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故地重遊
1959年6月25日,對韶山而言,那是一個永遠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32年前從這裏走出去的毛澤東回來了,他來到了韶山的父老鄉親中間。
人們奔走相告:毛家的石三伢子回來了!離別得越久,思念得就越深。韶山啊,你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曾牽動著毛澤東的心,無論走到哪裏,他從未忘記故鄉的土地,他沒有忘記曾經養育過他的山山水水,他沒有忘記曾經朝夕相處的人民……32年彈指一揮間,今天毛澤東終於又踏上了日思夜想的故鄉土地。
第二天早晨。
晨曦把溫暖的陽光灑向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枝頭的小鳥仿佛也被韶山的喜慶所感染,在和煦的陽光裏載歌載舞。興奮中的毛澤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早早地起床,慢步來到了散發著清香氣息的山野。遠處,一個孩子正在那裏溫習功課。毛澤東接過孩子的課本,看得是那樣仔細,他和孩子聊天、逗樂,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童年時代。
是啊,自己童年的時候不也在這樣的時候,在這樣的環境溫習過功課嗎?
毛澤東默默地把學生的課本還給了孩子,在回憶中慢慢地向學校的方向走去,他要到學校裏去看一看,去體會一下當年的快樂……
望著高大的背影向遠處走去,男孩忽然反應過來了:這不是毛主席嗎?對,是毛主席!學生一手拿著書,一手拎起書包向學校跑去,他一邊跑一邊激動地大聲喊著:“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那我就把紅領巾戴到北京去”25日下午5點多鍾,學校少先隊輔導員把蔣含宇和彭淑清叫到少先大隊隊部。當時蔣含宇14歲,是學校少先隊的大隊長,同時也是學校迎賓團團長,彭淑清是少先隊大隊委員。
他們都在韶山學校讀初中。
輔導員說:“有個重要的首長要來學校視察,學校經過認真研究,決定你們倆代表韶山少年兒童給首長獻花。”當時,蔣含宇和彭淑清都不知道是毛澤東要到學校來。學校隻告訴他們給首長送鮮花、戴紅領巾。雖然沒有講清楚是毛澤東要來,可是敏感的蔣含宇和彭淑清還是感覺到了。因為那些天和平時很不一樣,路口和山上的崗哨比以往要多,另外衛生搞得也特別徹底,和以往外賓來都不一樣,他們猜測:一定是毛主席來了。
他們非常興奮。
在學校的少先隊大隊部裏,輔導員對他們進行了禮儀指導,他們當場進行了模擬演練。平常大家戴紅領巾都是順手戴,給別人戴是反手的,所以要練一下,也好熟練一些。
整個晚上他們兩個都很激動,他們想象,第二天就要見到毛澤東了,穿什麼樣的衣服,采什麼樣的花?他們都細心地進行了計劃。
第二天早晨,他們也比平時起得早。
“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當聽到這激動人心的聲音的時候,蔣含宇和彭淑清正在學校的食堂裏吃飯。彭淑清把飯碗一下丟到了旁邊,抬腿就往校園的花圃裏奔跑,蔣含宇也聽到了那個學生的喊聲,也隨著彭淑清往外跑。他們在花圃裏采來新鮮的月月紅、夾竹桃等鮮花,把它們紮成兩束,一人一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