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停止抱怨,為工作的賜予而感恩(3 / 3)

中華英才網曾做過一個關於跳槽的社會調查,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全部受訪者中有過跳槽經曆的人占59.56%,39.89%跳了兩次以上,68.79%的人還有跳槽的打算。企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對新員工進行培訓和培養,往往新員工在剛剛可以獨立開展業務時,便揮手與原來的單位告別。而且,在很多大學畢業生的眼裏,職業素養的分量慢慢地變輕了,出現了很多為了“多幾百塊錢”工資就貿然跳槽的事情。雖然幾百塊錢可能是一個普通員工半個月的生活費,但是這種現象實在讓企業樂觀不起來。

高頻率跳槽,被一些管理理論家認為是感恩心缺失的一個表現。缺乏感恩和忠誠之心,頻繁地跳槽,直接損害的是企業,但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對員工自身的傷害更大。

一位人力資源部老總曾這樣說:“當我看到申請人員的簡曆上寫著一連串的工作經曆,而且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的工作換得太頻繁了。頻繁地換工作並不能代表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更多的感覺是這個人的適應性有些差或者工作能力比較低。如果他能快速地很好地適應並出色地完成一份工作,就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換一份工作的成本是很高的。”

很多人工作稍有一些不如意就跳槽,與同事關係不好會跳槽,看到可以多賺些錢的工作會跳槽,甚至有時候沒有任何原因也會跳槽。在他們眼裏,下一個工作肯定比現在的好,好像一切問題都能以跳槽的方式解決。其實不然。他們這樣反複無常地跳槽,慢慢地,就會失去自我,失去以前那種積極努力的進取精神,一有困難就退縮,遇到麻煩就繞開走。換工作的結果並不能徹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為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以這種“換工作”的態度對待工作,隻會毀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盲目跳槽的員工,他們的工作目標往往不清晰,但期望值卻很高,因而失望也更大。失望越大,對周圍的環境或人的不滿情緒就越強烈,從而惡化情緒,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最終在公司裏找不到適當的位置,不得不加入“失業族”的行列。優秀的成績離不開積累:知識需要積累,財富需要積累,工作經驗也需要積累,而積累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完成的。對許多人來說,在企業待上3~4個月,應該說對企業才剛剛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崗位的技能也才剛剛上手,過早跳槽,對個人來說,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一種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也是對企業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所有人都渴望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工作,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過於頻繁地跳槽,對企業的負麵影響是巨大的,同時也會影響到個人的道德可信度。沒有哪家企業的老板會任用對自己公司不感恩的人。頻繁跳槽,對感恩和忠誠是一種褻瀆,其結果往往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6.用感恩的心驅逐抱怨的“惡魔”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座寺院裏住著一位道行高深的住持,那位住持給寺院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到年底,寺裏的和尚都要麵對住持說兩個字。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新和尚心裏最想說什麼,新和尚說“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沒等住持提問,就說:“告辭”。住持望著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所說的“魔”,就是新和尚心裏沒完沒了的抱怨。這個新和尚隻考慮自己要什麼,卻從來沒有想過別人給予了自己什麼。像新和尚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些人這也看不慣,那也不如意,怨氣衝天,牢騷滿腹,總覺得別人欠自己的,社會欠自己的,從來感覺不到他人為自己的生活所做的一切,這種人心裏隻會產生抱怨,不會產生感恩。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熬過去。感恩者遇上禍,禍也能變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會變成禍。

兩個在沙漠中迷路的行者,已行走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碰見一個牽駱駝的老人,老人給了他們每人半碗水。兩個人麵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身體的饑渴,抱怨之下順手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人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擁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並且懷著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了這半碗水而死在沙漠之中,後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終於走出了沙漠。

在一次大陸和台灣兩岸十大傑出青年座談會上,一家大公司的經理發言後,會場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他發言的第一句話:“日本有個阿信,台灣有個阿進,阿進就是我。”接著,他給大家講了他的故事。

阿進的父親是個盲人,母親不但是個盲人而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幾個弟弟妹妹也都是盲人。失明的父親和母親隻能當乞丐,住的是亂墳崗裏的墓穴。他一生下來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討。在10歲的時候,有人對他父親說,你該讓兒子去讀書,要不他長大了還是要當乞丐。父親就送他去讀書,上學第一天,老師看他髒得不成樣,給他洗了澡。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洗澡,感動得他淚流滿麵。

為了供他讀書,12歲的姐姐被迫到青樓去賣身。照顧失明父母和弟妹的重擔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從不缺一天課,每天一放學就去討飯,討飯回來就跪著喂父母。後來,他上了一年中專學校,竟然獲得了一個女同學的愛情,但未來的丈母娘說:“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樣的一窩窮人。”她把女兒鎖在了家裏,用扁擔把阿進打出了門……

講到這裏,他提高了聲音:“但是,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雙目失明,但他們給了我生命,至今我都是跪著給他們喂飯;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煉,給了我這樣一份與眾不同的人生;我感謝社會,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社會各行各業勞動者給了我衣、食、住、行及教育;我也感謝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擔打我,讓我知道要想得到愛情,就必須奮鬥,就必須有出息……”

許多時候,我們總是抱怨,抱怨生活中的一切,抱怨不公平的待遇、不如意的愛情,甚至抱怨天氣的陰晴。其實,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周圍的一切,你會有另外一種心情。

我們很容易抱怨,以至於有時自己都沒有察覺。抱怨與感恩背道而馳;抱怨與敬業水火不容。當你抱怨你的妻子把飯煮糊了,這便表示你沒有以愛去接受你妻子的過失;當你抱怨工作太多太累的時候,這便表示你沒有對公司給你提供的機會和薪水感恩。

某公司有一位員工,在公司已經工作了12年,薪水從不見漲。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當麵向老板訴苦。老板說:“你雖然在公司待了12年,但你的工作經驗卻不到1年,能力也隻是新手的水平。”

這名可憐的員工在他最寶貴的12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2年的新員工工資外,其他的一無所獲。

也許,這個老板對這名員工的判斷有失準確和公正,但我相信,在當今這個日益開放的年代,這名員工既然能夠忍受12年的低薪和持續的內心鬱悶而沒有跳槽到其他公司,就足以說明,他的能力的確沒有得到其他公司的認可,或者換句話說,他的現任老板對他的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

看看我們周圍那些“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隻知抱怨而不努力工作的人吧,他們從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機會,更沒有對他們的工作心存感恩。他們不懂得,豐厚的物質報酬是建立在認真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更不懂得,即使薪水微薄,也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的機會提高自己的技能。他們在日複一日的抱怨中蹉跎歲月,而技能沒有絲毫長進。最可悲的是,抱怨者始終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工作機會來之不易。不懂得感恩,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隻知抱怨的人,不管他們的學曆有多高,總是排在被解雇者名單的最前麵。

年輕人往往充滿夢想,這是件好事。但年輕人還需要盡快懂得,夢想隻有在腳踏實地的工作中才能得以實現。許多浮躁的人曾經也都有自己美好夢想,但始終無法實現,最後剩下的隻有滿腹的牢騷和無邊的抱怨。

所以,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去驅逐心中抱怨的“惡魔”,實現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