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寬容,是養身亦養心的德行(1 / 3)

忠勇、義勇、仁勇

南懷瑾認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最為崇尚的美德之一,中國古人常常把勇為與仁義聯係起來,提倡義勇結合。曆朝曆代,人們對見義勇為的行為總是給予應有的頌揚,官方甚至給予當之無愧的榮譽和獎賞。沒有哪一個朝代不倡導“見義勇為”之風尚的。

孔子認為見義勇為應作為踐履仁德的條件之一,認為見義勇為合乎其提倡的禮義。孟子繼承孔子之說,主張“為人之勇,必與大節相合”,強調舍生取義的精神。兵家更是把忠勇、義勇相連,強調忠、勇與德的關聯性及重要性。

人“見利而為”本是常性,但見義勇為,則必須具備高尚的德行。一個人在公利、他利、義利與私利之間會猶豫,因為這些本存在矛盾。像行義,意味著對自己私利要克製,意味著對他人不符合道義的行為要對抗,所以“見義而為”,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見義而為”是對“見利而為”的一種最大的對抗。

中國古代有道君子都強調,君子應當“見義而為”,不應“見利而為”,見義而為的人是有仁義的勇士。孔子說:“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是說,具有仁義德行的人,必定有勇。但有勇者未必有仁德思想。而人隻有把仁義與勇相融相合,統為一體,才能真正做到見義而為。

在史料中,敢於見義勇為甚至舍生取義的古代誌士仁人是非常多的,墨子是其中的一個傑出代表。

墨子懷抱“救世”的情懷“行義”天下,認為隻有義才能利民、利天下。所以,他周遊列國,不僅極力宣傳他的學說主張,而且盡力製止非正義的給天下百姓帶來無窮災禍的戰爭,達到了見義勇為的至高境界。

天下有名的巧匠公輸盤,為楚國製造了一種叫作雲梯的攻城器械,楚王打算用這種攻城器械去攻打宋國。墨子當時正在魯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即動身,走了10天10夜到了楚國的都城郢,去見公輸盤。

公輸盤對墨子說:“夫子到這裏來有何見教呢?”

墨子說:“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你之力殺掉他。”

公輸盤不高興地說:“這事我不管。”

墨子又說:“請允許我送你10錠黃金作為報酬。”

公輸盤說:“我義度行事,絕不去隨意殺人。”

墨子立即起身,向公輸盤拜揖說:“請聽我說,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雲梯,並將用雲梯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過呢?楚國的土地有餘,不足的是人口,現在要為此犧牲掉本來就不足的人口,而去爭奪自己已經有餘的土地,這不能算是聰明;宋國沒有罪過而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你明白這些道理卻不去諫止,不能算作忠;如果你諫止楚王而楚王不從,就是你不強。你有義不濫殺人,卻準備去殺宋國的眾人,是不明智的人。”

公輸盤聽了墨子的一席話後,深為其折服。

墨子接著問道:“既然我說的是對的,你為什麼不停止製造雲梯,好讓楚王不去攻打宋國呢?”

公輸盤回答說:“不行啊,我已經答應過楚王了。”

墨子說:“請把我引見給楚王。”

於是,公輸盤帶墨子去見楚王。

墨子對楚王說:“假定現在有這樣一個人:舍棄自己華麗貴重的彩車,卻想去偷竊鄰舍的那輛破車;舍棄自己錦繡華貴的衣服,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粗布短襖;舍棄自己的膏粱肉食,卻想去偷竊鄰居家裏的糟糠之食。楚王你認為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楚王說:“一定是個有偷竊毛病的人。”

