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與下屬處好關係,做班組的統帥(2 / 3)

處在衝突中的人們,在描述衝突的原因時通常是用詞含糊,比如“他從來不聽我的觀點”,“他很目中無人”等。對此,你要讓他們講出具體的行為細節,因為隻有行為細節將來才有可能得到改變。

同時,為了讓處於衝突中的人不感到自己被攻擊了,你還應要求每個人都不要用過於決斷的語句,比如“你搶了我工作中的功勞。”這樣說話會讓每個人都處於防備的狀態。但是,如果換句話說“我感到你總是在搶我工作中的功勞”,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很多時候,其實衝突雙方都站在矛盾解決的邊緣,都明白自己的過失與不對,都發自內心地想平和雙方的矛盾,隻是礙於麵子,雙方都不願主動“低頭”認錯。這時候,你若能用心觀察,設身處地地為員工著想,抓住雙方的心理弱點,問題將一擊而破得到解決。

公正對待,不偏不倚

無論處理什麼樣的衝突,在調和的時候,對衝突雙方一定要公正,不能有偏袒。偏袒隻會使衝突激化,而且還可能產生衝突移位,使人際關係矛盾擴大,衝突趨於複雜。

有些班組長在處理下屬矛盾時,總是習慣用各打五十板,再要雙方表個“態”輕輕“抹”過去。實際上,這樣做問題並沒有解決,反而會使當事雙方都產生抱怨,“這問題明明是李四的責任,為什麼將我和他一起處分?”“為什麼不了解清楚情況就給我們各定半罪?”“……”這樣下去,不但當事人對你會有意見,而且還容易導致下屬之間相互合作信任度銳減,誤會增多,矛盾升級。

“凡事各打五十板”的處事方法從表麵上自以為已做到“絕對”的公平與公正,消除了不公與誤會,而實際上這是最馬虎、最不公平的處事方法,也會抹殺員工的積極性,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何與下屬溝通

作為領導,與下屬的溝通技巧十分重要。溝通好,二者可以同心協力,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推進事業走向成功。反之,則會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導致人心渙散,一盤散沙,最終一事無成。

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態

當你想知道員工心裏所想的時候,你就應該把自己放在與員工同等的位置上,使他們放下心理戒備和警惕,平靜自然地與你交談。

談話的方式有很多種,如以閑聊的方式詢問,在日常工作巡查時順便和某個員工交流等等。與在辦公室進行的正式談話相比,你會發現員工更坦率了。他的回答不再隻是為了給你一個你想聽的答案,而讓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另外,與員工的談話也不宜太直截了當,特別是一些敏感的問題,你必須很小心的、委婉而巧妙地詢問,始終保持與員工交流的親切、友好的態度。

第二,傾聽員工的心聲

要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要求上司不但要多提問,還要積極地傾聽。同樣地,要積極地傾聽,上司就必須從員工的角度出發,以便真正了解員工的意圖。當員工說話的時候,你仔細地聽,他沉默的時候,你仔細地想。當聽到員工與你不同的觀點時,千萬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否則很容易提起員工的戒備心理,封閉後麵的信息。同時,應該記住,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傾聽者,耐心是不可缺少的。

第三,鼓勵員工談自己

當你同別人談話時,你會發現,努力從別人的利益角度出發,更容易發現他需要的是什麼。所以,你應該鼓勵員工自己談自己,在他無從談起的時候,你可以問他一些相關的問題以便啟發他開始談話。

第四,多向你的員工提問

在溝通中,當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去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這時,班組長可以以聊天的方式開頭,“最近工作如何?”“公司最近比較忙,累不累?”等。這樣,一方麵為要說的話鋪路,另一方麵還可營造比較自然的談話氣氛。

·提問的目的是多了解情況,而不是跟員工聊天,所以你應該盡量少談你自已,給員工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告訴你他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提問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爭論。你隻是想了解員工更多的想法,而不是讓改變想法或者接受你的想法。即使他的說法你不讚成,也不必爭論,因為你絕不能讓員工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提問是了解一個人真實想法最方便、最快捷的方法,當你問完了這些問題,你就能準確地掌握員工的想法、願望。

第五,莫誤用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在溝通過程中非常重要,有50%以上的信息可能是通過身體語言傳遞的。一個人的眼神、表情、手勢、坐姿都可能影響溝通。比如,專注凝視對方還是低著頭或是左顧右盼顯然會造成不同的溝通效果;坐姿過於後仰會給下屬造成高高在上的感覺,而過於前傾又會對下屬形成一種壓力。

因此,班組長要把握好身體語言的尺度,盡可能地讓對方別感到緊張和不舒服。隻有讓對方盡可能地放鬆,才能讓他說出真實的感受。比如一邊跟下屬說話,一邊看電腦,這樣傳達給下屬一個信息是不希望被打擾,下屬溝通是一個添亂的事情。

第六,向員工表達關心

在溝通過程中,員工在意的不是上司聽到了多少,而是上司聽進去了多少。如果上司沒有真心聆聽員工所說的話,員工就會覺得上司根本不在乎他們。同樣,他們也會變得不在乎上司或上司說的話,如此就形成了溝通的惡性循環。

