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寬容,是靈活變通又堅守底線(3 / 3)

絕望之中,他暗暗祈求神明:“神明啊,也許隻有你才能保佑我了!”

神明被他的誠意感動,這天夜裏,給他托了一個夢。

“孩子,我會保佑你的。”神明撫摸著他的頭,輕聲對他說。

“既然保佑我,你明天就現身吧,讓我真實地看見你的存在,哪怕隻讓我看見一分鍾!”他說道。

“好的,我明天一定現身。不過,我不會以我的真身出現,我會以一個化身出現。明天早晨起來,你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

為了看見神明,這人第二天早早就起床了。

洗漱完畢,他到鏡子前梳頭。

他從那麵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跟夢中的那個神明還真有些相似。

“啊,原來神明就是我,我就是神明!”

從此以後,他變得自信起來。

自信改變了這人的一切,他開始學習,慢慢他的運氣開始好轉了,人際關係變融洽了,一切似乎都比過去順利多了。最讓他感到奇怪的是,當他臉上寫滿自信的時候,那些曾經拒絕幫助他的人也樂意幫助他了。

可見,有能力是成功的可靠保障。一個人總是依賴他人,實際上不是一個“完全的人”“獨立的人”,隻有當他可以自立自強時,他身上的潛能才能發揮出來,他才能不靠他人就能做出“大事”來。

所以,做到“藏器於身”,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唯一有效的走向成功的途徑。

人有了“器”,不能驕傲,不能自高自大,一定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低調行事。藏器於身藏的是哪些“器”呢?南懷瑾認為,“器”是指個人的能力或者在某一方麵或者某些方麵能夠有自己的所長。但“器”又從何而來呢?從學習和實踐中來——不僅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將之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而人有了“器”,就有了生存的本領。“藏器”要懂得“藏”的道理,這個“藏”字,就是深藏不露的意思,就是說不要過於表露,到處顯“器”,不懂得去隱藏自己的“器”,就會鋒芒畢露,驕傲自大,這樣的結果是,自己的“器”不僅會傷害到自己,也會傷害到他人。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古語說:山不言自厚,海不言自深。做人處事要謙虛,要懂得將“器”藏起來,該出手時再出手,將“器’用在當用的地方,用後記得再將它“收”起來。懂得“藏器”的人,大多具有謙虛謹慎的品格,這些人能夠虛心地向他人學習,懂得時時掌握“多器”於身的道理。

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提出:“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傑斐遜出身貴族,他的父親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後。當時的貴族除了發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因為他們看不起平民百姓。

然而,傑斐遜沒有秉承貴族階層的惡習,而是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或者是貧窮的工人。他善於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因而身上“藏器”很多。有一次,他和法國偉人拉法葉特說:“你必須像我一樣到民眾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們的菜碗,嚐一嚐他們吃的麵包,隻要你這樣做了的話,你就會了解到民眾不滿的原因,並會懂得正在醞釀的法國革命的意義了。”

由於傑斐遜作風紮實,深入實際,雖後來高居總統寶座,卻很清楚民眾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他的政策製定與他平日深入民眾有很大關係,他的一生都在努力保持與大眾的密切關係,進而成為一位受民眾歡迎的偉大總統。

人有本領非常重要,但練好本領更重要,有了本領“藏器於身”是人的美德,也是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練好本領、養成“藏器於身”的謙虛的態度。

胸有丘壑目光遠

南懷瑾認為人應有深謀遠慮、“未雨綢繆”的意識,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分析和進行判斷,做到顧全大局,做出正確的選擇和決策。倘若目光短淺,看不到長遠,不顧全大局,就容易在思想上、行為上偏激或顧此失彼。

