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退路,把自己逼上“懸崖”(2 / 2)

恰逢此時,他和雜誌社老板鬧意見,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魷魚”。他氣憤之至,卷起鋪蓋就走人。他四處求職,可是身上的錢已花得差不多,工作還沒著落,他越來越窮困潦倒。偏偏這時,一場人生的災難驟然降臨,他病倒了。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在短期內沒法痊愈,需要長期住院觀察,他聽了,感到人生被劃上一個圓圈,他徹底絕望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病情仍未見好轉,他躺在床上什麼都不做,感到全身空落落的。他開始胡思亂想起來。一天,他忽然想,何不找些輕鬆的書籍來閱讀,譬如推理小說之類的呢?

說看就看,他真的找來幾本小說看起來。兩年後,他出院了,他竟在不知不覺間看了兩千多本書。或許是潛移默化,或許是其他原因,總之,他漸漸喜歡上推理小說,最後,他幹脆寫起推理小說來。讓他感到驚訝的是,他覺得自己竟然很適合寫推理小說。不久,他就寫出一篇小說,小心翼翼地送到編輯手上。讓人深感意外的是,這篇名叫《班森殺人事件》的推理小說,一出版就大受歡迎,他由此迅速走紅。

他叫範達因,是美國推理小說之父。他創作的《菲洛·萬斯探案集》,成為世界推理小說史上的經典巨著,全球銷售量達8000萬冊。

疾病、災難、失意、貧窮、失敗,這些看似會讓人陷入絕境的困難,其實未必是成功的阻礙。許多時候,隻有當一個人跌到了人生的穀底,遠離了欲望和喧囂,才能徹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而一個人知道了自己要走什麼路的時候,他才能克服艱難險阻,取得成功。挫折往往是人生的是一種轉換,也是成功或失敗的一個機會。

博迪是法國的一名記者,在1995年的一天,他心髒病驟然發作,導致四肢癱瘓,而且喪失了說話的功能。被病魔“奇襲”後的博迪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腦子雖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隻有左眼還能動。然而,他並沒有被病魔打倒。雖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寫,但他還是信心十足,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開始構思的作品完成並出版。出版商派了一個叫門迪寶的筆錄員來做他的助手,每天6小時,給他的著作做筆錄。 博迪隻會眨眼,所以隻能通過眨動左眼與門迪寶溝通,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向門迪寶背出他的腹稿,而後由門迪寶抄錄下來。門迪寶每一次都要按程序把字母拚進去,讓博迪來抉擇,假如博迪眨一次眼,就證明字母是正確的;假如是眨兩次,則表明字母不對。 因為博迪是靠記憶來推斷詞語的,開始時他和門迪寶並不熟悉這樣的溝通方法,所以發生了不少困難和笑話。起初每天用6小時默錄詞語,每天隻能錄一頁,後緩緩加到3頁。幾個月之後,他們曆經艱難困苦,最終完成這部著作。據粗略估量,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左眼20多萬次。這本不平常的書僅有150頁,出版時,它的名字叫《潛水衣與蝴蝶》。

博迪以頑強的意誌在一般人看似是絕境的病痛中自強不息,以堅定的意誌和頑強的精神與病魔搏鬥,最終“人定勝天”,用人類寶貴的意誌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著作。

人要戰勝絕境,世上沒有真正的絕境,任何逆境都不是永久的。隻要生命不息,人生就有希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