因此,作為上司,班組長在與下屬溝通中,不僅要善於“表達自我”,更要注意“體諒對方”。體諒就是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並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由於你的了解和尊重,對方也會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作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第七,不要威脅你的下屬

真正的溝通是要讓下屬對企業有歸屬感,所以千萬不要說這樣的話:“X X時間之前沒完成的話,你就等著滾蛋吧。”“如果你沒有想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出來,後果自己看著辦吧。”這種威脅的話,隻會讓下屬反感你,反感企業。

第八,注意細節

一些員工常常會從上司和他們的溝通中尋找蛛絲馬跡。他們很注意上司說什麼,以及沒說什麼。他們也很在意上司的聆聽能力,以及他們關心員工的程度。如果你疏忽了一些小細節,就會成為和員工溝通的障礙。

溝通中“溝”是手段,“通”是目的。怎樣才是真正“通”了呢?“通”就是對方被你影響了,甚至按你的意思做事情了,就是“通”了。如果溝通以後,對方沒有“通”,那就隻被你“溝”了一下而已,沒有達成溝通目的。因此,關鍵在於“我們說什麼並不重要,別人聽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

第九,多表揚你的下屬

清朝末年,著名學者俞樾在他的《一笑》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京城的官吏,要調到外地上任。臨行前,他去跟恩師辭別。恩師對他說:“外地不比京城,在那兒做官很不容易,你應該謹慎行事。”官吏說:“沒關係。現在的人都喜歡聽好話,我呀,準備了l00頂高帽子,見人就送他一頂,不至於有什麼麻煩。”恩師一聽這話,很生氣,以教訓的口吻對他的學生說:“我反複告訴過你,做人要正直,對人也該如此.你怎麼能這樣?”官吏說:“恩師息怒,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要知道,天底下像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能有幾位呢?”官吏的話剛說完,恩師就得意地點了點頭:“你說的倒也是”。

從恩師家出來,官吏對他的朋友說:“我準備的100頂高帽,現在僅剩99頂了!”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卻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誰都喜歡聽讚美的話,就連那位教育學生“為人要正直”的老師也未能免俗。按布朗戴斯大學教育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來解釋,這是因為人都有獲得尊重的需要,即對力量、權勢和信任的需要;對名譽、威望的向往;對地位、權利、受人尊重的追求。而讚美則會使人的這一需要得到極大的滿足。

(一)要樂於讚美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正如心理學家所指出的:每個人都有渴求別人讚揚的心理期望,人一旦被認定其價值時,總是喜不自勝。

有些領導樂於批評,卻不願意去表揚下屬,或許是他們覺得批評要比表揚更加容易吧。但是,也正因為如此,他可能就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激勵下屬、提高下屬的機會。許許多多的研究表明,最能激發員工全力以赴、高水平發揮的是給予他們讚揚與肯定。

一聲真誠的感謝,既表達了你對員工某種行為或價值的欣賞,如坦誠、正直等,也能大大鼓舞員工繼續表現出你所看重的行為,使這種行為漸漸蔚然成風。它所反映出來的不僅是你的工作責任,更看出你掌握全局、著眼整個工作環境的能力。

(二)讚美要及時

有句古話說,“賞不逾日”或“賞不逾時”,意思說要及時行賞。隻要你發現下屬有可讚美之處,就要及時予以表揚,而不是等到年終總結時才實施。隻有這樣,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否則員工心裏就失去了平衡性。如果隔上很多天,甚至幾個月以後再提及,讚美的效果就大大降低,而且當事人還會有被忽視的感覺。

(三)讚美的內容要具體

讚美的時候,其內容要具體,有意識地說出一些具體而明確的事情,而不是空泛、含混地讚美,讓對方“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比如,如果你隻是泛泛地讚美道:“小張,你今年幹得不錯!”,那小張可能會受寵若驚,根本不知道你在稱讚他哪些方麵;而如果你具體地提出他的某件事情進行讚美:“小張,今年你開發客戶這項工作做得很好”,那這種表揚肯定會起到鉸大的激勵作用。

(四)讚美的語氣要真誠

英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卡斯利博士曾經說過:“大多數人選擇朋友都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誠而決定的”。每個人都珍視真心誠意,它是人際溝通中最重要的尺度。同樣,你在讚美下屬的時候,語氣必須真誠,千萬不要言不由衷,不要因為激勵而激勵。真誠的讚美才會換回真心的回報,否則,你的下屬難免會產生“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的懷疑。

(五)要注意讚美的場合

一般情況下,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通常會采取當眾讚美的做法,這樣,不但對於被讚美的員工來說激勵是最大的,而且對於其他員工也可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當眾讚美時,必須是被讚美者的事項得到大家客觀的認同,比如,業務競賽獲獎了、取得某項技術發明創造了,否則其他人難免有不滿情緒。