成語“未雨綢繆”,是指天未下雨時,先把門窗修繕好。典故來源為周武王率軍滅了商朝後,把有功之臣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留下周公在朝輔政。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在周公的扶持下管理朝政。有人散布謠言說周公要廢成王,自己掌權,周公表示要像鳥兒那樣未雨綢繆、整頓朝政、肅清叛亂,然後自己退隱。此成語的出處係《詩經·豳風·鴟號》: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現在比喻做事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未雨綢繆”的思想一直是古人立身治世的名言。《易·既濟·象》有“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商君書·更法》有“知者見於未萌”,清代朱柏廬《治家格言》也有“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均說明人要擁有長遠的目光,要有防患於未然的思想。聖賢孔子更是認為,一個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舜的父親在舜母亡後,又娶了第二個妻子,生了個名叫象的兒子。父親偏愛後妻生的兒子象,千方百計要把舜殺掉。

及至舜長大成人,堯帝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並賜給家產,打算立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舜父殺舜之心依然存在,企圖把舜的財產和妻子奪過來給象。

一次,父親要舜到倉頂上修理粉刷。趁舜不注意,偷偷地在下麵縱火燒倉。而舜則早有防備,馬上用衣服裹著身子跳了下來,免了一死。

後來,父親又要舜去挖水井,舜遵命掘了一口深井,並悄悄在下麵的井壁上掘了個通往外麵的暗道。一天,當舜還在井下掘土時,父親與象密謀,一起把土往井裏填,企圖把舜埋在井底。當把井填滿後,父子倆非常高興,以為舜必死無疑。於是就去舜住的居室瓜分舜的財產。豈料舜卻從外麵回來了,使他們驚愕不已。

舜有著寬闊的胸襟,對父母、弟弟加害自己之事不去計較,相反,以自己寬廣的胸懷更加謹慎地處理父子、兄弟間的關係。舜寬廣的胸懷讓他善待“對手” ,他的“遠慮”,以及“未雨綢繆”,使他躲過多次明槍暗箭,最終有機會繼承帝位,成為一代明君。

樹立大局意識,是一個人的修養、品德、學識長期積澱而成的,有什麼樣的大局觀,決定著有什麼樣的發展前途。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人要有長遠考慮,要有全局意識。下麵的這個曆史故事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反麵教材”,讓我們看到隻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的人的目光短淺和可悲之處。

春秋時期,晉國是一個大國,它的旁邊有兩個小國,一個是虞國,一個是虢國。這兩個小國是鄰國,國君又都姓姬,因此關係非常密切。

虢國和晉國接壤的地方經常發生衝突,於是晉獻公想滅掉虢國。但是他剛說出這個想法,大夫荀息就勸他說:“虞國和虢國兩國唇齒相依,如果我們攻打虢國,虞國肯定會出兵救援,這樣我們不一定能占什麼便宜。”晉獻公問:“難道我們拿虢國沒辦法了嗎?”荀息給晉獻公出了一條計策:“虢公荒淫好色,我們可以送給他一些美貌的歌女舞女,這樣他就會縱情享樂、荒疏政務,我們就有機會攻打他們了。”於是晉獻公就派人送了一些歌女舞女給虢公。

虢公大喜,果然成天荒淫享樂,不理朝政。晉獻公問荀息,“現在可以攻打虢國了嗎?”荀息說:“如果我們現在攻打虢國,虞國還是會出兵救援,還得用計離間他們。攻打虢國要經過虞國,我們可以向虞公送上一份厚禮,向虞國借道,這樣他們兩國就會互相猜疑,我們就可以從中取利了。”

晉獻公一狠心,把晉國的國寶——一匹千裏馬和一對價值很高的白璧作為禮物,派荀息送給虞公。荀息到了虞國,奉上禮物,虞公看著殿前的這匹千裏馬,隻見它身長一丈五尺開外,高一丈有餘,通體潔白並無一根雜毛,馬頭高高地仰著,氣宇軒昂,似乎隨時都能乘風而去,這匹馬果然不比凡馬。荀息見虞公看得兩眼發直,在一旁說:“這匹千裏馬日行千裏,夜走八百,乃是我們晉國的國寶。”虞公聽了不停地點頭。荀息對虞公說:“您再看看這對白璧,色澤白淨如羊脂,拿在手裏觀賞,寶光奪目,溫潤可人,這麼大的白璧沒有一點瑕疵,雕琢得渾然天成,這也是我們晉國的國寶。”

