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動方向之謎(1 / 3)

《推背圖》reference_book_ids\":[658214697847646106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

德蘇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早晨,鬆崗洋右在自己的花園中走來走去,好像有什麼心思一樣。其實他已經努力的思索了很長時間,他思索過德蘇戰爭的可能前途,思索過德蘇開戰後的世界戰爭的新形勢,思索過帝國內部可能引起的許多問題,還有他自己的外交政策,他大概已經思索得頭昏腦脹,才來到花園中去散步,讓頭腦“清空”起來。從鬆崗要把頭腦“清空”這一點看,可知道在當時他的腦袋裏是多麼混亂。一個外交當局者的腦袋正像一個會轉動的地球儀,用不同的色和線反映出世界來,所以德蘇大戰的突然爆發,隻看鬆崗的頭腦混亂這事實,正反映出國際局麵和日本當局者步伐的突然混亂情形了。

非常可能的,日本當局因為會料不到戰爭爆發得這麼快,至多也不過是微有所感。所以雖然德意日三國是軸心夥伴,而實際上,日本在軸心關係上邊多少不免被看做外江佬。這一點,正說明了日本在國際大局中一部分的苦惱原因,而且注定了日本軍閥在事變後的難堪是難以避免的。在兩年前德蘇協定突然宣布的時候,日本也曾有過這差不多同樣的苦惱,所以在兩次希特勒對蘇聯態度重大變化後,日本政府當局都是始而瞠目結舌,繼而很快的改組內閣。這次希特勒對蘇用兵恰是在中立條約締結不久之後,當然使日本軍閥及外交界更有許多難言之苦。因此,一向掛著“防共”招牌投機冒險的日本統治者,在德蘇大戰已經匝月的今日,發言人仍然是非常慎重,行動仍然像謎一樣的費人猜測。不過,希特勒這一群侵略強盜的東方夥伴,決不會長期的保持沉默,他時時刻刻都需要趁火打劫,而如今,更大的冒險也許就要馬上動手了。

在德蘇大戰爆發的第十天,東京的強盜首領們舉行了日本有史以來的第八次禦前會議。會議的具體內容,外邊人到目前還不能詳細知道,隻知道日本政府發言人不止一次的提到在禦前會議中對時局有重大決策,且不久就可以見諸了實際行動。又過兩個星期,日本內閣又來了個總辭職,而結果是局部改組。有人說,這次日本的改組內閣是受了德國的壓力,又有人說英蘇互助協定乃近衛內閣辭職之直接原因,其實近衛內閣改組受國際形勢突變的影響是不成問題的,但更主要的直接原因恐怕還是為實現禦前會議的重大決策。國內有些人在估計敵人困難時常不免過於誇張,對於這次近衛內閣的變動也不免認為是敵國政治崩潰的又一表現。但是要知道:每一次日本內閣的改組都多少反映出敵國內部的政治危機,而同時更須注意到每次改組都表示內閣中政黨矛盾的單純化和軍閥統製的步步加強。從這一觀點說,我們對於敵國任何一次的內閣改組都不應存在一絲的僥幸或樂觀,而須要更高的提起我們的警覺性。

根據每天新聞的暗示和宣傳,日本軍閥最近將采取新的冒險了,歐美人士的目光移向亞洲東部了。但日本侵略者將要北進呢還是南進呢?並且是不是馬上就會發動呢?

要解答這個謎,必須從不同的方向來作考慮。首先,我們要瞧瞧歐美人士對這個謎是怎樣看法?在德蘇戰爭爆發的頭幾天,英國和美國的大部分有地位的報紙都估計日本要開始北進,隻有一部分審慎的觀察者才能夠冷靜發言。自然,日本北進的預測消息不僅有變為現實的可能性,且代表一小部分英美人的愚蠢願望,甚至出於少數新聞機構的有力鼓勵。這部分人又紛紛的把視線由北方移到南方,由大陸移向海洋,由西伯利亞移向越南和泰國。然而問題還不是這麼簡單,也許問題的複雜性使任何國際觀察者都不敢輕下結論。

日本為什麼要進攻蘇聯呢?關於這問題,一般人提出的理由是: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出兵夾擊蘇聯,而且占領西伯利亞,這原本就是“大陸政策”的一部分。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起就懷著這種野心,它是武裝幹涉蘇聯革命的列強之一,曾經用軍隊侵入西伯利亞,一直到一九二一年的華盛頓和會之後。在各國幹涉部隊中有一個名叫威廉·格利弗司的將軍,他在一本書中談到日本軍隊曾以各種武器給予反對革命的哥薩克將軍謝米耶夫,和所有其他對它的目的有用的叛徒和白黨。什麼目的呢?格利弗司將軍在書中指出來日本希望能在東西伯利亞獲得統治地位。華盛頓會議後日本的幹涉部隊雖然撤回來了,但日本的野心卻不曾有一點稍稍收斂;它一直在滿蒙一帶豢養著舊俄的亡命之徒。日本在進攻蘇聯的幌子下占據了我國的東北四省,在“防共”的煙幕上來進行滅亡中國的毒辣計劃。從上述跡象的溯源看,從日蘇兩國的社會性質的對立看,和從希特勒企圖迅速擊潰蘇聯的需要看,日本北進似乎是必然的,其餘的問題隻是開始的時間問題。但是真奇怪,這幾天又差不多都忽然估計著日本快要南進了,到底日本玩的是什麼把戲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