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將來要是你生個女兒,我們就對親家”——毛岸英與劉思齊的姻緣(4)(1 / 2)

毛岸英走後給劉思齊來過一封信,但是對自己的去向隻字未提。而且那封信是從內部帶回來的,沒有郵戳,以前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劉思齊也沒多想。而且毛岸英走的時候有一句話,他說我走了以後,可能你收不到我的信,別著急,交通不方便。劉思齊也知道,剛剛建國,加之原來的生活就是動蕩的,今天在這裏,明天在那裏,所以對這種誰也找不到誰的情況似乎習慣了,沒有太在意。

3年後,專門給主席照相的攝影家侯波給劉思齊捎來一張照片。劉思齊一看是毛岸英的照片,一張側麵的照片,他戴著人民軍的軍帽。當時劉思齊心裏一驚,他到哪裏去了?其實這也是一種暗示,但是劉思齊的頭腦沒有那麼複雜地思考過。有一點著急,開始忐忑地期待毛岸英的來信了,她開始猜測:他到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了?

原來.1950年11月25日,美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狂轟濫炸,正在作戰室的毛岸英還沒來得及跑,周圍瞬間一片火海,毛岸英被活活燒死,年僅28歲。這一切,對劉思齊都是隱瞞著的,她還被蒙在鼓裏。

劉思齊得到侯波那封信以後,一直不踏實,那天實在忍不住了,她來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問自己的公公:“為什麼岸英這麼長時間沒有信?”毛澤東表情肅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吃力地說:“他已經犧牲了。”就這一句話,劉思齊的腦子裏立刻一片空白。劉思齊嚎啕大哭起來,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了,她聽到有人說:“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經冰涼了。”這時劉思齊才醒過來。

3年了,毛澤東為了隱瞞這個可怕的消息,在劉思齊麵前毛澤東總是把毛岸英當做還活著的。每次劉思齊在父親麵前提起毛岸英的事兒來,毛澤東總要裝出什麼事沒有一樣地哄著可憐的兒媳,實際上毛澤東內心的痛苦並不比劉思齊差。

雖然從各個方麵得來的消息都證實了毛澤東的話,但是劉思齊總覺得毛岸英待在一個什麼地方,他還活著,說不定哪天他就推開門進來了。直到站在毛岸英的墓碑前,劉思齊才怔怔地回過神來:岸英真的走了。

“你還要到岸英犧牲的地方去看一下”2006年5月12日,朝鮮的大榆洞迎來了一位中國客人。

大榆洞位於朝鮮平安北道東昌郡,是原中國誌願軍司令部所在地.56年前,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就犧牲在這裏。

這位特殊的中國客人就是當年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雖然75歲的劉思齊已經來過四次朝鮮,但是前四次都是去檜倉祭拜毛岸英烈士墓。大榆洞,毛岸英當年犧牲的地方,劉思齊一直沒有來過,這也成為劉思齊多年來的一個心願。今天,劉思齊終於完成了這個心願。

5月13日,劉思齊帶著她的孩子,還有毛澤東的其他子孫,來到毛岸英的墓前,這裏麵有很多的親屬都是第一次來朝鮮。

劉思齊動情地說:“岸英,今天我帶孩子們前來給你掃墓,他們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經不是當年的思齊了;岸英,一旦我因年邁或疾病不能再來給你掃墓,他們會代我來的,你永遠都是他們的親人。”56年的時間足以讓少女變成老人,但心裏的思念與柔情卻不能改變,為了那段不能割舍的情緒,劉思齊帶著孩子們終於來到了當年愛人犧牲的地方。

為什麼這之前劉思齊一直沒有機會到毛岸英犧牲的地方呢?

原來1959年第一次去朝鮮的時候,毛澤東給劉思齊定了一個規則:去朝鮮不要打擾朝方,因為是戰後,很艱難,到犧牲的地方去,動作會更大。其實,大榆洞離我們的國境線很近,在遼寧有一個叫寬甸的地方,離大榆洞隻有50公裏。但是當時劉思齊根本沒有想到通過寬甸去大榆洞。隻覺得能去為毛岸英掃墓已經非常知足了。劉思齊第一次到朝鮮後由於悲傷過度病倒了.回到北京直接就送到醫院去了,在醫院住了很長很長時間。

最後,毛澤東給劉思齊寫了一封信,信的頭兩句是這樣說的:意識為主,醫藥為輔。

劉思齊一下子就醒悟過來了:我主要還是精神上的崩潰,所以身體整個垮掉了。劉思齊病好了以後,去向毛澤東彙報整個掃墓的過程。毛澤東當時問得非常非常仔細。劉思齊就把朝鮮檜倉烈士陵園的建築一一講給毛澤東聽。毛澤東聽得也非常仔細。他甚至問:“你怎麼上去的?”劉思齊告訴毛澤東:

“有六角亭,從陵園的大門進去,240個台階,代表我們240萬誌願軍,再上去在這個台階前麵有一個匾,就是“浩氣長存”,通過這個平台又有台階上去,又有一個平台。”毛澤東又問:“這個平台上是什麼啊?”劉思齊又說:“這個平台上有一個很大的花崗岩,還是大理石的石座,上麵有一個誌願軍端著槍的銅像,很高。”毛澤東想通過劉思齊的眼睛看到整個陵園。所以後來毛澤東就問得更仔細了,問毛岸英的墓在什麼方位。劉思齊告訴毛澤東:“岸英的墓在前麵,他後麵有133個墓。”毛澤東想了很久之後,說:“思齊將來有機會,你還要到岸英犧牲的地方去看一下。”是的,應該去他犧牲的地方。劉思齊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也有這麼一個願望,但是這個願望一直在內心隱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