墨子繼續說道:“楚國的國土,方圓五千裏;宋國的國土,不過方圓五百裏,兩者相比較,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一樣。楚國有雲楚之澤,犀牛麋鹿遍野都是,長江、漢水又盛產魚鱉,是富甲天下的地方,宋國貧瘠,連所謂野雞、野兔和小魚都沒有,這就好像粱肉與糟糠相比一樣。楚國有高大的鬆樹,紋理細密的梓樹,還有梗楠、樟木等,宋國卻沒有,這就好像錦繡衣裳與粗布短襖相比一樣。由這三件事而言,大王攻打宋國,就與那個有偷竊之癖的人並無不同,我看大王攻宋不僅不能有所得,反而還有損於大王的義。”

楚王聽後說:“你說得太好了!但盡管這樣,公輸盤為我製造了雲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國。”

墨子聽到此,認為此時僅僅依靠“說義”是達不成自己的目的了;這時候,要想說服楚王,就需要“有勇”和“有智”了。墨子於是把頭又轉向了一旁的公輸盤。

墨子解下腰帶圍作城牆,用小木塊作為守城的器械,要與公輸盤較試一番。

公輸盤多次設置了攻城的巧妙變化,墨子全部成功地加以抵禦。公輸盤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卻沒有攻下城;墨子守城的方法卻仍綽綽有餘。

公輸盤認輸,但是卻說:“我已經知道該用什麼方法來對付你,不過我不想說出來。”

墨子也說:“我知道你用來對付我的方法是什麼,我也是不想說出來罷了。”

楚王在一旁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到底在說什麼,忙問其故。

墨子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要殺死我,殺死了我,宋國就無人能守住城,楚國就可以放心地去攻打宋國了。可是,我已經安排我的學生禽滑厘等300人,帶著我設計的守城器械,正在宋國的城牆上等著楚國的進攻呢!所以,即便殺了我,也不能殺絕懂防守之道的人,楚國還是無法攻破宋國。”

楚王聽後大聲說道:“你說得太好了!”他不再固執地堅持攻宋,對墨子表示:“我不進攻宋國了。”

就這樣,見義勇為的墨子成功地勸阻了楚王進攻宋國的計劃,受到百姓的推崇。

曆史上,匡扶正義,“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熱愛祖國、義不辱節的蘇武;寧死不屈、深入虎穴擒賊的辛棄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們把正義、人格、操守看得比生命更為重要,他們在麵對殘暴和侵略時,大公無私、見義勇為,以大無畏的精神戰勝了各種威脅,戰勝了酷刑折磨,戰勝了死亡,他們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敢作敢為,在正義與邪惡的立場上舍生取義,他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宏偉氣魄,成功演繹了見義勇為的意義。

誠實守信不欺偽

南懷瑾認為,中國曆代都很重視“守信”,守信作為傳統文化“五常”之一,對中華民族心理結構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

南懷瑾是忠信思想的有力提倡者,他強調,人要言行一致,重承諾、守信用。人隻有“言而有信”,誠實無欺,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他認為孔子倡行的“言必行,行必果”,對中國傳統守信文化的形成有重大開創意義。曆代守信之人都尊奉“主忠信”“敬事而信”的原則。

孔子認為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相處的基礎,誠信也是實現仁德的重要途徑,更是國家治國、個人晉身的基本準則。比如,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幹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統治者隻有守信用,才能取信於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相反,朝令夕改,政策多變,今日是明日非,弄得百姓無所適從,這樣的統治者人民不會相信,日子長了就會失去民心。漢代大儒董仲舒認為信同仁、義、禮等品德同等重要,於是信、仁、義、禮、智成為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之一。從此,守信不推托,有諾必踐,勇於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成為人的好品德之一。

中國古代,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重、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個個的成語和俗語,都顯示了古人對誠信的推崇。

戰國時的魏文侯,有一天與臣僚們飲酒,飲得高興時,魏文侯停下了酒杯,說:“天不早了,我要出去。”

臣僚們驚訝道:“外麵正下著雨,我們陪您飲酒很快樂,您幹什麼去呢?”

