親切感。

1984年5月,美國裏根總統訪問上海複旦大學。在一間大教室內,裏根總統麵對100多位初次見麵的複旦學生,他的開場白就緊緊抓住了彼此之間還算“親近”的關係:“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著密切的關係。你們的謝希德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照此看來,我和各位自然也都是朋友了!”此話一出,全場鼓掌。短短的幾句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5. 細加揣摩,仔細分析

為了找到與陌生人的共同點,應該留心他們跟別人的談話,對他們的談話進行分析、揣摩,這樣你就可從中發現共同點。

在一家大型百貨商場,一位軍官對服務員說:“請你給我找一件特大號的服裝。”

這位軍官是蘇北人,把“我”說成了地道的蘇北土語。另一位軍官聽了這句話,也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話的字裏行間都滲透著蘇北鄉土氣息。

兩個陌生人相視一笑,各自買了要買的東西,出門就談了起來,從老家問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這些年來走過的路,並介紹著各自將來的打算。身在異鄉的一對老鄉的親熱勁,不知情的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是因為聽到了其中一位一句家鄉話而帶來的。

可見,細心“聽話”可以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進而發展成為朋友。

看人說話“投其所好”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談話隻講自己而不關心別人的人。人們總是喜歡和那些與自己有共同話題、能夠迎合自己趣味的人交往。

美國一位文學教授曾經講到自己的一段真實經曆:在六歲那年,一個星期六,我去姨媽家過周末。傍晚時分,來了一個中年男子,他先和姨媽嘻嘻哈哈聊了一陣,然後走近我和我說話。我當時正迷戀著小船,整天抱著小船愛不釋手。我以為他隻是隨便和我聊幾句,沒想到他對我說的全是有關小船的事。

等他走了以後,我還念念不忘地和姨媽說:“那位先生真了不起,他懂得很多關於小船的事,很少有人會那麼喜歡小船。”

姨媽笑著告訴我,那位客人是紐約的一位律師,他對小船根本沒有研究。

我不解地問:“為什麼他說的話都和小船有關呢?”

“那是因為他是一位有禮貌的紳士,他想和你做朋友,知道你喜歡小船,所以專門挑你喜歡的話題說。”姨媽說。

可見,要和別人做朋友,就要根據對方的喜好、特點和身份來把握話題。

要與人順利地交談,“投其所好”很重要。可以試試以下技巧:1. 細心揣摩對方的性格特征,注意對方的性別如果對方性格外向,你就可以說話隨便一些,開開玩笑,鬥鬥嘴,對方會很自然地接受;如果對方性格內向、敏感,你可以講一些合適的笑話,讓對方開朗一些,最重要的是表現出真誠,也可以多談一些對方比較在意、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話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真正地關心他。

有的女孩性格外向,個性鮮明,男孩子氣十足,你若跟她談化妝、美容,她也許會毫無興趣,但如果談足球、姚明,她可能會興致勃勃。針對不同的性格,你應該學會說不同的話。

同樣說人胖,男性往往會一笑置之,女性則可能把臉拉下來,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是性別帶來的差異。所以,同樣的話對男性和女性的作用是不一樣的。說話時,要注意到這種差異,對不同性別的人說話區別對待。

2. 看對方的身份特征

俗話說:“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如果你對普通的工人、農民擺出知識分子的“架子”,滿口“之乎者也”,肯定會讓對方滿頭霧水,更別說被接受了。要是遇見文化修養較高的人,開口就一副江湖氣,也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更無法獲得對方的信任。

3. 看對方的年齡特征

老年人喜歡別人說他年輕,小孩則不喜歡大人總是說他太小;中年人喜歡別人說他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年輕人則喜歡別人說他有闖勁有活力。可見,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喜歡不同的話題。

如果你要打聽對方的年齡,對小孩可以直接問“今年多大了?”對老年人則要問:“您今年高壽?”

不提倡問女士的年齡,如果非要問,也要講究方法,把握好分寸,不讓別人覺得唐突、不禮貌。對年齡相近的女性可以試探說:“你好像沒我大?”對年齡稍大的女性則可以問:“您也就三十出頭吧?”這樣一來,皆大歡喜。

4. 看對方的心理需求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如果你了解這一點,就很容易把話說到人的心坎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