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母孤兒艱難人世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傅雷活著。他活在千千萬萬讀者的心中。
傅雷,著名的文學翻譯家。他把畢生的時間,凝固在十五卷《傅雷譯文集》中,共約五百萬言。他把手中的筆,化為一座架在中法之間的文學橋梁,這座文學橋梁,永存於人世。
死於危世,生於艱難。傅雷的一生,曆處逆境。他深知開頂風船需要付出多大的毅力。他是在不斷奮搏之中走完人生之路的。
(圖23)1908年4月7日(陰曆三月初七),傅雷出生於上海市南彙縣固浦鎮漁潭鄉。字怒安,號怒庵,取義於《孟子》:“一怒而安天下。”(據劉海栗回憶,傅雷原名“恕安”,因同學念別字,喊他“怒安”,他也就照此改名。)小名“大兒”,取自《三國誌》禰衡對曹操問“大兒孔文舉”之義。
據南彙張愚若老人在1958年7月回憶,傅怒安改名傅雷的經過如下:
怒安約在15歲左右,名雷而以怒安為字。查起名之因,以我正在熱衷篆刻,其時正作客傅家,工具隨身。怒安以此為請,篆彼名字,並合擬一單名。我兩人共認怒安兩字,取義於《孟子》'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句,俗謂大發雷霆之謂怒,我提議以雷為名,如是名與字可相得益彰,君欣然從之。此改名之由來也。即日為其作印二方,一白一朱,仿印人趙叔體,當時自以為頗具雅趣。
傅雷自印的稿紙上,署“疾風迅雨樓”。不論“雷”、“怒”,還是“疾風”、“迅雨”,都鮮明地體現了他剛烈的秉性。
傅雷的祖父傅炳清,有四五百畝土地、三十六間房屋,是當地大戶。傅炳清生二子,長子傅勝,次子傅鵬。傅鵬即傅雷之父。
1912年,傅雷才四歲,父親傅鵬因受土豪劣紳誣害,被捕入獄。經傅雷之母李欲振多方奔走、營救,傅鵬三個月後出獄,在鬱悶中離世,年僅24歲。
當時,傅雷之母也隻24歲。她從此終生孀居。傅雷為長子。據傅雷生前回憶,他有二弟一妹。由於他的母親忙於救助他的父親,無暇照料家庭,他的年幼的弟妹相繼夭折。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年間,傅家連失四口!
寡母孤兒,相依為命,嚐盡人間的辛酸。(圖8)
傅雷的母親個子瘦小,穿短褂、墨裙,風霜使她的一頭秀發過早地衰白。家中雖說有些土地,無力耕種,也不會管理,隻好請帳房陸先生照料,雇人種地。
在鄉下生活,諸多不便,寡母帶傅雷搬到南彙縣周浦鎮東大街居住。那房子傳說經常鬧鬼,別人不敢住,她不嫌棄,住了下來。(圖24)
她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傅雷身上。傅雷七歲,她便請來私塾先生鬥南公。教書時,她坐在一旁,手裏做著針線活,眼睛監視著傅雷的一舉一動,不許稍有怠惰。盡管她不識字,可是,每到晚間,她叫傅雷背書,何處背錯,何處背漏,她居然能夠當場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