魏文侯說:“我兩天前與管理獵場的人約好今天去打獵,不能失約啊!”說完冒雨走了。

貴為君王的魏文侯,如此信守與他人的約會,是因為他明白信義是一條為人的道德準則,人一旦許諾,就要做到,這樣才能體現出守信、誠實、靠得住的形象,相反,重諾別人,輕易食言,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守信的聲譽,更會讓他人看不起,有時還會嚴重地傷害別人。

三國時代,吳國大夫魯肅在諸葛孔明的說服下,沒有認真考慮,輕率地許諾作保把荊州“借”給了劉備。豈知這一借,使得東吳最終圍繞荊州,吳蜀你爭我奪,東吳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氣死了周瑜,為難了魯肅。

古代曆史上還有一件失信的史事。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拜樂羊為大將,率領五萬人去攻打中山國。當時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做官,中山國國君姬窟利用此一父子關係,一再要求樂舒去請求寬延攻城時間。

樂羊為了減少中山國百姓的災難,一而再再而三地答應樂舒的要求。如此三次,三個月過去了,樂羊還未攻城。

西門豹沉不住氣了,詢問樂羊為何遲遲不攻城。樂羊說:“我再三拖延,不是為了顧及父子之情,而是為了取得民心,讓老百姓知道他們的國君是怎樣三番兩次地失信於人。”

果然,由於中山國國君的一再失信,失去了百姓的支持,結果一戰即敗。

與此相反,信守承諾的晉文公即使麵臨泰山壓頂的危機也遵守承諾,最終得到了人心,取得了成功。

《左傳》記載,晉文公時,晉軍圍攻原這個地方,在圍攻之前,晉文公讓軍隊準備三天的糧食,並宣布:“如果三天攻城不下,就要退兵。”

三天過去了,原的守軍仍不投降,晉文公便命令撤退。此時,從城中逃出來的人說:“城裏的人熬不下去了,再過一天肯定要投降了。”

晉文公旁邊的人也勸說道:“我們再堅持一天吧!”

晉文公說:“守信,是國家的財富,是保護百姓的法寶。因為失信得到了原,我們以後還能向百姓承諾什麼呢?我可不願做失信這種得不償失的蠢事。”

晉軍退兵後,原的守軍和百姓紛紛讚揚道:“文公是這樣講信的人,我們為什麼不投降呢?”於是大開城門,向晉軍投降。

晉文公憑借著守信,獲得了不戰而勝的戰果。可見守信是真誠的重要內容。

孔子說:“恭、寬、信、敏、惠,五者仁也,而能行五者於天下,就稱得上是仁人了。”在這方麵,諸葛亮的守信品質非常值得一說。

諸葛亮在祁山布陣與魏軍作戰。長期的拉鋸戰,使士兵疲憊不堪,諸葛亮為了休養兵力,每次安排把五分之一的士兵送返國內休養。

戰爭越來越激烈,一些將領為兵力不足而感到不安,便向諸葛亮進言說:“魏軍的兵力遠遠超過我們的兵力,以現在的休養兵力來看,留下的太少,恐怕難以獲勝,懇請將此次返鄉休養的士兵延緩一個月遣送,以確保兵力作戰。”

諸葛亮說:“我率軍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凡是與部下約好的事情必定要遵守。”於是,依然如期遣返士兵休養。而士兵們聽說後,都自動返回戰場,英勇作戰,結果大敗魏軍。

想到就說,朝言夕改;好誇海口,從不兌現;言不由衷,隻當兒戲;當麵一套,背地一套;居心叵測,謊言哄騙,凡此種種之人都不是守信之人,往往被人嗤之以鼻和唾棄。真正守信之人,“誠”字當頭,重承諾、守信譽,一諾千金,這才是大丈夫。

正直為品,誠信為德

世間朋友分幾種。南懷瑾認為,有一般朋友、知心朋友、事業合作朋友等。

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結交正直的朋友,誠信的朋友,知識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結交諂媚逢迎的人,結交表麵奉承背後誹謗的人,結交善於花言巧語不幹實事的人,是有害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