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妙用語言技巧,(2 / 3)

在行駛的公共汽車上,因擁擠而發生了爭吵。售票員“不要擠”的喊聲都快扯破了嗓子,可一點作用也沒有。這時,人群中一個小夥子嚷道:“別擠了,再擠我就成相片啦。”聽到這句話,車廂裏立刻爆發出一陣歡樂的笑聲,人們馬上把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此時,是幽默緩解了緊張的人際關係,把緊張的氣氛變得和諧。

幽默是一種高超的語言藝術,不僅能夠有助於我們與他人之間的交談與交往,還能幫助我們處理一些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1.“以謬治謬”

通過邏輯思維的推斷法,先假設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後再從他的觀點中推出一個荒唐可笑的結論來,可以造成一種幽默,解決難題。

巧姑是一個聰明能幹的人。她的公公張老漢因為有一個這樣的媳婦而感到自豪,就在大門上劃了幾個大字“萬事不求人”。

知府看到這幾個字後,認為張老漢沒有把他當回事,一氣之下就派人抓了張老漢,而且為了故意為難張老漢,還要張老漢必須在三天內做好一件事。其中一件事是:要張老漢找到一個小牛犢並且是由公牛王生的。

三天過後,知府來了,讓張老漢出來見他,並把那隻牛犢帶來。巧姑說:“稟告大人,我公公出去了,沒在家裏。”知府厲聲喝道:“他竟然敢逃跑!”巧姑說:“我公公沒有逃跑,而是去生孩子了。”知府感到奇怪:“世界上隻有女人會生孩子,男人哪會生孩子呀?”巧姑立即反駁道:“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麼公牛王又怎麼會生牛犢呢?”知府一時難以應對,隻好說:“這件事不用他去辦了。”

巧姑的反駁,正是用了“以謬治謬”的方式,用幽默、有力的語言反駁了知府。

2.用反問來回答問題

有時,當別人問到自己不知道準確答案的問題時,可用幽默的反問句回答對方,自己表示對自己所說的懷疑,並要求對方做出評判。當然這個答案要明顯錯誤,甚至有些荒唐,以達到幽默的目的,同時解決自己的困境。

中央電視台首次舉辦幼兒技能大賽,當時男主持人是著名相聲演員馮鞏。當女主持人問馮鞏道:“你知道三個月的嬰兒吃什麼最好?”馮鞏道:“該不會是饅頭吧?”這一幽默的反問句,不僅使他順利地躲過了電視機前的尷尬,而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迂回取道

真假並用,以曲折的、間接的方式,而且帶著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見稍作歪曲,使之變成耐人尋味的樣子,通過“歪曲”

來使對方領悟你真正的意思。

作者:“先生,我這篇小說寫得怎樣?”

編輯:“寫得太好了,完全可以發表,不過,有一個地方需要略微改動一下。”

作者:“真的嗎?那麼請你斧正吧!”

編輯:“隻要將你的名字改成巴爾紮克就行了。”

上例中的編輯運用幽默,從某個側麵毫不含糊地“點”了一下,讓對方自己心裏明白,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4.大事化小

將大事化小,是日常生活中運用幽默的好方法。麵對生活中可能引起麻煩的事情,我們借助於幽默,共同歡笑一場,能把麻煩放到適當的位置而不至於過分憂慮和不悅。以輕鬆的態度對待麻煩,共享歡樂,會使麻煩在相比之下變得不那麼重要。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有一個很忠實的仆人,可仆人有點懶惰。

一天,伏爾泰對仆人說:“儒塞夫,去把我的鞋子拿來。”仆人趕忙殷勤地把鞋子拿來了。伏爾泰一看驚呆了:鞋子上仍然布滿了昨天出門時沾的泥跡!他問道:“你早晨怎麼忘記把它擦了?”“用不著,先生。”仆人平靜地回答,“路上淨是泥濘,兩小時以後,您的鞋子不又和現在一樣髒嗎?”伏爾泰微笑著走出門。仆人在他身後很快跑步追了上來:“先生慢走!鑰匙呢?”“鑰匙?”“對,食櫥上的鑰匙。我還要吃午飯呢。”“我的朋友,吃什麼午飯呢,兩小時以後你也將和現在一樣餓嘛!”

麵對仆人的服務不周,伏爾泰卻以微笑和幽默對待,將不愉快之事變得輕鬆,而且使仆人在笑聲中得到教育。伏爾泰真稱得上是一個幽默高手。

委婉的批評勝過直言不諱的指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聖賢都會有過錯,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一旦有了過錯,就得有人來指正,這樣才會有進步。

在工作和生活中,同事之間或朋友之間,出於教育和幫助的良好願望,對發生過錯的人提出批評是常有的事情,但如何使批評既能達到目的,又能使受到批評的人容易接受,不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其中大有學問。

1. 讚揚中的指責

育才小學校長陶行知在校園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當即斥止了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

可一見麵,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王友更驚疑了,眼睛睜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王友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隨即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可惜我隻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獎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

陶行知正是通過在讚揚中指責,使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達到了批評教育的目的。

2. 幽默中的批評

當你批評人時,如果采用幽默的語言,就可以緩和批評時的緊張氣氛,讓被批評人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這樣做不傷害被批評人的自尊,被批評人心裏也容易接受。

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有一個年輕的秘書。一天早上,秘書遲到了。他發現華盛頓正在等他,心裏感到很內疚,便說自己手表出了問題。華盛頓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平靜地提醒說:“恐怕你得換一塊表,否則我就得換一位秘書了。”從此,這位秘書再沒有遲到過。

幽默的語言比當麵直接批評效果更好,因為這樣既維護了秘書的自尊,又達到了批評的效果。

3.委婉地暗示

在廣州一家著名的大酒店,一位外賓吃完最後一道茶點,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裏。服務員小姐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捧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中國景泰藍食筷頗有愛不釋手之意。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商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過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並按照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單上,您看好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