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的交談者能迅速建立(2 / 3)

一個月後,小榮因為家庭原因辦了離職手續。小冰堅持要給小榮辦一個送別宴,請小榮吃飯,感謝他兩個月以來的傾囊相授。

席間,小冰無奈地說了一句:“呂文似乎對我不太滿意,為什麼呢?”小榮反問道:“他是你的頂頭上司,你過去兩個月裏是否給了他充分的尊重?”看小冰沒反應,小榮隻得耐著性子說:“呂文這個人架子不小、脾氣不好,眾所周知。但他是我們的主管,你凡事要多向他請示、彙報,以示尊重。”小冰頓感委屈:“我每次請示他都不怎麼搭理我,好像我在耽誤他的時間。”小榮勸道:“時間長了你就明白了,對待呂文要見縫插針,看他比較空閑或者狀態比較好的時候多跟他聊聊,也可以定期把所做的工作寫郵件彙報給他。呂文是專業的渠道市場經理,經驗豐富,可以教給你很多東西。”接著,小冰又聊到了很多地區銷售不配合渠道市場的工作、交報表拖拖拉拉的問題。小榮說:“這就是我告誡你的要平等地工作,你不是他們的下屬,就算級別比他們低,也不必怕得罪他們,可以多借助上司和總裁的力量。”

受到啟發的小冰決心利用這一個月的理論與實踐,挑戰一下地區銷售的不良習慣。月末的例會前,小冰把曆次數據整理過程中銷售配合度不高的問題跟呂文進行討論,並提出了一套規範流程,呂文表示讚同,並讓小冰發郵件鄭重告知各地的銷售人員認真遵守,否則就通報批評,並抄送給部門的重要主管。這樣做避免了小冰在與銷售人員溝通時,職位不夠高,不能夠用命令行事的問題。

月初,又到了交銷售報表的時間,當天大部分銷售人員以整齊劃一的格式按時上交數據,但是上海銷售人員還是把原始表格扔給了小冰。當下小冰強壓著怒氣,回複了郵件,並抄送給公司高管,指責上海銷售人員沒有按照指定的格式提交報表。隨後,幾位高管馬上在上海銷售人員的郵件後追加了一封郵件,批評了這種錯誤的做法,並警告所有銷售人員下個月要認真按照市場部的要求提交報表。

領導說了話,下屬才敢去執行。小冰之所以能夠避免同事們的閑言閑語,就是學會了什麼時候才輪到自己說話的緣故。小冰不是單槍匹馬地與同事們“戰鬥”,而是讓主要的領導發話,讓各部門配合自己的工作。跟領導溝通好了,該你說話時你再說話,才能不傷害他人的自尊,你也才能做好本職工作。

“做好功課”,將心比心

交談是一門藝術。在交談的過程中,如果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思考與回應。隻有理解對方的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才可以使交談順暢,更容易達到目的。因此,“知己知彼、將心比心”是交談的原則。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隻雞、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天早上,牧人進來捉雞,雞大聲地叫著,猛烈地反抗。綿羊和乳牛很討厭雞的叫聲,便一起責備雞:“你吵什麼呀,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雞聽了回答道:“他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這是一則寓言,它形象地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理解別人是不容易的,需要將心比心。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扮演著一定的角色,在交際過程中,人們都是以具體角色出現的。由於人們長期習慣於從自己的角色出發來看待自己對待別人的行為,所以認識往往帶有不同程度的片麵性。例如,顧客認為營業員不盡職責,營業員卻覺得顧客是在找麻煩;當領導的覺得下屬不服從管理,當下屬的覺得上級不了解實際情況……因為角色不同,理解出現問題,人際交往就會發生衝突,不能相互尊重,最終造成交往不暢和交談障礙。

人要想克服這種交談障礙,就要進行換位思考,即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假使自己處在對方的位置上會怎麼樣。

有一位母親很喜歡帶著五歲的孩子逛商店,孩子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裏的東西琳琅滿目,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係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抱在懷中。母親學會了“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孩子也不再討厭逛商店了。

其人的認識難免受到主觀認識等諸多條件的限製,如果不能衝破這些條條框框的限製,人就很難得到正確的認識。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與人進行交談,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定範圍和條件下克服這種局限性,有效觀察、體會和分析問題,改變原有不正確的認識。

有一位主管看見一位員工沒有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是在室內休息,本打算上前詢問緣由,可一想,與其劈頭蓋臉地說員工一通,還不如自己以身作則,及時替這位員工為客戶服務。該主管在忙時,別的員工告訴他,那位員工已經感冒好幾天了,卻堅持帶病工作,剛才實在挺不住了,才進屋休息一會兒。主管了解這一情況後,及時將這位患病的員工替換下來,讓其回家休息。

