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與人當寬,自處當嚴(3 / 3)

齊白石小的時候,家裏生活艱難,讀了半年書,他隻得輟學打柴放牛。但他從小愛好繪畫,由於家境貧苦,買不起紙墨,他便常用廢賬簿和習字紙練習繪畫,每每練習到深夜。

12歲後,齊白石因體弱無力耕田,改學雕花木工,為了尋求雕花新樣,他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有一年,他偶然得到一部殘缺的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喜不自禁,反複臨摹起來,逐步摸到了繪畫的門徑。

齊白石27歲那年正式從師。從此,他數十年如一日,幾乎沒有一天不畫畫。據記載,他一生中隻有三次間斷過:第一次是他63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七天七夜昏迷不醒;第二次是他64歲那年,他的母親辭世,由於過分悲慟,幾天不能畫畫;最後一次是他95歲時,因生病而輟筆。這三次加起來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他一生作畫四萬餘幅,吟詩千首;他自稱“三百石印富翁”,其實他一生治印共計3000多方,被著名文學家林琴南譽為“北方第一名手”,他的治印手藝與他的畫作齊名。

齊白石直到60歲前畫蝦還主要是靠摹古。62歲時,齊白石認為自己對蝦的領會還不夠深入,需要長期細心地觀察和寫生練習。於是就在畫案上放一水碗,長年養著幾隻蝦。他反複觀察蝦的形狀、動態。然而,此時期他畫畫的水平,還是側重於追求所畫事物的外形。畫出的蝦外形很像,但精神氣不足,不能表現出蝦的透明質感。65歲以後,齊白石的畫蝦水平有了一個飛躍,蝦的頭、胸、身軀都有了質感。這以後他開始專攻蝦的某些部位,畫蝦不僅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他70歲時畫蝦達到了形神兼備的程度,到了80歲,齊白石老人筆下的蝦簡直是爐火純青了,不僅形似,同時活靈活現,如同活的一般。然而齊白石畫蝦時仍然非常盡心盡力。85歲那年,有一天下午,他連續畫了四張條幅,直到吃飯時,仍然要堅持再畫一張,畫完後題道:“昨日大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製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白石老人勤勉不倦。他早年曾刻“天道酬勤”印章以自勉。臨終前又留下“業精於勤”的手跡以勵人。此外,還有一塊“癡思長繩係日”的印章,足見他一生對自己要求之嚴。

1953年,白石老人已是93歲高齡,這一年他仍畫了600多幅畫。

因為齊白石“一日也不閑過”,在繪畫、篆刻方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世界文化名人。在他90歲壽辰時,國務院文化部授予他“中國人民傑出的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古人說:“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隻有腳踏實地地去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努力行動往往比隻說優美言辭更有力量,因為一萬句空話也比不上一個努力的行動。因此,人在年輕的時候,要養成努力的習慣,無論條件多麼艱苦,都要堅持不懈地堅守自己的目標。

一個農民天天在地裏勞作,有一天他突然想:與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靈祈禱,請他賜給我財富,供我今生享受。

他深為自己的想法而得意,於是把弟弟喊來,把家業委托給他,又吩咐他到田裏耕作謀生,別讓家人餓肚子。一一交代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後顧之憂了,就獨自來到天神廟,為天神擺了一桌供品,然後,不分晝夜地膜拜,他畢恭畢敬地祈禱:“神啊!請您賜給我現世的安穩和利益吧,讓我財源滾滾吧!”

天神聽見這個農民的願望,內心暗自思忖:這個人,自己不工作,卻想謀求巨大財富。我不妨用些方法,讓他醒醒吧。

於是,天神化作他的弟弟,來到他身邊,像他一樣祈禱求福。

哥哥看見了,不禁問他:“你來這兒幹嗎?我吩咐你去播種,你播下了嗎?”

“弟弟”說:“我想跟你一樣,來向天神求財求寶,天神一定會讓我衣食無憂的。縱使我不努力播種,我想天神也會讓莊稼在田裏自然生長,滿足我的願望。”

哥哥一聽“弟弟”的話,立即急了:“你不在田裏播種,想等著收獲,真是異想天開!”

“弟弟”聽見哥哥如此說,故意問:“你說什麼?再說一遍聽聽。”

哥哥說:“我就再說給你聽:不播種,哪能得到果實呢?你仔細想想看,你太傻了!”

