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必須堅持做正確的事情(2 / 2)

而那名白宮官員回憶道,小時候,有一次看見媽媽端著一盤蘋果走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伸著手嚷嚷著要上麵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媽媽就對他們說:“你們都想要最大的,可最大的隻有一個。這樣吧,你們看咱們家院裏有一塊草坪,我把它分成3塊。你們一人一塊,最後誰把草坪修剪得最快最好,我就把這個最大的蘋果獎給他!”結果那次,他得了第一。從此,他就意識到:“原來勤奮就能換來利益!”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我們把分蘋果理解為決策,那麼故事中的母親就是決策者,孩子都是決策者的下屬。同樣是分蘋果,決策者的價值理念不同,對孩子的影響截然相反。這就告誡決策者,千萬不要忽略決策過程中的價值問題:你的決策在向下屬傳達什麼樣的信息?是鼓勵他們說謊還是激勵他們努力爭取利益呢?

所以,決策過程中必然包含是非標準,決策者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其價值標準,就會對企業的發展形成什麼樣的影響。中國文化傳統就很重視處理利和義的關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裏的“道”,就是決策中的是非標準。

李嘉誠是典型的儒商,其從商的價值理念和決策中的獨特思維方式,可謂是中國文化在現代商人身上最有力的體現。

有一次,一名清潔工在掃李嘉誠的辦公室時,不小心將一隻非常昂貴的唐三彩打碎了,現場的秘書氣得暴跳如雷,這名清潔工更是嚇得體如篩糠。李嘉誠卻沒有大發雷霆,甚至沒有對該名員工進行任何形式的處罰,而隻是要求這名員工以後工作時一定要小心。事後,李嘉誠解釋說:“因為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在李嘉誠看來,是否故意是判斷一種行為性質的重要標準。

李嘉誠旗下企業的員工忠誠度很高,因為他總是付給他們全香港最高的薪酬,是為“高薪養廉”。那麼,如此寬厚、如此大方的李嘉誠有沒有炒過員工的魷魚呢?“有。”李嘉誠斬釘截鐵地說,“有一次我炒掉了一名高管人員,因為他將幾支公司的鉛筆拿回了家。我認為他的行為與公司付給他的報酬是不相匹配的。”

在李嘉誠看來,德為先,利次之。決策者作任何決策,都首先要把德作為評價標準。因此,清潔工雖然打碎了昂貴的唐三彩,卻沒必要處罰他;高管雖然隻拿了幾支鉛筆,卻違背了職業道德。他作決策的焦點都不是利,而是一個人的德。

由此可見,對於決策者而言,決策過程中必須有是非標準,必須以德為先,以人為本,而不是隻強調利益。國內很多企業的決策者都必須仔細反思這一問題。因為我們所見到的往往是利益高於一切,決策完全傾向利益,資本玩轉一切,這都是非常危險的誤區。

管理忠告:對於決策者而言,決策過程中必須有是非標準,必須以德為先,以人為本,而不是隻強調利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