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戰場上的神秘武裝(3 / 3)

從東漢末葉以來,曆史上就不斷的出現這種類似的農人運動,王川還隻走著那條古舊的道路,在北伐前後,大江以北,到處像狂潮般湧起來披著迷信外衣的農人結社,黃學會也許就是當時的黃槍會,不過形式上多少有點兒改變罷了。

王川老頭子不知什麼時候離開了大別山北麓的故鄉,來到鄂北的應山。他的最早的而且最有成就的徒弟是一位叫做周道引的莊稼人。他有三十開外的年紀,高個子,瘦瘦的臉孔,藍眼睛,同生人說話時他的鼻尖上便冒出來一圈汗珠子,但他現在一點也不像莊稼人,穿著吊兒郎當的長袍子,罩一件日本兵的黃大衣,戴一頂舊氈帽,兩隻大而瘦的手上長著長長的指甲。他很久以來就脫離了生產,專事傳道和打仗了。

他是隨縣的淅河人,據說民國十七年他在應山入了黃學會,以後就一邊種田,一邊傳道,一邊打仗,越打越出名,同土匪結的仇越深,越叫他欲罷不能。抗戰軍興後,隨縣地方不靖,周道引便被各處歡迎去設“學”傳道,保護財產和家小。隨縣的黃學會可說是周道引一手傳播的,所以本來同學們應該把他當師兄道友看,卻破例稱他為先生。他在黃學會中的地位僅次於王川,家中客常滿,到處受尊敬,儼然是一位農人英雄。

起初,地方政府對黃學會並不注意;後來看它的勢力一天天的大起來,在維持治安上很有用,便轉而來利用它。政府給他們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國衛隊,而聘請王川為總指導。周道引為副指導。這等於是承認他們是個合法組織,允許其自由發展。

當時在北河駐防的一位淩師長,他特別幫助黃學會。並召集了一部分加以訓練。五月隨棗會戰時黃學會同敵人打了幾次仗,親眼看見敵人的燒殺奸掠,如今他們的鬥爭對象就偏重在鬼子身上了。

黃學會第一次正式同鬼子作戰是在五月隨棗會戰的時候,不,按農人所過的舊曆講,那一天是三月二十五。那一天周道引帶領幾百個一天沒有吃飯的男女同學,在隨縣東邊的祖師廟同鬼子發生了遭遇戰,曾經奪回來一挺輕機槍。一兩天後在黃家寨同敵人又碰了麵,經過了慘烈的犧牲才殺出了包圍。兩次作戰後,因為戰死的得不到一點撫恤,受傷的得不到醫治,甚至得不到一句安慰,甚至奪獲的機關槍和其他戰利品繳給地方政府後得不到一點獎勵,於是有許多農人便不免灰心了!

但在最近這一次鄂北戰役中,他們又踴躍的修道路,抬擔架,作向導,英勇的參加戰鬥。擂鼓墩的爭奪戰,黃學會有四十名同學手執大刀,帶領著軍隊衝破敵人三道鐵絲網,直攻人敵人據點。並幫助自己的軍隊將一門俘獲的野炮拖下那座高山,拖回到自己的陣地來。某集團軍×總司令特賞給他們三百元,並且轉請省政府明令嘉獎。在其餘許多大小的戰鬥裏,黃學會也常能盡力來協助軍隊。隻是有許多部隊長官還不能了解黃學會的本質,不能使這龐大的群眾組織充分的發揮作用。

黃學會是一個散漫的組織,沒有人能把同學們全體集合,也沒有人能知道同學的數目,但它是一個龐大的神秘的武裝力量,從這組織可以看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村,且看它將來的轉化罷。

一九四〇年元月初於樊城

(原載《全民抗戰》一九四〇年第一〇九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