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初次為媒——為劉少奇何寶珍牽紅線(2)(1 / 3)

母親的年齡已經越來越大,善良的母親想出這個荒唐的騙局也是有她自己的苦衷的:對方是無辜的,但是自己更是無辜的,何況自己還有更遠大的理想在等待著呢!明天的婚禮大典又該怎樣麵對呢?怎樣才能了結這個突如其來的事端呢……劉少奇在自己的床上輾轉反側,不能成寐。

第二天,劉少奇按著家裏的安排和當地的風俗一一應酬完畢。洞房花燭之夜,劉少奇把自己的想法向新娘和盤托出:自己還有理想追求,封建禮教之下結成的婚姻是不能給彼此帶來幸福的,我馬上就要離開這裏,我走後你還是找一個理想的人家吧。

新娘周氏沒有隻言片語,隻是默默哭泣。

新婚後的第二天,劉少奇費盡口舌向母親和來參加婚禮的親戚們予以解釋,然後毅然離開了花明樓。

本來想要拴住兒子,沒想到為了回避這尷尬的婚姻,兒子反倒更少回家了,而且把周氏的一生也耽誤了。

何寶珍從小給人家當童養媳,雖然她對這個婚姻不滿意,但是對一個經濟不能獨立的不滿20歲的女孩來說,又有什麼辦法呢?何寶珍在女三師帶頭鬧學潮的時候,歐陽駿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突然想起了何寶珍的婆家。歐陽駿一麵與教育廳勾結非法禁閉何寶珍,一麵通知蔣家,讓他們火速把何寶珍接回家嚴加管教。

歐陽駿的做法激怒了何寶珍,幾年在外闖蕩,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接觸已經使何寶珍脫胎換骨,她已經是一個敢於和封建禮教對抗的勇敢的現代青年了。她馬上給父母捎信,表明自己要與蔣家一刀兩斷的決心,希望父母想方設法把聘禮退還。父親看信後,心疼自己的姑娘,隻好把僅有的兩間草房變賣,湊了六十塊大洋,退掉了蔣家的婚事。幾年後,何寶珍的父母因為沒有地方居住,隻好在沈家祠堂的一間破屋裏棲身。再後來,由於生活困難,又沒有何寶珍的消息,兩位老人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先後懸梁自盡。

“你們要補我一杯喜酒嘍!”

1922年12月底,何寶珍完成了自修大學的全部課程,在毛澤東的安排下,她來到了安源,開始和劉少奇並肩戰鬥。

共同的革命事業,使何寶珍與劉少奇產生了真摯的感情,兩人心心相印。1923年春天,兩個有著共同理想的革命青年做出了結婚的決定。消息很快就在工人們中間傳開了,大家都議論著希望把劉少奇的婚禮辦得熱鬧一些。但是劉少奇婉言謝絕了大家的好意,並且把礦長、總監工、工商會長和同鄉會派人送來的紅包都退了回去。洞房就設在牛角坡的工人宿舍裏,一張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再沒有任何像樣的家具了。婚禮在工人俱樂部的會議室裏進行。新郎新娘步行來到會議室,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酒席,隻在桌子上放了一些茶水和糖果,邀請了李能至、朱少連等幾位同誌參加。

何寶珍曾把婚期告訴了遠在長沙的毛澤東,毛澤東因有要事纏身未能成行,但在信中祝賀她與劉少奇婚姻美滿。後來,毛澤東在上海見到劉少奇與何寶珍,看到自己的心思沒有白費,非常有成就感,樂嗬嗬地笑道:“你們要補我一杯喜酒嘍!”1932年冬,劉少奇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根據黨的決定,何寶珍帶著小兒子留在上海堅持地下鬥爭。此前為了便於從事革命工作,她的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先後送他人代養。何寶珍任全國互濟總會的領導職務兼營救部部長,化名王芬芳,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四處奔波。1933年3月,何寶珍被國民黨憲兵逮捕,被押往南京憲兵司令部監獄。由於叛徒告密,何寶珍的身份暴露了。麵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寶珍始終堅貞不屈,堅守黨的機密。1934年秋,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