我們常說遇事要將心比心。人是有感情的社會性動物,需要別人的理解。學會換位思考能夠幫助我們通過轉換立場來發現新問題、尋求新答案,克服自我中心主義或先入為主的種種主觀偏見,打破舊的思維框架或心理定式,客觀公允地審視和認識自我的實際情況以及與客體的真實關係。

總之,換位思考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了解,溝通順暢,是人與人之間交往、交流的平台,它密切了人們之間的關係,增進了人們之間的情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與紐帶。

讚美是交往的“潤滑劑”

讚美,是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幾句適度的讚美,可使對方產生親近心理。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讚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讚美作為一種與他人交談的技巧,不但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齬齟和怨恨,還可以輕易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清朝出現過一部叫《一笑》的書,裏麵記載了這樣一則笑話:古時有一個說客,當眾誇口說:“小人雖不才,但極善奉承。

平生有一願,要將1000頂高帽子戴給我最先遇到的1000個人,現在已送出了999 頂,隻剩下最後一頂了。”一長者聽後搖頭說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後一頂用什麼方法也戴不到我的頭上。”說客一聽,忙拱手道:“先生說得極是,不才從南到北,闖了大半輩子,但像先生這樣秉性剛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實沒有!”長者頓時手撫胡須,得意地說:“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聽了這話,那位說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這最後一頂帽子剛剛送給先生你了。”

這隻是一則笑話,卻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說客的機智外,更包含著人們一般無法拒絕讚美之詞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讚美他人能滿足他人的自我心理。如果你能以誠摯的敬意和真心實意的讚揚滿足一個人的自我心理,那麼任何一個人都可能變得更通情達理、更樂於合作。

讚美之於人心,如陽光之於萬物。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讚美,人人喜歡讚美。很多時間,尋求讚美不是虛榮心的表現,而是渴求上進,尋求理解、支持與鼓勵的表現。父母經常讚美孩子,家庭氣氛就會和睦、歡樂;領導經常讚美下級,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就會不斷被激發和調動。愛聽讚美,出於人的自尊需求,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人經常聽到真誠的讚美,明白自身的價值獲得了社會的肯定,也有助於增強自尊心、自信心。

有的人吝惜讚美,很難給予別人一句讚美的話,他們不懂得,多正麵引導,多表揚鼓勵,是交談的一種方式。予人以真誠的讚美,體現了對人的尊重、期望與信任,有助於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是協調人際關係的好方法。人人皆有可讚美之處,隻不過長處與優點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隱有顯罷了。隻要細心,你就能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

心理學家威廉姆·傑爾士說過一句話:“人性最深切的要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適當讚美對方,會增強彼此之間和諧、溫暖和美好的感情。丘吉爾曾經說:“你要別人具有怎樣的優點,你就要怎樣地去讚美他。”實事求是,而不是誇張地讚美,真誠地而不是虛偽地讚美,會有助於規範對方的行為。

人們喜歡恰如其分的讚美,不喜歡天馬行空的“亂吹亂捧”。

不適度的讚美會使剛開始的交談走向結束。

在人類的天性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喜歡,希望能在別人的讚美聲中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且不說優秀、傑出的人物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即使是普通人,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優秀品質值得去讚美。因此,在日常交往中,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恰到好處地讚揚別人,不僅能起到鼓舞對方的作用,也能密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讚美別人,既要有誠意,也要講究口才與方法。下麵是需要注意的幾點:

1.因人而異,突出個性

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讚美要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有過突出成就的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以為豪的過去;對現在努力拚搏並取得成績的人不妨語氣稍為“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稱讚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不可虛誇。

2. 實事求是,措辭適當

實事求是,是指讚揚應以事實為依據,這與“阿諛奉承”有本質區別。“阿諛奉承”是出自主觀的願望,是為了一己之私,有著明顯的巴結奉承的目的。而真誠的讚揚則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是一種真情的流露,旨在使人快樂,與人進行有感情的交談。

真誠的讚揚除了要以事實為依據外,措辭也要適當。主要應注意兩個方麵:一是不要誇張;二是不要過分。

不要誇張,是指讚美時語言應該樸實、自然,不要有任何修飾的成分,不要誇大其詞。

不要過分,指的是讚美要適度,有的話說一次兩次、一句兩句就足以使對方快樂。如果一句讚揚話說過多次或者在某個人身上“堆”上太多溢美之詞,反而會使對方認為自己“不配”,甚至會疑心你的動機不純。

3. 讚美的內容要具體

讚美要具體,不能含糊其辭。含糊其辭的讚美可能會使對方混亂、窘迫,甚至緊張。讚美越具體,說明你對對方越了解,彼此關係也更親密。

克萊斯勒公司專門為羅斯福總統製造了一輛汽車,因為總統下肢癱瘓,不能使用普通的小汽車。工程師把汽車送到了白宮,總統立刻對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說:“我覺得不可思議,你隻要按下按鈕,車子就開起來,駕駛毫不費力,真妙。”總統的朋友和同事們也在一旁欣賞汽車,總統於是又當著大家的麵誇獎:“我真感謝你們花費時間研製了這輛車,這是件了不起的事。”