虞公把白璧拿在手裏細細賞玩,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這時他唯恐荀息再把這些寶物要回去,急忙問荀息:“貴國送我這兩件寶物,是不是有什麼事要我幫忙?”荀息恭恭敬敬地說:“我們要討伐虢國,想要向貴國借一條道,如果我們打勝了,所有的戰利品都送給貴國。”

虞公一聽,晉國的條件對虞國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趕忙滿口答應下來。

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公道:“且慢,此事萬萬不可答應,虢國和我國是近鄰,有事互相照應,兩國的關係就好比嘴唇和牙齒,嘴唇要是沒了,牙齒就會覺得寒冷;要是虢國被消滅了,我們虞國也就危險了。”

貪婪的虞公由於所有的心思都在這寶物上,不想把咽進嘴裏的美味吐出來,盡管知道宮之奇說得有道理,但是他看看那匹神駿的千裏馬,再看看案幾上溫潤無瑕的白璧,沉吟了一會兒說:“晉侯把國寶都送給我們了,可見他們的誠意,雖然失去虢國這個朋友,但結交強大的晉國做朋友,這對虞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啊。”宮之奇還想再勸諫,站在他身邊的大夫百裏奚把他製止了。

散朝之後,宮之奇問百裏奚:“晉國送我們禮物,明顯是不安好心,你為什麼不讓我勸諫國君?”百裏奚回答:“你看國君對那兩件寶物那麼著迷,他哪會聽你的話?”宮之奇回家後想到虞國很快就要遭到滅頂之災,於是悄悄地舉家潛逃了。

過了不久,晉獻公派大將裏克和荀息帶領大軍討伐虢國,晉軍借道經過虞國的時候,虞公還親自出來迎接,他對裏克說:“為感謝貴國的盛情,我願意帶兵助戰。”

荀息回答道:“您要是願意幫助我們,那就幫我們騙開虢國的關卡吧。”虞公按照荀息的計策,帶兵假裝援助虢國,幫晉軍騙開了虢國的關卡,晉國大軍很快就滅了虢國。裏克分了很多戰利品給虞公,虞公看到一車車的金銀珠寶和美女,樂得嘴都合不攏了。而裏克借機說要把大軍駐紮在虞國都城外休息幾天。虞公竟也同意了。

有一天,有人報告虞公:“晉獻公到城外了。”虞公趕忙驅車出城迎接,兩位國君一見麵,晉獻公對虞公說:“這次滅虢國,貴國對我們的幫助很大。現在我特地前來致謝,今日天氣晴朗,我們一起去打獵如何?”虞公很高興地答應了,晉獻公又說:“圍獵必須多派些人同去,貴國士兵熟悉本地的地形,還請您多帶些人。”虞公把全城的兵馬都調出城去打獵,他們高興地在圍場上打獵,忽然看見百裏奚飛馳而至,他急匆匆地對虞公說:“出事了,您趕快回去吧!”虞公趕忙回城,到城門邊一看,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城門樓上閃出一員晉軍大將,他得意揚揚地對虞公說:“上次多謝你們借道讓我們滅了虢國,現在我們順手把你們虞國也滅了。”

虞公一聽,嚇得麵如土色,他回頭一看,身邊隻剩下百裏奚了,虞公想起當初宮之奇勸諫自己的話,後悔不迭地對百裏奚說:“當初宮大夫良言相勸,我怎麼就不聽呢?唉,果然是唇亡齒寒啊!”

這時候,晉獻公的人馬也到了,他見到虞公眉開眼笑地說:“我這次到虞國來,就是要親手取回我們的兩件寶貝的。”

虞公由於目光短淺,見利眼開,沒有全局觀念,不僅沒有保住喜歡的寶貝,反而連國家也丟了。這就是“唇亡齒寒”的由來。

所以,做人一定要有胸懷,要目光長遠,要有全局觀念,不能貪圖眼前的利益,忘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唇齒相依,是一個整體,缺少了任何一個部件,其他部件都會受到牽連。這也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原理。所以,要把握全局,正確預見未來,做出正確的決策,采取正確的行動,否則,就隻有落得像虞公一樣的下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