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傅聰的浮沉(2)(1 / 2)

傅聰的鼻梁上有道疤痕。關於這道疤痕的來曆,傅聰這樣說:“那天我彈琴的時候走神了,爸爸手中有什麼就向我扔過來了。那天正好扔了個盤子過來,所以臉上劃破了,留下了這道疤痕。”傅聰所說的“盤子”,其實是放蚊香用的碟子。傅雷是急脾氣,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但又充滿愛心。傅雷培養傅聰,真正花了畢生的心血。現在年屆七旬的傅聰,前陣子還在北京演出。所以從教子的角度來說,《傅雷家書》也十分具有可讀性。又如,寫信的時候字要多大,郵票貼哪裏,在《傅雷家書》中都有記述。到了人家家裏見到長輩該怎麼樣,跟長輩講話時雙手要下垂;進屋時,要把圍巾、外衣掛在衣帽間;吃西餐時刀和叉不能發出碰撞聲等等的細節,傅雷都在信中一一叮囑傅聰。其實傅聰當時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了。可見平時在家傅雷對傅聰的教育是非常細致嚴格的。

傅聰也非常幸運。在世界青年聯歡節即將到來的時候,要在中國國內選拔音樂新秀。傅聰沒有上過音樂學院,但憑著出色的成績被選上了。他第一次出國去羅馬尼亞,結果拿了個三等獎回來,這對傅聰是非常大的鼓勵。

羅馬尼亞的聯歡節比賽結束後,有一部分人組成了中國藝術代表團,赴波蘭和德國訪問演出。傅聰是團員之一。在波蘭的演出,他彈的是蕭邦的作品,大受波蘭聽眾和音樂界歡迎,覺得他對蕭邦的理解非同一般。於是由當時的波蘭總統貝魯特跟我們的藝術團團長周巍峙正式提出邀請傅聰參加蕭邦比賽,同時在波蘭留學。這樣回國後,有關部門很快就批準了。所以1953年11月下旬,傅聰剛從東德歸來,在家才呆了一個多月,就去了北京做出國的準備,到1954年8月正式赴波。

傅聰有了去波蘭留學的機會,在波蘭著名的鋼琴教授指導下,在肖邦鋼琴比賽中又拿了個三等獎。這個三等獎可是個大獎,在他之前還從未有中國鋼琴家在那樣級別的比賽中拿過獎。他還曾獲得“瑪祖卡大獎”。當時大賽的中國評委是馬思聰先生。後來,據說當時的一等獎、二等獎是要照顧“蘇聯老大哥”的麵子,如果沒有這種照顧,可能傅聰不隻是獲得三等獎了。這件事對傅聰的鼓勵很大。他在波蘭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了。

我還采訪了傅聰在波蘭的好友史大正,他是上海著名導演史東山的兒子。他告訴我,當時傅聰在那裏經常出去演出,有一些收入,演出晚了就“打的”回學校。所以當時中國留學生開生活會的時候,有人批評傅聰“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等等。傅聰當時小有名氣,經濟條件也比一般的學生好些,單獨居住。當傅聰得知父親被打成“右派”,自己決定出走的時候,得到了一位英國教授的幫助。史大正告訴了我傅聰出走的經過:傅聰到了波蘭的機場,飛機即將起飛的時候,英國倫敦機場恰巧出現大霧,導致這邊飛機不能起飛。而此時,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得知了傅聰出走的消息。緊要關頭,倫敦機場霧散,飛機起飛了。如果晚一會兒,中國大使館的人趕到波蘭華沙機場,傅聰也就走不成了。傅聰所乘坐的飛機還在倫敦上空時,倫敦機場已經有很多記者等在那裏。在當時那種曆史條件下,私自出走,傅聰還是第一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下飛機,傅聰往前來接機的車裏一鑽,什麼話都沒說。

後來在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市長的幫助之下,傅雷和傅聰終於通上了信。在信中傅雷一再提醒傅聰應該怎麼做人。所以傅聰在英國那麼多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不利於祖國的話,也從來沒有做過一件不利於祖國的事。我去文化部采訪時,文化部有關朋友拿出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誌的批示給我看。胡耀邦在批示裏肯定了傅聰的這些,尤其提到傅聰在英國多年沒有說過一句不利於祖國的話,沒有做過一件不利於祖國的事。傅聰是在特殊情況下出走的。究竟如何評價他的出走,那是另外一回事情。隻是他在那種情況下提出了做人的“三原則”,是和傅雷在家書中的諄諄教誨分不開的。所以,《傅雷家書》也可以說是本愛國主義教材。傅雷在家書中說:“首先要做人,才能做音樂家。”他非常強調“德”。“德藝雙馨”,“德”字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