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2 / 3)

換成五年前,哪怕是兩年前,他都會被說動。如今,半點可能都沒有。

把柄被天子抓在手中,還有什麼可蹦躂?

清-君-側?

清個XX!

到頭來,君側未清,造-反-的大帽子壓下,世人唾棄,祖墳都進不去。

想起寧王在江南的動作,晉王不禁歎氣。

換成早年,朝廷八成會手忙腳亂。現下,就算天子不知應對,內閣站出來,都夠他們喝一壺。

晉王冷笑。

如果沒有謝丕,事情還能轉圜。拉上閣老的親兒子,還是最得意那個,不是自己樹敵,還能是什麼?

寧王不笨,可惜在封地日久,目光終有局限。

借薊州危急向朝廷發難,是聰明人該做的?

即使能算計成功,也會被百姓戳脊梁骨,到頭來,十有八--九被自己坑死。

躲在後邊不會被發現?

想得美!

朝廷正等著抓把柄,自己送上前,還想全身而退?

承運殿內,王府屬官仍在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

晉王靠在椅背,單手捏著額際,神情倦怠,頗有幾分心灰意懶。

無論對大位有沒有念想,不管之前都做了些什麼,他終究是聖祖高皇帝子孫。同神京城的少年天子一樣姓朱。

是不是-清-君-側,能不能脫開罪名,都是以後的事。

韃靼鐵蹄已深入薊州,假如占據密雲,攻破營州,即將威-逼京城。

正統之禍,恐將重演。

局勢危急,不可終日。

北-虜-南-侵,身為高皇帝子孫,當真能夠坐視?怕他日到了地下,沒等閻王審訊,先被祖宗抽上一頓。

想到這裏,晉王腦中忽然閃過靈光。

難不成,寧王選擇此時發難,既為“借勢”?

以為彈劾監軍,攪亂朝堂,延遲增援,使韃靼威逼城下,便可渾水摸魚?

如果真是這樣,那他真是異想天開,更是萬民的罪人!

議論聲不絕,晉王愈發煩躁。猛地握拳,捶在桌上,大聲道:“行了!”

“王爺?”眾人驟驚,不明白王爺為何發火。

“此事再議,爾等暫且退下。”

“是。”

麵麵相覷之後,屬官幕僚陸續起身,行禮退出正殿。

“錢長史。”

坐在椅上,晉王表情嚴肅,眉間皺出川痕。叫住王府長史,沉聲道:“你且留下,本王有事同你商量。”

“是。”

錢長史回到原位,待殿門合攏,開口道:“未知王爺有何吩咐?”

“薊州之危,爾觀如何?”晉王眉間皺得更深。

“難。”錢長史沒有猶豫,直接道,“如不能立即增援,恐密雲不保,營州將危。”

“是啊。”晉王點點頭,“營州旦破,京師危急,本王該當如何?”

“王爺,”觀察晉王表情,錢長史麵上閃過疑色,“王爺有意相助?”

“的確。”

“王爺三思。”

“有何可思?”晉王搖頭,道,“我知你憂何事。如果沒有聖旨,本王尚有退路。聖旨當前,本王再無選擇。”

把柄被抓在手裏,要麼生要麼死,沒有第三條路可選。

“王爺是說,江南之事,天子已經知曉?”

晉王點頭。

“先時,本王尚有疑惑,想到薊州,豁然明朗。神京那位明擺著告訴本王,王府缺錢,他知道。”

勾結商人走私,一樣不會是秘密。

“這……”錢長史驚出一身冷汗。

同商賈聯係,均是他出麵。如果朝廷追究,難保不會成為棄子。

“你放心。”晉王道,“這是警告,也是拉攏。薊州危急,太原是為要地,朝廷不會這時辦我。如能當機立斷,說不定,往日之事也可勾銷。”

“王爺,此事需從長計議。以屬下之見,當派護衛往南昌寧夏,看一看……”

沒等長史說完,晉王便搖頭。

“來不及。”

“王爺,事情非同小可,當需深思。”

深思?

晉王忽然笑了。

朱宸濠處心積慮想-造-反,他都知道,皇帝會不曉得?

明知是找死,還要跟著一起?

退後幾年,情況或許不同。現如今,想得越多,越是錯。

朱厚照是聖祖高皇帝子孫,他也一樣!

同為聖祖血脈,不意味著能坐上皇位,但享世代恩榮,衛土守疆,責無旁貸。

“不必多言。”

錢長史幾番勸阻,反堅定晉王決心。

“本王要上表朝廷,調王府護衛往偏頭關。運糧萬石,銀萬兩往萬全都司,助邊衛禦敵。”

“王爺……”錢長史似想再勸,見晉王態度堅決,到底將話咽了回去,深深揖禮,退下安排。

王府的動作,很快被錦衣衛得知。

兩名校尉立即出城,放飛鷹隼,回報消息。

於此同時,攜同樣旨意的廠衛,先後抵達寧夏、南昌,安化王和寧王的反應,同晉王截然不同。

前者接下聖旨,沒有出錢出糧,也沒調出護衛,隻上表謝恩。

後者回到存心殿,冷笑一聲,將聖旨丟在一旁,當日便秘遣護衛,往金陵傳遞消息。

三人的動作,俱傳至北鎮撫司,報送乾清宮。

看完牟斌遞上的條子,朱厚照哢嚓啃了一口蘋果,心情貌似不錯。

“和朕預料得差不多。”

腮幫鼓起,朱厚照放下蘋果,擦擦手,提筆寫下三份手諭,交張永帶出宮中,分別交往北鎮撫司,東廠和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