總統接著欣賞了散熱器、特製後視鏡、鍾、車燈等,換句話說,他注意並提到了每一個細節,他知道工人為這些細節花費了不少心思。這種具體的讚美讓工人們感覺到總統的真心實意。

4. 讚美要合乎時宜

讚美要收到預期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飲到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

當有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美能激勵他下決心做出成績,中間的讚美有益於他再接再厲,結尾的讚美則可以肯定他的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達到“讚揚一個,激勵一批”的效果。

5. 讚美要恰如其分

恰如其分,就是避免空泛、含糊、誇大,而要具體、確切。

讚美的不一定非是大事不可,即使是別人一個很小的優點或長處,隻要能給予恰如其分的讚美,同樣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次會議上,何處長在總結工作提到發表文章比較多的小楊時表揚道:“小楊同誌肯動腦子,好鑽研,近來成果很多,發表了七篇文章。其他年輕同誌要向他學習,搞些成果出來。”話音未落,就有一位年輕的部下插話說:“水平不能以文章來定,文章的好壞不能以發表的多少來定。發表文章多並不一定說水平高,也有可能是文字垃圾多。有的人一輩子就發表一篇或幾篇文章,影響卻很大,難道說水平低嗎?”何處長被問了個瞠目結舌,不得不解釋一番。結果弄得大家都掃興而歸。

何處長的尷尬不在於他沒有根據,而是有據卻無理,他的表揚經不起推敲,有“水分”,太誇張,所以其他人心裏不痛快,把他的讚美給堵了回去。可見,讚美要恰如其分,具體、確切。

肢體語言也能傳情達意

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通過身體的各種動作來傳達人的思想,從而代替語言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

很多人相信肢體語言能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比口頭語言表達更真實、更可信。人類學家雷·博威斯特研究發現,在一次麵對麵的交流中,語言所傳遞的信息量在總信息量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35%,超過65%的信息是通過非語言交流方式完成的。有人對發生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上千次銷售和談判過程做了詳細的研究,結果表明,商務會談中談判桌上60%~80%的決定是在肢體語言的影響下做出的。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地位,發揮傳遞信息的作用。

也許你還沒意識到你的每一個動作會有這麼大的影響,但是不要忘了,每個觀察你的人都是業餘心理學家,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相當準確地分析你的每一個動作,正如你也常常不經意地在分析別人一樣。

在很多場合,通過你的走路姿勢、站姿、坐姿、神態、表情、目光等,你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你有什麼心態,你是領導者還是被領導者,是對生活充滿自信的成功者還是消極對待人生的失敗者。

剛剛畢業的李小姐在參加某外資公司的招聘麵試時,主考官讓她將椅子挪近一點坐,她並沒有在意這一細節,放椅子時發出了較大的響聲,結果失去了這份工作機會。事後,這位李小姐深有感觸地說:“我當時把應聘可能考慮的細節全注意到了,比如衣著整潔幹淨,自薦材料製作精美,回答問題也可以說是幹淨利落,但萬萬沒有想到主考官要我挪椅子竟然也是一種考法。”

無獨有偶。某名牌大學的一個畢業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職。在麵試時,這位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學生一進門就坐在沙發上,蹺起二郎腿,還不時地搖動。如果在家裏,這是個再平常不過的姿勢,但在麵試的情境中很不合適。結果,負責麵試的人連一個問題也沒有問,隻是客氣地說:“回去等消息吧。”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心理學教授馬拉比認為,肢體語言可以用於了解交流者之間的關係、條件和處境,了解他們是職業型的、親朋型的,還是上下級、師生或其他關係。通過肢體語言,我們可以表達語言所不能表達的內容,與人交流時,肢體語言可以展示我們自己,拉近雙方之間的距離,可見肢體語言是多麼地微妙!

目前,有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時,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不僅要求人才具備較高的學曆、專業知識以及技能,還要求人才具有較好的修養和心理素質。肢體語言的作用提醒求職者在麵試時要注意每一個細節。

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應聘一家廣告公司的職位時,就很好地把握了肢體語言的表達這一點。事後他繪聲繪色地說:“應聘不同於談判,不能用眼睛逼視對方,這樣會使對方產生一種戒備心理,不利於麵對麵地進行交流。因此,麵試時,我的眼睛通常隻盯住主考官鼻尖下方到嘴唇上方的那個部位,這樣,對方在說話時我能夠集中注意力去聽,並能夠迅速地調動思維,做到準確及時地回答問題;而且我的表情不會過於拘謹,可以始終保持自然,再不時配以真誠的微笑,表示我對他所說的話能夠理解和認可,所以我們之間談得很融洽,這次應聘很順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