這時天神顯出原形,對哥哥說:“誠如你自己所說,不播種就沒有果實。你光祈禱天神給你財富,是沒有用的。”

哥哥慚愧地低下頭。

人靠夢想和祈禱是幹不成任何事的,人靠聰明“吃老本”也隻能維持一時,人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學習,采取積極的行動,付出心血和汗水,這樣才會到達理想的目的地。人拚搏,就會獲得輝煌的成功;人勤奮,就會有所收獲;人奮鬥,就能品味幸福的人生;人努力,就會收獲更多的果實。

驕傲自滿易摔跤

南懷瑾的一生是謙虛的一生,即使他成名成家之後,也依然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人生態度。南懷瑾有一本著名的著作《論語別裁》,之所以定名“別裁”,是“自別裁於正宗儒者經學之外,隻是個人一得所見,不入學術預流,未足以論下學上達之事也”。

俗話說:“水不厭深自比海,山不矜高自及天。”驕傲自滿、自視過高、盲目自大的後果真的很嚴重,就算是有本事的人,一旦犯了這些錯誤,也會悔之又悔的。

三國時期的關羽是多麼了不起啊,手中一把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千裏馬,曾經溫酒斬華雄,過五關誅六將,斬顏良誅文醜。其英雄無敵可謂天下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也正因為如此,曹操要哭著哀求才能過華容道;也正因為如此,周瑜麵對關羽時頓感手足無措,渾身戰栗。可以說,在當時關羽之名是威震華夏,無人能及的。然而,即使是這樣的人、這樣的英雄,也有丟盔棄甲成為別人俘虜的時候。究其原因,功成名就後的驕傲自滿、盲目自大不能不說是他犯下如此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南懷瑾曾說,做一個低調的人,不自矜,不驕傲,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一顆謙遜的心,對別人持欣賞態度,不犯自矜的錯誤。他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他多次給學生講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的例子。

秦王朝統治期間,橫征暴斂,刑法嚴苛,濫使民力,弄得民不聊生,天下怨恨紛紛。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被鎮壓失敗後,楚國項梁項羽叔侄與沛郡劉邦的兩支起義軍成為反秦的主力。項梁被秦朝名將章邯擊敗後,項羽率三萬人馬在巨鹿與章邯決戰,結果,項羽以少勝多,大破章邯三十萬秦軍,取得了巨鹿之戰的勝利,這就是著名的成語“破釜沉舟”的出處。秦軍主力被瓦解,秦國成為明日黃花,不堪一擊。劉邦西進關中,秦王子嬰納印出降。秦王朝就這樣隻傳了一世就滅亡了。

鴻門宴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封劉邦為漢王,據守蜀中。此時的項羽,以為天下盡在其掌中,各路諸侯都不是他的敵手,殊不知,漢王劉邦在明修棧道,最終擊破三秦,西出蜀中,從此與項羽逐鹿於天下,最終打敗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韓信、陳平都是為劉邦建立漢朝立功的大將,原是在項羽帳下效力的,之所以轉而投效劉邦,是因為項羽剛愎自用、自視甚高,看不起他人,覺得在項羽手下發揮不了作用,自己一身才能無法施展,最終選擇了劉邦。

而劉邦自己雖然沒有什麼才能和本領,但是他有一個最大優點,就是善於用人,尤其對別人的意見能夠洗耳恭聽,對待有才能的人,能恰當地安排他做適合的事,任人唯才,盡人才能所用。

比如,陳平是個很有才能的人,但從前作風不正,項羽因為他的人品問題,並不重用他。後來他到劉邦軍中的時候,劉邦對他曾有的行為也很厭惡,但張良勸告劉邦說:“主公是想要用道德高尚、品行良好的人來裝飾門麵呢?還是想用有才幹的人幫您平定天下呢?況且以前錯了,不代表現在不能用啊!”劉邦恍然大悟,結果重用陳平,而陳平也在其帳下盡展所長。比如,他曾施反間計離間項羽和範增的關係,間接導致範增因激憤而死。

垓下一戰,項羽全軍覆沒,隻剩八人八騎。項羽逃至烏江岸邊,麵對著滔滔江水,回想當年率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破秦,那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風光,如今兵敗如山倒,四麵楚歌,自己還有何麵目再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死。其實,項羽在臨死之前仍然不知道他敗於劉邦的原因,他還以為隻是天不遂人願,而真正的原因則是他的自矜所致。

