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布利斯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學生分成三組,進行不同方式的投籃技巧訓練。第一組學生在20天內每天練習實際投籃技術,然後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第二組學生也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但在20天內不練習實際投籃技術。第三組學生把記錄下來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成績,然後每天花20分鍾做想象中的投籃技術練習;投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然後再用比第一組學生更短的時間進行訓練。實驗結果表明,第二組學生在這段時間裏沒有絲毫長進,第一組學生的成績提高了24%,第三組學生則提高了36%。由此得出結論,在行動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做事的每個細節,梳理思路,然後把規劃和行動的目標、方式深深地刻在腦海中,這樣當真正行動的時候才能更得心應手。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的就是,做事要有計劃性。做事沒有規劃,行動起來就會是一盤散沙,隻有事先擬定計劃,梳理暢通做事的步驟,做起事來才能得心應手,應付自如。計劃作為一個人實現理想的指導,可以大大節省做無用功的過程,避免浪費精力,減少走彎路的時間。

沒有人計劃失敗,可是有很多人因為沒有計劃而失敗。有人有運氣助一臂之力,更多的人必須靠計劃才可以插上追求成功的翅膀,但真正能夠飛得高飛得遠還要靠計劃的周密性、科學性。

一個人應該事事有規劃,時時有計劃,在一生中的每個階段、每年、每天對每件事情都有所規劃,然後按部就班地按照規劃行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所成就。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好的計劃是成功的一半。做一件事隻有美好的設想是遠遠不夠的,計劃可以讓人對設想進行科學的分析,讓人知道這樣的設想是否有實現的可能。

磨刀不誤砍柴工。沒有計劃和準備的勤奮是效率低下的勤奮;沒有計劃和準備的敬業是不斷貶值的敬業;沒有計劃和準備的忠誠是盲目的忠誠;沒有計劃和準備的主動是浪費時間的主動。當一切先有計劃,並準備就緒時,問題就會因為你有所計劃和準備充分而一個個地被解決掉。

艾米和海德同在一家公司做銷售助理,兩個年輕人因為剛剛入職,都做得非常賣力,但他們後來的發展卻大不相同。讀了下麵的故事我們就能知道原因出在哪裏。

一天,海德預約的一個客戶按時來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海德。此時的海德正低頭埋在一大堆客戶資料中,焦頭爛額地分類。看到已經到來的客戶,海德才想起這個早已預約好的簽單業務。當海德滿懷歉意地請客戶來到洽談室的時候,這才發現應該複印的文件和資料以及產品說明書都還沒有準備好,不禁大驚失色,連聲道歉,匆忙跑去複印。等一切準備就緒後,客戶已經十分不耐煩了。當海德滿懷歉意地向客戶介紹產品的性能時,才發現在慌亂中,他把產品說明書複印錯了。這次,客戶沒有再等待,而是直接轉身離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