有時候,為了增加表揚的真誠性,我們還可以采取“間接讚美”或“迂回讚美”的方式,即不是當麵表揚他,而是背後表揚他,借第三者的話來讚美對方,或者在當事人不在場的情況下表揚他,這樣比直接讚美對方的效果往往要好。

第十,少批評你的下屬

有人認為,批評就是“得罪人”的事。所以,有些班組長從不當麵指責下屬,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指責下屬後彼此的人際關係,從而造成某些下屬的不當行為一直無法得到糾正,而有些班組長雖然敢於運用他的權力去職責下屬所犯的錯誤,但由於不注意方法,在指責下屬後,不但沒有達到改善下屬的目的,反而使下屬產生更多的不平和不滿。

事實上,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後果,恐怕還在於這些班組長在批評他人的時候缺乏技巧的緣故。沒錯,雖然俗話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是醫藥發展至今,許多良藥已經包上了糖衣,早已不苦口了;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研究一下批評他人的技巧,變成忠言不逆耳呢?

(一)選擇適當的場所

不要當著眾人麵指責,指責時最好選在單獨的場合。你的獨立的辦公室、安靜的會議室、午餐後的休息室,或者樓下的咖啡廳都是不錯的選擇。

每個人都會犯錯,你要有寬廣的胸襟包容部下的過失,本著愛護部下的心態,同時注意上麵的幾個要點。當部下需要指責時,不要猶豫,應果敢地去做。正確、適時的指責,對部下、對部門都具有正麵的功效。

(二)尊重事實,對事不對人

批評他人通常是比較嚴肅的事情,所以在批評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具體,應該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要記住,我們批評他人,並不是批評對方本人,而是批評他的錯誤的行為,千萬不要把對部下錯誤行為的批評擴大到了對部下本人的批評上。請看以下兩種說法:

(1)小張,這件產品是不合格的,你沒有把它標出來。

(2)小張,你工作也太不認真了吧?看看這件產品明明是不合格的,你卻沒有把它標出來。

顯然,兩種說法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是作為接受者,他的感受會有很大的不同。對於第一種情況,因為它說的是事實,下屬就比較容易接受;對於第二種情況,下屬可能產生抵觸的心理,或者其他消極的反應,因為你的話語讓他很難堪,也許他隻是一次無意的過失,你卻上升到了工作是否認真的高度上去批評他,很可能把他推到你的對立麵去,使你們的關係惡化,也很可能導致他在今後的工作中出更多的紕漏。

既然通過委婉的方式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卻可以獲得截然不同的效果,使你的下屬更能接受你,何樂而不為呢?

(三)采取“三明治”式的批評方式

在批評下屬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截了當、開門見山地指出下屬的缺點與不足,而應盡量采取“三明治”式的批評方式,以緩和由於批評所帶來的不滿和對抗情緒。

所謂“三明治”式的批評,是指有效批評的三道程序:首先是認可並讚美你的下屬令人滿意的部分,其次是提出其不足之處並加以批評,最後是給予積極的鼓勵。

先認可與讚美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犯了錯誤,並不等於他一無是處。所以,在批評部下時,如果隻提他的短處而不提他的長處,他就會感到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到委屈。比如一名員工平時工作頗有成效,偶爾出了一次質量事故,如果批評他的時候隻指責他導致的事故,而不肯定他以前的成績,他就會感到以前“白幹了”,從而產生抗拒心理。

此外,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被批評的人最主要的障礙就是擔心批評會傷害自己的麵子,損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在批評前幫他打消這個顧慮,甚至讓他覺得你認為他是“功大於過”,那麼他就會主動放棄心理上的抵抗,對你的批評也就更容易接受。

“小張,你的技術能力確實很突出,班組裏的很多生產疑難問題都是你幫忙處理的,大家都稱你為‘技術標兵’……”

指出不足之處

認可與讚美是為了緩和批評的氣氛,而不是主要目的。因此,接下來,你就要指出他的不足之處,予以批評。

“當然,人無完人,你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你不是很樂意幫助同事們一起提高,大家有問題問你時,你總是不能給予友好的幫助,這也是你今年綜合考核評分不高的一個主要因素……”

給予鼓勵

正麵的批評部下,對方或多或少會感到有一定的壓力。如果一次批評弄得不歡而散,對方一定會增加精神負擔,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對抗情緒,這會為以後的溝通帶來障礙。所以,每次的批評都應盡量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因此,在指出下屬的不足之後,最好不要以“今後不許再犯”這樣的話作為警告,而應對下屬進行鼓勵,比如說,“我想你會做得更好”或者“我相信你”,並報以微笑。這樣,下屬會把你的批評當成是對他的鼓勵,減少其對抗情緒,使其更樂於接受你的批評。

(四)維護下屬的自尊

有些班組長在批評下屬的時候,往往大發雷霆,甚至馬上破口大罵。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因為這種批評很容易造成人身攻擊,讓部屬產生自衛心態,無法開放心胸接受批評。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正因為有自尊心,人在有了缺點之後才會改正。如果一個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就會因此而對你產生強烈的敵對情緒。因此,在批評的時候,千萬不能傷害到他的自尊,比如說些什麼“你真是無藥可救”之類的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