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客戶的話是內心需要的載體,抓住這些信息,讓成交更加輕鬆(1 / 1)

真正偉大的銷售總是從聆聽開始。越懂得聆聽,我們就越能抓住客戶話中透露的信息,越能越過客戶心理防線,與客戶建立起有利於銷售的關係。

銷售就是一場心理博弈戰,如果你想成功地賣出產品,必須讀懂客戶內心和了解客戶需求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而要讀懂客戶的內心,就需要從客戶的言行舉止中深入了解客戶,抓住客戶話中透露出的信息。

某家名表的專櫃前,一位銷售人員正在向客戶推銷手表。這時,她注意到客戶手腕佩戴的是一塊國產梅花表。

“先生,你現在佩戴的這塊表也很好看哦,很經典的。不過看款式,應該是比較早一點的吧。”

“對。我媽媽送給我的。戴了幾十年了,很有感情。那時候,手表是很貴重的禮品。”

“那你今天想買一塊什麼樣的表呢?”

“過幾天是我媽媽六十大壽的日子,我想選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送給她。”

通過聆聽客戶講述自己的故事,銷售人員迅速做出了以下幾個判斷:

一.客戶對商品的心理需求傾向於情感層麵:感謝母親這些年為自己的付出,希望能通過禮物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舔犢情深。也就是說,情感在這此作為一個商品功能之外的很重要的附加值。什麼商品能夠表達、渲染出這種親情,這種商品被購買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二.客戶對新手表的比較注重性價比,不太關注是否時尚。

三.在這樣的分析結果下,銷售人員判斷客戶的購買清單為:

1.情感述求:能表現兒女對父母的親情孝心。

2.功能述求:能滿足年紀較長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3.價格述求:作為貴重禮品,價格以中高檔為宜。

所以,銷售人員立即對客戶的故事做出了回應:“呀,你母親六十大壽了,真是可喜可賀。我們有專門針對老年人開發的係列產品。上次也有位客戶在此購買這款表作為祝壽大禮,深得老人家歡心。請到這邊來看一下。”

有鑒別的去聽必須要建立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因為不用心聽,就無法鑒別出客戶所傳遞出來的信息。例如“太貴了”,這幾乎是每一位客戶的口頭禪,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想出這個價”,而不是“我沒有那麼多錢”。如果不能辨別其背後的真正含義,就往往會錯把顧客的借口當做反對意見而加以反駁,從而很容易激怒顧客,同時也讓顧客找到了為自己進行辯護的借口,也就會在無形中增加了推銷的阻力。

所以,隻有對客戶的談話內容進行恰當的鑒別,才能摸清客戶的真實意圖,而隻有在掌握了顧客真正意圖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地調整談話策略,從而對客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說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