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知足惜福,感恩會讓工作更快樂(2 / 3)

“麻煩你停在那裏,等我一下好嗎?”

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台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羅奇的車子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說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他不用花一分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給你一輛和這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裏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羅奇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裏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來。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這一天,羅奇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真的更令人快樂。人的一生,為他人付出得越多,你的心靈就越富足,你就越過得胸懷坦蕩、泰然自若。而一個人給予得越少,他的心靈就越幹枯,他就越過得心神不寧、忐忑不安。心靈富足的人必會愛人,因為愛就是給予,愛就是富足,愛就是寬廣,愛就是一切。

付出、奉獻、分享和幫助,這是我們真正的立身之本。隻要我們養成習慣,我們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可付出、可奉獻、可分享、可給予和可幫助別人的資本,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心靈與物質的富足。

4.用感恩的心對待當下的生活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和尚負責每天早上清掃寺院裏的落葉。這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次起風時,樹葉總是隨風飛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地上的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找個好辦法以讓自己輕鬆些。

後來,另一個和尚對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

小和尚認為這是個好辦法,於是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幹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走到院子裏,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滿地落葉。老和尚慢慢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搖樹,明天落葉還是會飄下來的。”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做的,唯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庫裏希坡斯曾經說過:“過去與未來並不是‘存在’的東西,而是‘存在過’和‘可能存在’的東西。唯一‘存在’的是現在。”

再看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人請佛陀指點迷津。

佛陀邀他進入內室,耐心聆聽此人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存疑的各種問題達數小時之久。最後,佛陀舉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點他什麼。

“你今天吃了早餐嗎?”佛陀問道。

這個人點點頭。

“那你洗了早餐的碗嗎?”佛陀再問。

這人又點點頭,他張口欲言,可佛陀在這人說話之前說道:“你有沒有把碗晾幹?”

“有啊,”此人有些不耐煩了,“現在你可以為我解惑了嗎?”

“你應該已經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著把他請出了門。

幾天後,這個人終於想明白了佛陀點撥的道理。佛陀是在提醒他,要把重點放在眼前,必須全神貫注於當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要點。

活在當下,是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當你活在當下,而沒有過去拖在你後麵,也沒有未來拉著你往前時,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這一時刻,生命因此具有了一種巨大的張力。這就是使生活豐富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人們都是“貧窮”的。他們也許擁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質財富,但他們是“窮人”。

世界上有兩種窮人——有錢的窮人和沒有錢的窮人。充實的感覺和對物質財富擁有的多少關係並不大,它往往和你生活的方式、生活的品質、生命的喜樂、生命的特性有關。而所有這些東西隻有通過靜心地感悟才能了解其中的深意。

當生命就要走到盡頭的時候,你不妨問問自己:你覺得這一生有沒有遺憾?你認為想做的事你都做了嗎?你有沒有好好笑過,真正快樂過?

回想一下,你這一生是怎麼度過的:年輕的時候,你拚了命想擠進一流的大學;隨後,你巴不得趕快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接著,你迫不及待地結婚,有了小孩;然後,你又整天盼望小孩快點長大,好減輕你的負擔;後來,小孩長大了,你又恨不得趕快退休;最後,你真的退休了,不過,你也老得幾乎連路都走不動了……當你正想停下來好好喘口氣的時候,生命也快要結束了。

這不就是大多數人生命的寫照嗎?他們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為生命擔憂,為未來做準備,一心一意計劃著以後發生的事,卻忘了把眼光放在“現在”,等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過,才恍然大悟“時不我待”啊!

智者常勸世人,要記住“活在當下”。到底什麼叫做“當下”?簡單地說,“當下”包括:你現在正在做的事、停留的地方、周圍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當下”就是要你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這些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認真地接納、品嚐、投入和體驗當下的這一切。也許你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不是一直都活著並與這些為伍嗎?”話是不錯,問題是,你是不是一直活得很匆忙?不論是吃飯、走路、睡覺、娛樂,你是否總是沒什麼耐性,急著想趕赴下一個目標?因為,你覺得還有更偉大的目標正等著你去達成,你不能把多餘的時間浪費在“現在”這些事情上麵,這就是現在大多數人的想法。

但是這些人都無法專注於“現在”,他們總是若有所思,心不在焉,沒有把今天做基礎,明天的大廈會牢固會長久嗎?隻想著明天、明年甚至下半輩子的事:有人說“我明年要賺得更多”,有人說“我以後要換更大的房子”,有人說“我打算找更好的工作”。後來,錢真的賺得更多,房子也換得更大,職位也連升好幾級,可是,他們並沒有變得更快樂,而且還是覺得不滿足:“唉!我應該再多賺一點,職位更高一點,想辦法過得更舒適!”這就是沒有“活在當下”,就算得到再多,也不會覺得快樂。不隻是現在覺得不夠,以後永遠都不會覺得夠。

如果你把每一刻的力氣都耗費在未知的未來,卻對眼前的一切視而不見,你永遠也不會得到快樂。一位作家曾經說過:“當你存心去找快樂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唯有讓自己活在‘現在’,全神貫注於周圍的事物,快樂才會不請自來。”也許,人生的快樂、人生的意義就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綺麗的花,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風景而獲得的。

5.坦然麵對工作中的得與失

人生不會總是在失去,也不會總是在得到,有得有失是必然規律,所以我們應該坦然麵對工作中的得與失,不能經常因為失去而鬱鬱寡歡,因為得到而欣喜不已,這兩種心態會直接導致浮躁,我們應該堅決摒棄。

北歐一座教堂裏,有一尊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塑像。因為有求必應,所以專程前來這裏祈禱、膜拜的人特別多,幾乎可以用門庭若市來形容。

教堂裏有位看門的人,眼看十字架上的耶穌每天要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覺得於心不忍,總希望能夠分擔些耶穌的辛苦。一天,他祈禱時,向耶穌表明了他這份心願。意外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好啊!我下來為你看門,你上來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不可以說一句話。”這位先生覺得,這個要求很簡單。

於是耶穌下來,看門的先生上去。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約定,靜默不語,聆聽信友的心聲。來往的人絡繹不絕,他們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但無論如何,他都強忍下來而沒有說話,因為他必須信守先前的承諾。有一天,來了一位富商,當富商祈禱完後,竟然忘記了隨身攜帶的袋子便離去了。他看在眼裏,真想叫這位富商回來,但是,他還是憋住了沒有說。接著來了一位三餐不繼的窮人,他祈禱耶穌能幫助他渡過生活的難關。當要離去時,發現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開一看,裏麵全是錢。窮人高興得不得了,嚷嚷道:“耶穌真好,有求必應!”說罷萬分感謝地離去。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看在眼裏,想告訴他,這不是你的。但是,有約在先,他仍然憋著沒有說。

接下來有一位要出海遠行的年輕人來到,他是來祈求耶穌降福他平安。正當要離去時,富商衝進來,抓住年輕人的衣襟,要年輕人還錢,年輕人不明就裏,兩人吵了起來。這個時候,十字架上偽裝的耶穌再也忍不住,最終開口說話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