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和現在可不一樣,談戀愛是很害羞的,不像現在表白得那麼清楚明白,特別是女孩子,把愛都藏在心裏頭。其實彭淑清也很想跟蔣含宇照一張照片,但是叉不好意思。對彭淑清而言,可能照了這張照片,可就是一個定情物了,兩個人的關係基本就定下來了。但是合影還是照了,隻是彭淑清刻意地和蔣含宇保持了一段距離。
畢業了,馬上就要離開學校了,蔣含字找彭淑清來了。他寫了一個條子,大致也就是我們在哪個哪個地方見麵之類的意思。
彭淑清去了,蔣含宇比彭淑清晚到了一小會兒。
剛剛見麵.蔣含宇就說了:“我們的關係能不能進一步向前發展?”彭淑清就等這句話呢,她非常肯定而又特別害羞地說:
“可以啊!”4年了,這層窗戶紙總算被捅開了。
終成眷屬畢業分配的時候到了,兩個人響應黨的號召,選擇了到農村和基層鍛煉。當時大學畢業分配的方向有四個麵向,麵向農村,麵向基層,麵向邊疆,麵向工礦。可以說,是哪裏需要到哪裏去。蔣含宇選擇了農村,被分配到遼寧淩源縣的農村;彭淑清選擇了工廠,被分配到遼寧錦西石油五廠,兩個人專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當時的交通條件非常不便,兩個人的工作單位相距200多公裏,近4年時間裏兩個人隻見過3次麵。
熱烈愛戀中的兩個人都把愛和相思深深地藏在了來來往往的書信當中。當時的情書與現在的情書不一樣,可以說都是革命情書,信中的內容多半是工作啊、學習啊、革命啊……沒有那麼多浪漫的情調也沒有愛情、親密之類的字眼兒。
1971年1月17日,兩個人花了40多元錢,在淩源縣舉辦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婚禮,正式結為夫妻,成為“中國第一幸運伉儷”。沒房、沒床,彭淑清從錦西來到蔣含宇的單位,利用一個軍人家屬探親的空當,借這位軍人的家暫作新房。彭淑清隻買了一雙新單鞋,蔣含宇買了一雙新棉布鞋,外加一床新床單、一對新枕頭,這就是他們新婚的全部家當。
蜜月沒過完,彭淑清就惦記著廠裏的工作返回了錦西。那年的9月份,湖北省江漢油田籌建,需要從全國各地抽調技術力量,彭淑清不顧幾個月身孕,毅然報名。1972年4月.彭淑清來到了原是一片荒野的油田,他們所在的煉油廠新建製叫十六團。這裏沒有廠房、沒有宿舍、沒有道路,甚至連買菜都要到三四裏外去買,住的是蘆席搭成的幹打壘(上麵蘆席下邊是黃土搭的房子)。當時彭淑清已經懷孕7個月了,從東北出發到湖北江漢油田報到,參加油田會戰。因為路上奔波勞累,孩子7個多月就早產生在了老家。
那時候的產假是56天,彭淑清隻在家休息了40天.就去報到上班了。當時蔣含宇還在東北,彭淑清一個人抱著40多天的小孩,領著60多歲的老媽媽.3口人從韶山坐火車去湖北上班。
彭淑清為什麼那麼早就去報到呢?
“不能給主席抹黑,不能給韶山人民丟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這就是她當時最樸素的想法。
領導了解了彭淑清的情況,關切地說:“你產假都沒休完,你幹脆回去休產假吧。工資照發你的。”彭淑清急了說:“我既然來了就要上班,你給我分配工作吧。”就這樣,彭淑清開始了在湖北的工作和生活,一幹就是8年,那裏的條件的確差,買菜買雞蛋要清早起來,走上一兩裏路才能碰到老鄉。當時的口號是先生產後生活,一切為了生產,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盡管艱苦,他們卻過得非常充實,非常愉快。他們在那裏幹了8年,是江漢油田荊門煉油廠最艱苦的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