劉邦統一天下後,在洛陽置酒高台,總結自己能打敗項羽的原因的時候,對眾位臣子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而“項羽有一範增不能用,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這些總結真可以算是對項羽自矜最好的說明了。

狂妄自矜的危害非常大,一個人即使再有才,再有功勞,貢獻再突出,也經不起一個“矜”字的侵蝕。所以,人無論多麼成功,多麼優秀,在自矜麵前都是不堪一擊的。

人都有缺點,有缺點不代表不能成功。正視自己的缺點,不狂妄自矜,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事業負責。人隻有學習別人的長處,謙虛謹慎,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實現遠大的抱負。敢於坦承自己的不足,克服缺點,就能更快地進步。一個人,不可能是什麼都懂的“全才”,虛心地放下“身段”,並不是什麼令人難堪的事,而是學會了處理成長中遇到的問題。

有個南方人,不吃雞蛋,一次,他出遠門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進了一家小店坐下,準備吃些東西。

店裏的夥計一看有客人來了,忙過來招呼,殷勤地邊擦桌子邊問:“客官,您想吃些什麼?”

這個南方人第一次來北方,對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隨便地說道:“有什麼好菜就上吧。”

夥計應道:“本店的木須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嚐一嚐。”

不一會兒,菜端上來了,南方人一看,原來裏麵有自己不吃的雞蛋,可他又怕如果說出來,別人會嘲笑自己,就不願明說,隻是問道:“還有別的什麼好菜嗎?”

夥計說:“還有攤黃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

南方人心裏嘀咕:攤黃菜是什麼玩意兒?不管它,先要了再說吧。於是說道:“太好了,就這個吧!”

等到菜送來一看,仍然還是有自己不吃的雞蛋。他不好再推了,隻好說:“菜是不錯,可惜我肚子挺飽的,不想吃東西。”

他的仆人餓得實在不行,便勸他說:“前邊的路還很遠,不吃的話,待會兒恐怕要挨餓了。”他於是“借梯子下台”說:“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吃些點心吧。夥計,有好點心嗎?”

夥計答道:“有窩果子。”

他說:“那就多拿幾個來吧。”

等到“窩果子”被端上來,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雞蛋。他又羞又惱,再也找不出什麼理由了,隻得餓著肚子趕路,直走得疲憊不堪。

這一故事說明,人不知道某方麵的常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裝懂。每個人都有自己無知的地方,虛心向別人請教,才能不斷進步。

所以,不要為了區區的“麵子”而不肯低頭向他人虛心求教,如果這樣的話,就會錯過很多從欣賞別人的過程中得到學習的機會。人要懂得欣賞別人,要懂得為別人喝彩,這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美德;既是一種人格修養,也是一種高尚的境界。

從前有兩個小和尚,一個姓黑,一個姓白,為了拜師學藝,做進一步的修煉,他們討論各自分開去尋求名師。同時,他倆也約定好在十年後的今天,他倆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碼頭,不見不散。

歲月如梭,十年一晃就過去了!兩人依約回到渡船碼頭見了麵,白和尚問黑和尚說:“黑老大!你的功夫一定很精進,你老兄練就了什麼絕活呢?”

黑和尚很自豪地說:“我拜了一位大師,練就了‘蘆葦渡江’的無上功夫,現在就讓你開開眼界!”說完,立刻摘下一根蘆葦草,丟入江中,乘著蘆葦草渡江而過。

白和尚跟著其他的人,坐著渡船過江,兩人剛一碰麵,黑和尚就很得意地向白和尚說:“白老弟,你看我這功夫如何?你老弟練了什麼無上的功夫?趕快也露一手,讓咱瞧一瞧!”

白和尚低聲地說:“我好像什麼都沒有練,咱師父教咱每天隻管認真地吃飯,認真地睡覺,專心一意地當和尚,連敲鍾念經都要很專一,師父說這是無上的‘智能與心法’,不知這法厲害不厲害。”

黑和尚聽了,哈哈大笑,說道:“這也算是功夫?你這十年都白過了?”

白和尚並沒笑,他想了想,說:“黑大哥,你的功夫雖然很厲害,可是我隻付給船夫三文錢就可以渡江,你卻花十年的時間練了蘆葦渡江術,有點不合算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