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把澤建當親妹妹看”
毛澤建又叫毛達湘,乳名菊妹子,是毛澤東的堂妹,他們共一個曾祖父。1905年10月出生於韶山衝東茅塘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東茅塘離毛澤東的故居上屋場隻有不到三裏的路程。
毛澤建的父親叫毛慰生,是毛澤東的嫡親堂叔,靠給人幫工為生。因生活貧困,勞累過度,年輕時就得了肺癆,經常咯血.39歲就永遠地離開了人世。毛澤建的母親陳氏,是一個勤勞儉樸的農家婦女,一個人領著菊妹子和菊妹子的三個弟弟,生活非常困難,而且雙目失明。由於家計日窘,毛澤建7歲那年,韶山一帶出現少有的饑荒,菊妹子家的生活更艱難了,菊妹子隻好靠沿街乞討來維持一家的生存。這時,毛澤東的父母便從東茅塘把菊妹子接到了上屋場自己的家中,作為過繼的女兒收養。後來,毛澤東的父母相繼去世,毛澤東當時又在北京領導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運動,一直不在家,14歲的毛澤建又從上屋場回到了東茅塘自己的家中,接著,父母又把她送到肖家去當了童養媳。
據毛澤建的胞弟毛澤連回憶:
由於家裏生活困難,毛澤建六七歲時就開始到外麵討米,後來過繼給毛澤東的母親做女兒。1919年到1920年,主席父母先後去世,澤建就沒人撫養了。那時她已十四五歲,隻好仍舊去討飯。我老表肖南庭見了,便對我母親(慰生六阿婆)講:“這麼大的妹子出去討米太醜了。何不找個人嫁出去算了。”並說:
“我可以幫個忙,給他作個介紹。”同時問我母親放不放心?我母親說:“有你老表幫忙,我哪有不放心的!”澤建找的是我老表的本家。楊林一個姓肖的。肖家母親去世早,隻有一個父親,還有幾畝田,經老表牽線,講成功了。
毛澤連又說:
主席的母親到長沙治病,帶澤建一同去了,在長沙住了兩個月。他母親對主席說:“潤之,你父親兄弟四人,隻有澤建一個女兒,你要把她當親妹妹看。
我不行了,隻希望你們好。”主席說:“母親,你放心,我一定把澤建當親妹妹看。”後來主席到北京去了,澤建則回到了鄉下,“嫁”到楊林肖家,當了童養媳。還多次到上屋場,希望能看到主席的來信。
沒幾個月,主席回來了。沒見到澤建,便來我家問我:“怎麼不見澤建。”我母親說:“你母親死了,你叔叔也死了,沒人撫養她,便把她嫁出去了。”主席聽了說:“我要把她接回來。”後來,主席讓一個叫毛希喬的農民去送信,叫澤建回來見他。澤建立即趕到上屋場,見了三哥,她非常高興。主席說:“別做童養媳了,跟我去長沙讀書。”澤建聽了更是高興,忙說:“哥哥到哪,我就到哪去。”主席讓她把丈夫叫來,對他說:“我要帶澤建去讀書,你也一起去吧。”肖說要回去和父親商量,他走後幾天都沒回來。主席等不及了,就帶著澤建走了。
毛澤連的講述為我們勾勒出了毛澤建少年時期的苦難經曆。
1920年,毛澤東把毛澤建帶到長沙讀書。毛澤東說,我給你取一個名字,就叫“毛澤建”吧,上學的時候就用這個名字,毛澤建非常高興。毛澤東先後送毛澤建到城內的“建本”和“崇實”兩所女子職業學校學習,由於她刻苦攻讀,進步很快.成績名列前茅,尤其是刺繡學得非常好。
然而,毛澤建總是對自己那段沒有了斷的婚姻心存疑慮,和大哥毛澤東說,想徹底了斷這段婚姻。毛澤東非常理解菊妹子的心理,說:“你安心讀書,這件事我替你解決。”毛澤東寫信向弟弟毛澤民說明了菊妹子的想法,讓毛澤民到楊林將這件事情辦妥。隨信毛澤東又專門給肖家捎去一封信,指出了這段婚姻的不合理性,希望肖家同意取消這樁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