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偉大推銷員如是說
如果有人說“價錢太貴了”,並不意味著他今天不會掏錢購買。
——[美]喬·吉拉德
“再便宜一點吧!”“你就不能再便宜一點兒嗎?”每當銷售員聽到客戶說這話的時候,都有一種自己快瘋了的錯覺,但即便如此,也能從中獲利。
為什麼銷售雙方在你來我往的一輪一輪討價還價中都感到疲憊不堪,卻仍然樂於此道呢?主要因素可能還是企業的定價製度。由於定價製度不健全、不科學,導致銷售員即使開出了價也非最後的不可變更的價格,而是留有餘地的。
身為銷售員,當你碰到討價還價的客戶時,你要先確認問題在哪兒,確定客戶是不是在其他店裏看到同樣的東西,但價錢卻比你這更便宜。事實上別忘了告訴他,即便是同樣的商品,你也不能單憑價錢來決定是否購買,因為,除了其本身的價格外,商品價錢可能還包括運送和售後服務等。換言之,你要告訴你的客戶沒有哪樣商品真的是完全一樣的。
有些銷售員說:“這是我的底價,我賣給你一分錢都掙不到,還要賠錢,要不要隨便你!”可是,問題是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底價?作為銷售員的你應該心裏有數吧!
那麼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究竟我們有哪些選擇呢?以買賣房子為例,假若你是中間代理商,你向買房子的人這樣說:“這是我們公司對這套房子及房內的家具能給你的底線。你可以考慮3天,如果你能接受咱們就成交,若你不能接受我就把現金退給你。”
“底價”策略可能會增加交易的力量,也可能會減弱。如果你所提的“底價”不被對方信任的話,那這種力量必然減少。當然,在提最後條件時的用語和時機,也是決定策略成敗的重要因素。
假若你看對方就要開出“最後底價”,那你不妨先下手為強。
某地產經紀人正在向客戶推銷A、B兩處地產,而這時他真正想賣出去的是A房子,因此他在跟客戶交談時這樣說:“您看A房子怎麼樣?已經有兩人看中了,要我替他們留著。所以您還是先看B房子吧!其實它也不錯的!”
客戶當然兩座房子都要看的,而經紀人在客戶的心中卻留下了“A房子已經被人認購,肯定不錯”的感覺,在這種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他就會覺得B房子不如A房子。最後,帶著遺憾走了。
過了幾天,這位經紀人又高高興興地找到了這位客戶,告訴他:“您現在可以買到A房子了,您真的很幸運,以前訂購A房子的客戶資金一時周轉不過來,我勸他們不如暫時緩一緩。我那天看您對A房子有意思就特意給您留下來了!”
聽到這些,客戶當然會在心裏慶幸自己終於有機會買到A房子了,現在自己想要的東西送上門了。此時不買更待何時?一次買賣很快成交了。
當客戶討價還價時,往往表明客戶對商品有興趣,隻要銷售員讓一點價,生意就能成交。而事實上客戶也有可能隻是在試探底價,以便和你的競爭對手的底價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