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的世界戰爭(1 / 3)

倘若我們對曆史的發展道路有些微懷疑,也許當納粹軍隊橫掃歐陸,逼近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時候,我們會對世界前途悲觀起來。我們幸而並沒被希特勒的閃電戰閃花了眼睛,也沒被任何由侵略者放出的外交煙幕混亂了頭腦。我們對世界前途有一個基本看法,憑著這看法我們可以預測出世界戰爭的日趨擴大是必然的,而最後將必然是前進的民族戰勝反動的侵略者。我們看出來德蘇戰爭以及整個世界戰爭的長期性,因此並不因初步的戰爭局勢動搖我們的勝利信心。

在幾個月前,我曾在題為《德蘇開戰後世界新形勢》一文中,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的不同階段,及每個階段的質的差異。太平洋大戰爆發,又使這次戰爭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一階段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都是蘇德開戰後鬥爭階段的繼承和發展,但卻有了明顯的質量變化。這一新階段的戰爭內容仍舊是侵略與反侵略兩條陣線的生死搏鬥,法西斯強盜們連續侵略,而民主國家也繼續英勇抗戰。在戰爭的形式上,表現為人類從古未有的偉大壯觀,區域遍及於東西半球。戰爭之殘酷和激烈也將超越過任何以往的戰爭階段。而且在戰爭形式上最鮮明的特點是:第一,侵略方麵與反侵略方麵各國的結合都極為密切,行動更為一致;第二,西方的德意與東方的日本都陷於兩麵或甚至四麵作戰,因而在力量上必然分散,在戰略上發生了矛盾現象;第三,由於侵略者力量的分散和戰略矛盾,便增加了民主國家作戰的主動性,進而更造成某個戰場的有利反攻,從這一階段的戰爭的本質上說,也是上一階段的更高發展。這一階段的戰爭性質更為明朗,更為單純,更為淨化,使希特勒組織反蘇十字軍將民主國各個擊破的美夢完全粉碎,使反侵略陣線內某些國家個別妥協或中立的可能性化為烏有。在這一階段間,無所謂“反蘇”,“反共”,隻有侵略與反侵略。而且我們還敢肯定的說,由於這一階段的發展,世界上將無所謂中立國家,即便有表麵的中立國,而骨子裏仍然是不會中立。由於世界上隻剩下兩條戰線,全世界所有的各種各樣的革命運動更加密切聯係,統一於反侵略戰線裏麵,一致對侵略主義作殊死鬥爭。換句話說,反侵略力量的團結不限於民主國內部,也不限於民主國與民主國之間,而必然要擴大到將侵略國家內部的革命力量都包括進去。

明白了上述的戰爭性質及其內容,我們就很容易了解為什麼日本一向高舉著“反共”旗幟,卻偏又同蘇聯訂立中立協定,偏又不北進而突然向英美進攻。“反共”是法西斯侵略政策的一個部分,一個側麵,而不是它的全部目的。它的真正要求是奪取市場和殖民地,因此“反共”在有時甚至隻是一種侵略行動的煙幕彈。太平洋大戰爆發的第二日,德意日三強盜在柏林簽訂個新的協定,約好一致對英美作戰到底,反而對蘇聯一字不提。這一點不僅反映了現階段世界戰爭的本質,同時也反映出侵略國家的戰略矛盾。由於這矛盾,就幫助了像蘇聯這樣的民主國家爭取到戰略主動,在一方麵暫時減輕了戰爭危機,在另一方麵就集中起力量來拚命反攻。侵略戰線上這種戰略的矛盾現象隨時出現,當希特勒東進的時候就不得不緩和了對英閃擊,放棄了非洲攻勢;同樣的,當目前日本南進的時候,也不得不對蘇妥協,對中國暫時停止了大規模進攻。過去民主國家失去了許多機會,今後必須抓緊敵人的每一個戰略矛盾,予以繼續打擊。如果真能很正確的利用敵人矛盾,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將不是軸心國各個的擊破民主國,而是民主國將軸心國各個擊破。

所以在目前最要緊的是,民主國必須團結一致,統一行動,在個別戰場上趁機反攻,將侵略陣線個別擊潰。當然,侵略陣線上首先擊潰的比較弱的一環,代表這一環的侵略國家一定是外強中幹,經不得久戰,經不得消耗,像西方的意大利和東方的日本。

對於世界大戰的性質即已明了,我們便可以進一步來考察大戰擴大到太平洋的種種原因。

最先了解日本侵略政策的真正性質的是中國人,最執拗頑固而終於受事實嚴重教訓的是美國的孤立派。遠在九一八事件之初,同胞中有識見的人們就看出來“九一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序曲,具有著重要的國際意義。當時對九一八事件予以重視的是蘇聯人民和美國政府,二者重視的出發點完全兩樣,所以在采取的應付行動上也各不相同。在蘇聯,出於敏銳的政治自覺性,立馬著手加強了遠東防禦,以提防任何的突然事變。在美國,由於一方麵感到遠東利益的遭遇威脅,一方麵又不十分能理解日本大陸政策的真正用意,所以隻在道義上,不如說是在口頭上,對日本做一點譴責表示。日本正同希特勒如出一轍,在開始侵略的軍事行動的時候,利用列強同蘇聯的先天矛盾,樹出來一麵“反共”或“反蘇”的虛偽大旗,卻大膽的進行征服世界的初步詭計。當東方的中國,非洲的阿比西尼亞,歐洲的阿爾巴尼亞,西班牙和捷克,這些國家次第遭受了法西斯的蹂躪以後,有識見的人們都知道世界和平的不可分,應該組織一個反侵略的和平戰線。而張伯倫之流的紳士們卻還在執迷不悟。他們,不管在主觀上如何想法,在客觀上卻縱容了侵略主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