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墓是一種紀念,但是去大榆洞,卻是一種朝聖的心情。
可以說到大榆洞,那種發自內心的悲痛更深切,更撕心裂肺。
找到他犧牲那個地方的時候,想到的是他犧牲時的情景,覺得這一塊土地浸透了他的鮮血,他是在這塊土地上結束自己生命的,他在這塊土地上是因凝固汽油彈犧牲的,他生命最痛苦的時刻是在這裏度過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那裏有標誌,那裏有當時作為指揮部的礦洞,都有標牌把它們標誌出來了,而且修得很好,原來的作戰室已經被炸毀了,在它的旁邊又修起了一個仿製建築。
劉思齊看著眼前的一切,她的思緒不知不覺想起了第一次來朝鮮的情景……
“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劉思齊坐在軟臥車廂裏,雙眼呆滯地望著窗外,西邊一座公路橋已經被炸斷.朝鮮一邊的橋麵被齊刷刷地炸沒了。這就是朝鮮戰爭的曆史見證!這座1909年動工修建的大鐵橋,是51萬名中朝民工耗時兩年的結晶,它毀滅於美國飛機的一次大轟炸。就是在那場大轟炸中,美軍飛機也向大榆洞投下了大量的汽油彈,誌願軍司令部機關遭到嚴重破壞,毛岸英就是在那次轟炸中犧牲的。
列車駛進朝鮮國境,猶如走進了毛岸英身邊,劉思齊不禁心潮湧動,悲情頓生。很快就要見到親人了,他可好?他安葬的地方怎麼樣?岸英啊,岸英……思齊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親人的名字,已經淚水漣漣。
此次劉思齊和邵華是隨任榮前往朝鮮的。任榮曾擔任誌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對這裏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任榮一行到達平壤後,住在我國的大使館裏,考慮到劉思齊這次是以烈屬的身份秘密過來掃墓的.為了不驚擾朝鮮黨和政府,任榮和喬曉光大使商量後決定:劉思齊姐妹倆由任榮將軍帶領前往檜倉郡,使館隻派一名女同誌陪同,用兩輛車,不通知當地的朝方政府。
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陵園坐落於檜倉,深隱於叢山峻嶺之中,是當年任榮擔任誌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時參與承建的。
1955年陵園初步建成後,毛岸英烈士從大榆洞山上遷葬於陵園內,並在墓前豎立一塊大理石石碑。
踏著當年誌願軍曾經跋涉過的足跡一路走來,循陵道拾級而上,大家的心情愈來愈沉重。任榮與劉思齊、邵華走在前麵,陪同人員跟隨在後,經過“浩氣長存”的牌樓來到紀念碑前,大家向所有的誌願軍烈士默哀悼念.然後再經過聳立著誌願軍烈士銅像的廣場,來到位於最高處的誌願軍烈士墓地。
登上最後一個台階時,整潔的墓群映人眼簾,在墓群的前麵有一座十分顯眼的單獨的白色圓形墓塚。任榮指著它說:
“那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看著那確鑿無疑的水泥構築的墓塚,看著那一米多高的、標明了“毛岸英烈士之墓”的墓碑,劉思齊的心碎了,她不敢相信但又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實。
飽受烈火摧殘的岸英就躺在那冰冷的石頭底下,已經那麼多年了,今天我才姍姍來遲!思念、悲痛、愧疚一起湧上心頭。劉思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撫著墓碑嚎啕大哭起來:“岸英啊,我看你來了,代表爸爸看你來了。這麼多年才來看你,來晚了……”劉思齊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聲,極度的悲傷使她差點兒昏厥過去,她要把埋藏在心底對毛岸英深沉的愛和思念,在這短暫的瞬間全部傾瀉在墓前。
任榮也非常悲痛.也淚流不止,但他更擔心悲傷過度的劉思齊和邵華,怕她們哭壞身子。任榮和陪同人員一起勸解姐妹倆節哀順變,保重身體要緊。然而劉思齊和邵華實在是太悲傷了,任憑大夥兒費盡心思,兩個人依然哭聲不止。
墓地莊嚴肅穆,周圍的青鬆、白雪、花圈更令人蕩氣回腸。又過了許久,任榮和陪同人員不得不把仍在極度悲痛中的劉思齊姐妹連拉帶架地攙扶起來,沿著毛岸英的墓緩緩而行,繞墓地一周。
臨離開時,劉思齊又跪在毛岸英的墓前,邊抽泣邊捧起一把土,小心翼翼地用手絹包起來,放進貼身的口袋裏。
大家一起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後的告別。
隔山隔水隔邊關,別時容易見時難。此時此刻,劉思齊心中充滿了悲切、惆悵、惋惜之情。她一步一回頭地移動腳步,望著毛岸英的墓依依不舍地說:“再見了,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