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因為工作需要,蔣含宇和彭淑清夫婦倆又雙雙來到江西支援建設九江煉油廠。兩個人從基層幹起,先後獲得了高級職稱,蔣含宇還擔任了公司的領導。
有一天,蔣含宇敲響了候波的家門。
侯波就是為毛澤東照相的攝影師,那張充滿了笑聲的照片就出自她的手筆。一見麵,侯波就非常感慨而驚訝地說:“都長這麼大了!”那是1992年7月,32年已經過去了。而在她的印象中,蔣含宇、彭淑清始終還是孩子。
落座後,她忙不迭地問這問那,兩個人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笑得合不攏嘴。一幅照片,成就了一樁美好的姻緣,侯波打心眼兒裏高興。
為了記錄這段人生中最難忘的那個瞬間,蔣含宇曾經寫過一首詩,詩的名字叫《在那杜鵑花盛開的六月》:
在那杜鵑花盛開的六月.風兒漫舞,百花飄香。
瀏陽河水縱情歡笑.韶山一片豔陽。
鄉親們奔走相告,師生們歡呼把歌唱。
啊,毛主席回到了久別的故鄉!我把鮮花捧在毛主席胸前.我把紅領巾獻給毛主席。
毛主席的大手撫摩著我的肩.幸福的暖流湧進我的心房。
那慈祥的笑容,那赤子的情戀永遠永遠在我的心裏珍藏,毛主席的期望是力量的源泉,毛主席的恩情世世代代永不忘.那勝利的光輝,那激越的懷念,永遠永遠在我的心裏珍藏。
1999年,在祖國50周年華誕之際,蔣含宇和彭淑清兩個人回到了家鄉韶山。站在當時和毛澤東照相的地方,彭淑清感慨萬端,她說:“如果毛主席還在的話,知道我們結為夫妻了,還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滿,他老人家一定會很高興。”紅色收藏自從那張照片發表之後,蔣含宇和彭淑清贏得了無數欽羨的目光。幾十年來,夫婦倆應邀作了許多次報告,到各地演講,收到了上千封信函,同時也收到各地寄來的紀念毛澤東的書法、繪畫、詩詞、著作等作品。所有來信,都在表達對毛澤東的無限愛戴。即使在他們結婚之後,仍然有不少書畫名家給他們寄作品,祝福這對夫婦。毛澤東逝世後,仍然經常有人給蔣含宇夫婦寫信、寄東西,以表達對毛澤東的崇敬之情。
夫婦倆很珍惜這份純樸感情,他們把寄來的信、物品都仔細收藏起來。沒事的時候,他們就把那些東西拿出來檢視一番,沉浸在對毛澤東的無限懷念之中。忽然有一天,他們被這些珍藏所啟發,蔣含宇、彭淑清開始有意識地收集起與毛澤東有關的一些物品.每每見到有關毛澤東的書籍或紀念品,他們都要購買,如今收藏量已經相當可觀了。有一次,為了買一張由多哥發行的郵票——那是由一千張風情畫組成的毛澤東紀念郵票,他竟然專程趕往北京,那張郵票的價值又該怎樣衡量呢?彭淑清心疼地說:“除了工作,老蔣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收藏上了。”為此,他們還於2000年、2003年、2004年在南昌、長沙、福州等地舉辦了四次大型紅色收藏展,結交了很多有共同愛好和興趣的朋友。
退休之後,蔣含宇和妻子一起,將這些收藏按係列劃分為毛澤東的字畫、自傳、著作、郵品、票證、宣傳畫等,向下一代甚至更年少的孩子們講述過去的故事。談到這些事情,蔣含宇先生顯得有點激動:“一點不比工作時輕鬆,我們倆現在還是韶山學校少先隊的終生輔導員,我們還要到北京、上海舉辦紅色收藏展覽。”現在,夫妻倆的藏品已超過萬件,包括1944年鄧拓在晉察冀邊區編輯發行的建國前第一套的《毛澤東選集》,1937年9月解放區發行的第一本《毛澤東自傳》,甚至1917年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筆名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體育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