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物品的價格相對來說較貴,客戶會覺得不合算。這時,采取降價或者打折扣的方法來說服客戶,效果都不會太好。反之,銷售人員采取對比的方法把報價化整為零,效果會更好一些。
購買大件物品時候,客戶往往嫌價錢貴,怕不合算,是顧客共有的心理。對這種顧客,你千萬不要說“價錢可以商量”、“可分期付款”等話,這是一種很糟糕的答話方式,這無疑於承認你推銷的商品定價的確過高。怎樣說才是恰當的呢?
比如說,一套家庭組合音響價格是2000元錢,顧客嫌貴,一位立體聲錄音機推銷員曾向他的顧客這樣證明其錄音機的價格:“你說得一點也不錯,2000元的確不是一筆小數目。但是朋友,你想沒想過,這東西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能用壞了的。一般情況下,它能用個十年八年沒有問題,就假定它隻能用五年吧!一年平均400元,每一天平均不到1.5元。你抽煙吧,一盒煙至少也得個三、五塊錢,一天你總得抽一盒吧,你看,還不到一盒煙錢。這樣一天分攤的費用不能算貴吧!我想,你賺的錢支付它是綽綽有餘的。”
在這段話中,銷售員先承認了顧客的說辭,讓他的心理得到了滿足;然後,又給他算了一筆賬,不算不知道,一算就明白了,原來,2000元錢整體看是個大數目,但一化整為零,就不顯得多了。況且再跟每日吸煙所花費的煙錢一比,就更微不足道了。於是,顧客心安理得地掏出了錢包。
一位立體聲錄音機網店主曾向他的買家證明其錄音機的價格,隻相當於買家在一定時期內抽香煙和乘公共汽車費用的總和。
另一位家庭用具網店主則這樣解釋商品的價格:這件商品的價格是2000元,但它的使用期是10 年,這就是說,你每年隻花200 元,每月隻花16 元左右,每天還不到6 角錢。考慮到它為你節約的工作時間,6 角錢算什麼呢?
為了消除價格障礙,推銷員在洽談中可以多采用比較法,它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較的做法通常是拿所推銷的商品與另外一種商品相比,以說明價格的合理性。在運用這種方法時,如果能找到一個很好的角度來引導顧客,效果會非常好,如把商品的價格與日常支付的費用進行比較等。由於顧客往往不知道在一定時間內日常費用加起來有多大,相比之下覺得開支有限,自然就容易購買商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